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宝马x5配置)
高考60篇理解性默写检测
《劝学》《离骚》《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必修10篇
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4.《荀子?劝学篇》指出:“青, 取之于蓝 , 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9.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10.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11.屈原在《离骚》中用“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两句表现自己时时都在“修能”。
12.害怕衰老,感叹无为,是中国文人固有的感情。屈原在《离骚》中也用“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两句发出这样的感叹。
13.中国文人往往具有开拓精神和牺牲精神,屈原在《离骚》中也有这样的表露: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4.《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5.《涉江采芙蓉》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屈原列传》
1、《屈原列传》中,陈述屈原品行端正、竭尽忠心侍奉君王的句子是: , , 。
2、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3、《屈原列传》中,作者用蝉蜕作比,赞美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是: , 。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6、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7、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8、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
《短歌行》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
2、《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 。
3、《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 , ?
4、《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
是: , 。
5、《短歌行》中写诗人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
。
6、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
,
。
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7、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
。
《归园田居》
1、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采用比喻手法描写误入仕途多年,表达对官场的厌恶、误
入仕途的后悔,对田园生活向往之情的两句:
,
。2、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以笼中鸟、池中鱼对故园的怀念自喻,表达回归田园生活愿望的两句:
,
。
3、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在自家庭院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和村庄轻烟袅袅景象的句:
,
。
4、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回归田园后,庭院鸡鸣狗吠,生机盎然景象的两句:
,
。
5、写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结尾,采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两
句:
,
。
默写答案
1.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4.
其文约,其辞微
5.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6.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7.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9.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阿房宫赋》《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检测
姓名
学号
1.《阿房宫赋》中用互文的方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
,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
。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语句是:
,
。
4..杜牧《阿房宫赋》中在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时,指出假如国君懂得关心百姓,秦国就会得以延续的句子是:
,
。
5..《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
,
。
7.
《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
的句子是:
,
。
8.《阿房宫赋》中作者用“
,
。”
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9.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
10.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
。”
1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
,
。
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
14、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
15.《将进酒》“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16.《将进酒》中,写出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
17.《将进酒》中,写出作者用强烈的自信安慰自己,定会有成的句子是
,
。
18.《将进酒》中使用了曹植痛饮的典故的句子是
,
。
19.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20.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
。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
7、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8、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1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1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4、
15、
16、
17、
18、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不用,千金散布尽还复来。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六国论》《燕歌行》《蜀相》理解性默写检测
姓名 学号
1、《六国论》中的“ , ”引用古人譬喻,说明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2、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 _, __ __”。
3、《六国论》中写子孙不爱惜土地的句子是“ , ”。
4、在《六国论》中“ , ”说明了贿赂秦国而导致六国灭亡的原因。
5.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 _”。
6、《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 , _, , __
__”。
7、《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 ”。
8、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適的《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9、在高適的《燕歌行》中,“ , ”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凄凉,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10、在高適的《燕歌行》中,“ , ”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11、在高適的《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12、高適的《燕歌行》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 , ”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13、《蜀相》中描写景色,以乐景衬哀情的句子是:“ , ”。
14、杜甫在《蜀相》中借诸葛亮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的句子是“ , ”。
15、杜甫在《蜀相》中“ , ”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答案: 1、以地事秦,犹报薪救火
2、至丹以荆卿为计_,始速祸焉
3、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8、“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9、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0、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1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答司马谏议书》《客至》《登高》检测
姓名
学号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客至》写出了“草堂”清幽的居住环境。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客至》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主人的生活贫困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3、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4、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5、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6、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7、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8、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0、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2、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赤壁赋>>《登岳阳楼》《琵琶行》默写检测
姓名
学号
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
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它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8、【赤壁赋】中,写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9.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10.
《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
1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描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
1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8.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4.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5.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0.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11.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1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
1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锦 瑟 李商隐
(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 ”。
(2)“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中的“ , ”两句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3)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 ? 。
(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
是: , 。
(5)李商隐《锦瑟》中的“ , ”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6)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 ”。
3虞 美 人 李 煜
(1)(2018·全国卷Ⅲ)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6·山东高考)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虞美人》中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的句子是“ ,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
(5)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愉悦,但它却使身为阶下囚的李煜倍感烦恼,他在《虞美人》中怨问苍天的一句是: ?
