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发(作者:本田汽车价格)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作者:晁江锋 常亚东

来源:《航空财会》2021年第02期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日益深入、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运

用作为我国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之一,其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增长将产生深远的影

响。本文以四家国内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积极

效应。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以及人工智能所带来

的高效率输出提高了企业效益。本文揭示了人工智能运用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善的一种

典型作用机理,凸显了该技术对于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制造业;劳动力就业;企业绩效

DOI: 10.19840/.2021.02.002

*基金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603243,巨灾风险的宏观经济动态

效应及防范机制研究。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JL007,碳减排政策、环境质量与

经济增长的一般均衡分析及传导路径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阿兰?图灵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以来,人工智能开始受到

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产业变

革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

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大力发展智能化产业,促

进人工智能与宏观经济的融合发展;2019年,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

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开始通过试验区建设,探索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的新路径,推

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当然,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应用

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

部分工作岗位,导致就业总量的减少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四家典型制

造业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员工结构占比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不仅未导致企业就

业岗位的显著下降,而且劳动力就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效益也得到相应提升。

一、文献回顾

人工智能是信息化时代进一步发展的新兴科技,随着该技术在经济中运用的逐渐

深入,其对居民就业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已有研究文献来

看,诸多学者对于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观点存在较大分歧,一是人工智能对就业

岗位的替代,认为人工智能在重塑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低技能

型劳动力被取代的危机。如奥托尔(Autor)等通过构建分工作任务的数值模型,模拟出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存在替代效应[1];谢萌萌等认为制造业企业融合人工智能显著降

低了低技能的就业比重[2],即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业内低技能潜在的就业机会被人工智能

所挤出;也有观点认为部分特殊职业难以被完全替代,如陈明生认为情感交流在劳动过程

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人类所特有的生命体质,而人工智能没有自我意识,它只

能按照人们提前设定好的程序进行运转,虽然可以进行识别、分析和预测,但因为缺乏情

感基础,所以不管发展到何种程度,一些需要进行情感交流的低技能工作是很难被机器人

所取代的,如理发师、按摩师等职业[3]。二是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的创造,如吴清军等

以电商行业的人工智能运用为例,得出该技术短期内对行业内的就业构成负面影响,但由

于技术改善显著提升企业盈利水平,进而为该行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4];姜金秋和杜

育红运用风险价值(VAR)模型对中国1980-2011年的34个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技术进步的“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在不同行业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其认为在

机械、交通运输、家具制造等12个行业中,技术进步的“创造效应”在短期内比较明

显,长期来看几乎没有影响,而对于饮料、电力蒸汽、石油加工等4个行业来说,技术进

步的“破坏效应”在短期内较为显著,中期以后技术进步的“创造效应”较为明显,长期

几乎没有影响[5]。刘敏认为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将使高技能者的就业比重增

加,导致结构性的失业,增加了人们学习新技能和转岗的压力[6];郭凯明通过建立多部

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人工智能服务或人工智能扩展型技术提高,都会促使生产要素

在产业部门间流动,进而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等等[7]。

综上所述,诸多学者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分歧,且多数文献采用

数值模拟或实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较少从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基于此,本文尝试通

过对我国四家典型制造业企业应用人工智能事件所带来的就业及经济效益影响进行探讨,

在理论上给出有关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条件,并就制造业发展人工

智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案例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制造业运用的逐渐深入,其对该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选取我国在人工智能运用方面具有典型性的四家制造

业企业,分析该技术对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这些企业涵盖汽车制

造、家电制造、针织袜制造和玻璃制造等领域,企业性质分别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

中外合资企业,具体情况见表1。

多数研究认为,国内制造业的劳动力就业变化是由于人力成本提高以及人口老龄

化等因素造成的,然而,随着智能化技术在该行业应用的逐渐深入,其对劳动力就业的替

代效应及创造效应日益明显,下面我们以上述四家公司为例,对其选择智能化转型及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传统劳动力的局限性。以浪莎股份为例,该公司由自然人翁荣金等人于

1995年共同投资组建,主要从事纺织品生产和销售,由于针织袜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

型,该行业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且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因此,浪莎股份尝

试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商转型,采用工业机器人大量替代重复性强、强度大的流水工

作,不仅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且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人力成本上涨。以美的集团为例,該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集研发、

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家电企业,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以及技术引进,不断实

现企业生产的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该企业现有近9万名员工,其中有1.2万名研

发人员和3万多名技术工人,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同时由于该企业的员

工结构,企业人力成本相对较高。随着人工智能运用的逐渐深入,美的集团积极应用新型

现代技术,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该企业大量工作岗位被替代,从而大幅削减了企

业的生产成本。

第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福耀玻璃和长安汽车两家

企业为例,福耀集团于1987年在中国福州成立,是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和工业技术玻璃

