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发(作者:起亚赛拉图两厢)

谁将成为中国的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

文/李兆荣

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即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在Telematics产

业链居于核心地位,上接汽车、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谁掌控了

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谁就能掌握Telematics产业的控制权,因此,Telematics服

务提供商也成为了汽车制造商、电信运营商、GPS运营商及汽车影音导航厂商力争的角色。

如果定义09年为中国Telematics的元年,那么2010年将成为中国Telematics的商用

年。Telematics的商用必然会诞生一些服务提供商,既然产业链里有这么多的企业在争取

做TSP,那么谁将会成为中国有价值的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呢?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Telematics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通过对这几类企业的深入分析,

探讨那类企业最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

汽车厂商

国外汽车厂商做TSP的典型代表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及福特的SYNC。国

内汽车厂商一直落后于汽车先进国家,近期,长安汽车于近期推出了长安悦翔3G版汽车,

上汽推出了荣威350带3G的轿车,这两款轿车是国产轿车带Telematics终端的代表车型,

由于这两款车型刚上市,目前谁做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还不得而知。合资车厂的

Telematics以通用的Onstar和丰田的G-Book为代表,上海通用的Telematics服务为通用旗

下的Onstar所提供,丰田的服务为北京九五一九零公司提供。

从市场角度分析,目前我国自主轿车的Telematics系统只处在萌芽阶段,未来前装市场

的Telematics服务由谁提供尚未明朗。但和合资车厂一样,只能服务自己的车型,并且价格

超高。目前通用的Onstar主要服务其旗下的凯迪拉克和新赛欧等高端车型,而丰田的G-Book

主要服务其旗下的新凯美瑞和皇冠等高端车型。对于车主而言,Telematcis并不是车主必选

的内容,即便Telematics能为车主的行车安全和视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但高昂的价格让车

主退而却步。依据中国权威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09年车载导航装配率为4.03%,车载导

航销售量为36.9万套,其中丰田汽车集团占24.31%,通用汽车集团占18.18%,本田汽车集

团占11.79%;其余近60%的市场份额被宝马、大众、奔驰、上汽、日产、沃尔沃和现代所瓜

分。和09年我国汽车1300万辆的产销量相比,车载导航的装配率非常低,因此,前装市场

的Telematics设备渗透率也不会很高。随着Telematics在国内的不断发展,前装的导航系

统逐步向Telematics过渡,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前装市场的Telematics终端将增加到100

万辆。但对于国内市场而言,Telematics后装市场未来将以30%-50%的速度递增。预计在

未来三年内,后装市场的Telematics终端将增加到400万辆以上。因此,Telematics在后

装市场的发展前景将远大于前装市场。

从汽车厂商的性质来看,做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非常合适,特别是在车辆的在线故

障检测方面有其他各类企业不可比的优势。出于竞争因素,车厂也只能做自产车辆的TSP,

这大大影响了车厂在Telematics服务方面的影响力。因此,车厂做TSP也仅限于更好的维

护自有车辆。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也逐渐理性,与前两年追求豪华配

置的购车风潮相比,消费者购车时不再仅仅追求高配置,还考虑到车辆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高配置的车销量往往不及常规配置的车辆。一般而言,高配置的多了天窗、真皮座椅及GPS

导航仪,而加装这些豪华配置消费者就要额外支付数万元。前面讲过,GPS导航仪及

Telematics车载终端对于车主安全驾车有辅助性的作用,但并不是车辆的必备的配件,可有

可无。据统计 ,各大车厂的畅销车型并不是顶级配置,而是档次居中的车辆。从这个角度

分析,车厂做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也只是为了更好的为其消费者负责,但车厂如果把

Telematics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至少目前来看前景并不是很明朗。

电信运营商

从全球范围看,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成为电信运营商力争的角色,如ATX是由欧

洲著名电信公司Vodafone控股的一家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与Benz、BMW、日产等车

厂合作。国内电信运营商在Telematics服务提供方面也不甘落后,积极地参与到TSP行业中

来。目前电信和上海通用的Onsta及丰田的G-Book合作,联通和上汽、长安等车厂合作,

移动的车E行也着力打造中国的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各家电信运营

商不会放过这个市场。

电信运营商在Telematics产业链中的作用主要是将用户的请求传递给Telematics服

务提供商,以及将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的反馈结果传递给用户。电信运营商做

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是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平台优势,另一方面电信运

营商在服务提供方面有着多年的经验,并且电信运营商也有现成的呼叫中心平台,完全可以

利用这些优势做好Telematics服务商。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并不能说明电信运营商

就可以做好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

虽然电信运营商在发展个人用户方面有一般企业不可具备的条件,但电信运营商目前

最大的软肋就是其并没有在汽车行业的市场渠道。前面提到过,Telematics在后装市场的

发展前景将远大于前装市场,因此,电信运营商要做好Telematics服务商就必须搭建不同

的汽车销售商渠道。

从以上情况分析,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电信运营

商成为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尚需时日。

GPS运营商

中国的GPS运营商是最原始的Telematics服务商,GPS运营这一概念起源于华南地区,

由于外来人口多,车辆被盗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一批企业开始进入GPS运营行列,为车

