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2014款日产轩逸参数配置)
汽车界的女设计师
作者:***
来源:《汽车导报》2020年第03期
汽車设计这一行又苦又烧脑,女性从业者并不多,一般由男性掌握着话语权。然而纵观汽车发展演变史,你会发现,汽车外形的由方到圆,汽车空间的增大、座椅舒适度的调节、化妆镜的发明、后视镜的发明、转向灯的发明……处处留下了女性的痕迹。
对于女性设计师,某些方面的优越性不言而喻。女设计师刘家宝清楚地记得,公司的男设计师戴上假指甲,亲身感受设计是否合适。自然,对女性设计师,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当然,所谓女性需求亦是丰富多样,男女对于汽车设计的喜好差异其实没有那么大,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选车同样因人而异。本专题提及的很多位女设计师也表示,虽然设计时会考虑女性的喜好,但她们并不会完全打造所谓的“女性车”,主要还是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设计。
本期为大家介绍几位优秀而耀眼的女性汽车设计师。
世界首位女设计师
在她之前,世间从未有人听说过女人也能设计并制造汽车。
1914年,多乐丝申请加入汽车工程师协会被拒之门外,因为在那些顽固保守的男权至上者眼中,汽车工程师是不包含女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多乐丝被任命为军需品部门女工人的主管,负责管理大约7000名工人。由于在一战中为英军的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她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终于被汽车工程
师协会接收为首个女性会员。20世纪20年代,多乐丝回到故乡苏格兰,成为Arrol-Johnson汽车厂旗下品牌Galloway的经理。工厂最初于战时建造,用于制造飞机部件,多乐丝劝说父亲让它生产汽车,并面向当地女性招聘。多乐丝为这些员工举办汽车工程培训课程,三年学制—一不同于普通男性学院的五年,因为她认定女人能学得更快。
此后,多乐丝领导Galloway汽车的制造,设计理念取材于其父所产车型和菲亚特的一些产品。作为一位杰出的汽车工程师,她得以名留青史全凭借这款Galloway。尼娜·贝克(Nina
Baker)博士是苏格兰地区议员和狂热的车迷,她曾说:“要看出Galloway和传统汽车设计上的差异,必须对当时大量存在于市场上的车型有所了解。那些车型的设计只考虑了男性驾驶者的身高,没有可滑动前排座椅、高度调节和四方向可变转向柱之类的高级玩意儿。方向盘和座椅的相对位置从出厂开始就已经固定,身材娇小的女性根本驾驭不了那些大家伙。在那个时代,换挡杆和制动手柄都晾在车外,所以当你穿着长裙进入车厢,它们就变得尤其不便。”
作为全球第一款专门针对女性驾驶者的汽车,Galloway就轻盈娇小得多。中置换挡杆显现出超前的设计意识,搭载更可靠不易出故障的引擎,可抬高座椅、增加储物空间、降低中控台的相对位置,方向盘也小了不少,再也不用像后来的公交车司机那样膀子抡圆了甩来甩去。这一切都是专门方便女性驾驶的设计细节。
至于多乐丝,在Galloway破产后在Arrol-Johnson当了一段时间的销售员,随后她离开了汽车行业。根据她的子女透露,她对人们总是指责她“抢了男人的饭碗”感到厌倦,因而全身而退。二战期间,她再次报效祖国,是生产部门内唯一一个女性顾问,商讨战后的工业重建和发展问题。战后,她回到赖以生存的洗衣店度过余生,1986年以92岁高龄仙逝。
2019年是多乐丝参与创立的女性工程师社团联盟(Woman\'s Engineering Society)成立100周年,她故乡的博物馆为其举办丰富的纪念活动。人们认为多乐丝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她的经历将减少女性进入工程领域的迷惘,她们会发现在这个充满男性的行业不必孤立自己,勇敢去拼也可以做得很好。对于世界而言,多乐丝则是女性进入工程领域的一座丰碑。
美国汽车设计史上第一位女性
海琳·罗瑟(Helene Rother)也被认为是汽车行业的女性先驱。
1908年,海琳·罗瑟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从小就显现出了艺术天赋,后来在汉堡著名的包豪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为其艺术设计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之后罗瑟前往巴黎,从家具到珠宝,再到教堂的彩色玻璃,各种高级时尚设计领域都有她的作品。海琳·罗瑟本以为就此能过上稳稳的幸福生活,然而二战爆发,她带着七岁的女儿逃到了北非,辗转数月到达纽约。
