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发(作者:大众汽车官网中国官网)

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目录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驱动,产业趋势确立......................................................................... 1

造车新势力初具规模,科技公司加速布局......................................................................... 5

特斯拉:全球智能电动领军者 ........................................................................................... 5

国内外造车新势力快速跟进............................................................................................... 7

科技公司跑步进场,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布局................................................................ 13

智能手机复盘: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等剧变............................... 22

汽车产业展望:有望经历“先分散再集中”格局,看好国内厂商跻身全球一线梯队可能 ........................................................................................................................................ 27

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剧变 ............................................................ 27

看好国内领先厂商跻身全球一线梯队可能 ....................................................................... 30

风险因素 ......................................................................................................................... 32

投资建议 ......................................................................................................................... 32

插图目录

图1: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 1

图2: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 1

图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 2

图4: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 2

图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历史 .................................................................................... 3

图6:车载摄像头售价(美元/个) ................................................................................... 4

图7:车载激光雷达价格走势(美元/个) ........................................................................ 4

图8:车载超声波雷达价格走势(美元/个) ..................................................................... 4

图9:2021-2025年全球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 .................................................... 4

图10:2021-2025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 .................................................. 5

图11:全球智能汽车主要或潜在玩家 ............................................................................... 5

图12:特斯拉产品列表 .................................................................................................... 6

图13:特斯拉分车型销量(辆) ...................................................................................... 6

图14:特斯拉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 7

图15:特斯拉GAAP净利润、Non-GAAP净利润(百万美元) ..................................... 7

图16:Lucid产品规划 ...................................................................................................... 8

图17:Lucid产品销量预测(万辆) ................................................................................ 8

图18:Rivian车型及公司愿景 ......................................................................................... 9

图19:蔚来汽车造车历史 ................................................................................................. 9

图20:2018-2021年蔚来汽车销量 ................................................................................ 10

图21:2018-2021年蔚来汽车营收 ................................................................................ 10

图22:2018-2021年蔚来汽车盈利能力 ......................................................................... 10

图23:2018-2021年蔚来汽车研发投入 ......................................................................... 10

图24:小鹏汽车造车历史 ............................................................................................... 11

图25:2019-2021年小鹏汽车销量 ................................................................................ 11

图26:2019-2021年小鹏汽车营收 ................................................................................ 11

图27:2019-2021年小鹏汽车盈利能力 ......................................................................... 11

图28:2019-2021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 ......................................................................... 11

图29:理想汽车造车历史 ............................................................................................... 12

图30:2019-2021年理想汽车销量(辆) ..................................................................... 12

图31:2019-2021年理想汽车营收 ................................................................................ 12

图32:2019-2021年理想汽车盈利能力 ......................................................................... 13

图33:2019-2021年理想汽车研发投入 ......................................................................... 13

图34:索尼汽车VISION S02 ......................................................................................... 13

图35:鸿海集团发布新车型 ........................................................................................... 14

图36:小米投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企业个数 ........................................................ 15

图37:智己纯电轿车L7 ................................................................................................. 17

图38:智己纯电SUV LS7 .............................................................................................. 17

图39:智己概念车Airo .................................................................................................. 17

图40:百度智能驾驶三大业务线 .................................................................................... 18

图41:百度智舱中长期增长目标 .................................................................................... 18

图42:百度智驾中长期增长目标 .................................................................................... 18

图43:百度ACE累计订单超千万元城市数 ................................................................... 19

图44:百度ACE发展目标 ............................................................................................. 19

图45:小米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19

图46:百度成立集度汽车 ............................................................................................... 19

图47: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范围 ......................................................................... 20

图48:科技公司智能车载系统合作车企数目(个) ....................................................... 22

图49:科技公司智能车载系统合作车型数目(个) ....................................................... 22

图50:发展历史 ............................................................................................... 22

图51:全球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 ........................................................ 23

图52: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先分散后集中 .................................................................. 23

图53:iPhone 1-12,成本结构组成 ............................................................................... 24

图54:Turnkey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智能手机开发成本 .................................................... 25

图55:华为、OPPO、VIVO、小米合计全球市占率 ...................................................... 25

图56:全球手机面板厂商市场份额 ................................................................................ 26

图57:全球手机镜头厂商市场份额 ................................................................................. 26

图58:2005-2025年全球汽车销量及预测(单位:万辆) ............................................. 27

图59:全球汽车行业前十五名企业过去产量占比达87%以上........................................ 28

图60:全球前10大车企市值图 ..................................................................................... 28

图61:中国前10大车企市值图 ..................................................................................... 29

图62:汽车智能化浪潮下,OEM厂商角色有望迎来重塑 .............................................. 29

图63: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未来发展趋势及产业链竞争优势 ............................................ 30

图64:全球&中国汽车销量及占比(万辆,%) ............................................................ 31

图65: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万辆,%) ................................................. 31

图66:全球&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GWh) .................................................................. 31

图67: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32

图68:中国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32

图69: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 32

图70: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前10) ................................................................ 33

图71: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MPI(前10) ................................................................ 33

表格目录

表1:小米集团相关投资信息 .......................................................................................... 15

表2:百度Robotax运行规模测算 ................................................................................. 18

表3:华为在汽车领域中的布局 ...................................................................................... 20

表4:功能机&智能手机BOM成本结构 ......................................................................... 24

表5:主要中国厂商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布局 .................................................................... 25

表6:终端手机厂商的主要组装代工厂/ODM厂情况 ...................................................... 26

▍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驱动,产业趋势确立

全球&中国电动乘用车市场有望进入加速导入期。2021年全球、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639/352万辆(分别同比+97%、+158%),对应渗透率分别为7%、13%。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增长至2293万辆、1300万辆,对应渗透率分别为24%、38%。乘用车作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2021年全球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596万辆、332万辆,对应市场渗透率9.9%、15.5%,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中国乘用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分别增长至2194万辆、1258万辆,对应渗透率32%、42%。

图1: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

中国251820192020全球20212022E2023E2024E2025E

资料来源:OICA、Marklines、EV Sales,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图2: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中国渗透率40%35%30%25%20%15%10%5%0%20202021全球渗透率2022E2023E2024E2025E

资料来源:OICA、Marklines、EV Sales,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图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1,4001,2001,2022E2023E2024E2025E中国市场渗透率45%40%35%30%25%20%15%10%5%0%

资料来源:OICA、Marklines、EV Sales,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图4: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渗透率(万辆,%)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总量25182全球市场渗透率35.0%30.0%25.0%20.0%15.0%10.0%5.0%0.0%2022E2023E2024E2025E

