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沃尔沃s90的价格)

2023上海车展洞察研究报告与总结

大家好,解读我们都能听得懂的汽车研究报告,本期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总结2023年上海车展,一是今年车展的主要亮点;二是本次车展重点企业洞察;三是关键新产品与技术;四是行业趋势预测。希望能为我们选择新能源汽车提供参考与认知。

在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在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脱颖而出,打造核心差异化卖点及构筑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各个车企、零部件公司及科技巨头重点聚焦的方向,引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科技理念,描绘未来汽车给我们生活带来想象的无限可能。

一、今年车展亮点

自三年疫情以来,新能源汽车仍然一路高歌,燃油车未来将不再作为主力车型成为毋庸置疑的行业共识。随着新技术、新车型的不断发布迭代,使用场景丰富,汽车制造业态发生转变在正向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30%。

整车展区共展示车型1200个,其中新能源车型271个,新能源展车513台。本届车展,BBA 的主力几乎都是电车,宝马更是全新能源车参展,甚至喊出了 “ 家在中国 ”的口号。豪华品牌的电气化也正在悄然提速,本次参展车型包括梅赛德斯-迈巴赫EQS、劳斯莱斯Spectre闪灵、宝马i7 M70L、宝 马XM Label Red限量版、宝马M760Le、红旗E001等。

而在电动化的另一端,新造车势力及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主机厂开始在中国筹建品牌充电体系,以求在智能电动时代,更好地展示传统品牌向智能电动转型的决心。

从长期赛道来看,自主品牌正在进入行业淘汰赛,像如威马、爱驰、天际、恒驰等前几年大火的企业并未出现。外资、合资车企都看好中国车市潜力,全面升级满足本土新需求,传统车企加快小跑切入细分市场,整个核心供应商整合自身能力构建行业合作新形态,技术投资将成主流,自动驾驶方面车厂回归理性,寻找最优方案。

二、上海车展重点企业洞察

各外资豪华品牌“电动化”提速,加速适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步伐,在本次上海车展活动中,部分豪华品牌如保时捷、兰博基尼开始发布混动车型,展示出品牌电动化的阶段性成果,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发布了其纯电车型,正式迈入电动化时代,奔驰、宝马等品牌则已经或将要实现全品牌电动化。从各品牌的电动化战略规划来看,未来3-7年将是豪华品牌实现全面电动化的关键阶段。但在“三电”转型过程中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资金,进程稍落后于其他传统品牌与新势力。整体来看,外企豪华品牌“电动化”提速,以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

除了电动化提速,豪华品牌持续提升车辆内饰配置,提高智能化程度,如在副驾驶配置大屏,致力于最大化提升用户驾乘体验。

合资品牌拥抱中国的电动化与智能化供应链,打造更倾向于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从本届车展上可看出,传统合资品牌开始加速适应中国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从“产品中心”向“用户中心”思维转变。

自主品牌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本土海外业务双开花,电动化与智能化“内卷”再升级自主品牌间的“较量”再度升级,各车企都推出其创新车型,确保其产品可覆盖轿车、SUV、MPV等全品类,同时全面布局高中低端新能源品牌。

造车新势力致力于推动品牌上升,瞄准中高端纯电细分市场,积极合作共建生态,造车新势力积极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联结上游厂商扩展生态,如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哪吒汽车与地平线展开深化智能驾驶相关深度合作。

参展零部件厂商显著增加,智能化及电动化成主要发力方向,在本届车展上,亿欧智库注意到参展的零部件厂商较往届有明显提升,各主机厂展馆内都设有零部件企业展台。更健全的软件解决方案、更高算力的底层芯片、更集成化的中央计算平台、更精准的感知系统都是厂商技术角逐的关键点。

科技出行企业以智能化解决方案为途径广泛拓展生态,自动驾驶仍是投资热点技术方向,华为和百度Apollo作为本届车展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出行企业,重磅发布多种智能化解决方案,尤其华为已然布局智能电动技术,进一步深入智能车 控系统。滴滴利用自动驾驶技术赋能汽车产业。

三、车展关键产品与技术洞察

新能源车型已经成为本届车展的主旋律,车企比拼电池电量和续航里程的激烈程度有所缓和,目前主流纯电车型可满足500-700km的纯电续航,增程和插混新品进入拼电池容量阶段,整个上海车展俨然变成了中国汽车

“技术秀场”。增程式车型较往届车展有更多的车型亮相,如比亚迪仰望U8、星途揽月和深蓝S7等SUV车型,插电混动品类的车型如领克08、魏派蓝山等SUV车 型也悉数登场。车载传感器作为本届车展极具可看性的一大赛道,技术水平更为先进和成本更具优势的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成为了本届车 展关注的重点。在越来越卷市场中,只有技术不断实现突破、成本领跑市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

龙头企业拉高“天花板”,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比亚迪将搭载八合一动力总成,宁德时代发布新型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以驱动电机为核心的动力总成系统将继续沿着集成化的技术路线演进,通过规模化批量上车,比亚迪的八合一动力总成体现了成本优势的天花板。

行泊一体成智能驾驶发展主流,行泊一体化控制器单芯片方案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当前行泊一体正处于从1.0向2.0进阶的时代,其最大难点为将行车域控与泊车域控深度融合。

智能座舱赛道竞争激烈,国内厂商交互功能搭载更为激进,人机交互成主要发展趋势,亿欧智库观察到国内厂商明显具备和外资企业同台竞技的实力,甚至在全栈自研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领先。

智能底盘成焦点,比亚迪、利氪等企业纷纷发布新产品,本届车展除了引人关注的整车,作为整车基础的底盘,特别是融入了智能化技术的底盘更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极大催生了智能底盘的新需求。

四、中国汽车出行产业趋势预测

城区领航辅助功能成为车企智能驾驶亮点,头部企业将加速城区NOA规模化应用,车展首日小鹏G6正式首发亮相,并搭载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同时,理想ADMa某3.0正式发布,宣布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步入3.0时代,也进入到了城市场景。除此之外,问界M5智驾版正式上市,是业内首个搭载华为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

整车E/E架构持续演进升级,跨域融合将加速产业国产化+生态化发展,技术角度上,系统的合并让软硬件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商业模式上,

软件与硬件开始销售解耦,解耦后,映射到了整个产业链上变成了一个公司对接多家公司,产业链分工与协同更为明确。同时跨域融合发展过程中,本土供应商核心竞争力将逐步提升,打破了原有市场固态的产品形态和行业分工,实现产业国产化+生态化的快速发展。

800V高压快充发展风口将至,产品方案将在中高端车型中率先应用,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续航焦虑不再,因此缩短充电时间是目前提升电动车使用体验的关键。目前多数车企已公布了高压快充的业务规划,同时其产品方案也将率先在中高端车型当中应用。2023年将成为800V高压快充的发展风口,而是否具有800V快充也将成为高端电动车与普通电动车的区分之一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中国元素将成为本土车企未来营销新手段,疫情过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注度稳步上升。亿欧智库较为乐观地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为47.5%,保守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为41.7%。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替代传统燃油汽车。

五、总结

本届上海车展,聚集了全球汽车领域顶尖的企业与供应商,展示了最为领先的汽车产品与技术,在技术方面,智能化及电动化占领高地;在品牌方面,自主品牌三电优势明显,已逐步迈开出海脚步;在市场方面,造车新势力有望凭借本土供应链强化性价比优势;中国汽车市场将在挑战与机遇中继续向前,有充满想象的技术与希望,也有令人焦虑的竞争与失望,但从本届车展启航,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有无限的未来。

更多推荐

汽车,品牌,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