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发(作者:沃尔沃c30图片)
精密铸件成本核算及报价
一、前言:
成本核算对每个精铸件生产企业而言都是最基础的统计工作之一,也是合理、正确报价的基本依据。
精铸生产工序虽只有四大项:制蜡、制壳、熔炼浇注及后处理。但其工步却有四十多种。按使用的粘结剂分类,仅制壳工艺方案就有四种,而生产用原辅材料、能源品种繁多,因而其成本核算也较机械加工或其他铸造方法如砂型、压力铸造等要复杂得多。在原辅材料、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工时成本节节高升,环保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作为机械工业中高污染、高能耗、低利润的精铸行业,目前所承受的市场竞争、生存压力比其他行业大得多。降本增利的要求更为迫切。
成本核算不仅是合理报价的基础,也是企业降本增利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精铸件成本的组成:
按制造业成本核算方法铸件成本是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与管理经营成本的综合。按成本特性可简单地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项。即铸件成本(完全成本)K等于变动成本K1与固定成本K2之和。K= K1 +K2。
\'1、变动成本K1
\'K1是指随铸件产量增减而相应变化的成本值.主要项目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辅材料(蜡料、制壳材料、筑炉料、熔炼金属所需的脱氧剂、造渣集渣剂、精炼除气剂及铸件后处理消耗的材料、工具如钢丸、喷砂、砂轮切割片、打磨砂带、酸洗钝化液、焊条等),构成铸件本体的金属材料(废金属炉料及铁\'合金)。另列一项不包括在K1中,称为“直接材料成本”G(基本可以回收利用)。
按财务统计口径,生产工人的工资、福利应归入变动成本中。
将金属材料制造成铸件成品所消耗的动力、燃料(水、电、油、煤、蒸汽、压缩空气等)也应包括在变动成本中。
2、固定成本K2是指相对固定的成本支出,原则上它与铸件生产量增减无直接关系。K2包括:生产经营、管理、销售、财务成本等。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均属于固定成本K2之中。土地、厂房、租金、设备、大修、折旧费用,办
1
公、出差、车旅费用及低值易耗、劳保用品等成本也属K2内容。
三、铸件变动成本K1的影响因素及计算:
1、铸件材质 2、制壳工艺方案 3、铸件成品率P% 4、每公斤铸件件数X1
5、铸件比表面积S(每公斤铸件的表面积)增加成本C1
6、型芯附加成本C2
7、后处理附加成本C3
8、铸件成品检验附加成本C4
以上八项是变动成本K1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变动成本K1的计算:
\'K1= K1×Pcp+ C3+ C4+G ??(1)
P\'式中K1 --除G外的与铸件成品率P%有关的变动成本(元/kg)(不含税)
G --铸件直接金属材料(炉料及合金元素)成本(含税价)(元/kg)
P --铸件成品率%(每100kg金属液浇注出的合格铸件重量%)
Pcp --铸件平均(基准)成品率%
C3
--后处理工序附加成本(元/kg)
C4
---铸件成品检验附加成本(元/kg)
1、铸件成品率P%的计算:
P%= F×L0× H ×100% ??(2)
式中F --铸件工艺出品率% ,每组铸件中铸件净重W0占铸件组总重W的百分数。W\'为铸件组中浇注系统总重W = W0
+ W\'