资料来源:OICA、Marklines、EV Sales,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我们认为:电动化作为智能化理想载体,叠加整车厂、产业配套、政策等层面合力,汽车智能化正进入加速导入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计算架构演进,软硬解耦推动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必然趋势。

? 从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历史来看,(a)过去主要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即汽车领域中的特定功能,主要是依靠特定的ECU进行实现。(b)目前分布分层式域架构成为主流。伴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不同ECU之间的功能开始进行整合,域控制器概念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c)未来看,我们认为,随着高级自动驾驶的实现&电源管理系统集中的进一步增加,对车载算力、数据传输带宽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域控制器的算力、数据传输能力等要求也不断提高。

? 从产品的技术开发角度来看,汽车智能化的结果是实现了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等领域更全面的功能。而这些智能化的功能都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更离不开电子电器架构的支持。传统汽车上的电子电器架构是难以满足智能化需求的。在汽车功能越来越复杂的趋势下,特别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物联网、V2X、智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倒逼车企在电子电气架构上革新。目前阶段,跨域集中式架构最好的载体就是电动汽车。

图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历史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2)硬件技术成熟、规模效应等推动核心传感器成本不断下移。智能汽车销量大幅提升带来核心传感器&器件成本的摊薄(激光雷达、车载CIS等),各项传感器成本下行趋势显著。相较燃油汽车,电动车天然是智能化最好的载体。伴随着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硬件成本价格的降低,更多ADAS辅助驾驶功能引入智能汽车中,汽车智能化发展有望进一步加速。

? 车载摄像头: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单目车载摄像头由2010年的36美元/个降低至2018年的19美元/个,降幅达47.2%;未来有望由2018年的19美元/个降低至2025年的14美元/个,降幅有望继续下探26.3%。

? 车载激光雷达:ICVTank数据显示,车载激光雷达有望由2018年的2万美元/个降低至2025年的500美元/个,降幅达97.5%;

? 车载超声波雷达:ICVTank数据显示:车载超声波雷达有望由2018年的15美元/个降低至2025年的10美元/个,降幅达33.3%。

图6:车载摄像头售价(美元/个)

单目后视镜CMS高速侧视镜300500单目侧视镜低速环视镜单目前视镜高速环视镜CMS高速后视镜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7:车载激光雷达价格走势(美元/个)

25,00020,00015,00010,0005,E2025E

图8:车载超声波雷达价格走势(美元/个)

1614121E2025E

资料来源:ICVTank(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ICVTank(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3)头部厂商加大汽车智能化领域中布局,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大潮下,造车新势力、科技巨头、消费电子厂商等跑步进场,进一步加速产业发展速度。依据下游整车厂规划,我们预计全球、国内乘用车市场L1/2、L3、L4/5自动驾驶渗透率有望由2021年的45.9%/0.1%/0%、46.9%/0.1%/0%提升至2025年的57.6%/7.5%/1.1%、58.6%/8.5%/1.5%。其中,预计2025年全球L3-L5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约8.6%,中国L3-L5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约10%。

图9:2021-2025年全球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

L1/270.0%60.0%50.0%40.0%30.0%20.0%10.0%0.0% 2,0212022E2023E2024E2025EL3L4/5

资料来源:IHS Market,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图10:2021-2025年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渗透率(%)

L1/2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 2,0212022E2023E2024E2025EL3L4/5

资料来源:IDC,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 造车新势力初具规模,科技公司加速布局

截至目前,三种力量交汇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初具规模,科技公司加速布局。一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有一定积累的造车新势力,二是加速入局的新科技企业,如小米集团、百度、华为、鸿海科技集团,以及潜在可能入局的公司,如苹果等。三是传统车企觉醒后,加速智能电动领域的投资和产品投放。伴随着智能汽车技术和产品端的逐渐成熟,整车和流量价格下探;智能设备使用场景和习惯逐渐养成,需求端渐起。2021年全球智能汽车销量超百万量级,接近普及的引爆点。目前新势力、科技巨头等,正积极参与全球汽车智能化进程,而传统车厂则相对缓慢。

图11:全球智能汽车主要或潜在玩家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注:Logo来自各公司官网

特斯拉:全球智能电动领军者

特斯拉:全球智能汽车领军者,智能汽车累计销量已超230万辆。作为全球的智能汽车领军者,截至目前,公司已量产5款车型。具体包括Roadster、Model S/X/3/Y(又被称作SEXY组合)。其中,Roadster主要是小批量生产,用于打造公司的品牌。SEXY电动车组合主要用于量产。公司未来仍有Cybertruck、Semi等多款车型处于产能规划中,预计将在2022年底和2023年陆续量产。截至2021年末,据特斯拉年报数据披露,其已在全球累计销售汽车约233.6万辆,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品牌的领军者。销量快速提升带动公司营收不断创新高,2021公司全年营收538亿美元(同比+71%),GAAP净利润为55.19亿美元(同比+666%),对应净利率为10.2%,Non-GAAP净利润为76.40亿美元(同比+211%),对应净利率为14.2%。

图12:特斯拉产品列表

资料来源:Bloomberg(含预计交付时间),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3:特斯拉分车型销量(辆)

Model S/X销量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Model 3/Y销量

资料来源:特斯拉财报,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4:特斯拉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20,00015,00010,0005,0000YoY(%)120%100%80%60%40%20%0%-20%

资料来源:特斯拉财报,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15:特斯拉GAAP净利润、Non-GAAP净利润(百万美元)

GAAP净利润(百万美元)3500-500-1000Non-GAAP净利润(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特斯拉财报,中信证券研究部

国内外造车新势力快速跟进

1、海外造车新势力:Lucid和Rivian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布局,在手订单、未来交付量指引积极。

(1)Lucid:预计2026年产品交付量为25.1万辆。(a)公司简介:公司于2007年在美国成立,2016年更名为Lucid。创始人团队来自特斯拉、甲骨文,拥有深厚技术背景。公司定位于豪华电动汽车制造者(拟生产比宝马、奥迪和奔驰更高端的电动汽车,兼具科技、运动和经典),愿景是通过开发最先进的技术,实现电动汽车和电动动力系统的真正大规模工业化。2021年2月22日,Lucid宣布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以SPAC方式在纽约纳斯达克融资并购上市。2021年7月26日,Lucid在纳斯达克开始进行交易。(b)车型规划。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推出一款量产轿车Lucid Air,共有Dream

