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国产suv10万块钱以内的)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排放性对比研究
张 磊,江道灼,许 挺,梁一桥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
摘 要:从油耗计算及试验结果两方面入手,对传统燃油汽
车进行排放性分析;结合电动汽车电能传输效率计算,将电
动汽车排放性归算至发电厂侧。对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排
放性进行对比研究,阐明了电动汽车的优势。最后对两者的
噪声污染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发展电动汽车对改善环境的重
要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传统汽车;排放性;噪声污染;比较
0 引言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最
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也是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
速增长,能源枯竭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被推到了日
益严重的位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汽车来代替
传统的燃油汽车。
电动汽车是以蓄电池作为动力的新型汽车。第
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881年,但由于蓄电池技术
的限制,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
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汽车公司才陆续开发出电
动汽车。“十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动客车已进入小批量运行与
应用
[1]
。它具有低噪声、低排放、综合利用能源等
突出优点,是新世纪汽车工业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
污染的重要途径。电动汽车必将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定量比较电动汽
车与传统汽车的排放性。
1 传统汽车排放性
传统汽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
仅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危
害。其中主要包括
[2]
:
一氧化碳(CO),CO是一种无色的有毒气体,
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则头痛、头晕、四肢无力,重则中毒死亡,对人
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氮氧化物(NO
x
),NO
x
是一种强烈的腐蚀剂,危
害人体呼吸系统,削弱血液的输氧功能,引起气管
炎、肺炎等。燃油汽车加速行驶时尾气排放激增,
尤以NO
x
排放量最大。
碳氢化物(HC),HC为汽车尾气中的一类有机
物废气,包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其中
以苯危害最大。苯是一种致癌物质,可引发人体贫
血、血小板减少、粘膜出血、血癌等疾病。
二氧化硫(SO
2
),SO
2
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危害人体肝、肾、心脏等器官,对呼吸系统有强烈
的刺激作用。另外它还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给
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害。
臭氧(O
3
),O
3
对人体的肝、肺、心脏等都产生
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此外,传统燃油汽车释放最多的气体便是二氧
化碳(CO
2
),CO
2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致使
全球变暖,物种减少,极端天气频发,直接威胁人
类生存。
由于传统汽车种类繁多,各车型排放量参差不
齐,本文为方便起见,对某一典型客车的排放性进
行分析,该车型为上海通用五菱生产的
LZW6381BF微型客车。文献[3] 通过使用均值方
法、统计量方法、标准偏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基于稳健的Z比分数以及控制图分析方法等对该车
型尾气排放量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LZW6381BF微型客车排放性试验结果
污染物 实验数据(g/km)
CO 0.394
HC 0.046
NO
x
0.022
CO
2
168.5
由表中数据可得知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二
氧化碳量占了99%以上,同时CO
2
对自然环境影响
巨大。因此下文从汽油燃烧的化学角度分析、核实
该车型的CO
2
排放性。
在工信部发布的各类车型油耗数据库
[4]
中可查
得LZW6381BF微型客车的油耗为8.20L/100km(市
区工况)、6.20L/100km(市郊工况)。
汽油是对分子含C量在5~8的一类烷烃的通
称。汽油标号一般是以正辛烷的含量来标定的,正
辛烷含量越高,汽油的标号越高,汽油分子量在
90~120之间。汽油密度一般为730g/L,93比90
汽油密度略高,97和93基本没区别。则按照化学
方程式:
2C
8
H
18
+25O
2
=16CO
2
+18H
2
O
730g汽油完全燃烧排放的CO
2
质量为
730×(44×16)÷(114×2)=2.254kg
即一升汽油充分燃烧产生2.254kg CO
2
。
根据以上分析,LZW6381BF微型客车的CO
2
排放性为:184.828g/km(市区工况)、139.748g/km(市
郊工况)。表3中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
另外由文献[5]知,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燃烧一
升汽油会排放0.295g SO
2
,根据表3可计算出该车
型在该特定工况下的油耗为7.4756L/100km,则其
