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2016年别克凯越二手车多少钱)

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不知不觉,2022年又来到了尾声。这一年的车市如何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2022年汽车销量增进步入新常态

2022年行将结束,微增长一词已成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束语。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2.39万辆和2178.66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8%和3.3%。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73.52万辆和1868.1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2%和5.9%,增幅比1-10月均提高2个百分点。

而1-11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的数据与中汽协上半年猜测的3%基本吻合。虽然还未将12月销量统计进去,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由于去年12月各车企冲量较猛,基数较大,同比增长率会相对低一些,全年增速应与前11月的总体增速不相上下,在3%左右。

同时,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董扬表示目前中汽协的官方猜测数据还未出炉,但他个人认为会在5%~7%的区间,不会消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个位数微增长将成为常态。而对于经受了高速进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或许这是个沉淀的机会。

SUV仍热销 细分市场扩大

1 受购置税新政等缘由影响,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长幅度达两位数,在此良好的形势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六成的SUV再次担当了整个乘用车市场增长的主力军。依据数据了解到,今年10月份,SUV市场销量实现631,295辆,同比增长63.2%;今年1-10月份累计销量达4,795,029辆,同比增长50.4%。相比轿车销量下跌(0.4%)以及MPV市场不足一成的增幅而言,SUV市场销量表现甚为抢眼。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年轻人对SUV的青睐,SUV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与国内的多元化的用车环境和汽车消费升级息息相关。首先,SUV更符合内地城乡道路结合的驾驶环境。其次,十多年前首次购车的群体,已加入换车大军,“换换口味”和追求更宽大的空间,成为他们选择SUV特别重要的缘由。更多的车企在SUV细分市场选择的多元化。在销量前十企业中自主旗下车型占据七席,且增长幅度较大,自主品牌在SUV市场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以哈弗H6、传祺GS4为首的SUV车型从外观到动力不断创新突破。打价格战也是车企的重要竞争力,然而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各大车企官降促销

今年车市最火一词当属“官降”,厂家官方降价意味着抛开了经销商,直接与竞争对手赤搏上阵。

而官降的始作俑者来自合资品牌,和往年不愁卖相比,今年合资的日子非常艰辛,反倒是自主品牌迎来了翻身农奴的日子。

上海车展前夕,上海大众正式宣布对旗下全系车型供应零利率信贷的优待,同时全系车型均有降价。自此,官降潮拉开了序幕。长

2 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汽车品牌紧跟其后,相继由官方通过不同方式降价,上海通用也不甘示弱,40款车型官降大手笔加入大军。还有东风雪铁龙、广汽丰田……

而上汽乘用车则打响了自主品牌官降的第一枪。荣威、MG名爵品牌全系轿车官方指导价有近万元下调。随后长城、北汽绅宝、江淮等自主品牌也相继加入。

官降在肯定程度上缓解了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但是多数经销商仍表示,这些举措在市场终端上的作用远远不够,厂家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经销商的生存压力。

自主品牌轿车面临逆境

与SUV、MPV市场的火爆形成鲜亮对比的是国内轿车市场整体的逆境,而其中,自主车企则是最大的苦主。当下,说自主品牌正在依靠SUV车型单腿走路一点不为过,轿车市场份额的持续丢失也早已不再是新闻。过去一年,除长安旗下多款轿车车型仍有尚佳表现之外,其余多数自主车企在轿车市场可谓全线溃败。

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仍是最主要缘由。经过多年的积累,国内车企在车型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不断缩小与合资车企的差距,部分车型在产品质量、配置等方面甚至已经超越的同级合资车,但品牌溢价力量弱的短板却始终都在,特殊是在轿车领域,面对合资品牌不断的市场下探以及SUV、MPV车型的市场分流,自主轿车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一局面在2022年仍将连续连续。

3 不过,自主轿车整体逆境中或许也会消失一些小亮点,长安汽车以及经受过品牌调整后,渐渐走上正轨的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都可能会带来一些市场惊喜。

汽车电商如火如荼

汽车电商已经红火了好几年,但是今年众多车企和各领域企业的参加让这一词汇如火如荼。国内各大汽车厂商都已相继出台适合自己品牌的电商平台,其中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传统网络电商是国内各大汽车厂商争相合作的对象。

永达汽车与阿里汽车签署汽车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汽车生活O2O线上线下平台、东风日产自筹车巴巴、在汽车流通协会的主导下,包括国机汽车浩大汽车等近40家汽车集团出资组建O2O平台汽车街。而此前上汽搭建了车享平台,京东、易车与腾讯也于今年年初宣布联手,绽开了在汽车电商领域合作。同时,广汽集团宣布将斥资14亿元打造整车电商平台、车生活平台、车联网平台以及创业投融资等四大平台。

目前电商平台鱼龙混杂,各方唱衰、看好的都有。但汽车电商化、互联网化、智能化将会是最终的趋势所在,将来在汽车电商领域或将诞生新的巨头。

日系回暖

今年前5个月,乘用车总体销量呈下滑趋势,从1月份的203.8万辆下滑到5月份的160.93万辆。即便是此前表现强势的SUV也遭受同样的状况,从1月份的48.77万辆下滑到5月份的45.93万辆。