Edition、Grand Touring、Touring、Pure四个车型。车型规划方面,公司计划于2023年推出第二款SUV新车型Project Gravity。(c)产能规划方面:目前公司在美国亚利桑那建有一座工厂(第一工程已于2019年12月完工),产能规划为3.4万辆/年,预计2022年投产。公司预计到2028年,累计共建四座工厂,最终达到40万辆/年的产能设计。(d)未来经营数据&财务数据预测:Lucid预计2022年公司汽车交付量达到2万辆,2026年达到25.1万辆(CAGR=88%)。

图16:Lucid产品规划

资料来源:Lucid招股说明书

图17:Lucid产品销量预测(万辆)

豪华轿车3022E2023E2024E2025E2026ESUV其他车型

资料来源:Lucid招股说明书(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2)Rivian:在手订单充裕。(a)公司简介:Rivian 是近年来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甚至拥有自己专属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类似于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其使命是“让世界永远充满冒险精神”并把这种基因深深的刻在了每一辆车中。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管理层由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Robert J. Scaringe

博士领导,他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在公司工作,并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汽车实验室获得了机械工程博士学位。(b)产品规划: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为消费者和商业市场提供开发和制造电动皮卡和 SUV,产品线包括 R1T 皮卡车、R1S SUV和EDV系列商用电动货车。(c)在手订单充裕。To C端,根据公司披露,截至2021年10月底,Rivian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一共获得了约5.54万份R1T皮卡和R1S SUV车型的订单,公司预计能够在2023年底完全交付。To B端,2019年9月,公司与亚马逊签订合作协议:将基于Rivian Auto在电池、Skateboard电动平台等方面的技术,为亚马逊定制10万辆电动汽车EDA车辆。

图18:Rivian车型及公司愿景

资料来源:Rivian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2、国内造车新势力:2021年蔚来、小鹏、理想销量分别为9.1万、9.8万、9.0万辆,我们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18万、20万、18万辆,先发优势显著。

(1)蔚来汽车:2021年全年销量超9万辆,累计销量超过16万辆。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上海,公司于2018年9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先后共发布六款车型EP9、ES8、ES6、EC6、ET7和ET5,其中EP9定位于纯电动超跑,ES8、ES6和EC6定位于纯电动SUV,ET7定位于智能电动旗舰轿车,ET5定位于智能纯电动轿跑。目前,ES8、ES6和EC6已实现批量交付,ET7和ET5预计将在2022年先后交付。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蔚来汽车全年销量达9.1万辆,同比+109.1%,其中ES8、ES6和EC6销量分别为2.0、4.1和3.0万辆。截止2021年末,蔚来汽车累计交付总量超过16万辆。销量的提升,带动公司营收不断增长,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蔚来汽车总营收分别为162.6亿元和262.4亿元,同比+207.8和+172.8%。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9.5%和-7.1%,亏损进一步缩窄,逐渐接近盈亏平衡。

图19:蔚来汽车造车历史

资料来源:蔚来汽车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20:2018-2021年蔚来汽车销量

图21:2018-2021年蔚来汽车营收

ES 8销量(辆)10002018ES 6销量(辆)EC 6销量(辆)350000公司总营收(百万元)YoY250%200%150%100%50%0%2018

2前3Q

资料来源:蔚来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蔚来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22:2018-2021年蔚来汽车盈利能力

毛利率(%)50.0%0.0%-50.0%-100.0%-150.0%-200.0%-250.0%2净利率(%)55002021前3Q

资料来源:蔚来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蔚来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2021前3Q

研发费用(百万元)研发费用率90%80%70%60%50%40%30%20%10%0%图23:2018-2021年蔚来汽车研发投入

(2)小鹏汽车:2021年销量9.8万辆,全球累计销量为13.8万辆。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2020年8月,公司于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2021年7月,公司登陆港股。截至目前,公司共先后发布四款车型(Identy X、G3、P7和P5),其中G3、P7和P5已实现量产,分别定位于紧凑型纯电SUV、电动轿跑和电动家轿。2021年,小鹏三款量产车型合计交付9.8万辆,同比+263%,G3、P7和P5分别为3.0万、6.0万和0.8万辆。截至目前公司累计销量为13.8万辆。目前,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保持较大的研发投入,盈亏有所扩大。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6.6亿元,同比+110.3%,超过2020年全年研发投入(17.3亿元)。受此影响,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和-35.8亿元,盈亏规模有所扩大。

图24:小鹏汽车造车历史

资料来源:小鹏汽车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25:2019-2021年小鹏汽车销量

G3销量(辆)120202021

资料来源:小鹏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P7销量(辆)P5销量(辆)14000.0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1前3Q

公司总营收(百万元)YoY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图26:2019-2021年小鹏汽车营收

资料来源:小鹏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27:2019-2021年小鹏汽车盈利能力

图28:2019-2021年小鹏汽车研发投入

毛利率(%)50.0%0.0%-50.0%-100.0%-150.0%-200.0%2019净利率(%)35202021前3Q

研发费用(百万元)研发费用率120.0%100.0%80.0%60.0%40.0%20.0%0.0%2前3Q

资料来源:小鹏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小鹏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3)理想:2021年销量9.0万辆,全球累计销量为13.0万辆。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2020年7月公司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公司前身为“车和家-理想”。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者,理想汽车主要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高端智能电动SUV,并为家庭提供安全、便捷、高性价比的出行解决方案。理想是国内首家成功实现增程式电动车(EREV)商业化的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共发布了一款汽车—理想One。据公司2021年Q3财报电话会透露,公司拟于2022年Q2发布第二款车型X01。截至2021年底,公司智能汽车累计销量为12.0万辆,其中2021年交付9.0万辆。销量的提升带动公司营收和毛利率不断提升。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规模分别为94.6亿元和163.9亿元,同比+3225.6%和+208.7%。2020年理想汽车毛利率为16.4%,2021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20.6%,高于国内新势力同行。在净利率方面,公司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6%和-3.8%,有望在国内新势力中率先实现盈利。

图29:理想汽车造车历史

资料来源:理想汽车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图30:2019-2021年理想汽车销量(辆)

1021

图31:2019-2021年理想汽车营收

营收,百万元18YoY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21前3Q

资料来源:理想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理想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32:2019-2021年理想汽车盈利能力

毛利率(%)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19净利率(%)

图33:2019-2021年理想汽车研发投入

研发费用,百万元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研发费用率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2前3Q

20202021前3Q

资料来源:理想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理想汽车公告,中信证券研究部

科技公司跑步进场,加大在智能汽车领域布局

1、立讯精密:参股奇瑞&建立合资公司,为未来进军智能汽车领域打下基础。2022年2月,公司发布公告,(1)上市公司主体与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奇瑞新能源于芜湖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与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2)公司控股股东立讯有限与青岛五道口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约定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购买其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交易完成后,立讯有限暂不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构成控制。