SO
2
排放性为0.022 g/km。
2 电动汽车排放性
电动汽车以蓄电池为驱动,在运行时几乎
没有尾气排放,直接的废气排放比燃油汽车减
少90%以上。电动汽车消耗电能取代消耗石油,
而现今我国电能大多数仍然来自燃煤发电。因
此,火电厂由此增加的废气排放要归算入电动
汽车的排放性之中。
2.1 电动汽车电能传输效率分析
根据财政部“节能量审核培训教材”资料显示,
电力产能的价值按当年火电发电标准煤耗计算,我
国2006年为0.367kgce/(kW·h)、2007年为
0.357kgce/(kW·h)、2008年为0.349kgce/(kW·h)。其
中kgce为用标准煤表示的能量消耗量,依据国家标
准(GB2589-81)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29271
千焦(即7000千卡)。因此,取距今最近的2008
年的数据,从能量角度上可计算得火电厂的效率:
3600
0.349×29271
=35.24%
根据《2009中国工业化蓝皮书》,2007年全
国电网输配电线损率为6.97%。
在充放电方面,较为先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充
放电电能转换效率可大于97%,而目前动力电池以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技术最为成熟,该技术充放电电
能量转换效率约为80%左右
[6]
。
因此,电动汽车电能传输效率为
35%×(1?6.97%)×80%=26%
如果采用充放电效率及安全性更高的镍氢电池或
者磷酸铁锂电池,则该效率将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
2.2 电动汽车排放性分析
由于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较少,为方便分析起
见,本文以已推出的车型为例。长城汽车公司推出
一款名为“欧拉II”的新能源电动汽车,该车型百
公里耗电10度。根据上文分析,考虑到火电厂发
电损耗、输电损耗、蓄电池充放电损耗,电动汽车
行驶100km折算到火电厂需要消耗的标准煤数量
为:
10×3600
26%×29271
=4.73(kg)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文件
[7]
中表示工业锅炉
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CO
2
)2620公
斤,二氧化硫(SO
2
)8.5公斤,氮氧化物(NO
x
)7.4
公斤。因此燃煤锅炉排放废气已成为大气的主要污
染源之一。
经过废气处理后发电厂向大气排放的CO
2
仍为
2.46kg/kg标准煤,SO
2
为0.006 kg/kg标准煤
[8]
。同
时根据相关资料预测2010年火电厂燃烧排放的
NO
x
为0.0087 kg/kg标准煤
[9]
。
根据以上分析,可计算出电动汽车行驶100km
排放的CO
2
为4.73×2.46=11.6358kg。同理可得SO
2
和NO
x
的排放量,如下表。
表2 “欧拉II”电动汽车排放性计算结果
污染物 计算数据(kg/100km)
CO
2
11.6358
SO
2
0.02838
NO
x
0.041
3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排放性对比分析
3.1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排放性比较
根据上文对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各自排
放性的分析计算,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排放性对
比。如下表所示:
表3 传统汽车与电动汽车排放性比较
污染物 传统汽车排放电动汽车排放
(kg/100km) (kg/100km)
CO 0.0394 0
HC 0.0046 0
NO
x
0.0022 0.041
CO
2
16.85 11.6358
SO
2
0.0022 0.02838
上述表格中,传统汽车的排放为尾气直接排
放;而电动汽车基本没有尾气,其排放集中体现为
燃煤火电厂对大气的排放。由表可知,电动汽车较
传统汽车而言,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气体的种类有所
减少,即基本不含CO和HC,而CO和HC正是大
气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气体成分。对于NO
x
和SO
2
两项,虽然排放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但排放量仍
然比较小。对于两者排放废气中占绝大多数的温室
气体CO
2
,电动汽车明显大幅减少了该气体的排放,
即减少了大约31%的排放量,这对缓解温室效应引
起的全球变暖及气候异常有较大的作用。
3.2 电动汽车在排放性上的优势
从长远发展来看,在有害气体排放上,电动汽
车较传统汽车而言更有以下几点优势:
1.随着充放电效率更高的镍氢电池或者磷酸
铁锂电池逐步进入产业化,电动汽车的效率将更为
提高,单位路程所消耗的电能将会减少,对应的火
电厂废气排放也随之减少。
2.电动汽车对大气的污染集中体现在发电厂
侧,相对于传统汽车的大范围分散污染而言,集中
治理废气效果更加明显。
3.随着火电比重减小,可再生能源(风力、
水力、潮汐能、太阳能等)发电和核能发电比重的
增大,电力产能对大气造成的废气将逐渐减少,进
而电动汽车对环境的间接排放进一步减少。
4.在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促进下,火电厂已
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CO
2
的排放,由此电动汽车
的CO
2
排放也随之减少。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0]
:
a)积极发展IGCC技术,即将固体煤气化、净
化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相结合的一种洁净
煤发电技术。其热效率可超过40%,是国内外公认
的先进煤炭发电和综合利用应用技术,可实现包括
CO
2
在内的燃煤污染物的近零排放。
b)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TCC)技术。随着
GTCC发电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单机容量和热效
率的提高,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应用得到了迅猛发
展。它不仅可以作为紧急备用电源和调峰机组,而
且还能承担基本负荷和中间负荷,目前世界上新增
火电装机容量中有1/3采用GTCC机组。
