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95号汽油油价最新消息 今日)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采写:田建军
根据“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目标定位和技术路线,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应抓住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历史机遇,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率先完成批量生产,实现产业化,取得突破。
制作:贺亏红
戴劲松
摄影:赫同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将成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突破口
新华网湖北频道(记者田建军 戴劲松)根据“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目标定位和技术路线,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应抓住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过渡的历史机遇,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率先完成批量生产,实现产业化,取得突破。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紧张、大气污染严重和电池技术的提高,电动汽车已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汽车工业改造和发展的主要方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世界汽车各大产业集团已投入上百亿美元资金开发电动汽车,目前均已从实验室开发试验阶段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并进一步转向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我国电动汽车研发与国外处于相近的起跑线,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的差距相对较小,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不少省市产、学、研单位积极进行开发试制试验,取得了不少成果,一些企业在90年代中期已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电动轿车概念车、燃料电池中巴车也已经问世,与国外同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
从当前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电动汽车类型来看,主要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东风汽车公司原党委书记黄正夏等专家认为,借鉴国外发展电动汽车经验和我国电动汽车开发现状,我国应选择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现阶段最佳技术突破口,尽快取得产业化,再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有利于对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既可用常规内燃机作动力,又可结合采用电池、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仅比传统汽车节约燃油30%-50%,而且在同等条件下,比纯电动汽车节约电能70%-90%,一次充满油、电后,可使持续行驶里程提高到500-1000公里左右。
专家认为,在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时期,这种由电动机和内燃机结合使用的过渡车型,可能有40-50年的市场周期,这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它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节约,避免了传统汽车工业已形成的庞大生产规模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传统内燃汽车厂商的利益,促进了他们加速开发电动汽车和改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壳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是由内燃汽车改装的,内燃汽车发展的每一项新技术,如信息及安全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可转移或结合采用到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上,通过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大大促进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和发展。
其次,有利于降低电动汽车成本和实现产业化。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是高能量蓄电池。前几年,我国大多在“纯电动车”开发方面下功夫,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电池问题没有解决,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如铅酸电池,虽然廉价安全可靠,但能量低、重量高、体积大、续行里程短,还需要建设地面充电检测等设施,难于为地方政府、企业、用户所接受;而镍氢、锂离子、特别是燃料电池,虽然极具前途,但均很昂贵,且建设投入均很大,我国只能少量试点,集中进行。专家说,我们不应当等到这些新型电池技术全部提高性能和降低价格后,再开发电动汽车,而应当在大力发展应用的基础上,推动电动汽车在各方面的技术创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正适应了当前这一发展需求。
第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具备应用基础和产业化条件,极有可能率先实现突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仅可大大节约燃油,减少废气,减少电池数量,增进城市、城乡间通过能力,无须地面建设等,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内燃汽车生产能力,为改造传统汽车工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这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了其它电动汽车现阶段无可比拟的应用基础和优势,前景十分广阔。
在湖北,通过产学研的共同努力,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开发出试验车。其中,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完成了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样车;今年7月,由武汉公用客车厂、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经开投资公司研制的第一辆混合动力客车正式下线,即将投入小批量生产。据了解,按照计划,东风公司在未来两三年内将组织生产30台多种电池、电机控制系统、气电结合的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其中20台提供北京市作营运试验,10台留武汉作营运试验,并将富康和风神轿车改装成20辆纯电动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武汉市进行城市和近郊营运试验,力争2005年能投入小批量生产,2008年能够为北京奥运会服务,实现产业化。不久前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EQ6100HEV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开发、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开发两个混合动力整车,以及由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申报的7个零部件开发项目,已被列入“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批项目正式启动。种种迹象显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已初见端倪,为期不远了。