2、索尼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制造领域。2022年CES展会上,索尼公司带来了一款全新纯电动SUV——VISION-S 02概念车,新车将搭载电动车载云平台、5G车联网技术以及40个传感器等。索尼预计会提供一款搭载游戏和音频设备的汽车满足乘客的娱乐需求。同时,索尼也在展会上宣布,索尼汽车将于今年春季正式成立。

图34:索尼汽车VISION S02

资料来源:Techweb

3、鸿海集团:2021年10月,鸿海集团正式发布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公开了鸿华先进公司打造的三款新车——Model C、Model E、Model T。公司预计首款车型Model C将于2023年首发,预计2026年电动汽车业务将为公司带来2300亿元的新业务收入。

? Model C定位纯电动中型SUV,该车拥有4.64m的车长拥有2.86m的轴距,提供5+2人座的宽敞舒适空间,以及丰富的置物空间配置,优异的空间规划,可在拥挤的都会区穿梭自如,也能享受大型车才有乘坐空间。

? Model E定位纯电动中大型轿车,该车是鸿华先进以电动车开放平台模组化、弹性化及可客制化等特点为基础所延伸之旗舰电动乘用车。

? Model T定位纯电动大巴车,公司预计将于2022年3月开始实现交付。

图35:鸿海集团发布新车型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

4、小米进军造车,或将于2024年投产,同时加大产业链相关布局。(a)小米进军造车领域。2021年3月30日,小米公告表示,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2021年8月,小米收购DeepMotion Tech Limited,后续拟加大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研发投入。2021年11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随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宣告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b)小米依靠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投资主体积极布局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相关领域的布局。2020年以来,小米加大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方面的投资与布局,方向涉及OEM、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芯片等领域。其中投资主体主要包括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IT橙子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资为54次,涉及相关企业总共45家,其中2020年投资个数累计为11次、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为21次。

图36:小米投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企业个数

252021

资料来源:IT橙子,中信证券研究部

表1:小米集团相关投资信息

小米投资主体

顺为资本、雷军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顺为资本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顺为资本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投资&收购的企业

木仓科技

蔚来

蔚来

北醒光子

Momenta

智行者

Momenta

小鹏汽车

智行者

北醒光子

奥易克斯

中科精工

中科精工

开思

Momenta

海之博电子

泽景电子

凯立德科技

睿米

凯立德科技

板牙科技

睿米

酷科电子

大象声科

投资日期

2011年7月

2015年3月

2016年7月

2016年11月

2017年1月

2017年6月

2017年7月

2017年12月

2018年4月

2019年1月

2019年9月

2020年4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3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14年10月

2015年1月

2015年6月

2016年3月

2016年6月

2017年1月

2018年7月

相关企业所处赛道

车联网服务

OEM

OEM

激光雷达产业链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OEM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激光雷达产业链

汽车电子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

汽配供应商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

车联网服务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

新能源电池

智能座舱

参与的投资轮次

天使投资,第三大股东

A轮

B轮

A+轮

A+轮

A轮

B轮

A+轮

B轮

B+轮

B轮

A轮,参股40%

B轮

C轮

C轮

A+轮

C+轮

未知

天使轮

增资扩股融资

天使轮

A轮

A轮

Pre-A轮

相关企业主营业务

互联网驾培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

激光雷达技术

自动驾驶大脑

智能车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大脑

互联网汽车

智能车解决方案

激光雷达技术

新能源汽车电控

智能封装测试及检测设备

智能封装、测试及检测设备

汽后产业云技术

自动驾驶

智能底盘的核心零部件

智能车载HUD研发商

地图导航服务

车联网产品研发

电子地图研发

车载智能硬件商

车联网产品研发

电池及控制系统研发

机器听觉解决方案

小米投资主体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顺为资本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

小米集团、顺为资本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投资&收购的企业

70迈

70迈

新案科技

小鹏汽车

博泰车联网

禾赛科技

DeepMotion

普诺飞思

几何伙伴

图达通

爱磁科技

珠海冠宇

比亚迪半导体

诚瑞光学

思特威

灵明光子

艾灵网络

中航锂电

晶视智能

矽睿科技

纵目科技

镭明激光

易兆微电子

蜂巢能源

赣锋锂电

霖鼎光学

裕泰微电子

黑芝麻智能

孔辉汽车科技

云途半导体

投资日期

2019年6月

2019年9月

2019年9月

2019年11月

2020年4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8月

2021年8月

2018年12月

202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6月

2021年6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7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9月

2021年9月

2021年9月

相关企业所处赛道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车联网服务

OEM

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视觉传感

智能车供应链

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

智能电动

车载芯片

视觉传感

芯片研发

芯片研发

智能驾驶

智能电动

芯片研发

视觉传感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芯片研发

芯片研发

智能电动

智能电动

智能座舱

芯片研发

自动驾驶芯片

动力系统

芯片研发

参与的投资轮次

A轮

B轮

天使轮

C轮

B轮

D轮

全资收购

C轮

Pre-A++轮

B+轮

Pre-A轮

第五大股东

A+轮

战略投资

基金入股

A+轮

天使轮

Pre-A轮

第一大股东

基金投资

D++轮

B轮

Pre-IPO轮

B轮

增资扩股融资

基金入股

战略投资

战略轮及C轮

A1轮

战略投资

相关企业主营业务

车载智能硬件研发

车载智能硬件研发

智能车载IoT

互联网汽车

智能座舱开放商

激光雷达制造

自动驾驶

AI视觉

毫米波成像雷达

激光雷达智能传感研发

精密减速器研发

锂电池研发

半导体

光学产品及解决方案

CIS供应商

ToF传感器芯片

5G边缘智能服务

锂电池研发

芯片研发

MEMS传感器

驾驶辅助技术(ADAS)方案

激光设备研发

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

锂电池研发

锂电池能源

光学玻璃制造

芯片研发

自动驾驶芯片

乘用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供应商

车规级MCU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资料来源:IT橙子,中信证券研究部

5、阿里巴巴:成立智己汽车,亲自下场参与造车。阿里巴巴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始于2015年,与上汽集团共同成立斑马智行,意图研发对标苹果Carplay的车载操作系统。2020年8月,阿里参与了小鹏汽车基石轮投资,投资额为5亿美元。此外,阿里巴巴还投资了众多智能交通领域的公司,如Optibus、千方科技、智慧畅行、信联科技等

? 2020年12月,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集团三方注资100亿元成立“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也开始亲自下场造车。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股54%,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股18%,员工与用