凭借在巴黎积攒的名气,罗瑟很快在美国一家出版社找到一份插画师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报纸上看到通用汽车的招聘广告。1943年,35岁的罗瑟正式加入通用,负责汽车内饰的造型设计工作并设计所有的装饰、织物、灯光、硬件。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且不说汽车设计师几乎没有女性担当,连会开汽车的女性也少之又少。罗瑟凭借自己的胆识与智慧,获取了每月600美元的报酬,当时平均薪水是200美元,自然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在通用的四年时间,罗瑟每天面对的是不断的质疑声,但丝毫不影响她拥有独到的设计见解。她反对简朴设计风格,坚持精致的实用主义风格,批评当时的汽车设计潮流太过于男性化,缺少柔性的设计,认为不能忽视女性消费者群体。这在当时男性主导的汽车行业,引来了很大非议,可她仍旧坚持己见。
1947年,海琳罗瑟自立门户,第一个独立运作的项目是与纳什汽车合作。她运用珠宝设计的理念,为纳什品牌融入了欧式风情,给汽车带来了一股清新、时髦的潮流风格。1950年,纳什漫步者上市,时尚的内饰设计散发着优雅与高贵,尤其获得了女性消费者青睐。
1953年,她帮助纳什汽车赢得了Jakson杰出设计奖。在纳什与哈德逊合并为美国汽车公司(AMC)之后,她继续为多家汽车相关公司工作,如:固特异轮胎,古德里奇和米勒-流星,后者是一家以救护车和灵车闻名的公司。
离开汽车行业之后,海琳·罗瑟又去欧洲学习彩色玻璃制作,直到1999年,在罗瑟91岁去世的前几年,她还为教堂设计彩色玻璃窗户,为室内设计提供色彩与风格理念。
福特首席设计师
这位女性来自中国香港,她是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中国与东盟项目首席设计师刘家宝(ChelsiaLau)。
刘家宝最初的艺术教育来自母亲。她说,母亲是狂热的时尚分子,她继承了母亲对美的贪婪,乐于对美丽的细节进行玩味、研究。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刘家宝,在香港李惠利工业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后来到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进修。期间,她被邀请到福特总部实习了三个月,确定“汽车设计是自己今后的方向”。
1997年北美车展上展出的Mercury MC4概念车是刘家宝的成名之作。该车没有B柱,开门的方式很个性,车后有个隐藏的婴儿座椅,平时可以收起来藏在车子中间。此后她参与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工作,主要作品包括福特FC5,这款燃料电池概念车在1999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发布;为福特南非公司设计小型SUV福特EcoSport,2004年获得巴西汽车媒体“最佳SUV”奖;2005年度的ExplorerSportTrac概念车;2006年度的福特Explorer。这些设计为刘家宝在业界赢得了荣誉,比如被评为2006年度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美国《AutoWeek》杂志评选她为“将会改变世界的十大风云人物”等。
由于出色的表现,2000年刘家宝开始主管南美和巴西的项目,从一位单纯的设计师,走上了带领设计团队的道路。到了2008年,刘家宝更成为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中国与东盟项目首席设计师,事业上达到了另一座高峰。
作为女性设计师,刘家宝在设计上会做出对女性用户颇为“偏心”的处理:汽车抽屉应该适合刚做完的指甲去拉,内饰布料不光要好看,还要耐脏、易清洗……在福特“嘉年华”中,也为女人们“行方便”:外观颜色冶艳得让人心跳,“前排乘客座椅下有可放置一双鞋的鞋箱,上班、派对穿了高跟鞋之后,开车可以换双舒服的平跟鞋。”
从事汽车设计很多年后,她还喜欢这样感性地形容汽车:“设计师是用英寸甚至毫米来测量汽车的,你的眼光扫过一辆汽车的表面速度完全由我们决定。设计能使这个过程产生沟通的力量。一辆车不会开口讲话,但它是种动态的存在。一辆伟大的车能够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那是不需要翻译的全球语言。”
奔驰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