(6)“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
答案: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
(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5)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7)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2.锦 瑟
(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升烟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两句,用阴阳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4)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5)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虞 美 人
(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春花秋月何时了
(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报任安书》《望海潮》《桂枝香·金陵怀古》默写检测
1.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 。”
2.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
3.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 。”
4.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 , 。”
5.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 , , ”,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6.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 。”
7.《望海潮》中“ ”三句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8.《望海潮》中“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由钱塘江堤写到钱塘江潮。
9.《望海潮》中“ ”三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10.《望海潮》中“ ”三句,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1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 , , 。
1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 , 。
1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慨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 。
1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
, , 。
1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诗句: ,
1.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2.《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4.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通邑大都 14.归帆去棹残阳里,北西风,酒旗斜矗
5.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15.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7.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8.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9.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0.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11.至今商女,隔江犹唱,《后庭》遗曲
1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过秦论》《江城子》《念奴娇》默写检测(教师)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句子是: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过秦论》中描写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的有关句子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
3.《过秦论》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4.《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极言陈涉出身贫寒,地位卑贱。
5.《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短短四个句子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过秦论》中用“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7.《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苏轼在《江城子·记梦》中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悼念之情的句子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江城子·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喧”情形相似的两句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10.苏轼在《江城子·记梦》中,写自己虽与妻子生死殊途,但始终难以忘怀的句子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1.苏轼在《江城子·记梦)中,叙写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的句子是: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12.苏轼江城子·记梦》中表达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就算是重逢,恐怕妻子也认不出自己的句子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大道之行也》《登快阁》《鹊桥仙》
姓名
学号
《大》
1、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
这“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全文的总括句,概括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6、“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登》
1.
黄庭坚《登快阁》中表明作者想摆脱纷乱现实的束缚,追求洒脱自在、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2.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3.《登快阁》中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白眼”的典故,抒发诗人的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句子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鵲》
1、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
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三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尽佳期相会的温柔缠绵,转眼又亦真亦幻,倏然而逝,怎忍离去,千般不舍,万般凄楚。
3、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情长不在朝暮。
4、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一幅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
《归去来兮辞》《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姓名 学号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 ,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归去来兮辞》用“ , 。”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7.《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8.《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9.《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
。”
10. 《归去来兮辞》中“
,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1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
12、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13、《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临安春雨初霁》中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临安春雨初霁》表现自己独自在客栈百无聊赖,只能消磨时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5、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6、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7、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8、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9、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10、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2、寒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5、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种树郭橐驼传》《念奴娇 过洞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默写检测
姓名 学号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他种树种的好的原因“ , ”。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其本欲舒, , ,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4.文章最后一句“ ”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5、《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其他种树人“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表现除了“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之外,还有“ , ”。
6. 《念奴娇.过洞庭》中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7. 《念奴娇.过洞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 , ”。
8. 《念奴娇.过洞庭》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用了比喻自问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句子
“ , ”。
9、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 , ”
10、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 ”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的名句:
“ , ”。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的句子:“ , ”。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 , 。
14. 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 , 。
15. 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 。
答案: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3、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4、传其事以为官戒
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6、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7、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8、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9、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10、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1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5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石钟山记》《贺新郎》《扬州慢》检测
姓名
学号
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
,
。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 ”,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
,
,
?
4.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是:
。
5.
《石钟山记》中,苏轼对郦道元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理由持怀疑态度,他的理由是:
,
,更何况是石头呢?
6 .《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深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
,
。表现山石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时:
,
。
7 .《石钟山记》中,苏轼指出鄙陋之人只从表面去解释石钟山得名理由,却得不到它实际情况的句子是:
,
。
8.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大声疾呼“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终军“主动请缨”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在国运日渐微弱的情况下抗敌报国的决心。
10.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的劈空而下,将形势的紧迫,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纸上铮铮有声。
11.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人才观,认为世间不是没有英雄好汉,只是统治者未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1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连用张良遇谷城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黄帝阴符经》两个典故来表达保家卫国建立功勋期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北方敌人来势汹汹,频频冲击我方边城的紧急军情。
14.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扬州在古代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诗人眼中现在的扬州城却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荒凉景象。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姜夔在《扬州慢》中在月光下徘徊,看到了怎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6..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拟人手法,写出人们对残酷战乱的厌恨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_。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6.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7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8.快投笔,莫题柱。
9.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10.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11.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12.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13.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14.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6.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登泰山记》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6.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7.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端正好》
1.《长亭送别》中,“ , ”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深秋时节天空辽阔,菊花遍地的景色特征。
2.《长亭送别》中,描写深秋霜林尽红,离人泪别的诗句是: ? 。
3.《长亭送别》中,“ , , , ”四句,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
4、《长亭送别》中,“ ? ”两句运用反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离别的不舍。
《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作威作福的宦官形象的句子1.《是: , 。
2.《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 。
3.朝天子咏喇叭中表现宦官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痛苦和不幸的句子是: , , 。
4.《朝天子·咏喇叭》中,“ , ”两句一大一小的对比中,流露出作者的爱僧之情。
《登泰山记》默写答案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大风扬积雪击面
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6.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7.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端正好》默写答案
1.碧云天,黄花地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朝天子·咏喇叭》默写答案
1.曲儿小,腔儿大。
2.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3.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4.曲儿小,腔儿大
更多推荐
句子,诗人,表达,描写,作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