主提供紧急报警、车辆防盗等服务。从服务方面看,GPS运营商倒是Telematics服务商的

最佳选择,一方面GPS运营商本身就是服务提供商,另一方面GPS运营商也熟悉汽车市

场,尤其是后装市场。目前也有一部分GPS运营商开始向Telematics服务商靠拢,但GPS

运营商的Telematics服务商之路将更加艰难。

从服务内容方面分析,Telematics在美国主要以安防为主,在欧洲主要以导航为主,在

日本主要以动态交通为主。这是有原因的,美国幅员辽阔,人烟稀少,且美国是个移民国家,

因此治安状况决定了安防在Telematics服务中的重要性。欧盟由于边境的开放,各个国家的

游客出国旅游的机会较多,因此,导航显然更为重要。日本人多地少,交通拥挤严重,因此,

动态交通信息较为重要。而中国是介于这三大类型之间,但绝不是单做监控,因此,GPS

运营商如果把曾经的监控经验作为成为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的资本,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市场方面分析,GPS运营商主要做私家车及行业用户的监控,但私家车的防劫防盗

除了珠江三角洲之外,其他地区推广并不顺利,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防盗、防劫并不是私

家车最迫切的需求。同时也说明,GPS运营商并没有成功搭建不同的汽车销售商渠道。

另一方面,从这么多年全国GPS运营商所拥有的私家车用户数量来看,GPS运营商在私家

车市场的推广是失败的。10年的GPS运营,到目前,GPS运营商还没有可行的商业模式。

目前GPS运营行业的商业模式相对简单,也就是自己研发生产或者购买其他公司GPS设备,

组建运营平台,发展私家车客户,做车管家;发展优质客户做数据接入中心。这种方式从本

质上并没有错,提高市场占有率,保证在网车辆数量,每月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企业就可以达

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但这种模式只是粗犷式的一种思路,也很难做大。另一方面,GPS

设备的故障率造成了车主的脱网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GPS监控设备的返修率高达30%,

居高不下的返修率让车主对GPS运营商失去信心,往往车主在使用一段时间的GPS之后,

不愿再付服务费,这样GPS运营商就出现大面积的脱网现象。更为主要的是车主安装GPS

设备不会直接通过GPS运营商,而是在4S店或汽车维修店安装,产品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

4S店和汽车维修店的信誉,因此,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让GPS运营商无法和4S店保持

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GPS运营商如果不改变目前的现状,做Telematics

服务提供商将是纸上谈兵。从目前的情况看,GPS运营商还不具备做Telematics运营商这样

的实力。

汽车影音导航厂商

汽车影音导航厂商目前也在积极地参与到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的行列,如好帮手推出

了E-Car平台,路畅推出了iBook平台,创维推出的捷行通平台,华阳推出的3G车载多媒

体娱乐平台以及天派的平台,虽然这些只是汽车影音导航厂商在车载导航影音方面的产品方

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厂商进军Telematics产业的信心,他们进入Telematics产业,相信

基于他们Telematic终端的服务提供也不会花落旁人,汽车影音导航厂商不会放弃服务提供

这么巨大的市场。

随着汽车影音导航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汽车影音导航产品已进入低利润时

代,而导航影音市场则由以往的蓝海逐步演变成红海。导航影音厂商主要以制造为主,制造

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生存越艰难。目前这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

研发能力有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如果按目前的市场发展态势分析,如果汽车影音导航厂

商在发展思路上不做调整,2年以后必将被淘汰。因此,这些厂商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纷纷进军Telematics产业,以期在新产品、新业务上有新的突破。目前汽车影音导航厂商进

军Telematics行业,通过将现有的专车专用导航影音产品向Telematics车载终端过渡,主要

的目的还是增加产品的卖点,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汽车影音导航厂商成为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这个角色目前的主要瓶颈是厂商没有做

服务提供商的经验,没有运营呼叫中心的经验,将制约着汽车影音导航厂商在新业务方面的

发展,毕竟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的主要业务是以提供业务为主。另一方面,汽车影音导航

厂商是制造能力大于研发能力的企业,因此,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有一定的瓶颈,企业在通

信领域没有一定的技术沉淀,也没有在嵌入式软件方面的开发经验,以往厂商在嵌入式方面

过分依赖导航软件厂商,一旦进入Telematics领域,这个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除了终端之

外,汽车影音导航厂商目前没有呼叫中心平台的开发建设经验,这也是厂商目前致命的软肋。

汽车影音导航厂商的优势和其劣势一样明显,首先,其最大特点是拥有4S店等汽车渠

道。在汽车用品市场,谁拥有4S店的资源,谁就占有主导权,对于Telematics产业也不例

外。由于汽车影音导航厂商本身具备一定的客户群,而这些客户就是Telematics产业的用户,

因此,进入Telematics产业,影音导航厂商有的是客户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厂商进入

Telematics产业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多卖产品,因此,不会考虑太多的商业模式,

其利润途径是通过Telematics终端而实现的,因此,这种方式更容易进入市场。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分析出,未来中国的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应该会在汽车影音

导航厂商中诞生,其他的几类企业虽然也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真正进入市场,还需做很多的

准备。汽车影音导航厂商虽然劣势和优势一样明显,但他们所拥有的客户资源将是快速进入

市场的法宝。因此,未来中国的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将不会被垄断,必将在几家汽车影音

导航厂商中诞生。

本文版权归所有

更多推荐

运营商,导航,汽车,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