从中央工艺美院到德国FH Pforzheim学院,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乌林高娃顺利进入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奔驰技术研发中心前景设计部,成为奔驰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期间参与2003款奔驰C级及A级轿车改款设计、2003年奔驰E级改款设计、2004年奔驰迈凯伦Pure-racer概念跑车设计、2005年G级SUV设计、2005年奔驰B级轿车设计等项目。
2005年乌林高娃回国发展,先后任西门子手机研发经理与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讲师。2008年再次回归汽车设计界,任意大利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首位华裔造型设计师,负责欧洲及亚洲多项(其中包括大众及兰博基尼)汽车造型设计,成为2009年日内瓦车展乔治亚罗展车Frazer-Nash Namir混合动力概念跑车主设计师。2011年9月,乌林高娃正式入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前瞻设计中心,成为首位设计总监。
一个精致瘦弱的女人,为什么会选择汽车设计行业?乌林高娃坦陈:“当时我是想考时装设计,但后来阴差阳错就考了工业设计。”由于学的是冷门的工业设计专业,班里的女生少得可怜。从一开始乌林就知道,自己以后必须要在一个男性占主导的环境里生存并胜出。她的方法是,做设计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女设计师,把自己单纯地定义为一个汽车设计师。
乌林曾说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那时候得过且过就是我的哲学”。但是到了德国,她开始直面生活粗糙的一面,“我说一种感觉你就会明白,在国内女孩子经常会因为减肥来节食,不吃东西。但是在那里我总是要去吃,怕自己会饿。”精神上持续的饥饿感不仅改变了乌林的生活,也改变了她的价值观—一要像男人一样去工作。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乌林不再只穿牛仔裤,会将自己打扮得更妩媚,她将这看做一种对工作的补充。“在设计中也是这样。有些女性设计师的作品往往很硬朗,而男性设计师的作品却
很柔和。大概是男人的灵感来自女人,所以有的汽车后座像是一个女人的臀部;而女人的灵感就不会来自于女性,反而会是一种力的宣泄。”
宝马量产车首次采用女设计师的方案
德国籍设计师朱莉安·布拉西(Juliane Blasi)是宝马集团约300个Designworks工作室设计师中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之一。
毕业于Pforzheim大学应用技术专业的朱莉安2003年加入宝马。获得设计专业硕士的她,毕业后直接进入宝马工作。2005年,她接下Z4外观设计的重任,带领设计团队着手加入宝马后的第一款全车设计。
这是宝马首次在量產车上采用女性设计师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动感十足的跑车,外观与内饰设计都来自两位女性设计师之手。外观由时年35岁的朱莉安操刀,内饰则由39岁的搭档美国设计师Nadia Arnaud完成。2009年于底特律车展参展时,Z4被誉为最漂亮的宝马Z4跑车。朱莉安曾小心翼翼地询问当场的媒体,是否看得出这款Z4出自女性设计师之手,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年轻的朱莉安才如释重负。
Z4大获成功,荣膺2009年度美国国际最佳工业设计奖(IDEA)。
成功设计Z4后,朱莉安设计的Vision ConnectedDrive Concept概念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再次大放异彩。ConnectedDrive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高傲且带有侵略性的神态”。环抱车身的氛围光电效果,把ConnectedDrive打扮得很神秘。这款车可根据不同环境而改变颜色方案,安全的红色,娱乐的蓝色,舒适的绿色……人机互动在这里得以体验,视觉气场极具感染力。不仅如此,双座、敞篷,长发动机罩、短前悬及高效动力,均展示了宝马最新的设计研究。
这位女性来自中国香港,她是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中国与东盟项目首席设计师刘家宝(ChelsiaLau)。
