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五菱汽车七座最新款)
[摘要]
在回顾差异化战略理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差异化战略进
吉利汽车公司差异化战略分析
行分析,并针对吉利竞争战略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对策。从吉利汽车差异化战略的实
践中得出一些启示,并指出中国汽车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于吉利的差异化战略,在
竞争中赢得优势。
[关键词]吉利汽车;差异化战略;自主创新;技术能力;多品牌
一、差异化战略的理论回顾
差异化竞争战略自从被提出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对其做了更深入
的研究。亨德森认为:“任何想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异化而形成压倒所
1
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勉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企业长期战略的精髓所在。”
战略组织学派学者张伯伦指出,产品差异可以导致厂商对局部市场的垄断,产品差异
化程度越高,则垄断程度越强。明茨伯格在《一般战略—— 走向综合结构》一书中
认为,波特的低成本战略,其实质与差异化战略同出一辙,因降低成本并非企业最终
目标,借通过降低成本而调低售价来吸引顾客才是企业最关切的事情。换言之,低成
本只是手段,低价格方才是真正目的。因而可以视低成本为一种特殊的差异化战略,
即价格差异化战略。日本学者大前研一认为,公司和竞争对手之间的任何差别必须与
决定利润的三个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相联系:价格、产量及成本。大前研一提出
的一套四式的“板斧”,式式皆以追求差异化为目标:第一式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
差异;第二式利用对手的弱点,借此而显露自身的优点,让用户有买到最佳产品的差
异感觉;第三式不断地问为什么,专为设计差异化产品激发思维找灵感;第四式为用
户寻求最大利益,还是离不开差异化。对于产品差异化产生的原因,西方的微观经济
理论从厂商竞争角度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伯川德悖论。回避伯川德悖论的最现实和最
常见的作法是实现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竞争手段,同样也会影
1
响到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在这一方面,兰卡斯特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分
析框架。他认为,消费者所需要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包含在商品中的那些质量和
效用。一件商品可以作为一组性能的组合加以分析,性能本身成为效用函数的自变量。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首先有两个前提条件:异质商品和买方对异质商品的偏好。许
多学者对异质产品之间的竞争都做了研究,并为之建立了模型。比较著名的有豪泰林
模型(1929)、张伯伦模型(1951)、霍特林模型(1929)等。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获取的
竞争优势,其主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可以使其产品或服务溢价,从而获得高出同行业内
其它竞争者的收益,即高出平均投资回报率的收益,霍特林(1929)模型描述了这一现
象。这些学者提出了差异化的描述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可以用一组特性来描述一
种商品,如质量、区位、时间、适用性、消费者关于其存在质量的信息等。
二、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差异化战略
一个进入汽车工业5年的企业,通过艰苦奋斗、自主研发,吉利优秀的产品加上优
质的售后服务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回报,成功走出了一条让世人为之惊叹的发展
道路。2003年整车出口占全国整车出口总量的55% , 2004年累计销量由2003年底排名
第8提升到第6位,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015%。2005年吉利销量达到1819万辆,增幅达
2
118% ,创造了全国十大汽车集团平均增速排名第一,连续多年蝉联出口总量第一的奇
迹。作为一家自主品牌的国有公司,吉利的发展过程和其赖以成功的差异化战略值得
研究,但也应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自主品牌差异化
吉利汽车作为浙江省汽车工业的支撑,现已形成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
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的吉利车系,从低档到中高档,到越野车,基本覆盖了中国大
部分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范围。吉利自由舰是吉利进军商务用车市场的利器,大大提高
了吉利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最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当家小生熊猫,它的最大意义就是
让中国的小排量车披上了“时尚”的外衣。2003年,吉利熊猫酝酿推出市场。吉利熊
猫是一个本土品牌,论知名度,远不及德国、美国、日本等一些汽车发达工业国的老牌
汽车制造商;论技术,它也无法与先进的制造商相媲美;论资金,它更是处于相对弱势。
吉利熊猫倡导快乐、自由、年青、时尚的生活状态,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拥有一个
庞大的快乐族群。它的市场定位鲜明,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产品定位突出,时尚小巧;
价格定位超乎想象, 4198万元,最低不足3万元;营销也很成功。至今熊猫仍然是市场
2
上倍受推崇的经济型车型之一,为吉利汽车创造了销售奇迹。截止到目前,吉利序列化
的产品矩阵已经形成,不但每款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同时吉利产
品的整体效应发生作用,吉利做中国自主品牌支柱企业的雏形已经显现。
吉利的三大品牌战略:依据不同的市场定位,从低到高,分别是:全球鹰、帝豪、
上海英伦。
吉利的多品牌战略指导思路没错,若多品牌战略转型能够成功,便可畅想着一边
低端品牌主攻销售,一边高端品牌主攻出口和利润,各司其职,各有所获。
因此,品牌的建立是一件公司的战略大事,就像一家企业的诞生一样,需要考虑
多方面的因素。多品牌战略绝不是多设计并注册几个商标那么简单,这还意味着重新
规划品牌阵容、品牌形象建设和专属的品牌营销团队,重新睡个品牌的销售渠道,甚
至可能还涉及到未来将有爱实行多渠道得分网销售。
多品牌自然就多销售渠道,好像市场占领的势力范围就发展得更快,更大。而更
大的范围、更多的经销商,也许就应该意味着更强。但是,更多、更大,并不一定更