黄老告诫说,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形势很好,各地、各汽车企业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抓紧目前两三年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早日实现突破。不要等到世界各大集团电动汽车均正式大批量生产了,我们再采取技术引进或合资方式,重蹈内燃汽车发展的覆辙,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结果还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完)
☆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一次大发展
新华网湖北频道(记者田建军 戴劲松)随着国家“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研制和开发电动汽车热潮,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汽车工业开始面临由传统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时期。专家预言,这不仅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突破,迎来第二次发展浪潮,而且带动我国电子机械、精密加工、新材料等相关产业实现一次飞跃和大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在刚刚结束的湖北省电动汽车信息发布暨产业化协作会议上,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开发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电动汽车产业化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初见端倪。以电子产品为例,有关专家估计,由于应用的大大提高,电子产品在汽车造价的比例将由传统汽车的10%上升到电动汽车的60%,按照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生产规模为1000万辆,平均每辆车售价为10万元计算,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所带动的电子产品市场容量将达到6000亿元,十分广阔。
负责电动汽车电机与电控系统开发的中船712所肖先辉总工程师说,电动汽车产业化对近年来普遍亏损的我国电机制造业也将带来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突破。由于产业化基础薄弱,我国电机核心部件控制模块长期主要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电机产品成本高、利润薄、效益低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电机制造业的发展。其中仅工业应用变频一项,20亿元的年产值大部分是通过进口实现的,就如同计算机行业的芯片离不开进口一样,我国的电机制造业一直摆脱不了为国外大公司打工的命运。
肖工说,对控制模块集成要求更高、体积更小的电动汽车一旦在电机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模块上取得突破,成功实现产业化,将改变目前我国电机制造业的落后状况,推动功率模块、功率器件等行业以及相关配套厂家的发展,并带动精密铸造、精密齿轮等精密加工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据介绍,目前我国交流异步电机全数字矢量控制系统研究已取得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控制技术水平,研制的电动汽车专用电机已开始出口美国。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还将是新材料、新技术的试验场,为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用武之地。负责电动汽车多能源控制及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的武汉理工大学的有关专家介绍,电动汽车对材料的轻量化要求,为我国材料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和新市场,并推动了新技术在材料行业的推广应用。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例,我国政府通过组织“燃料电池技术”攻关,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等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究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对材料的轻重量、高强度要求,质子交换膜采用了铂金等新材料,并开始尝试应用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研制新材料,比国外同类产品节约材料4/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为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电动汽车的车身、车体、车门等将不再采用金属件,而代之以玻璃钢等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目前,我国已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电池电源行业,武汉力兴电源有限公司徐光华总工程师说,与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不同,锂离子电池由于电液是有机的,其导电性相对较差,一直是锂离子电池发展中技术上的一道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研究和开发将
致力于解决这一难题,并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带动和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为电池行业开辟新市场。目前,通过攻关,我国在小型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及主要原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进展,突破了高性能动力型镍氢电池和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主要性能指标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认为,电动汽车作为机械、冶金、电子、能源、新材料和计算机产品的集成,同时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其最终目标是智能化、数字化和轻量化。在这一实现过程中,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益将大上几倍,影响更深、更远。(完)
☆我国电动汽车技术研发“资本聚集效应”凸现
新华网湖北频道(记者田建军 戴劲松)电动汽车去年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大攻关项目,而且将在此后5年内投入10亿元开发其相关技术。不到一年间,这一战略性举措即引来众多国内外商家的高度关注,“资本聚集效应”已经凸现。