刘家宝最初的艺术教育来自母亲。她说,母亲是狂热的时尚分子,她继承了母亲对美的贪婪,乐于对美丽的细节进行玩味、研究。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刘家宝,在香港李惠利工业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后来到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进修。期间,她被邀请到福特总部实习了三个月,确定“汽车设计是自己今后的方向”。
1997年北美车展上展出的Mercury MC4概念车是刘家宝的成名之作。该车没有B柱,开门的方式很个性,车后有个隐藏的婴儿座椅,平时可以收起来藏在车子中间。此后她参与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工作,主要作品包括福特FC5,这款燃料电池概念车在1999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发布;为福特南非公司设计小型SUV福特EcoSport,2004年获得巴西汽车媒体“最佳SUV”奖;2005年度的ExplorerSportTrac概念车;2006年度的福特Explorer。这些设计为刘家宝在业界
赢得了荣誉,比如被评为2006年度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美国《AutoWeek》杂志评选她为“将会改变世界的十大风云人物”等。
由于出色的表现,2000年刘家宝开始主管南美和巴西的项目,从一位单纯的设计师,走上了带领设计团队的道路。到了2008年,刘家宝更成为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中国与东盟项目首席设计师,事业上达到了另一座高峰。
作为女性设计师,刘家宝在设计上会做出对女性用户颇为“偏心”的处理:汽车抽屉应该适合刚做完的指甲去拉,内饰布料不光要好看,还要耐脏、易清洗……在福特“嘉年华”中,也为女人们“行方便”:外观颜色冶艳得让人心跳,“前排乘客座椅下有可放置一双鞋的鞋箱,上班、派对穿了高跟鞋之后,开车可以换双舒服的平跟鞋。”
从事汽车设计很多年后,她还喜欢这样感性地形容汽车:“设计师是用英寸甚至毫米来测量汽车的,你的眼光扫过一辆汽车的表面速度完全由我们决定。设计能使这个过程产生沟通的力量。一辆车不会开口讲话,但它是种动态的存在。一辆伟大的车能够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那是不需要翻译的全球语言。”
奔驰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
从中央工艺美院到德国FH Pforzheim学院,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乌林高娃顺利进入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奔驰技术研发中心前景设计部,成为奔驰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期间参与2003款奔驰C级及A级轿车改款设计、2003年奔驰E级改款设计、2004年奔驰迈凯伦Pure-racer概念跑车设计、2005年G级SUV设计、2005年奔驰B级轿车设计等项目。
2005年乌林高娃回国发展,先后任西门子手机研发经理与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讲师。2008年再次回归汽车设计界,任意大利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首位华裔造型设计师,负责欧洲及亚洲多项(其中包括大众及兰博基尼)汽车造型设计,成为2009年日内瓦车展乔治亚罗展车Frazer-Nash Namir混合动力概念跑车主设计师。2011年9月,乌林高娃正式入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前瞻设计中心,成为首位设计总监。
一个精致瘦弱的女人,为什么会选择汽车设计行业?乌林高娃坦陈:“当时我是想考时装设计,但后来阴差阳错就考了工业设计。”由于学的是冷门的工业设计专业,班里的女生少得可怜。从一开始乌林就知道,自己以后必须要在一个男性占主导的环境里生存并胜出。她的方法是,做设计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女设计师,把自己单纯地定义为一个汽车设计师。