户则持有另外10%的股份,其中5.1%为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4.9%为CSOP(用户权益平台)。人事方面,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担任董事长,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以及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分别担任董事。

? 三方强强联手,携手共造智己新品牌。上汽是全球第七大、国内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制造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等方面赋予智己汽车“硬实力”。阿里巴巴在电商和云计算等方面拥有深厚积累,同时在新零售和客户运营等方面能为公司提供支持。张江高科则在芯片、软件、数据、智能等新能源相关的领域度都拥有人才储备优势。

? 智己汽车定位于高档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致力于以更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创造未来出行方式。目前公司旗下主要有两款产品:定位于豪华纯电智能轿车的智己L7和定位于豪华纯电智能SUV的智己LS7。2021年4月19日,智己汽车首度亮相上海车展,分别展示了智己L7和智己LS7实车,以及一款概念车Airo。Airo由著名建筑事务所Heatherwick Studio设计打造,采用对开门式设计,车内配有四个对坐的独立座椅,但没有传统汽车的方向盘、油门踏板等配件。

图37:智己纯电轿车L7 图38:智己纯电SUV LS7 图39:智己概念车Airo

资料来源:智己汽车 资料来源:智己汽车

资料来源:智己汽车

6、百度自动驾驶:货币化方向逐步明晰,驱动长期增长。百度自动驾驶孵化于2013年李彦宏牵头的百度AI实验室,经过7年发展,业务逐步覆盖L3、L4级别自动驾驶业务,以及车联网、智能交通等业务,并建立Apollo自动驾驶开放生态。经过数年发展,百度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发展时间最早、积累最为深厚的自动驾驶领跑者。经过长期业务发展与调整,逐步形成了共享无人车(Apollo Go)、汽车智能化(ASD)、智能交通(ACE)三大业务板块,并在2021年组建集度汽车。

图40:百度智能驾驶三大业务线

资料来源:百度财报,中信证券研究部

? 共享无人车Apollo Go:独立品牌发布,商业化时间表逐步明晰。2021年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司发布了全新的Robotaxi商用品牌“萝卜快跑”,意味着百度Apollo Go的全面加速。参考国内Robotaxi的时间表,我们预计百度共享无人车业务将在2023-2025年进行载有安全员的大规模运营,后续在法律以及V2X建设基础上,实现无人运营。

表2:百度Robotax运行规模测算

城市目标

车辆目标

单车日订单

2021(截至Q2)

4城

(北京、广州、长沙、沧州)

~500辆

15

2023E

30城

~数千辆

20

2025E

65城

~数万辆

20

2030E

100城

~数十万辆

25

资料来源:百度2021世界大会,百度2020Apollo生态大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 ASD:聚焦智舱与智驾两大业务,2025年TAM接近4000亿元。根据百度在2020年Apollo生态大会的披露,百度ASD业务主要聚焦两部分:围绕智能车娱、联网的智舱业务,以及具备常规场景下的L2+、能够满足特定场景L4(ANP)的智驾业务。根据公司测算,智能化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量级。而随着技术的升级,公司预计2025年智能化渗透率将超过70%,其中智驾渗透率接近45%,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打开巨大增长空间。

图41:百度智舱中长期增长目标

图42:百度智驾中长期增长目标

小度车载OS-前装搭载辆ASD智驾搭载量目标CAGR(19-25):80+%CAGR(21-25):200+%20252030

资料来源:百度2021世界大会,百度2020Apollo生态大会,数据由

百度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百度2021世界大会,百度2020Apollo生态大会,数据由百度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 车路协同:以云和智能化方案为载体,中长期TAM可观。在软件及网络端,百度车路协同将Apollo汽车系统与路测系统紧密结合,将车辆运行、道路检测信息进行融合打通,在道路端进一步加强对百度Apollo车载系统的智能化能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智能交通的投入将对地方交通运行、管理效率提升带来质的飞跃。根据百度在2021年世界大会的预测,中国智能交通的渗透率将在2025年达到25%,智能化预计将带来千亿元量级的TAM,百度作为最早参与相关业务的科技公司,中长期有望持续受益。

图43:百度ACE累计订单超千万元城市数

图44:百度ACE发展目标

复购城市新增城市20

120 100 80 605 40 20 -20 H1资料来源:百度财报,中信证券研究部

21 H2

2E2022E2023E2024E2025E

资料来源:百度2021世界大会(含预测),中信证券研究部

? 百度联合吉利造车,预计将于2023年底上市。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与吉利控股合作,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根据百度官方的披露以及对媒体的回复,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覆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根据百度官网的披露以及公开回应,新组建的智能汽车公司由百度主导,吉利控股作为唯一外部出资方,合资新公司独立于百度母公司体系,保持自主运营。2月18日,在百度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董事长李彦宏表示,新公司CEO和品牌名称已经确定,名为集度汽车。2022年CES大会上,百度和集度宣布,公司旗下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3年上市。

图45:小米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图46:百度成立集度汽车

资料来源:腾讯科技 资料来源:搜狐汽车

7、华为以Tier 1身份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业务范围不断拓宽。(a)华为以Tier 1角色进军智能汽车领域。2019年6月任正非签发公司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Business Unit)部门,进军汽车领域。华为称,公司并不造车,而是基于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业务主要覆盖与智能汽车相关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5大业务领域。(b)业务范围由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与销售向汽车销售业务拓展。回顾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布局,可以看出华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中的布局也随着组织架构的变化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公司早期的产品主要是围绕车联网领域中的车载通讯模块展开。2018年华为发布MCD车载计算平台,并于2019年成立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进一步丰富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中的产品布局。目前,华为在自研CC架构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智能座舱全栈式解决方案华为HiCar、MDC车载计算平台、激光雷达、4D雷达、三合一&多合一动力系统、HiCharge等产品,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五大领域。2021年4月19日,华为消费者官网上架了与小康股份联合打造的“赛里斯SF5”,业务范围在原来汽车零部件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汽车销售服务。

图47: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范围

资料来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网微信公众号

表3:华为在汽车领域中的布局

产品范围 时间

2009年

2012年

2013年12月

2014

车联网&车载通信模块

2015

2016

华为在汽车领域中的布局

开始研发车载通信模块

成立车联网实验室

正式发布车载模块新品ME909T。同时,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产品线副总裁刘晓滨宣布,华为正式进军车联网

与东风、长安签订合作协议在车联网、智能汽车领域开展合作

与中国一汽签订合作协议,加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接连拿到了来自奥迪、奔驰的通信模块订单

华为与奥迪、宝马、戴姆勒等电信通讯公司成立了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推进车内5G通讯技术的应用

与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在车联网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2017

