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雷克萨斯ls500四驱平行进口)
维普资讯
热点追踪
最近,随着上汽向南汽频送秋波,同源英伦血统的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合作的大门已经悄悄打开了一
角,面对上汽挂满诱惑的橄榄枝,南汽敞开的大门里是否会放飞一只饥饿的和平鸽一一
李永钧
回眸中国汽车业5O多年的历史,上汽、南汽
为上汽集团的法人代表,很认真地告诉大家,我们
希望与南汽联合。”这是自上汽和南汽对罗孚知识
M G罗孚品牌争夺案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围绕收购
罗孚及知识产权、商标品牌等一系列问题,曾大动
产权和商标品牌争夺战以来,上汽决策层的首次明
确表态,会上胡茂元反复强调“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可谓意味深长。而据接近两家企业的人
士说,胡茂元和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其间曾一起
干戈,闹得不亦乐乎。剑拔弩张的相争,使其成为
中国车坛最激烈最好看的商战之一。
2007年4月19日,一个爆炸性消息出现在上
海车展新闻发布会上,素以谨慎著称的上汽集团董
事长胡茂元一反以往的低调公开对外表示:“我作
进餐。业界猜测,这是否说明上汽与南汽的品牌之
战偃旗息鼓,两家最终能够走到一起吗?
上汽荣威和南汽名爵,是两个有着共同血缘的
国内自主品牌。毫无疑问,荣威PK名爵,是目前
中国汽车界最受关注的事件。这场比拼起源于两家
心动魄”的一天。当南汽在北京高调发布罗孚血统
“MG名爵”品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汽正式公
布了源于罗孚平台的第一款车型荣威750的价格,
将所有媒体的聚光灯都打在了自己的身上。与此同
时,将罗孚纳入自己旗下的上汽和南汽都公布了雄
企业对英国MG罗孚的收购战,并随着时间推移有
着愈演愈烈之势。2005年,英国百年汽车企业——
MG罗孚进入破产程序,在全球寻找并购方。上汽
作为中国企业首先介入,购买了罗孚75、25等主
流车型的知识产权和发动机技术,以此为基础开发
出自主品牌——荣威;这之后不久,在对MG罗孚
心勃勃的计划。上汽做好了5年不盈利的打算,计
划最终生产15款罗孚新车,涉及资本总投入约5
亿英镑,年产规模达1O万辆;而南汽集团也描绘
了5年内在英国和中国两地生产5款新车的美好蓝
图。
集团生产线等资产的收购战中,上汽和南汽共同竞
标,最后南汽获得了罗孚工厂的资产设备,运回国
内,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自主品牌——名爵。
但是对于沪宁这两家企业而言,以后的竞争将
是直接而锋利的,赛跑才刚刚开始。两款源自同一
技术的高档乘用车将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相似技术带来的产品竞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里都会困扰两家企业,为此双方已经抢开了
时间跑道。
由于两者都有着同样的英伦血统甚至技术平
台,从2006年年底到2007年初,双方各自的首款
产品荣威750和名爵7系列先后下线并上市之后,
在市场上出现剑拔弩张之势,从知识产权、产品推
出到市场营销,似乎都给人明争暗斗的感觉。
1月3O日,可以说是2007年中国汽车界“惊
事实上,现在呈现了这样一幅发人深省的图
景:南汽有罗孚全系列车型和发动机的生产设备而
第14页 汔车晴报Automotive Information
维普资讯
热点追踪
无知识产权,而上汽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系列发动机
的恰恰为南汽所有。双方在罗孚项目中均有优势,
和罗孚45、75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产权,但需重新
也有各自软肋。基于上述因素,上汽与南汽理应存
采购新的生产设备。双方各自拿到相当于一张拼图
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但为什么双方的合作如此
的一半,南汽缺少的正是上汽拥有的,而上汽需要
难,至今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呢?