乌林曾说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那时候得过且过就是我的哲学”。但是到了德国,她开始直面生活粗糙的一面,“我说一种感觉你就会明白,在国内女孩子经常会因为减肥来节食,不吃东西。但是在那里我总是要去吃,怕自己会饿。”精神上持续的饥饿感不仅改变了乌林的生活,也改变了她的价值观—一要像男人一样去工作。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乌林不再只穿牛仔裤,会将自己打扮得更妩媚,她将这看做一种对工作的补充。“在设计中也是这样。有些女性设计师的作品往往很硬朗,而男性设计师的作品却很柔和。大概是男人的灵感来自女人,所以有的汽车后座像是一个女人的臀部;而女人的灵感就不会来自于女性,反而会是一种力的宣泄。”
宝马量产车首次采用女设计师的方案
德国籍设计师朱莉安·布拉西(Juliane Blasi)是宝马集团约300个Designworks工作室设计师中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之一。
毕业于Pforzheim大学应用技术专业的朱莉安2003年加入宝马。获得设计专业硕士的她,毕业后直接进入宝马工作。2005年,她接下Z4外观设计的重任,带领设计团队着手加入宝马后的第一款全车设计。
这是宝马首次在量产车上采用女性设计师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动感十足的跑车,外观与内饰设计都来自两位女性设计师之手。外观由时年35岁的朱莉安操刀,内饰则由39岁的搭档美国设计师Nadia Arnaud完成。2009年于底特律车展参展时,Z4被誉为最漂亮的宝马Z4跑车。朱莉安曾小心翼翼地询问当场的媒体,是否看得出这款Z4出自女性设计师之手,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年轻的朱莉安才如释重负。
Z4大获成功,荣膺2009年度美国国际最佳工业设计奖(IDEA)。
成功设计Z4后,朱莉安设计的Vision ConnectedDrive Concept概念車在日内瓦车展上再次大放异彩。ConnectedDrive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高傲且带有侵略性的神态”。环抱车身的氛围光电效果,把ConnectedDrive打扮得很神秘。这款车可根据不同环境而改变颜色方案,安全的红色,娱乐的蓝色,舒适的绿色……人机互动在这里得以体验,视觉气场极具感染力。不仅如此,双座、敞篷,长发动机罩、短前悬及高效动力,均展示了宝马最新的设计研究。
这位女性来自中国香港,她是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中国与东盟项目首席设计师刘家宝(ChelsiaLau)。
刘家宝最初的艺术教育来自母亲。她说,母亲是狂热的时尚分子,她继承了母亲对美的贪婪,乐于对美丽的细节进行玩味、研究。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刘家宝,在香港李惠利工业学院学习工业设计专业,后来到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进修。期间,她被邀请到福特总部实习了三个月,确定“汽车设计是自己今后的方向”。
1997年北美车展上展出的Mercury MC4概念车是刘家宝的成名之作。该车没有B柱,开门的方式很个性,车后有个隐藏的婴儿座椅,平时可以收起来藏在车子中间。此后她参与了越来越多的设计工作,主要作品包括福特FC5,这款燃料电池概念车在1999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上发布;为福特南非公司设计小型SUV福特EcoSport,2004年获得巴西汽车媒体“最佳SUV”奖;2005年度的ExplorerSportTrac概念车;2006年度的福特Explorer。这些设计为刘家宝在业界赢得了荣誉,比如被评为2006年度世界杰出华人设计师,美国《AutoWeek》杂志评选她为“将会改变世界的十大风云人物”等。
由于出色的表现,2000年刘家宝开始主管南美和巴西的项目,从一位单纯的设计师,走上了带领设计团队的道路。到了2008年,刘家宝更成为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及非洲区,中国与东盟项目首席设计师,事业上达到了另一座高峰。
作为女性设计师,刘家宝在设计上会做出对女性用户颇为“偏心”的处理:汽车抽屉应该适合刚做完的指甲去拉,内饰布料不光要好看,还要耐脏、易清洗……在福特“嘉年华”中,也为女人们“行方便”:外观颜色冶艳得让人心跳,“前排乘客座椅下有可放置一双鞋的鞋箱,上班、派对穿了高跟鞋之后,开车可以换双舒服的平跟鞋。”
从事汽车设计很多年后,她还喜欢这样感性地形容汽车:“设计师是用英寸甚至毫米来测量汽车的,你的眼光扫过一辆汽车的表面速度完全由我们决定。设计能使这个过程产生沟通的力量。一辆车不会开口讲话,但它是种动态的存在。一辆伟大的车能够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那是不需要翻译的全球语言。”