联合dlr(德国宇航中心)完成了5G自动驾驶测试

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合作,合作范围包括云计算、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

2018年4月

智能驾驶、2018年10月

在2018年的战略规划中,将车联网纳入重点布局的范围内

发布了涵盖芯片、平台、操作系统、开发框架的使能自动驾驶的移动数据中心MDC

产品范围

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五大领域

时间 华为在汽车领域中的布局

与长安汽车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正式落地,双方将围绕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共同开展深入的技术研究

与北汽新能源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联合设立“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

华为首次在上海车展亮相,推出全球首个5G车载模块MH5000模块、华为云自动驾驶云服务Octopus(助力车企开发者快速开发自动驾驶产品)

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

发布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智能汽车是鸿蒙OS重要的应用场景

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加盟华为,出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副总裁

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获得ISO26262功能安全管理认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之一)

华为mPower智能电动产品获得德国莱菌TUV安全认证

公布华为HiCar的细节,该产品支持手机和汽车的分布式无感连接、手机和汽车资源虚拟化共享

发布新一代HiCharge直流快充模块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获得最高等级安全认证(ISO26262ASIL-D),成为国内首个获得ASIL-D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和业界首个拥有Security &Safety双高认证的商用OS内核

发布MDC 210和MDC610车载计算平台、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多合一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系统、直流快充模块等

发布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发布96线程的激光雷达、七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

发布4D雷达、车载计算平台MDC810、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TMS热管理系统

华为在消费者官网上架了与小康股份联合打造的“赛里斯SF5”

2019年1月

2019年4月

2019年6月

2019年8月

2019年1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2月

2021年4月

汽车销售 2021年4月

资料来源:华为官网、搜狐汽车、中信证券研究部

8、苹果积极布局车载智能系统Craplay和无人驾驶软件技术的开发,后续有进军智能汽车造车领域的可能。(a)2013年,苹果推出Carplay车载智能系统,将公司在互联网领域中的生态接入到智能汽车中。(b)2014年启动自动驾驶Titan项目入局自动驾驶领域。彭博社报道,预计2023年-2025年,苹果将会推出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iCar;(c)2019年收购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以增强其在自动驾驶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 Carplay车载智能系统已应用在超过500款量产车型中,覆盖车载娱乐和导航功能。车载智能系统作为网联汽车的流量入口,全球科技公司、整车厂和造车新势力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车载系统以抢夺市场。截至2020年9月,苹果Carplay与全球63家车企就500多款车型展开合作,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与之类似的是,阿里巴巴的斑马智行系统与全球8家车企就31款车型展开合作,腾讯车联的TAI

智能系统与全球45家车企就28款车型展开合作。

图48:科技公司智能车载系统合作车企数目(个)

80100Carplay百度CarLife华为Hicar腾讯车联阿里Ailos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49:科技公司智能车载系统合作车型数目(个)

6+500400+300Carplay百度CarLife华为Hicar腾讯车联阿里Ailos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1504531? Titan项目积极整合智能汽车产业链。2014年苹果启动Titan项目入局自动驾驶领域,彭博社报道,预计2023年-2025年,苹果将会推出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iCar。为完成上述布局,苹果一方面积极完善Apple Map功能;另一方面积极整合产业链:2013年收购室内智能手机定位公司WiFiSlam、2017年与博世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与自动驾驶LiDAR传感器供应商进行了会谈。

? 收购,加强在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布局。成立于2015年4月,主营业务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供L4级别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中,由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所带领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8名人工智能研究员共同创立,吴恩达曾为谷歌开发团队Xlab(此团队先后负责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和谷歌眼镜两个知名项目)开发人员、百度首席科学家(主要负责百度自动驾驶业务)。2019年6月,苹果完成了对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收购,收购金额未公布,以加强在高级别无人驾驶领域中的技术布局。

图50:发展历史

资料来源: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 智能手机复盘: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竞争格局、商业模式等剧变

从功能机向智能手机发展的历史来看,市场竞争格局经历了“先集中再分散的情况”,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中国厂商拿到了超过40%市场份额,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包括:(a)行业竞争格局重塑、(b)从BOM成本结构变化来看,功能升级并未带来制造难度提升;

(c)Turnkey解决方案降低手机制造成本,加快产品迭代速度;(d)中国强大的市场份额使得相关企业有机会进行快速的产品迭代,进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1、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在发生重塑。伴随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方向升级,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在发生突变。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之前,诺基亚长期占据全球约50%市场份额。2007年随着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诺基亚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50%降低至2015年的0.6%,苹果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3.1%提升至2015年的16.1%。

图51:全球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百万部)

功能手机出货量1,6001,4001,2001,2资料来源:IDC,中信证券研究部

智能手机出货量智能手机渗透率90%80%70%60%50%40%30%20%10%0%

图52:全球智能手机市占率:先分散后集中

三星诺基亚100%90%80%70%60%50%40%30%20%10%0%20192020资料来源:IDC,中信证券研究部

Apple黑莓华为HonorOppo索爱Vivo其他小米摩托罗拉富士通2、从功能机&智能手机的BOM成本结构变化来看,功能升级并未带来制造难度提升。以诺基亚1050为功能机代表、三星Galaxy A9S/S10+/Fold为智能手机代表,可以看到: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增加,BOM成本主要集中在显示、主板&副板元器件(处理器、射频

芯片等)、结构件三大领域,BOM成本占比超过70%。智能手机功能的升级,并未带来制造难度的提升。

表4:功能机&智能手机BOM成本结构

代表机型

发布时间

BOM拆分

显示

拍照

主要部件

-

-

处理器

射频组件

主板&副板

存储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

网络连接芯片

传感器

主副板-主要器件合计

电池

结构件

-

-

2.50 18.52%

基础功能机

诺基亚 1050

2013年4月

ASP(美元)

2.25

-

-

-

-

-

-

-

8.75

占比

16.67%

-

-

-

-

-

-

-

64.81%

基础智能机

三星 Galaxy A9s

2018年10月

ASP(美元)

40.08

23.99

25.42

7.32

75.25

5.71

4.32

2.40

120.42

4.74

24.36

48.26

13.50 100.00% 261.85

占比

15.31%

9.16%

9.71%

2.80%

28.74%

2.18%

1.65%

0.92%

45.99%

1.81%

9.30%

18.43%

100.00%

高端智能机

三星Galaxy S10+

2019年2月

ASP(美元)

86.50

56.50

70.50

31.50

50.50

7.00

7.00

7.00

173.50

10.50

34.50

58.50

420.00

占比

20.60%

13.45%

16.79%

7.50%

12.02%

1.67%

1.67%

1.67%

41.31%

2.50%

8.21%

13.93%

100.00%

顶配智能机

三星 Galaxy Fold

2019年2月

ASP(美元)