领域的大型跨国集团,一直坚持着走独立自主、应用研发、开放包容的战略发展路线。由

于全球科技发展,传统制造领域不断变革,福耀玻璃也加速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作为纳

入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的首批试点示范企业,并且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自身迫切的

智造转型需求,在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福耀玻璃借助IBM私有云

平台等产品技术,逐步搭建了智能制造协同平台,实现了跨越不同组织、系统和技术,全

面整合業务信息,贯通以客户为导向的端到端流程,落实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在IBM

私有云平台上可以快速部署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

最先进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云端战略,从而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再以长

安汽车为例,长安汽车于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是中国汽车四大集

团阵营企业,其产品覆盖了经济型轿车中各梯度市场,汽车制造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其

中包括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汽车行业希望借助

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由于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和精确抓取等复杂操

作,汽车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提高了精确度,强化了协作关系,进而提

高了车辆的良品率,因此,该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从而获

得行业竞争优势,这也是该公司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案例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中国人工智能也迈向了2.0阶段。从智

能制造业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深入制造行业的诸多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应用市场的一大亮点,该技术在我国政府的扶持下实现快

速增长,从具体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投入比重已经超越美国,全球占比

达到50%。本文为了更加深入分析人工智能运用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故在

案例选择时并未考虑初创公司,主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制造业龙头企业,由于这些企业

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对企业劳动力就业

的影响也可能有诸多不同,具体案例见表2。

(一)人工智能运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长安汽车近年来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升级与自我完

善,在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同时拉开了汽车制造业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的大

幕。长安汽车在智能化研发方面已经拥有500多人的智能化团队,确立了长安汽车国内

智能交互第一阵营的地位。如2017年6月,长安汽车与腾讯云签署了“优势互补、协作

共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长安欧尚品牌与腾讯云合作的结晶——欧尚A800腾云版

也正式面市。腾讯云方面表示,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打破传统智能,围绕家庭汽车生活,在

人工智能车载应用场景领域展开探索与实践,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全面的前沿用车生活。由

于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长安汽车在汽车制造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企业规模不断进行扩张,

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裁员,企业的劳动力结构较为稳定,年离职率较低,反而因技术升级的

需求引入了很多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专业技术员工,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

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美的集团通过建设大型智能工厂,重复性工作被大量

替代,仅在空调制造领域减少约2万余名员工,但“零库存”生产模式加速其在物流业的

扩张,也使得其在物流配送方面增加许多就业岗位。浪莎股份早在2008年开始就十分重

视电子商务的发展,2017年浪莎股份充分运用自身的品牌积累,结合“互联网+”、人

工智能,把传统销售、线上、微商一起做大做强,浪莎股份扎实做好工业4.0,对开发智

能新产品、智能制造、大数据的掌握获取及细分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带头做好行业

转型升级,开拓创新,为中国纺织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浪莎股份的人工智能引入也解

放了部分传统劳动力,将他们从枯燥重复的岗位中释放出来,安置到新模式下的电子商务

销售岗位或服务岗位,也创造了更多新型专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

我国玻璃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

技术不足及供不应求等问题日益显现。福耀玻璃认识到我国汽车玻璃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

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提升高附加值功能化汽车玻璃的智能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

术,研发出汽车玻璃新材料、新产品。不仅提升了汽车玻璃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汽车玻璃

的舒适性,满足了汽车玻璃环保、智能、多功能等需求。这一技术的引用大大提高了福耀

集团的生产力,使得福耀集团通过智能制造,打破国际巨头在中国汽车玻璃领域的垄断。

随着福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也在持续增多,包括专业技术员工以及传统辅助

岗位员工。

从上述四家制造业企业的就业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度长安汽车就业人员由3.9

万下降至3.6万余人,下降接近10%;而另外三家企业的就业总量均出现小幅上升,其

中美的集团就业总量提升最为明显,由10.2万增长至11.5万余人。因此,从被调查企业

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部分低技术含量以及重复性的

工作岗位,并增加一些高技能、专业属性较高的岗位需求,同时通过企业生产规模的扩

大,也外溢出部分就业需求。从总量上来看,上述四家企业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并未

表现出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更多的是就业结构的转变。

(二)人工智能运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人工智能运用必将带来企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我

们通过分析近五年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以及净资产增长率等财务指

标,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引进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影响。