这里,既有历史溯源,又有现实原因。其实,
2005年7月,上汽已取得了罗孚25和罗孚75
两家合并的设想由来以久。早在1998年,上汽集 的知识产权,似乎本次收购罗孚,上汽志在必得。
团、南汽集团和意大利泰克西股份公司曾共同投资 岂料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南汽横刀夺爱,
建立了华东泰克西汽车铸造有限公司,中外双方各 采取了撇开获得罗孚剩余资产呼声更高的上汽而
占50%股份,它的功能是为上汽和南汽旗下合资与
单独行动的策略,正因为上汽和南汽同时竞标,让
全资公司提供产品。这被业界视为是双方合作的开
罗孚收购事件显得迷雾重重,并且给双方埋下了诸
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回忆说,5年 多的“祸根”,最后致使上汽败走麦城、功亏一篑。
前,业内就议论过上汽和南汽合并的事情,但毕竟
上汽随即发表了“知识产权声明”称其拥有罗孚数
是两个独立的经营单位,背景不同,推动起来不容 项知识产权,未来所有生产罗孚相关技术产品的厂
易。
商都需要得到上汽许可。其中包括罗孚75、25的
在本世纪初,国资委开始逐步实施汽车产业“长
平台技术和三个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根据现有
江战略”。所谓长江战略就是
公开信息,双方争执
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似乎仍未解决。
为战略据点,以长安、上汽 2006年,在推进
和东风为核心全面整合长江 罗孚项目的过程中,
流域的大中型国有汽车企 南汽走得并不“顺
业。其中,上汽战略意图很 利”。据透露,整个项
明显,即在仪征、南京一线
目投资当时有90亿
部署自己的力量,而最重要
元资金缺口无法落
的步骤则是重组南汽,因为
实。面对如此巨大的
那里有上汽缺乏的轻型商用 资金压力,南汽急需
车平台。
一
个合作伙伴。而上
从2002年起,上汽南汽 汽雄厚的资金正是南
两家汽车集团的合作,可谓
汽最需要的,上汽购
一
波三折。想当初,上汽方面甚是积极,当时上海 买的罗孚25、75技术以及双龙的产品将来都涉及
市甚至出动了以政府高层官员为首的代表团到江 到落地国产的问题,南汽正好拥有设备和人才,上
苏斡旋,国务院主管汽车工业的负责同志也积极为
汽正好可以盘活南汽的这些存量资产;双方具有很
双方的合作牵针引线。但是南汽的高层自有小九 强的互补性,因此“南汽和上汽合作的可能性最大”
九,再加上江苏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于
风传不胫而走。9月初,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
是在上上下下热烈的盼望中,南汽的高层只是象征 经理俞建伟公开向上汽示好,希望双方可以共同合
性或者是礼节性地往来于沪宁之间,合作的事后来 作,但这次轮到上汽摆“架子”了。由于收购罗孚
就无声无息了。再后来,更传出两家谈判进展受挫
一
事,双方伤了“感情”,大意失荆州的上汽显然
的消息,上汽的一腔热情却遭到了对方的冷遇。
不愿在比较被动的情况下整合南汽。合作事宜从此
泛车桶报Automotive Information 第15页
维普资讯
霉热点追踪
便少有人提起。从纯商业角度来看,上汽已经具备
了在市场上全面打击南汽的实力,这也为上汽在罗
孚项目上与南汽竞争与整合的力量对比中增加了
重重的一枚砝码,从而也具备了整合罗孚项目的主
自从南汽与上汽竞购罗孚一事曝光后,有关两
家联合的话题在媒体上就没有中断过,但两家都回
避正面冲突。胡茂元这一次向南汽发出了联合的呼
吁,是上汽提供给媒体的一个标准答案样本,有关
上汽、南汽“合”则两利的说法甚嚣尘上。
胡茂元表示:“上汽和南汽,在研发自主品牌
上走的是同样的道路,就是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
产,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努力改进,然后
求得跨越式发展的模式。应该说,我们是志同道合
的”。尽管是临场发挥,但讲话条理清楚,非常到
位。看得出来,这件事对于他已是深思熟虑,久藏
于心了,这次似乎是他所期待的一个表达机会。
一
位为上汽做配套的零部件公司高层人士透
露,上汽集团总裁沈建华也曾说过,南汽与上汽合
作很有基础:一是都是国家股份;二是都购买了罗
孚的部分资产、知识产权、零部件生产权;三是以
前都有过与依维柯铸造的合作。
显然,上汽的这一做法是高明的。既符合国家
联合重组的大政方针,而且有“国家有关部门,汽
车行业老领导以及媒体”的支持,在道义上占了上
风,南汽即使内心有不同想法,也不便公开表达。
上汽的公开呼吁,客观上将南汽置于了强大的舆论
压力之下,似乎有点迫南汽就范的意思。
对胡茂元的呼吁,南汽回应十分迅速,但相对
第16页 汔车晴报Automotive Information
动权。
现在,时间让两个企业都打开了自己需要的大
门,曾经分开的两个轨迹又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契合
点,命运又将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却比较简单而抽象。南汽的副总经理兼名爵总经理
张欣,第二天即在车展上向媒体表示:“我们反复
说过,为了MG名爵这个项目的迅速发展,欢迎任
何有诚意的投资者,不排除与上汽合作”,并重申
南汽走“第三条道路”的决心,还澄清了“名爵7
系”是源自于MGZT,而并非“罗孚75”。
事实上,早在前年收购英国罗孚时,外界对上
汽和南汽竞相提高收购价格表示非常不解,认为是
自相残杀、窝里斗,让老外捡了便宜。而买回来以
后,从同一车型平台上所衍生出来的产品要建两批
生产设备、两班人马、两套销售体系,造成资源浪
费,因此外界希望两者能一起合作。合则两利,斗
则两害。在美国,通用和丰田相斗如此激烈,两者
仍然有合作的工厂。事实上,上汽和南汽都有相当
的国有成分,两者合作也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
题。如果能破除条块分割,通过国有资产纽带走到
一
起,对各方都有莫大的好处。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加一当然等于二,联合起
来力量大么,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弱小的自主品
牌应当团结联合,才能有效抵御来自跨国公司的强
大竞争。目前虽然上汽和南汽分别按照各自得到的
罗孚技术和产品平台,推出了自主品牌的荣威和名
爵,但是难免会在市场上兵戎相见,无论谁胜谁负,
如果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来看,并不符合利益
最大化原则。如果拿到“硬件”(全部生产设备)
的南汽与拿到“软件”(核心知识产权)的上汽能
够携手,将使双方的资产更高效地运作,既避免了
竞争,又降低了成本,自然也减小了风险,何乐而
不为呢?