F =
W0W0×100%=×100%
W0 + W \'W L0 --熔炼过程中液态金属利用率% ,即每100kg金属液实际浇注成形的铸件质量(除去浇注过程中金属飞溅损失,漏壳、穿钢等铸件未成形的钢液损耗)
H --铸件合格率% ,铸件浇注成形后经检验及机械加工其合格成品总重量(或数量)占送验或加工铸件总重(数)量的百分数。
H=(1-f)%
f --铸件(毛坯)废品率(内废)及加工后“料废”废品率(外废)之和
按国内精铸行业平均生产水品,净重在0.1-100kg的精铸件,其平均成品率Pcp
= 40% ,其中工艺出品率F = 25-65% 取Fcp
= 45%,液态金属利用率L0 cp= 97%
2
铸件合格率Hcp= 92% (f =8%) 那么Pcp= Fcp×L0 cp×Hcp× 100% = 40%,Pcp又可称为“基准”成品率(平均铸件成品率)。
每一个铸件,可以根据铸件结构、尺寸、净重和热节补缩及浇注系统,预估其工艺出品率值F(也可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设计)。铸件合格率H%可根据铸件复杂程度、精度要求、表面质量及内在质量要求按下表进行计算预估。
铸件复杂程度H1%值 表一
级别
评价
内 容
H1%
A
形状很不规则,结构很复杂。热节分散(三处以上),壁厚不均匀或薄壁极(≤2mm),有三个以上深孔(H/Φ≥5),不通孔(H/Φ≥2.5)或小孔(Φ复≤3.0),有窄槽(H/b≥2)或槽宽b≤5,有大平面200×200以上或Φ≥杂
250。有多于三个的型芯、镶块,铸件尺寸大于长×宽(800×500)
形状不规则,壁厚不均匀,结构复杂。有2-3处分散热节,有2-3个深孔复(H/Φ≥5)盲孔(H/Φ≥2.5)或小孔(Φ≤5.0),壁厚(≤5或>20)有杂
窄槽(H/b≥1.5)或槽宽b≤7,有1-3个型芯、镶块
较形状较不规则,壁厚较薄(≤5)有1-2个深孔(H/Φ≥5)盲孔(H/Φ≥复2.5)或小孔(Φ≤5.0),有1-2处窄槽(H/b≥2),有1-2个型芯、镶块
杂
一形状规则,结构一般,有1-2个规则型芯,壁厚均匀(>5),有通孔(H/b般 ≤2),无盲孔(H/Φ≥2)
简形状及结构简单,壁厚均匀(5-10),无芯无孔
单
铸件精度等级H2%值 表二
75
B 80
C 85
D
E
级别
A
92
95
评价 内 容
H2%
70
1、 尺寸公差:ISO 8062:1994(E)或GB6414-86中C1 -C3。
极高精度 2、 形位公差:ISO 8062-2中2级
3、 重量公差:GB/T11351-89≤4级
高精度
1、 尺寸公差:CT3 –CT4 (GB6414-86)
2、 形位公差:ISO 8062-2中3级
3、 重量公差:GB/T11351-89 5级
B 75
C
1、 尺寸公差:CT4 –CT5 (GB6414-86)。
较高精度 2、 形位公差:ISO 8062-2中4级
3、 重量公差:GB/T11351-89 6级
1、 尺寸公差:CT5 –CT6 (GB6414-86)
一般精度 2、 形位公差:ISO 8062-2中5级
3、 重量公差:GB/T11351-89≤7级
低精度
1、 尺寸公差:CT6 –CT7 (GB6414-86)
2、 形位公差:ISO 8062-2中6级
3、 重量公差:无要求
80
D 92
E
95
3
铸件表面质量要求H3%值 表三
级别 评价
A
B
C
D
E
铸件内在质量要求H4%值 表四
级别
评价
极高
内 容
1、 铸件100%经X射线检查,缺陷按A级(参照HB5430-89或HB5001-92)
2、 抛光件表面抛光后不允许有任何可见黑点麻坑
3、 加工后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缺陷,加工不允许焊补
1、 铸件100%经X射线检查,缺陷按B级,或经超声波探伤,B级