第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以福耀玻璃和长安汽车两家

企业为例,福耀集团于1987年在中国福州成立,是专注于汽车安全玻璃和工业技术玻璃

领域的大型跨国集团,一直坚持着走独立自主、应用研发、开放包容的战略发展路线。由

于全球科技发展,传统制造领域不断变革,福耀玻璃也加速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作为纳

入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的首批试点示范企业,并且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自身迫切的

智造转型需求,在重庆斯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福耀玻璃借助IBM私有云

平台等产品技术,逐步搭建了智能制造协同平台,实现了跨越不同组织、系统和技术,全

面整合业务信息,贯通以客户为导向的端到端流程,落实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在IBM

私有云平台上可以快速部署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使企业可以充分利用

最先进的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云端战略,从而显著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再以长

安汽车为例,长安汽车于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是中国汽车四大集

团阵营企业,其产品覆盖了经济型轿车中各梯度市场,汽车制造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其

中包括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汽车行业希望借助

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由于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柔性生产和精确抓取等复杂操

作,汽车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利用强化学习技术,提高了精确度,强化了协作关系,进而提

高了车辆的良品率,因此,该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从而获

得行业竞争优势,这也是该公司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案例分析

随着“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中国人工智能也迈向了2.0阶段。从智

能制造业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深入制造行业的诸多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

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应用市场的一大亮点,该技术在我国政府的扶持下实现快

速增长,从具体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投入比重已经超越美国,全球占比

达到50%。本文为了更加深入分析人工智能运用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故在

案例选择时并未考虑初创公司,主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制造业龙头企业,由于这些企业

的所有制性质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对企业劳动力就业

的影响也可能有诸多不同,具体案例见表2。

(一)人工智能运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长安汽车近年来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的不断迭代升级与自我完

善,在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明显提升,同时拉开了汽车制造业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的大

幕。长安汽车在智能化研发方面已经拥有500多人的智能化团队,确立了长安汽车国内

智能交互第一阵营的地位。如2017年6月,长安汽车与腾讯云签署了“优势互补、协作

共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长安欧尚品牌与腾讯云合作的结晶——欧尚A800腾云版

也正式面市。腾讯云方面表示,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打破传统智能,围绕家庭汽车生活,在

人工智能车载应用场景领域展开探索与实践,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全面的前沿用车生活。由

于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长安汽车在汽车制造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企业规模不断进行扩张,

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裁员,企业的劳动力结构较为稳定,年离职率较低,反而因技术升级的

需求引入了很多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专业技术员工,创造了大量新就业岗位。

作为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美的集团通过建设大型智能工厂,重复性工作被大量

替代,仅在空调制造领域减少约2万余名员工,但“零库存”生产模式加速其在物流业的

扩张,也使得其在物流配送方面增加许多就业岗位。浪莎股份早在2008年开始就十分重

视电子商务的发展,2017年浪莎股份充分运用自身的品牌积累,结合“互联网+”、人

工智能,把传统销售、线上、微商一起做大做强,浪莎股份扎实做好工业4.0,对开发智

能新产品、智能制造、大数据的掌握获取及细分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带头做好行业

转型升级,开拓创新,为中国纺织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浪莎股份的人工智能引入也解

放了部分传统劳动力,将他们从枯燥重复的岗位中释放出来,安置到新模式下的电子商务

销售岗位或服务岗位,也创造了更多新型专业的劳动力就业岗位。

我国玻璃行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

技术不足及供不应求等问题日益显现。福耀玻璃认识到我国汽车玻璃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

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提升高附加值功能化汽车玻璃的智能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

术,研发出汽车玻璃新材料、新产品。不仅提升了汽车玻璃的安全性,还提高了汽车玻璃

的舒适性,满足了汽车玻璃环保、智能、多功能等需求。这一技术的引用大大提高了福耀

集团的生产力,使得福耀集团通过智能制造,打破国际巨头在中国汽车玻璃领域的垄断。

随着福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岗位也在持续增多,包括专业技术员工以及传统辅助

岗位员工。

從上述四家制造业企业的就业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度长安汽车就业人员由3.9

万下降至3.6万余人,下降接近10%;而另外三家企业的就业总量均出现小幅上升,其

中美的集团就业总量提升最为明显,由10.2万增长至11.5万余人。因此,从被调查企业

的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部分低技术含量以及重复性的

工作岗位,并增加一些高技能、专业属性较高的岗位需求,同时通过企业生产规模的扩

大,也外溢出部分就业需求。从总量上来看,上述四家企业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后,并未

表现出显著的就业替代效应,更多的是就业结构的转变。

(二)人工智能运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人工智能运用必将带来企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我

们通过分析近五年企业的营业利润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以及净资产增长率等财务指

标,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引进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的影响。

更多推荐

人工智能,企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