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与电动汽车有关的企业包括北京嘉捷博大电动车有限公司、深圳的明华集团、湖北东风电动车辆公司等。这些国有资本的“触电”,也带动了民间资本的热情。据透露,“十五”期间,仅广东一个省,从国家到省市投入电动汽车的资金合计不下亿元,而由此带动的广东民间资本也有可能达到几个亿。国家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十五”期间,国家投资10亿元资金,就可能带来20至30亿元的民间资本。
为避免几年前网络资本泡沫的重演,中国工程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强调,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具有资金充足、市场反应快、决策快,经营、管理灵活的优势,国企则有在研发方面力量强大的优势,因此应在国企和民企间建立相互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
中国电动汽车研发进程的加快也吸引了国外资本的关注。目前,长春一汽集团正与荷兰TNO公司进行合作,“中法合作电动汽车项目”已落户武汉、青岛两地,而上海、广东等沿海省市,许多中小公司已开始在特定区域利用国内现有技术开发立即可以产生效益的纯电池电动车,主要来自日本、台湾等。据悉,美国的FORD、GM以及西南研究院等也正在寻求合作伙伴。
其中,国家科技部日前和法国电动汽车部际委员会达成的合作协议最为引人关注。协议内容包括: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与法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在纯电动汽车相关标准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中法就电动汽车城市应用规划、税收、环保规划等政策制定方面进行交流;中法双方将在建立电动汽车运行应用示范区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武汉市和法国波尔多市、青岛和拉合舍尔市将互派技术代表团参观访问有关的研究中心和生产企业,互相提供有关的研究中心和生产企业情况,以促进双方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国家今年为湖北省电动汽车专项科研经费拨款1875万元以及地方匹配1875万元均已落实到位。
针对国内外资本踊跃进入电动汽车领域的现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分析认为,在实施战略上,对于现有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来说,主要应该用严格的环保法规与相关的财税、投融资、产业政策一方面进行夹逼,一方面进行促进与引导,还有政府采购的倾斜,从而催生出一个巨大的环保汽车市场。采用该市场吸引国内民间、企业、国外的投资,从而促进相关技术的提高与产业的发展。国家以政策法规教育工作为主,只需较少技术资金投入来实现中、短期目标。这也是一种意义上的“市场换技术”,“市场换产业”,但主导权在我。由于民间与企业的投资需要有较快的回报,而且以我国目前的企业实力来说,对于一些项目的投资也要有国家的帮助,因此国家应该主要投资中长期目标相关的技术项目。(完)
☆电动汽车产业化将促进我国传统汽车工业转型
新华网湖北频道(记者戴劲松、田建军)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外,电动汽车产业化还将促进我国传统汽车业的改造和发展,以改变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不利局面。
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总工程师肖先辉认为,发展电动汽车与改造和发展传统汽车产业并不矛盾,结合得好,还可以相得益彰。仅就性能而言,电动车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汽车即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汽车,对传统汽车工业不是冲击,而是提高。
据介绍,电动汽车类型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油电(或气电)结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种。肖先辉强调,由于当前技术发展的局限,均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尚不能普及,而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短期内选择的突破目标是“既可用常规内燃机作动力,又可结合采用电池、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一研发方向本身就需要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密切结合。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仅可使燃油节约30%——50%,还可比纯电动车在同等条件下节约电池电能70%——90%。一次充满油、电后,可使持续行驶里程提高到500——1000公里左右,并可充分利用现有地面加油站设施。不难看出,这是电动机与内燃机结合使用的一种过渡形式,可带来十分巨大的社会节约。专家估计,两者结合比单纯建一个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制造厂要节省投资50%左右,这种过渡时期可能达到40——50年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
因此,原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我国发展电动汽车最早倡仪者之一的黄正夏认为,研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仅不损害现有内燃汽车厂商的利益,还将会促使他们加速开发电动汽车和改进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的积极性。加上电动汽车壳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是由内燃汽车改装的,内燃汽车发展的每一项新技术,如信息及安全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可转移或结合采用到电动汽车上,通过发展电动汽车,可大大促进传统汽车工业的改造和发展。
从长远来看,发展电动汽车对我国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办副主任吴月朗强调,如果从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发展潜力、国家建设发展速度看,到2030年左右,将有可能发展到1000——1500万辆左右的年生产能力。尽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已有50多年,但与有100多年发展史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并不大,固定资产包袱也不太沉重,继续走“石油——汽车”发展不仅面临贫油的能源危机,而且难以摆脱落后态势,而选择技术差距并不明显的“电动——汽车”或“电动+内燃——汽车”这一新模式则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东风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兆勤指出,世界汽车各大产业集团对电动汽车均已从实验室开发试验阶段过渡到商品性试生产阶段,并进一步转向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世界汽车工业正处在由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关键时期,即将迎来第二次发展浪潮。我国应紧跟世界电动汽车研究步伐,密切关注世界电动汽车研发动态和技术
前沿,为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传统汽车的改造积累经验,以争取在未来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二次浪潮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完)