2、 抛光件表面抛光后允许有Φ≤0.3黑点2个以内。
3、加工后表面不允许有可见缺陷,允许焊补再加工
1、 铸件100%经X射线检查,缺陷按C级,或经超声波探伤,C级
2、加工面或抛光面允许有Φ≤0.5黑点2个以内。
3、加工面允许焊补再加工,抛光
1、 铸件经解剖内部无缩孔,缩松(热节及浇口下方),不经其他内部缺陷检查
2、 加工后表面允许有缺陷,按JB/T5100-91 4,3,2规定
3、允许焊补再加工
1、 加工后表面允许有缺陷,按JB/T5100-91 4,3,2规定,超标后允许焊补补救
2、无加工面或极少有加工面,不做任何内部质量检查
H4%
极高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内 容
Ra 0.8-1.6um(非加工面),铸件表面缺陷符合HB5430-89
或HB5001-92 A级要求
Ra 1.6-3.2um,缺陷符合HB5430-89或HB5001-92 B级要求
Ra 3.2-6.3um,缺陷符合HB5430-89或HB5001-92 C级要求
Ra 6.3-12.5um,缺陷符合JB/T5001-91 Ⅰ级
Ra 12.5-25um,缺陷符合JB/T5001-91 Ⅱ、Ⅲ级
H3%
70
80
85
92
95
A 70
B
很高
80
C
较高
85
D
一般
92
E
较低
95
铸件合格率H%=H1?H2?H3?H4×100%
4\'2、变动成本K1的影响因素:
\'影响变动成本K1的主要因素是a、b、c、d、e 五种。
a、制蜡模材料(中、低温蜡料)
b、制壳工艺方案(水玻璃型壳、硅溶胶型壳、复合型壳)
4
按国内常用的四种制壳工艺及两种蜡料其平均K1cp值见表五:
四种制壳工艺平均变动成本K1cp值 元/kg(铸件) 表五
制壳工艺
成本项目
制壳材料
原辅材
料成本
其他工序
原辅料
燃料动力成本
工时成本
A
水玻璃
型壳
1.0
1.0
2.0
2.0
6
B
复合型壳
3.0
1.0
3.0
3.0
10
C
硅溶胶型壳
(低温蜡)
4.0
2.0
5.0
4.0
15
D
硅溶胶型壳
(中温蜡)
5.0
2.0
6.0
5.0
18
\'\'K1cp
\'注:(1) 原辅材料成本中不包括金属炉料(G)
(2)各成本均不含税
(3)K1cp(基准)变动成本按以下铸件产量计算(吨/年)
A(水玻璃型壳):年产精铸件2000-5000吨
B(复合型壳): 年产精铸件600-2000吨
C(低温全硅型壳):年产精铸件500-1000吨
D(中温全硅型壳):年产精铸件300-600吨
(4)表中数据有时效性,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变,本表按2012年一季度市场平均价。
\'c、每千克铸件件数X。(件/kg)
X越大铸件净重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所消耗的原辅材料(制壳耐火砂、粘结剂等)就越多,各工序(制蜡、制壳、切割打磨、热处理、酸洗钝化等)生产工时成本越高。
以铸件净重为50g特小件为标准。即X≥20时下述公式成立:
成本增加系数f1=X (Xcp
=20)
XcpX100==5.0
Xcp20例:铸件净重50g时,f1=1.0,10g时,f1=d、 铸件比表面积Sd(cm2/kg):
Sd越大,型壳材料、铸件表面处理成本(抛丸,喷砂,酸洗钝化,机械或电解抛光等)越大。按每kg铸件平均表面积500 cm2为标准。当
5
Sdcp=500 cm2/kg ,当Sd> Sdcp时下式成立:
C1=
SΔ-SΔcp ×C0
100式中C1—铸件比表面积成本增加系数
C0—铸件SΔ每增加100 cm2/kg时成本增加值
例:铸件SΔ=600 cm2/kg(按图纸由计算机得出表面积)时,C1=
600?500×C0,
100若为中温蜡硅溶胶型壳工艺,C0=4元/kg(表七),则C1=1×4=4元/kg
