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马自达星骋为什么很少人开)

案例分析与讨论:

【应用】第二讲 跨国经营的动机

【提示】用以加强对FDI理论的理解。

本田在北美

20世纪80年代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浪潮。而领导这股浪潮的是日本的汽车公司,尤其是本田、马自达、日产和丰田。这些公司于1982~1991年间在以北美为基地的汽车组装工厂中总共投资了53亿美元。这股浪潮的始作俑者是本田汽车公司,截止到1991年它在北美共投资11.3亿美元,建设了三个汽车组装厂,其中两个大的工厂设在俄亥俄州,最小的工厂设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本田还在俄亥俄州投资5亿美元建立了一家发动机厂为俄亥俄州的组装厂提供发动机。公司还在俄亥俄州的工厂中建立了研发与设计设施,并花了3100万美元在俄亥俄州的组装厂附近买下了一家已有的汽车检测中心。

由于这些投资,本田现在在俄亥俄州的中心工厂雇用了1万名职工,每周为其支付730

万美元的工资。 1990年,本田在美国销售的854 879 辆汽车中,几乎有2 / 3是在它的三家北美组装厂(大部分在俄亥俄州)中生产的。本田说它在北美制造的汽车的国产化率达到了

75%,也即每一辆车的最终成本的3/4是由北美的劳动力、零部件和其他成本构成的,剩下

25%的成本源于进口部件。

早在1974 年,本田就考虑在北美建立汽车组装厂,但是由于北美当时的高劳动力成本而被迫放弃投资。 1977年,本田宣布它在俄亥俄州马里斯维尔小镇选择了一块厂址,用来建立一家摩托车组装厂。摩托车生产同时也是汽车生产可能性的基础性试验。这个试验确实非常必要,因为本田的内在脆弱性研究仍表明高成本和低生产率将使以北美为基地的汽车生产很不经济。然而,本田很快就意识到它对美国工人的低生产率的假设是错误的。1979 年它宣布在马里斯维尔的摩托车厂附近建立一家汽车组装厂的计划。两年后,即1982年11月,第一家设在美国的本田汽车厂建成了,到 1984 年该厂每年可以生产15万辆汽车。

整个80年代,本田在北美的直接投资还引致了它的许多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的辅助性投资。到1989年,至少有29家主要的日本供应商在俄亥俄州建立了跨国工厂制造设施,为本田提供零部件。此外,另有33家日本企业在美国投资,为本田和其他日本和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本田要求许多这样的企业在它的俄亥俄州整车厂附近建造它们的工厂,以保证能够把零部件按所需的数量和时间运抵组装厂,满足本田采用的准时生产制(JIT)的需要。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消除了工序间的库存,从而被看做一种很大的成本节约。其次,本田希望它的主要供应商们能在它的附近,因为这样它们能够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的技术上很方便地进行合作。

一系列因素构成了本田决定在北美投资的基础。首先,众所周知,许多日本的企业,包括本田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绕过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法规,这些法规随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日本汽车对北美出口的急剧增长而变得越来越现实。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尤其是1981

年日本企业同意不再进一步增加它们对美国出口的自觉限制条约的签订,可能加速了本田在

80年代末在俄亥俄州的投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1987年间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快速升值。这大大加大了从日本向北美出口整车和零部件的成本。这个因素也加速了本田在80年代末的投资。

但是,本田在北美的投资还是考虑了它的长期公司战略。作为日本汽车生产的后起者,本田总是力求在竞争激烈的日本汽车产业中获得利润。由于这样的背景,本田的北美组装厂可以被看做是试图绕过丰田与日产,并在它的日本竞争对手之前首先大踏步地进入美国市场的战略。构成这个战略的基础是本田坚信产品应该根据当地市场的要求来定制。用本田前总裁杉浦秀夫的话说就是,在产品的使用与消费者对它的期望上,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都有些微妙的差异。如果一家企业仅仅因为一种产品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就相信它可以在全世界畅通无阻,那么它就必然要犯重大的错误,并且付出昂贵的代价甚至失败。为了依据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的不同来生产产品,杉浦宣称公司必须在它参与竞争的每一个主要市场上从头到尾建立安装、设计和生产设施。于是,70年代末,本田决定在北美进行投资。它的成功也可从如下事实中得以说明,即尽管1990年它仅是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市场占有率为9.3 %,而丰田为32.5 % ) ,但它却是在美国的第二大日本汽车制造商(市场占有率为6.14 %,而第一位的丰田占7.6 % )。(资料来源:查尔斯?希尔,国际商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讨论题:

1. 运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解释为什么本田在美国选择投资于生产设施,而不是在许可转让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美国汽车公司生产它的汽车?

1,答: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把市场不完全行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因为市场不完全或垄断因素存在会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成本上升,因而导致企业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这里理论所指的市场不完全性主要指中间产品市场,包括半成品,特别是技术,信息渠道,营销技巧,管理方式和经验等无形资产市场的不完全性。

内部化理论认为,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

(1)垄断购买者的存在,使议价交易难以进行;

(2)缺乏远期的套期市场,以避免企业发展的风险;

(3)不存在按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而实行差别定价的中间产品市场;

(4)信息不灵;

(5)政府的干预等。

(接上)本例中,本田公司主要处于四个方面考虑选择了直接投资内部化,而采用许可转让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美国汽车公司无法达到以下目的。

1.有效规避政策风险,如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2.转嫁出口成本的上升风险,如 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快速升值。从而选择了直接投资与生产设施而不是利用现有美国汽车公司生产其产品。当然随着本田市场内部化,还有一个附加效果,即为本田提供零部件的供货商也在本田美国工厂周围建厂实现了投资内部化,从而间接降低了本田的成本于风险。

3.绕过其主要竞争对手丰田和日产,在它的日本竞争对手之前抢占美国市场。

4.美国地广人稀,赋税少,占地税低。直接投资成本较小。

第二题.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哪种理论能最好地解释本田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题 答:内部化理论及折衷理论都有涉及

第三题.本田在美国投资的哪些方面不能被第二讲所介绍的理论所解释?这些方面包括哪些因素?你如何解释它们?

第三题 答:本田公司在它参与竞争的每一个主要市场上从头到尾建立安装、设计和生产设施。

可用差异化竞争理论解释。

更多推荐

汽车,投资,美国,市场,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