强。在国内,自主品牌经销商的单店销售低于合资品牌经销商。特别是中国本土车企
的多品牌战略启动的时机,恰恰遭遇了市场的萧条,经销商的经营遭遇生存考验。那
3
学刚刚建立的还不能占领足够市场份额的新的品牌,如何能够让经销商有足够的市场
蛋糕分享,则是关系到多品牌销售渠道能否建立并持续实施的关键。
还需要指出的是,其一自足品牌打造中高单品牌需要时间和耐心,甚至或许需要
忍耐处取得叫好不叫座;其二中国农村车住需要爱的是更精准的车型定位,车企才可
能收获实在的增长销售;其三搭建多品牌离不开渠道梳理,这同样对原有营销体系提
出了挑战。
(二)自主开发的技术差异化
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吉利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自主
开发道路。吉利的自主开发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16个字:追根溯源、博采众长、力争
超越、为我所用。不仅在整车领域,吉利还专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的研发,
这是吉利公司发展自主品牌的主要内容之一。吉利不断推进自主开发技术, 2002年,
吉利启动吉利动力战略规划,总投资30亿元,建立吉利第二发动机厂。2006年3月28日,
该发动机厂一期投产。当今最高水准的9条生产线、200台数控加工中心,组成世界自
动化水平最高的发动机制造企业,生产和奥地利AVL公司合作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
的3个系列、共18款最高水平的全铝发动机。在未来两年内,所有4G18CVVT系列发动机
将陆续开发完毕,取代三菱发动机,装备吉利新车,并同时实现对外配套销售。目前,
吉利的“中国心”发展计划是公司实现二次创业的主要依托。
一直以坚持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为特色,在与合资企业的市场搏弈中迅速成长,
被称为民族汽车工业一面旗帜的吉利公司,在2007年8月累计生产100万辆汽车,进入
企业发展第二阶段之际,突然在发展战略上进行重大调整,连续同美国量子公司、克莱
斯勒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签署合资合作协议。
如何全面深入看待吉利公司的这次战略转型?
1.转型背景
吉利10年发展历程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两项新记录: 从1到100万辆仅用93个月,
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快速度; 出口量从2001年至2007年7月累计达
153694辆, 连续四年位居国内轿车出口量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全记录》关于中
国汽车出口数量统计数据, 从1955年到2004年我国累计出口轿车23971辆, 而吉利
2006年出口量超过了5万(超过全国轿车出口的70%), 吉利一年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
前50年中国轿车出口总和的两倍。
吉利汽车历年产量(单位:辆)及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
2001年 2001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50155 85349 86568 189158 305236 吉利汽车28160
4
产量
全国市场816834 1261807 2189682 2505421 3195962 4261757
销量
吉利市场3.45% 3.97% 3.90% 3.46% 5.92% 7.16%
份额
2.转型实质
吉利同时与三家外资公司进行合资合作, 表面看是资本与股权结构的变动, 实
质上是一种技术能力的转移, 表明吉利确立的“引进模仿———消化吸收———技术
自立———转移输出”技术演进路径进行到了最后阶段,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评论家
把它看成是中国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向“技术换市场”过渡的标志。
3.为什么能转型
4
吉利的战略转型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必然结果, 说明能力转移的条件已
经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吉利通过以我为主、联合开发等方式, 逐步掌握了开
发技术和开发流程, 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 同时也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成为最早进行自主研发并形成体系的企业;———核心技术。吉利完全掌握了发动机、
变速箱、底盘三大汽车核心部件制造技术, 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形成了4G18CVVT
发动机品牌。4G18CVVT 品牌目前每月向美国出口1000多台, 并且与意大利菲亚特集
团签订了每年供应至少10万台的合同;
吉利公司知识产权信息
项目 总量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
2006年专利申631 127 151 353
请量
2006年获国家196
5
授权的专利
1998- 2006 1064 161 239 640
年专利申请累
计数量
———产品系列。
———技术人才储备。
———制造能力。
4.为什么要转型
吉利在自主开发体系初步形成, 累计产量达到100 万辆, 生产规模达到40 万辆
时启动战略转型, 出自两个方面需要: 一是开放状态下技术创新的需要。实现开放创
新的前提是创新主体自身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甚至是垄断能力。对外部技术吸纳的目
的是要在原有市场和技术基础之上开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空间, 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
技术引进截然不同。实际上, 吉利自创业开始就一直坚持了开放创新理念, 较多采取
委托设计、联合开发等合作创新方式, 从最初引进福特生产线进行模仿制造, 到与奥
5
地利AVL 公司联合开发发动机,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关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进行深度
合作。二是市场创新的需要。吉利品牌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汽车自主品牌, 企业第
一阶段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为了实现从区域性品牌到国际名牌跨越的第二阶段发展目
标, 必须通过市场创新, 广泛参与全球化价值链的国际合作。整车出口、走出去建厂、
与国际一流企业开展资本与技术合作, 正是其市场创新战略采取的三种方式。特别是
最后一种, 吉利目前最需要的是进入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是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和含金量的“金手指”。
5.转型过程中什么没有变?