218.80

48.50

71.00

21.00

79.00

10.90

7.00

7.00

195.90

9.20

87.50

57.80

617.70

占比

35.42%

7.85%

11.49%

3.40%

12.79%

1.76%

1.13%

1.13%

31.71%

1.49%

14.17%

9.36%

100.0%

其他成本(组装、测试、其他材器件)

合计 -

资料来源:eWiseTech,Techinsights,CGS-CIMB,各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对比智能机机型均来自同一手机品牌厂商(三星),且上市时间相近,BoM中不考虑包装盒内其他配件

图53:iPhone 1-12,成本结构组成

屏幕/触摸屏连接&基带PM/UI/机械/机电/组装100%90%80%70%60%50%40%30%20%10%0%射频/功率放大器手机盒内容物无线充电模组存储传感器快速充电模组应用处理器三维传感模组摄像头电池

资料来源:IHS,中信证券研究部

3、Turnkey解决方案降低手机制造成本,加快产品迭代速度。2012年联发科、高通、博通和展讯等芯片设计公司陆续推出智能手机Turnkey(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智能手机开发成本。以高通公司为例,2012年高通推出针对大众智能手机市场开发而设立的第三代QRD(高通参考设计)生态系统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发一台智能机的时间从此前的6个月缩短为3个月,成本大幅度削减40%。

图54:Turnkey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智能手机开发成本

资料来源:CNBeta

4、中国强大的市场份额使得相关企业有机会进行快速的产品迭代,进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手机开发难度大幅降低后,产品主要竞争力体现在产品迭代力、品牌、渠道等方面。中国相关企业凭借庞大的中国市场、成熟产业链配套、规模化优势等,在国内率先突破,并成功进入全球市场。

图55:华为、OPPO、VIVO、小米合计全球市占率

50.0%45.0%40.0%35.0%30.0%25.0%20.0%15.0%10.0%5.0%0.0%41.7%43.3%38.9%30.5%25.1%14.6%3.5%20115.7%9.0%18.0%0.6%2020

资料来源:IDC,中信证券研究部

表5:主要中国厂商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布局

产业链环节

处理器

芯片

公司

联发科

台积电

中芯国际

主营产品

移动处理器

晶圆制造

晶圆制造

公司所在地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京东方

面板

TCL科技

天马

欧菲光

舜宇光学科技

光学

大立光

光宝科技

韦尔股份

触摸屏

合力泰

瑞声科技

立讯精密

声学

歌尔股份

欣旺达

电池

组装

德赛电池

鸿海

和硕

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

触显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

手机镜头、摄像头模组

摄像头模组

摄像头模组

CMOS

触显模组、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

声学、马达、结构件、光学

连接器、声学、天线、马达、无线充电等

声学组件

锂电池模组

电池及配件

代工组装

代工组装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

资料来源:相关公司官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56:全球手机面板厂商市场份额

京东方Hannstar三星华星光电天马JDI群创其他

舜宇大立光星聚宇禾瑞华鑫光其他图57:全球手机镜头厂商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CINNO Research,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CINNO Research,中信证券研究部

表6:终端手机厂商的主要组装代工厂/ODM厂情况

手机品牌

华为

OPPO

VIVO

小米

苹果

三星

组装代工厂

华为自有工厂

OPPO自有工厂

VIVO自有工厂

英业达/英华达

富士康、和硕、仁宝、伟创力、英华达、广达、纬创、正葳、普诚华、比亚迪

三星

ODM供应商

闻泰、华勤、中诺/Ontim、辉烨

OPPO

VIVO

闻泰、龙旗

苹果

三星

资料来源:IDC,中信证券研究部

▍ 汽车产业展望:有望经历“先分散再集中”格局,看好国内厂商跻身全球一线梯队可能

回顾全球汽车产业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全球汽车行业总量需求基本稳定,全球汽车行业前十名企业的名字在过去20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进入2020年以来,汽车智能化浪潮下,带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特斯拉、Lucid、Rivian进入全球前十大车企市值公司,蔚来、理想、小鹏、小康股份等公司进入中国前十大车企市值公司,体现出市场对智能汽车赛道的乐观预期。从智能手机的历史复盘来看,我们认为:智能汽车时代,整车的技术研发、产业链分工协作、商业模式等均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历史及规律有望复制到智能汽车领域。我们认为,智能汽车作为下一代消费电子智能终端产品,未来行业的主导者仍在整车终端领域。消费电子中每条细分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可以分为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主导企业负责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配套企业负责工艺的改进,通过快速学习和跟进,促进产业链的快速渗透和大规模普及;主导企业产品周期兴衰决定其开创或主导的产业链周期兴衰。中国整车&科技企业凭借强大的市场需求、完备的产业链供应关系、较强的自动驾驶软件开发能力,未来有望跻身全球一线阵营。

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剧变

1、全球汽车行业总量需求基本稳定,中国在过去15年是全球汽车消费增长的主引擎。中国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576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2531万辆,2005到2020年的CAGR为11.3%,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同期0.6%的CAGR。中国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也从2005年的8.7%提升至2020年的32.6%。

图58:2005-2025年全球汽车销量及预测(单位:万辆)

中国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1,364

1,806

1,851

1,931

576

722

879

938

2,198

2,350

2,466

2,803

2,888

2,808

2,577

2,531

2,783

2,908

全球其他YoY20%15%10%5%0%-5%-10%3,074

3,258

3,431

-15%-20%

资料来源:OICA,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2、从产量来看,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过去20年,即便中国市场规模飞速成长,但是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从产量数据来看,全球前15名车

企合计占据总产能的87%以上释放份额。展望未来:我们判断将会有更多的智能电动车公司进入Top10名单,变化正在进行中。

图59:全球汽车行业前十五名企业过去产量占比达87%以上

大众集团现代-起亚菲亚特克莱斯勒铃木汽车前15家公司占比12,00010,0008,0006,0004,0002,2020100%95%90%85%80%75%70%丰田汽车上汽集团PSA集团长安汽车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宝马集团东风汽车吉利汽车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戴姆勒股份公司其他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信证券研究部

3、2020年以来,全球车企市值排序变化显著。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车企市值排序不断发生变化。截至2021年底,特斯拉、RIVIAN、Lucid进入全球前十大市值车企,市值分别为1.1万亿美元、1005亿美元、842亿美元。同时,中国市场亦不断发生变化,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理想、小康股份均进入中国前十大市值车企,市值分别为8278亿元、3881亿元、2802亿元、2401亿元、916亿元。