然而,双方联姻能否成功,取决于双方诚意、
合作模式以及政府高层的支持等多个因素。但无论
如何,同为国内自主品牌,携手共进将更有利于占
领市场份额。
维普资讯
热点追踪
“有关上汽和南汽合作的事,目前并无这方面 复杂的多。一位与上海市官方有过接触的业内人士
的消息可以告知”。上海市国资委党群部相关人士
5月22日对前来“找事”的记者一概如是表态。自
认为,上海市在与其他省市合作的时候,一般都会
以上海为主,这一点不知江苏省政府如何权衡,而
南汽当初的收购之举的确是倾全省之力,作为江苏 4月上海车展以来,国资委党群部门庭若市,各新
闻媒体前来询问“上汽与南汽合作事宣”者不断,
这是上海市官方首次就此事做出的低调回应。
尽管上汽抛出橄榄枝,但业内人士认为,虽然
两家以前的是是非非可以尘埃落地,然而合作前景
依然跌宕起伏。双方能否在未来日子里实现联姻还
要直面三道难坎——
其一,“联合”在中国是否行的通?
“联合”是“政府有关部门和汽车界老领导”
的一贯思路。早在“文革”前,就组织了“八大汽
车联营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汽
车业应当有大的发展”的同时,又组建了中国汽车
工业公司,作为经济实体,把全国所有的汽车企业
统统收归旗下。全中国只有一个汽车企业,既不散,
也不乱,但是这种垄断形式束缚了企业手脚,不利
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后来中央决定撤销中汽公司,
组建“中国汽车联合会”,淡化了它的管理职能。
此外,还设想过以长江划界,由一汽、二汽南北割
据,全国汽车企业分属两家,但这个想法未能付诸
实行,就胎死腹中。后来又确定建设所谓“八大金
刚,十三太保”,还有什么“三大三小”,直到“扶
持三大集团”等等。所有这些企图绕开竞争,做强
做大中国汽车工业的美好愿望,在市场规律面前无
不一一落空。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恰恰是在放
开竞争以后实现的,在对所谓“散乱差”无可奈何
的申讨中,中国汽车发展成为世界第三生产大国。
其二,涉及到地方利益
分合的问题已经不是两家企业所能决定。南汽
MG项目已列为江苏省政府“一号工程”,事实上,
江苏当地政府为MG名爵投入了大量资金,MG名
爵已经不再是南汽本身的事,相当于江苏省政府的
政绩工程了,甚至南汽也难以左右。
上汽亦是上海市的支柱企业。技术层面上都好
讲,但是企业背景不同,涉及到地方利益问题就要
省最大汽车企业,名爵对整个江苏省汽车业乃至全
省经济的意义更为重要,怎能轻言放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汽和上汽虽然表面上有
联合的意愿,但是从双方的措辞能感觉到谁都不愿
意“屈尊”于对方。尤其是南汽已经放言要保持控
股地位,上汽是否愿意屈尊49%的股份?目前上汽
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高峰期,可谓财大气粗,凭借自
身的实力,上汽屈尊南汽几乎不可能。而名爵项目
对南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几乎寄托了南汽的所有
期望。竞购名爵时,南汽就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可以说,名爵成则南汽存,失去对名爵项目的主导
地位意味着南汽的彻底失败。如此一来,双方联合
必将矛盾重重,冲突必不可免。
其三,第三条道路
南汽强调自己对罗孚的海外并购,实际上是
继国有企业,合资引进之外的第三条自主创新道
路,言下之意就是不认同上汽和它走的是“同一
条道路”。在他们看来,自己收购的是罗孚的“真
金白银”,软硬件俱全,又拥有国际知名品牌,
做的是“原汁原味”的国际化产品,走向国际市
场势在必行,也完全有能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发
展到目前阶段,荣威和名爵除了血统一样之外,
在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上都截然分
开,属于市场竞争对手。另外对于合资合作方面,
南汽也有切身体会,自主品牌和合资合作方面两
条路,南汽认为是都存在相应的弊端。那么南汽
所走的,是通过MG名爵这个项目所走的第三条
道路,南汽是通过国际竞购的方式赢得了这个发
言权,MG名爵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
和上汽联合,失去的将是对名爵项目的主导权。
针对上汽发出的合作信号,南京MG名爵汽车有