不同制壳工艺时C0值 表六
制壳工艺
成本增加值C0
A
1.0
B
2.0
C
3.0
D
4.0
e、 型芯附加成本增加值C2(元/kg铸件)
复杂铸件内腔常用型芯形成(陶瓷型芯、尿素芯、水溶蜡芯等),其成本应\'在K1中计入。按每件铸件所需型芯数量及单价计算出其型芯成本(外购或自制)单价C2cp(不含税)。C2=(1.1~1.5)C2cp,1.1~1.5为价格系数,取决于铸件废品率高低,废品率越高,应取上限,反之简单铸件型芯取下限。
K1\'= K1cp×f1
+ C1+ C2
3、其它影响因素:
a、 后处理附加成本C3 (元/kg):
精铸件正常后处理工序的成本已包括在K1\'中,不另加价,如:震壳,切割,抛丸(喷砂),打磨,焊补及第一热处理(正火、退火或简易固熔-水韧或加免固剂),酸洗,钝化,防锈。除以上项外,如奥氏体不锈钢(304,316等)的固熔处理(高温淬水);沉淀硬化不锈钢铸件的稳定化处理,碳钢、低合金钢铸件的非第一热处理项目:淬火、调质、氮化、渗碳等均属于附加后处理。另铸件的表面处理:机械或电解抛光、磷化、氢化、碱爆、镀锌、镀铬等均属附加后处理项目,应按市场协作价C3cp(不含税)乘以价格系数计入成本:
C3=(1.05~1.1)×C3cp(元/kg)
\'
6
b、铸件成品特殊检验项目成本增加值C4 元/kg:
铸件供货时应提供的常规检验项目(已列入生产成本)包括:尺寸检验(形位公差、重量公差),铸件外观,化学成分或按炉批提供机械性能检验的试棒(块)或检验报告。
以下项目均属特殊检验项目应另予加价:对铸件表面进行磁粉渗透(荧光或着色)探伤,或提供金相检验报告:低倍组织检查,晶粒度检查,脱碳、渗碳层检查,奥氏体不锈钢铸件的铁素体含量、形态检查,合金贫化层或高温合金显微疏松,非金属夹杂物的级别鉴定等。(球铁件的球化级别等应属常规项目不另收费)
此外,铸件密封性,钢和高温合金抗氧化性、抗腐蚀性,晶间腐蚀点腐蚀,盐雾试验,抗磁性能检验也属特殊检验项目。上述项目均应按市场协作价C4cp(不含税)乘以价格系数计入成本:
C4=(1.05~1.1)×C4cp
c、 铸件直接金属材料成本G:
G包括以下内容:
(1)铸件材质的炉料(废金属料)成本G0
(2)配制一定成分铸件所需的合金元素(铁合金等)成本C5
(3)在熔炼过程中合金元素及炉料烧损成本及铸件在切割、打磨、抛丸(喷砂)、酸洗、钝化及热处理抛光等后处理过程中的金属损耗成本f2(表七)
G=(G0 + C5)×f2
式中 G0—铸件材质废料(炉料)的市场价(含税价)(元/kg)
C5—合金元素成本(含税价)(元/kg)
f2—金属料损耗系数
金属材料损耗系数值f2 表七
铸件净重
f2
≤50g
1.20
>50-200g >200-1000g
1.15 1.10
>1-10kg
1.08
>10-200kg
1.05
3、变动成本K1的计算通式:
\'pkK1=1×cpp7
+C3+C4+G
\'\'kk式中:1=1cp×f1+C1+C2
G= f2×(G0+C5)
所以
\'pkK1=(1cp×f1+C1+C2)×cpp+C3+C4+ f2×(G0+C5)
四、铸件固定成本K2的影响因素及计算:
影响铸件固定成本的主要因素是:
1、铸件生产的批量大小(产量大小)。
2、不同的制壳工艺(生产周期,原辅料,机械化程度,生产率)
3、铸件类别(净重大小,材质,附加值高低等)
4、厂房,土地面积,设备费用及折旧等。
表八 不同制壳工艺固定成本平均值K2
制壳工艺
A
2.0
B
2.0
C
4.0
D
5.0
\'k2cp(元/kg)
注: A—水玻璃型壳
B—复合型壳(硅溶胶—水玻璃)(二层)
C —硅溶胶型壳(低温蜡)
D—硅溶胶型壳(中温蜡)
表九 铸件固定成本增加系数f3与生产批量关系
级别 生产批量
A
B
C
D
E
特大批
大 批
中 等
小 批
试 制
内 容
生产量每批大于50万件或产值200万元以上