4 而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也有多家销量同比下滑,其中5月份尤甚,北京现代下滑幅度同比超过10%,上海通用下滑幅度同比接近10%,此前这两个品牌多年保持增长趋势。

不过,与总体下滑趋势不同,日系品牌今年以来表现出人意料,其在华销售有所回暖,这也是截止目前,还没有日系品牌加入到此次价格战的主要缘由。今年前5个月,除2月份受春节影响外,日系品牌销量从1月份的24.92万辆增长到5月份的29.01万辆,呈现出小幅上升趋势,和乘用车总体趋势背离。而且,其市场份额也从12%提升到18%,5月份东风日产轩逸获得了单一车型销量冠军。

平行进口车

去年获得身份认可的平行进口车,目前通过全国各地的自贸区以及网上平台,正在全面推动试点工作。始终以来,由于身份尴尬及售后服务短板,平行进口车长期处于市场灰色地带,无法与中规进口车公然叫板竞争;尤其是近年来,受到中规车不断增多、进口车4S店拓网加速的冲击,非中规车的市场份额更是逐步萎缩。

平行进口车“松绑”,被业内寄予诸多期盼。一方面,平行进口车的试点将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购车选择和途径;另一方面,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平行进口车销量的增长,其与传统中规车的竞争也必定随之而来,因此也将有力打击传统中规车价格虚高的现象。

不过,从目前的销售状况来看,平行进口车的竞争力不甚乐观。其中,在推行试点已达半年的上海自贸区,成果令人绝望——据相关数据显示,到今年6月,上海平行进口车订单数量为100多辆,交车

5 数仅有几十辆。比上海晚了3个月推行试点的深圳,成果略好于上海,到6月为止共销售了160辆。

政策导向

新能源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在北京市纯电动汽车“不摇号、不限行、免购置税、高补贴”等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也在北京市渐渐扩大。据了解,今年前9个月北京市在各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达2.32万辆。依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81225辆,销售171145辆,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2.9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121099辆,销售113810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9倍。产量增长很快,可是销量比产量的增速还要快。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生产60126辆,销售57335辆,同比分别增长1.9倍和1.8倍。目前已经有13家企业31款新能源车在北京市完成备案销售,标志着纯电动车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北京作为全国销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成为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汽油车“摇摇无期”的形势下,新能源车被关注的比重持续增加。同时政府对各地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的政策扶持,以及经济补贴力度之大,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有的放矢。但更多的产品丰富性,加强基础设施充电桩建设、服务网点的建设是新能源将来将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二胎政策或成就MPV销量

今年,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多子

6 女”时代又来了。不少家庭现在又和一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合住,这些老人在带孩子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大城市,这些扩大化的家庭面临拥有其次辆车的限制,这就给予MPV较之五座SUV更大的优势,虽然目前SUV是中国乘用车增长的最大主力,但面对“二胎”的到来,大多数的5口之家选择了MPV,也成为了MPV市场近期主要的竞争点。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人对大型化车辆的需求依旧剧烈,车企已经销售大型化和加长版车辆多年;而随着家庭代数的延长,三代人经常住在一起,这使得中国有望变成继美国之后最大的MPV市场。在车市里可预期的是大尺寸MPV将受青睐。随着“多功能MPV”概念的普及,MPV的大空间、舒适性广受好评,假如政策确定放开,那么MPV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看似笨重的MPV在华受欢迎程度正在提升,显示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头趋于理性,依据需求选择车辆,而不是为了彰显其社会地位。

购置税减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促进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进展,淘汰超标排放汽车,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会议打算,一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支持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研发,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试点。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车辆更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要求,加大对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的考核力度。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

7 已实行的应当取消。二是从2022年10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待政策。

新政一出,新能源市场就犹如“打鸡血”般,销量直涨。同时,受购置税减半影响,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长幅度达两位数。

限购

近年来,国内汽车保有量急速提高,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注册汽车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两项指标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城市承载力遭受空前考验,多数大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道路交通压力,而对于多数地方政府而言,解决之道总结起来两个字:“限购”。

2022年12月29日,从正式发布限购公告到实施限购仅20分钟,深圳成为国内第八个限购汽车的城市,对比此前中汽协公布的8个存在实施限购可能的城市(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短短一年时间内,已有三个(天津、深圳、杭州)加入限购行列,而基于其他5座城市不容乐观的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其限购汽车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早在2022年,通用汽车中国区总裁苏瑞博就表示,中国最拥堵的25个城市或将在2022年前后纷纷限购,如被其一语中的,对整个车市将带来巨大打击。在这种环境下,已经限购的城市的消费需求被遏制,而还没有实施限购的城市则在抓紧透支将来几年的消费力量,基于此焚林而猎式的消费行为考虑,车市的可持续进展必

8 将患病重创。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发布的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9

更多推荐

汽车,市场,新能源,品牌,销量,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