从吉利公司为其发展第二阶段确立的主题“继续坚持开放创新, 打造自主国际名
牌”, 坚持的“资本结构可以多元化, 品牌主权坚持独占性”原则看, 坚持自主创新、
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战略并没有改变。
6.吉利战略转型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经验意义
(1)技术不等于技术能力, 在企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技术能力, 不是单纯的
物化技术。
(2)技术能力是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培养生成的, 没有其他任何复制转移的途
6
径。
(3)从技术能力角度看, 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4)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市场创新的配合与支持, 最终通过
市场效益来体现。
(三)服务差异化
1.连锁经营新模式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上,集整车、零部件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四位一体(即4S)
的品牌汽车专卖店模式发展得异常迅速。在这种大环境下,吉利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通
过精心策划,也推出“限区域独家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其核心内容也是兴建大型的4S
专营店,但是和别的品牌专营店有所不同的是,未来吉利经销方,由“旗舰店”投资兴
建若干个具有汽车展销和快修功能的“社区店”。而当“社区店”周围的消费能力达
到一定需求时,也可升格为“旗舰店”。吉利此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现行4S经营模
式的改进,尤其是引入具备快修功能的“社区店”概念,可以说是4S店主动低下“高贵
的头”,更加贴近消费者,贴近利润丰厚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
6
2.服务差异化的优势叠加
2005年,通过震撼价格、震撼技术、震撼服务的“激昂05三部曲”,吉利汽车的销
量上去了,市场份额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提升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吉利差异化服务的焦点从“无忧”转向“快乐”。经过潜心的酝酿和周密的规划推出
的吉利“快·乐体验”将注定与众不同。它不仅继承了原来吉利服务的可信赖感,而
且更具亲和力,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它以“更便捷、更便宜、更满意”的差异化服
务,引发了竞争激烈的服务市场新一轮的变革。第一,更便捷。第二,更便宜。第三,
更满意。
三、从吉利汽车差异化战略的实践中得到的启示
从吉利汽车差异化战略的实践中,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我国汽车企业应结合自
身实际借鉴于吉利的差异化战略,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一)了解顾客需求,针对竞争对手实施差别化战略
吉利进入汽车业的本世纪初,正面临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国
内大型汽车企业纷纷选择了与外企合资,经济的小型车领域,一直被上海通用赛欧、
东风悦达起亚千里马、一汽夏利等有限的几款车型所把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吉
7
利从顾客的需求出发,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战略,确立了
自身的立足之地。差别化战略实施的目的是要在某一领域建立起与众不同的优势,但
它并非无中生有,它建立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基础上,而市场细分又是立足于顾客需求
的差异上。所以,差异化战略并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其落脚点是顾客的需求。其与
众不同之处应该是顾客所关注的,必须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差异,才是值得的。因此,
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洞察竞争对手的产品的情况,找到竞争对手所忽视的而又为消费者
所重视的方面实施差异化战略。
(二)以差异化战略避免价格战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中的主要竞争手段,但往往会两败俱伤。吉利汽车能够在国
内汽车市场上立足,这不能不得益于所实施的差异化战略。与价格竞争相反,差异化
竞争容忍竞争对手存在,通过建立自己产品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来维持一种竞争均
衡,最终由消费者用货币选票来淘汰那些没有吸引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走出
价格战的误区,通过实施差异化经营、提供差异化服务,真正树立自己的汽车品牌,
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品牌树立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地付出
7
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服务与品牌做到有效结合,新的服务品牌将能够承载繁荣
中国汽车市场的使命,新的差异化服务能够成为汽车企业在新时期发展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差异化战略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01期
[2]江淮论坛 2008年01期
[3]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13期
[4]现代化管理 2006年第三期
[5]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王迎军,柳茂平.战略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9](日)Kenichi Ohmae.巨人的观点:像战略家一样思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8
社,2004.
[10]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8
更多推荐
吉利汽车报价大全价格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