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军虎回应说,南京MG名爵还
会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泛车悃报Automotive Information 第17页
维普资讯
热点追踪
进入6月,事情似乎有了进展。日前汽车业内
传出消息:上海市与江苏省两地高层正在协商上汽
集团与南汽集团合并事宜。6月6日,上汽一位内
非是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委强力介入,甚至需要
通过更高一级别的政府部门才能实现。否则,南汽
很难会将一个辛辛苦苦生出来的孩子,交给上汽抚
养。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有一个前提是;市场允许名 部人士透露,新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5月视察上
汽时,专门询问了上汽与南汽合作的进展情况。无
爵、荣威二者共存,当二者都发展得不错,却又摸
独有偶,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同日在接受媒体采 到天花板不得不实现互补时,由国家主导合并。当
访时表示,南汽从未关闭与上汽合作的大门。这是
然,在合作中谁是得益者?谁是受害者?又是十分
他首次对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合并事宜明确作出
敏感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撞出火花。
回应。他还首次披露南汽对外合作的底线是,共同 收官三,对合作暂作冷处理,只停留在“纸上
运作好MG名爵项目;是否让出控股权,“完全可
谈兵”,没有实质性动作,也就是维持现状,不战
以视具体情况商谈。
不和。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大。经过外
由此可见,高层有意撮合两家合并并非空穴来
界猛炒一阵之后,最后推动事态发展的将是市场,
风。然而,这一合作至今尚无定论。而对于先前所
荣威与名爵作为零售价格在20多万元左右细分市
传的胡茂元和王浩良共进餐一事,王浩良表示,所
场产品,能否被国内挑剔的潜在中高级别汽车潜在
谓双方一起吃饭不过是多位业内人士参加的一次
消费者所认可,还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有2个岔
业务餐。来自两家企业的消息都证实,双方负责人 路口摆在上汽和南汽面前:A.市场既不接受荣威,
近年来始终没有商谈过合作事宜。与外界的热力撮 也不接受名爵,双方宣告失败;B.市场选择了其中
合形成对照,当事企业却处于“冷战”之中。尽管
之一,另一个退出或自然地接受与另一方合并;
彼此都宣称合作大门向对方敞开,却没有一方主动
其实,最终的结局可能不只以上三种,也许通
迈出谈判的第一步。
过PK后,市场认同并同时接受这两个同出英伦家
对于这场刚刚开演的联姻大戏,将来会以什么
族的国际化品牌,在现有格局下,通过差异化战略,
样的形势收场呢?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其可能
形成了相互的竞争与互补,而只有竞争才有发展,
会出现的几种收官。
只有竞争才可壮大,只有竞争才能够生产出质量过
收官一,南汽谢绝合作,与上汽继续分道扬镳,
硬的产品,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加实惠的价格,只有
同台竞争。因为南汽与上汽之问牵扯了太多的恩
竞争才能使消费者受益,同为自主品牌的上汽和南
怨,短时问内将难以消除。而且又涉及到地方政府
汽实现双赢并非没有可能。
利益、中国汽车海外声誉等等因素。要想合并,难 希望两家能一路走好。
度很大。上汽拥有一切物质上的优势,包括上海这
座城市国际化的速度。但是南汽占据精神上的制高
点,后来居上,这个“居上”不是指目前南汽已经
在销量上领先,但是在气势和心理上,南汽不再惧
怕上汽,甚至渴望与上汽比肩。特别是最近传出中
国进出口银行将对南汽以MG名爵项目为主提供境
外投资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此次合作标志着MG名
爵项目获得国家政策面的强力支持已经明朗化。
收官二,上汽与南汽全面合作,这种情况,除
第l8页 泛车睛报Automotive Information
更多推荐
合作,汽车,名爵,双方,企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