奔驰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
从中央工艺美院到德国FH Pforzheim学院,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乌林高娃顺利进入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奔驰技术研发中心前景设计部,成为奔驰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女设计师。期间参与2003款奔驰C级及A级轿车改款设计、2003年奔驰E级改款设计、2004年奔驰迈凯伦Pure-racer概念跑车设计、2005年G级SUV设计、2005年奔驰B级轿车设计等项目。
2005年乌林高娃回国发展,先后任西门子手机研发经理与中央美术学院交通工具设计系讲师。2008年再次回归汽车设计界,任意大利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首位华裔造型设计师,负责欧洲及亚洲多项(其中包括大众及兰博基尼)汽车造型设计,成为2009年日内瓦车展乔治亚罗展车Frazer-Nash Namir混合动力概念跑车主设计师。2011年9月,乌林高娃正式入主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前瞻设计中心,成为首位设计总监。
一个精致瘦弱的女人,为什么会选择汽车设计行业?乌林高娃坦陈:“当时我是想考时装设计,但后来阴差阳错就考了工业设计。”由于学的是冷门的工业设计专业,班里的女生少得可怜。从一开始乌林就知道,自己以后必须要在一个男性占主导的环境里生存并胜出。她的方法是,做设计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女设计师,把自己单纯地定义为一个汽车设计师。
乌林曾说自己不是一个刻苦的人,“那时候得过且过就是我的哲学”。但是到了德国,她开始直面生活粗糙的一面,“我说一种感觉你就会明白,在国内女孩子经常会因为减肥来节食,
不吃东西。但是在那里我总是要去吃,怕自己会饿。”精神上持续的饥饿感不仅改变了乌林的生活,也改变了她的价值观—一要像男人一样去工作。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乌林不再只穿牛仔裤,会将自己打扮得更妩媚,她将这看做一种对工作的补充。“在设计中也是这样。有些女性设计师的作品往往很硬朗,而男性设计师的作品却很柔和。大概是男人的灵感来自女人,所以有的汽车后座像是一个女人的臀部;而女人的灵感就不会来自于女性,反而会是一种力的宣泄。”
宝马量产车首次采用女设计师的方案
德国籍设计师朱莉安·布拉西(Juliane Blasi)是宝马集团约300个Designworks工作室设计师中最有才华的设计师之一。
毕业于Pforzheim大学应用技术专业的朱莉安2003年加入宝马。获得设计专业硕士的她,毕业后直接进入宝马工作。2005年,她接下Z4外观设计的重任,带领设计团队着手加入宝马后的第一款全车设计。
这是宝马首次在量产车上采用女性设计师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动感十足的跑车,外观与内饰设计都来自两位女性设计师之手。外观由时年35岁的朱莉安操刀,内饰则由39岁的搭档美国设计师Nadia Arnaud完成。2009年于底特律车展参展时,Z4被誉为最漂亮的宝马Z4跑车。朱莉安曾小心翼翼地询问当场的媒体,是否看得出这款Z4出自女性设计师之手,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年轻的朱莉安才如释重负。
Z4大获成功,荣膺2009年度美国国际最佳工业设计奖(IDEA)。
成功设计Z4后,朱莉安设计的Vision ConnectedDrive Concept概念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再次大放异彩。ConnectedDrive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高傲且带有侵略性的神态”。环抱车身的氛围光电效果,把ConnectedDrive打扮得很神秘。这款车可根据不同环境而改变颜色方案,安全的红色,娱乐的蓝色,舒适的绿色……人机互动在这里得以体验,视觉气场极具感染力。不仅如此,双座、敞篷,长发动机罩、短前悬及高效动力,均展示了宝马最新的设计研究。
更多推荐
设计,汽车,设计师,女性,座椅,成为,工业,公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