生产量每批大于10-50万件或产值50-200万元以上
生产量每批大于1-100万件或产值20-50万元以上
生产量每批大于100-10000件或产值5-10万元以上
小于100件(G≤1kg)或少于10件(W>5kg,产值<1万)
f3
0.90
0.95
1.00
1.10
2.0
K2值得计算通式:K2=f3×K2cp
8
五、铸件总成本计算通式:
\'pkK=K1+K2=[(1cp×f1+C1+C2)×cpp+C3+C4+ f2×(G0+C5)]+( f3×K2cp)
六、铸件总成本核算程序(工作流程)
1、根据订单及图纸,由技术部门(或销售部技术人员)进行铸件工艺分析,确定以下内容:
(1)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材质、净重确定制壳工艺方案。
(2)初步设计、预估铸件的浇注系统:预估铸件工艺出品率F%,合格率H%,计算出其预估成品率P%。
(3)计算每千克铸件件数X(件/kg),得出铸件成本增加系数f1值。
(4)计算出铸件总表面积S,求出其比表面积Sd值。
Sd=S( cm2/kg),W为铸件净重,
W求出铸件SΔ的成本增加系数C1值。
(5)若有型芯,求出型芯成本附加值C2。
\'k(6)查表五根据选定的制壳工艺方案查出基准变动成本1cp值。
\'\'\'kkk(7)按公式1=1cp×f1+C1+C2求出变动成本1(除铸件金属成本G之外的变动成本)。
(8)计算出铸件后处理附加值C3。
(9)计算出铸件成品检验特殊项目成本增加值C4。
(10)按铸件净重查表七得金属材料损耗系数及铸件材质(废金属炉料)的市场价(含税),辅加合金元素成品C5值。
计算出铸件金属炉料总成本G=f2(G0+G5)。
\'pk(11)计算出变动成本K1值,K1=1×cpp+C3+C4+G
(12)按制壳工艺方案查表八,得固定成本K2值。
(13)计算出铸件总成本值K(元/kg)
\'pkK=[(1cp×f1+C1+C2)×cpp+C3+C4+ f2×(G0+C5)]+( f3×K2cp)
9
七、精铸件的报价:
1、铸件报价的基本依据是:铸件的成本K及预期的税后利润率L%。
铸件销售价S(含税)计算公式:
o1+RS=[×(k1+K2)]+G
1?Lok式中:1=K1—G
R—增值税率(17%)
L—预期税后利润率%
G—铸件金属(炉料及合金元素)单价(含税价)(元/kg)
铸件金属(本体)经铸造方法成为铸件“成品”虽然其成品应列入变动成本中,但它不是“制造成本”所以不应在报价时计算利润率。
设f=1+R 称报价系数
1?L所以
表十 报价系数f与预期利润率L的关系
L%
f
5
1.232
10
1.300
15
1.371
20
1.463
25
1.560
30
1.670
okS=[f×(1+K2)] +G
2、铸件最终报价应由企业销售部门,根据技术部门或销售部门报价员的“成品分析”报告计算的铸件成本K1,K2(或K),结合市场(客户)发展前景,信用等级及本企业生产任务负荷,交货期长短,付款周期(资金流转状况)及预付款额度,铸件材质的通用性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后再报价。由于市场价格行情变化较快,一般报价有效期为七天。生产批量较大(表九中A、B类)时应经销售主管或总经理审批后报价。本报价未包括包装、运输、保险等其他项目内容。
4、不同制壳工艺生产的精铸件“基准”(平均)成本及销售价(表十一)供报价时参考。
10
表十一 精铸件基准成本Kcp及销售价S(元/kg)
型壳类别
序号
成品项目
原辅材料成本(元/kg铸件)
水玻璃
型壳
复合
型壳
硅溶胶型壳(低温蜡)
硅溶胶型壳(中温蜡)
型壳材料
主要原辅料
金属炉料
合计
G
1.0
1.0
3.0
1.0
4.0
2.0
5.0
2.0
1
G=f2×(G0+C5)
2+ G
2.0
2.0
6+G
2.0
8.0+G
