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新捷达vs5多少钱)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

摘要:电动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它集光、机、电、化等各学科领域中

的最新技术于一体,是汽车、电力到智能控制、化学电源、计算机、新能源、新

材料等工程技术中最新成果的集成物。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于常见的汽车并没

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来自蓄电池。汽车行驶时,蓄电池电流通过控

制器输入到电机中,电机输出扭矩,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

器、差速器、半轴等驱动车轮转动。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噪声也很小,而且不仅不消耗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还可应用多种能源,具有

结构简单、使用维修保养方便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关键词:电动汽车 蓄电池 新能源

引言

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用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电动汽车

(EV)以电代油,是21世纪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交通的工具,是一种电力驱

动的道路交通工具。目前,关于电动汽车的开发,主要有蓄电池电动汽车或纯电

池驱动电动汽车(BEV,简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

电池汽车(FCEV)三种。以下主要从电动汽车发展历程状况、国外电动汽车发

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状况以及电动汽车面临的技术问题作简略

的讨论。

一、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从环境方面考虑,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交通中使用电动汽

车可实现零排放或极低排放。从能量观点考虑,电动汽车的发展无疑是一种可靠

的,来源广泛和均衡的发展计划。

蓄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问题在于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因此,蓄电池电动汽

车主要适用于短程、低速空间。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作为未来主流汽车的潜力,

但由于其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它的制造成本太高和氢氧燃料系统供应是主要的

问题所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可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并且有附加值,但因其成本

高是主要问题。而目前三种类型汽车当中,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却远远超过了纯

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日臻

成熟,许多技术将被采用,制造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同时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也会增加。

二、蓄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征

蓄电池电动汽车的驱动方式是由电机驱动;能量系统包括蓄电池和超级电容

量;能源来源是靠电网充电设施和汽油或者乙醇;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实现零排放,

但过分依赖原油,续驶里程比较短,初期成本高;出现主要问题是在蓄电池和蓄

电池管理以及充电设施燃料系统中。

燃料系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驱动方式是由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发电单元来

驱动;能量系统是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发电单元;能源来源于氢气、甲醇以及电网

充电设施;它的主要特点是实现零排放或超低排放,能源效率高,但是过分依赖

原油,续驶量程较长;出现主要问题在于燃料电池和燃料处理器。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靠内燃机、蓄电池来驱动;能量系统是超级电容器;能

源来源于加油站;主要特点是实现很低排放,续驶里程长,但也过分依赖原油,

结构比较复杂;出现主要问题在于多能源管理、优化控制、蓄电池评估和管理系

统当中。

三、国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及企业都在加大对电动车辆的研制与开发力度,电动汽

车正迅速从研制试验阶段走向商品生产及应用阶段。目前,很多国家尤其是欧美、

日本等国都将电动汽车的研发列入政府计划。

美国在1993年对汽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布了PNGV(The 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计划,明确地提出要改善和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尽快地将商业可行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汽车生产中;开发出燃料反应效率高

于现行汽车3倍的新一代的汽车。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和

日本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小批量生产和销售纯电动汽车。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

汽车公司分别投入1.5亿、1.4亿和8480万美元进行为期5年的电动汽车研发,

已推出3款混合动力汽车概念车。

在欧洲,有由“欧盟”提出的能源和电动车辆的研究计划,同时各国还有本国

的能源和电动车辆的研究计划。在法国、德国、英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家,各

种用于送报刊、邮件、牛奶、啤酒等的小型电动车辆应用较普遍,戴姆勒-奔驰

汽车公司的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大客车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宝马汽车公司

还研究和开发了氢燃料发动机等清洁车辆。法国是最积极研制和推广电动汽车的

国家之一。法国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研发的电动货车和4座电动轿车已投入生

产,雷诺汽车公司的电动轿车投放在罗切里市试验。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

电动汽车研发,指定奔驰汽车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合资成立科技开发机构,并拨

款在吕根岛建立电动汽车试验基地,对64辆电动汽车及其系统工程进行长达4

年的大规模试验。此外,英国生产和使用电动汽车已有50年之久,目前全国已

拥有40万辆电动车。瑞士为防止环境污染,在旅游区只用电动汽车。瑞典的

VOLVO,意大利的菲亚物公司等都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新一代电动汽车,

力争早日实现产业化。丹麦、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等也都在开展电动汽车的研

发工作。

日本人口密集,国土狭小,由于本国石油资源匮乏,石油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因此,日本十分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注意了电动车辆的

研究和开发,组织了各大汽车公司先后研发了多种EV、FCEV和HEV,特别在

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本田汽车公司开发的混合动力汽

车也投放市场,供不应求。日产汽车公司也已经于2006年向美国市场销售混合

动力汽车。日本还设定了在2010年之前在国内普及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目标。

四、我国电动车辆发展状况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电池技术的突破。通过“十五”期间的长足发展,

几个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团队都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重要力

量。我国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了纯电动汽车研发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基础

支撑作用,并且进一步展示了纯电动汽车广阔的技术生命力。

“八五”期间,电动汽车正式列入国家攻关项目;“九五”期间列入国家重大科

技产业工程项目;“十五”期间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之一。电动汽车重大

专项提出“三纵、三横”的研究和开发的布局,强调建立符合整车开发规律的严密

的整车开发程序,以燃料电池电动车辆FCEV(包括燃料电池专项)、混合动力

电动车辆HEV和纯电动车辆EV的整车为主导(三纵),带动关键零部件、多能

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三横),并与相关

材料研发紧密结合、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使整车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研发全面

地同步开展。我国电动汽车整车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燃料电池汽车研发

取得国际前列的主要成果;混合动力客车实现载客运行,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纯电动客车已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试验,开始批量生产,进入道路运营并开始出口。

同时,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燃料电

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大功率车用动力蓄电池性能

显著提高,形成产业基础;驱动电机技术性能先进,与整车集成化程度逐步加强;

车辆电控技术异军突起,电动化汽车底盘发展迅速,带动了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

更多推荐

电动汽车,汽车,燃料电池,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