☆湖北电动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湖北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开发进展顺利
新华网湖北频道(记者田建军 戴劲松)通过产学研的共同努力,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化技术开发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日前召开的湖北省电动汽车信息发布暨产业化协作会议上,湖北省发展电动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吴月朗副主任介绍,湖北省充分利用发展电动汽车的产业、人才和技术优势,采取政府推进、政策倾斜、企业为主、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引进,开发出了电动汽车概念车、燃料电池汽车样车和一系列关键零部件,并制订出了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其中,东风公司开发出了纯电动轿车概念车BF、燃料电池中巴、纯电动中巴;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了电动场地车、电动船;华中科技大学开发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样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公用客车厂、武汉经济开发区联合研制出武汉首台串联型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等。
与此同时,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混合动力轿车和混合动力客车两个整车开发项目也进展顺利。EQ6100混合动力大巴项目比863专项要求提前一年开发出样车,今年年底可开发出第二轮样车底盘;EQ7200混合动力轿车是在“风神”EQ7200中级轿车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目前按照863专项要求已完成第一节点计划任务,并通过了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总体组和监督组进行的节点检查,计划于今年11月底完成样车调试。最近,国家科技部已下拨了今年的第二批研究经费。
湖北提出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
在举行的湖北省电动汽车信息发布暨产业化协作会议上,根据国家“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实施进度,湖北省提出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
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长期发展目标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究及产业化;中期目标是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研发及产业化;近期目标是纯电动汽车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围绕近期发展目标,湖北省发展电动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月朗介绍,这个省已制订出三大具体实施目标:
一、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设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带动湖北汽车走廊的整体发展;
二、以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建设国家电动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三、建设国家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区,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电动汽车运营服务体系,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湖北构建今后五年电动汽车产业结构和规模
湖北省电动汽车信息发布暨产业化协作会议上,湖北省提出了今后五年电动汽车产业结构和规模上的构想。
湖北省发展电动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湖北省准备用5年左右
的时间,使电动汽车产业形成如下生产能力:混合动力电动客车年产两千辆,混合动力电动轿车年产两千辆,纯电动轿车年产五千辆,小型电动车辆(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年产三万辆,纯电动客车年产一千辆。同时,研制燃料电池先导车。
其中,在电池方面,武汉银泰科技铅布电池形成400万KWH/年生产能力,武汉力兴电源锂离子电池形成200万KWH/年生产能力;在电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形成多能源动力系统控制器20万套/年的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在驱动与电机方面,形成交流电机10万台套/年,开关磁阻电机1万台套/年,永磁直流电机50万台套/年,高效发电机1万台套/年,以及相应的集成型电机及驱动系统等等。
另外,在辅机与运行配套设施上,形成生产电动转向器10万台套/年,电动真空助力系统2万台套/年,电动变频空调2万台套/年,以及车载充电器和充电站设施等等。
湖北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开发电动汽车产业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开发中,湖北省采取自主开发与对外开放并举的方针,积极寻求和开展与国际国内技术合作,跟踪国际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技术前沿,为电动汽车的研发赢得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起点。
在国内,目前已与湖北建立电动汽车研发合作伙伴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多达十几家。其中在控制器方面,由东风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合作开发;在电机方面,由华工科技大学与中科院电工所、中纺机电所、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在ISA/ISG方面,由中船712所与中科院电工所共同合作。另外,在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方面,也有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合作开发。
在国际上,目前主要是进行技术交流合作与互访。其中,东风公司已先后与美国的FORD、GM、西南研究院和欧洲的TNO公司、雪铁龙公司等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并互派技术代表团进行访问,交流在电动汽车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承担了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混合动力轿车和混合动力客车两个整车开发项目的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兆勤说,该公司近期将把电动场地车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车型,在风景旅游区、高校、居民社区、步行区、室内运输等区域进行重点推广应用。同时,公司还围绕电动场地车的研发和生产,向国内外寻求在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电驱动后桥、玻璃钢制品、灯具和座椅等方面的配套生产厂家的合作。(完)
更多推荐
电动汽车,发展,汽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