12.6
15
25
27.7
36
38
4+ G
3.0
3.0
10+G
2.0
12+G
16.6
20
28
31.6
39
42.6
6+ G
5.0
4.0
15+G
4.0
19+G
23.6
29.3
35
40.7
46
50.3
7+ G
6.0
5.0
18+G
5.0
23+G
27.3
34.5
39
46
50
57
2
3
4
5
6
基准
成本
销
售
价
炉料动力成本(元/kg铸件)
工时成本(元/kg铸件)
基准变动成本k1cp(元/kg)
基准固定成本k2cp(元/kg)
基准总成本Kcp
碳钢铸件
铸件材质
304(CF8)铸件
316(CF8M)铸件
\'\'注:1、铸件金属炉料(废钢)价为2012年4月24日市场平均价(含税)。
碳钢:4.2元/kg;304:14.5元/kg;316:24.5元/kg (G0)
2、f2=1.10(基准),C5=0,所以G=1.10×G。
3、销售价S按L=10%预期利润率R—17%(增值税)
S=[1.30×(Kcp-G)]+G
4、水玻璃型壳生产不锈钢件,表面层用白刚玉(一层)粉及砂按每千克铸件消耗100kg砂、粉计算其制壳成本比用石英粉要高出1.0元/kg,总基本成本增至9.0元+G。
精铸件报价实例
例一
一.铸件基本信息:
1.名称:“闸板”(阀门铸件)。净重:2kg,材质:CA-15。
2.铸件结构较复杂,有宽4mm窄槽、制壳、脱壳困难。
3.生产批量:20000件/批。
11
二.工艺分析:
1.属中小件,采用中温蜡—硅溶胶型壳工艺(制壳工艺D类)。
2.每组2件。F=53% L=97% H=85%(H1、H2、H3、H4均为85%)
所以 :P=F×L×H=43.7%
3.S=508 cm2/件 Sd=254 cm2 /kg C1、C2、C3、C4、C5均为0。
4.
pcpp\'=40%=0.915
43.7%5.
k1cp值查表五 18元/公斤(中温蜡-硅溶胶制壳工艺)。
6.查表七,铸件重量W=2kg时,f2=1.08(金属损耗系数)。
7.钢(炉)料用WEB(ZG20)及微碳铬铁配制,平均要求Cr=13%,每100kg钢液须加铬铁(Cr=60%)为13÷0.6÷0.95(烧损率5%)=23kg。每公斤铬铁16.6元(含税价)
所以382元/100公斤(3.82元/公斤钢液)。WCB钢料4.2元/公斤
合计:钢料成本G0 = 8元/公斤,f2=1.08 所以G=1.05×G0=8.4元/公斤
\'\'kk8.铸件变动成本:1=1cp=19元/公斤(两层锆粉、锆砂—容积)
\'pk 所以K=1cp×cpp+G=19×0.915+8.4=25.8元/公斤
9.固定成本k2:k2cp=5.0(表八)。生产批量20000件。
查表九 铸件固定成本增加系数f3=1.0
所以k2=k2cp=5.0元/公斤
10.本铸件总成本:。K= K1 +K2=25.8+5=30.8元/公斤
11.销售价(含税):
L=15%(税后利润率) R=17%(增值税率)
报价系数f=1.371(表十)k1= K1- G=25.8-8.4=17.4元/公斤
所以S=1.371×(17.4+5.0)+8.4=39元/公斤
合78元/件。
o
12
例二
一.铸件基本信息:
1.名称:工业缝纫机配件,净重50g(0.05kg),材质ZG200-400。
2.铸件结构一般,加工余量较小,单面磨削余量0.15mm。
3.生产批量:每月2000件。
二.工艺分析:
1.属小件,加工余量小,应采用中温蜡—硅溶胶型壳工艺(D类制壳)。
2.选用四叉型浇道:F=30% L=95% H=90%
成品率 P=F×L×H=25.65%
H1 =95% H2 =92% H3=85% H4=90%
H=H1?H2?H3?H4=90%
41000=500 cm2 /kg 所以C1=0。
50 3.每公斤铸件 X1= 20 所以f1=1.0
4.S=25cm2/件 Sd=25×5.