图60:全球前10大车企市值图

特斯拉25丰田汽车Rivian大众汽车通用汽车Lucid奥迪福特汽车法拉利戴姆勒320202021资料来源:Bloomberg,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61:中国前10大车企市值图

比亚迪上汽集团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蔚来广汽集团小鹏汽车长安汽车理想汽车小康股份320202021资料来源:Bloomberg,中信证券研究部

4、汽车智能化背景下,整车OEM厂商角色定位在不断重塑,国内相关厂商规模优势显著。传统燃油车时代,主机厂与供应商主要是围绕背后的软硬件架构建立关系。在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转变过程中,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集中度不断提升,OEM整车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与分工也逐渐发生改变。我们认为:智能化时代,传统的垂直链式行业格局将被打破,未来有望向一种以主机厂为中心的全新模式演进。主机厂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组局者”,供应链从原来的垂直化向“圆桌式”演进。中国相关企业已初步具备竞争力,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本土品牌销量占比超过60%,其中比亚迪、长城、蔚来、小鹏、理想销量分别为60.4万、13.7万、9.1万、9.8万、9.0万辆,预计2022年有望增长至150万、42万、18万、20万、18万辆,对应增速+50%、+148%、+206、+120%、+122%、+100%,领先优势初步确立。

图62:汽车智能化浪潮下,OEM厂商角色有望迎来重塑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5、未来智能汽车的行业主导者仍在整车终端领域。从智能手机的历史复盘来看,我们认为:智能汽车时代,整车的技术研发、产业链分工协作、商业模式等均在发生根本性

变化,智能手机时代的发展历史及规律有望复制到智能汽车领域。我们认为,智能汽车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未来行业的主导者仍在整车终端领域。

? 从产业链分工角度来看,伴随着造车新势力全栈式布局智能汽车产业链,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销售&服务维修等业务的边界在不断模糊。随着汽车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融合,传统汽车产业链的边界不断模糊,同时汽车增量生态服务将衍生出更多机会。

? 从消费电子的发展历史来看:消费电子中每条细分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可以分为主导企业和配套企业:主导企业负责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配套企业负责工艺的改进,通过快速学习和跟进,促进产业链的快速渗透和大规模普及;主导企业产品周期兴衰决定其开创或主导的产业链周期兴衰。

图63:汽车智能化趋势下未来发展趋势及产业链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看好国内领先厂商跻身全球一线梯队可能

展望未来,类似于2010~2011年智能手机产业,伴随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电池成本等核心要素的不断趋于理想,以及新势力、科技巨头、消费电子厂商等加速进入,全球新能源车产业正迈过前期的产品验证、市场培育阶段,并进入快速增长、百家争鸣的第二阶段,在此期间,市场有望经历“先分散再集中”的竞争格局。我们看好国内智能汽车相关企业长期跻身全球一线的机会,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庞大。其中,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29万辆,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31%。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351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55%。

图64:全球&中国汽车销量及占比(万辆,%)

中国126全球中国占比(%)35.0%30.0%25.0%20.0%15.0%10.0%5.0%202020210.0%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汽协,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65:全球&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万辆,%)

中国772021全球中国占比60%50%40%30%20%10%0%

资料来源:Marklines、中汽协,中信证券研究部

2、国内相关产业配套完善,已在细分领域进入全球第一地位。以动力电池行业为例,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155GWh,全球占比为52%,核心产业环节配套成熟。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公司进入全球领军企业,市占率占据全球第一位置。

图66:全球&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GWh)

中国35019全球中国占比60%50%40%30%20%10%0%20202021

资料来源:SNE Research,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67: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100%80%60%40%20%0%2021LG化学松下比亚迪三星SDISKIAESCPEVE国轩高科其他

资料来源:SNE Research,中信证券研究部

图68:中国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100%80%60%40%20%0%2021比亚迪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中航锂电)孚能科技LG化学其他

资料来源:GGII,中信证券研究部

3、智能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新品牌迎来建立机遇,相关企业的领先优势初步确立。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为例,2017年,比亚迪、上汽集团、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车、吉利汽车5家企业占据中国约74%的市场份额。随着特斯拉(中国)、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智能汽车销量的提升,按2021年全年销量为统计口径,四家造车新势力的市占率达17.1%,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较为显著。

图69: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

比亚迪长城汽车理想100%80%60%40%20%0%2017资料来源:中汽协,中信证券研究部

2021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零跑北汽新能源特斯拉(中国)哪吒广汽新能源蔚来威马汽车奇瑞汽车小鹏其它

4、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全球领先。从2020年加州DMV公布的自动驾驶路测报告看,美国总测试里程199万英里,主要受疫情影响,比去年同期下降80万英里。Waymo和Cruise两家的路测里程遥遥领先,Cruise以77万英里排名第一,国内小马智行、AutoX和文远知行三家中国公司跻身路测里程前10。从MPI(每次接管平均行驶里程)看,Waymo和Cruise依旧遥遥领先,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四家中国公司:AutoX、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滴滴。百度在2020年并未参与加州的自动驾驶路测。

图70: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前10)

图71: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MPI(前10)

CRUISEWaymoPONYZooxNuroAutoXLyftMercedesAppleWeRide0

WaymoCRUISEAutoXPONYWeRideDiDiNuroZooxAuroraLyft0.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

资料来源:DMV(2020),中信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DMV(2020),中信证券研究部

▍ 风险因素

全球疫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国际贸易冲突加剧的风险;产业链关键供给不足的风险;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波动的风险;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的风险;电网负荷不足的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低于预期等风险等。

▍ 投资建议

智能汽车逐渐成为继手机之后下一个重要的移动互联智能AI平台。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临,科技巨头跨界而来、新势力风头正劲,与传统整车厂在产业巨变的转型期碰撞。我们复盘过去15年的全球智能手机产业:iPhone给苹果带来创新者红利之后,市场开始进入“总量高增长、百家争鸣”的阶段,此后进入“总量低增长、市场集中度提升”阶段。我们判断,智能汽车市场格局开始进入“先分散、再集中”阶段,2022-2025年将呈现持续有新进入者的“高度分散”阶段。特斯拉引领,Rivian、Lucid、小鹏、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跟进,大众、丰田等传统整车厂焦虑跟进,小米、百度、鸿海、立讯等科技公司入局,苹果汽车亦值得期待。我们看好国内领先企业销量份额不断提升,并逐步从国内走向全球的可能。我们建议战略关注:特斯拉、理想、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以及积极布局的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

更多推荐

汽车,智能,公司,全球,驾驶,自动,领域,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