c)提高大机组比重。积极采用60万kW和100
万kW级高参数、高效率、高调节性火电机组。
d)发展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常规高压
和亚临界机组的供电效率在35%左右,而超临界机
组(24.2~28MPa,540~593℃)的供电效率可达40%
以上。
e)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热电联
产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供热运行时
发电标准煤耗可以降到162~231g/(kW·h),供热标
准煤耗在40~47kg/GJ之间,低于分散安装小锅炉的
煤耗(55~62kg/GJ),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3.3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噪声污染比较
除了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压力,汽车的噪声污
染也不容忽视。传统汽车产生的噪声有很多种,包
括轮胎噪声、传动机噪声、制动噪声、车体噪声等。
据统计,大型客车的噪声在70-75dB之间,小型汽
车在70dB左右,交通道上的噪声基本都在70dB以
上,已成为城市主要噪声污染源之一。当噪声超过
一定标准时,人们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烦躁、
恶心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工作及身心
健康。
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没有气缸和复杂的
传动机构,其噪声只包括少量的电磁噪声和机械噪
声,通常降低了10-15dB。结合对电动汽车噪声的
试验
[11]
,可得到两者噪声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12]
。
表4 传统汽车与电动汽车噪声比较
汽车行驶状态燃油汽车 电动汽车
车外车内 车外 车内
匀速35
67 73 66 66
匀速50 69 70 66 70
加速35 75 81 66 72
加速50 72 76 66 7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电动汽车是降低道路交
通噪声的有效途径。
4 结论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在
排放性方面有极大的改观,对大气的污染集中体现
在发电厂侧,同时随着发电厂各种减排措施的施
行,大幅度减少了CO
2
的排放,更有利地缓解了温
室效应的恶化。另外,电动汽车在行驶时发出的噪
声也有所减小,为营造良好的道路环境起到巨大的
作用。电动汽车取代传统汽车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
必然趋势。
致谢
作者感谢导师江道灼教授在学术上的谆谆教
诲和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谢梁一桥教授对本
文的指导和建议;感谢许挺帮助完善文中数据及提
供各种必要的信息;感谢实验室各位老师、同学们
营造了温馨、严谨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光强. 汽车理论[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88
[2] 郝汝林.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产生及有效治理措施[J]. 轻型汽车技
术.2009(5/6):29-30
[3] 覃书勇. 轻型汽车排放试验对比试验结果的分析[J]. 装备制造技
术. 2009.8:4-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轻型汽车油耗查询
:8090/datainfo/miit/,2010.6.20
[5] 郭文双,申金升,徐一飞.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环境指标比较[J].
交通环保.2002,23(2):22
[6] 电动汽车发展与比较
/zh-cn/news_04_, 2010.6.25
[7] 发改委文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2006/jiaotongjj/07jiaotjnw/zhengcefg/guojiaz
c/200703/t20070312_,2010.7.2
[8] 代百乾,张忠孝,王婧,何翔,陈国艳.我国火力发电节煤和CO2
/SO2减排潜力的探讨[J].节能技术.2008,26(2):164
[9] 毕玉森. 电站锅炉NOx排放现状、预测及技术政策[J].中国电
力.1998,12(31):60
[10] 姜华,吴波. 火电厂CO
2
排放及减排措施[J]. 电力环境保护.
2007,23(6):41
[11] 张春香,焦仁普,王再宙. 纯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系统噪声频谱特性
实验研究[J]. 微电机. 2009,(4):73-74
[12] 魏丹.刘莘昱. 电动汽车环境效益比较分析研究[J]. 河南电力.
2009,(4):6
作者简介:
张磊(1984-),男,浙江宁波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
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仿真研究。Email:
dqgczl@
江道灼(1960-),男,福建福州人,汉族,教授,主要研究
方向是交直流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及柔性交
流输电应用技术、电力系统现场智能测控技术及配电网自动
化技术等。Email:dzjiang@
许挺(1981-),男,浙江杭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主
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Email:
xuting@
梁一桥(1963-),男,浙江温州人,汉族,教授,长期从
事交直流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及柔性交流输
电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Email:yiqiaol@
更多推荐
汽车,排放,电动汽车,传统,噪声,技术,分析,效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