pcpp=0.4=1.56
0.25656. C2、C3、C4、C5均为0
7.查表五得
k1cp=18元/公斤(基准变动成本)。
8.查表七得 金属损耗系数f2=1.2。
9.铸件材质ZG200-400废钢(炉料)市场价(含税)G0=4.2元/公斤
10.变动成本K1=k1cp×11.固定成本K2计算:
\'\'pcpp+ f2×G=18×1.56+1.2×4.2=33.12元/公斤
k2cp=5元/公斤(D类型壳)
f3=1.10(表九)
所以k2= f3×k2cp=5.5元/公斤
12.本铸件总成本:K= K1 +K2=33.12+5.5=38.62元/公斤
合 1.93元/件
11.销售价(含税):
13
L=10% R=17% f=1.30
k1= K1- G=28.08元/公斤
所以S=1.30×(K1+ K2)+G=1.30×(28.08+5.5)+5.04=48.69元/公斤
合2.44元/件
例三
一.铸件基本信息:
1.名称:工业针织机件,净重10g(0.01kg),材质ZG200-400。
2.铸件结构:薄壁、细杆件。
3.生产批量:2000件/批。
二.工艺分析:
1.选用五叉型浇口,中温蜡—硅溶胶型壳工艺:
F=20% L=95% H=90% P=17.1%
2. f1=100=5.0
20oo3. S=7.26cm2/件 Sd=726 cm2 /kg
所以C1=726-500×C0=2.26×4.0=9.04元/公斤
100C2、C3、C4、C5均为0
4.
pcpp\'=0.4=2.35
0.1715.
k1cp=18元/公斤(表五)
6. 金属损耗系数f2=1.2
7. G0=4.2元/公斤
8. 变动成本K1=(k1cp×f1+ C1)×\'pcpp+ f2×G0
所以K1=(18×5+9.04)×2.35+1.2×4.2=2.32.74元/公斤
9. 固定成本:K2= f3×k2cp 式中f3=1.1
k2cp=5.0元/公斤
K2=5.5元/公斤
10. 总成本:K= K1 +K2=232.74+1.10×5.0=238.2元/公斤
14
11.销售价(含税):
L=15% R=17% f=1.371
K1= K1- G=232.74-4.2=228.54元/公斤
所以S=1.371×(K1+ K2)+G=1.371×(228.54+5.5)+4.2=325.07元/公斤
合3.25元/件
若材质为“304“(G=14.5元/公斤)时
K1=250.144元/公斤
K=250.144+5.5=255.64元/公斤
ooK1o=250.144-14.5=235.644元/公斤
所以S=1.371×(235.644+5.5)+14.5=344.4元/公斤
合3.44元/件
参考文献
1、焙模铸造手册 中国铸协编
2、“铸件成本分析与定价”精铸分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2005年 马孝林
3、四种制壳工艺的精铸件成本差价分析 精铸通讯(铸协精铸分会编第五十八期2005年7月) 籍君豪
15
更多推荐
铸件,成本,生产,工艺,制壳,计算,检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