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车辆保险查询官方网站)
班级:汉语0912
学号:
姓名:徐冰
斯巴达人永不投降
——记温泉关战役斯巴达的英雄
我们知道“光荣归于雅典”,但是斯巴达,作为希腊盛极一时的强大城邦,在后世却是鲜少提及。西方人更多地将它形容为践踏人性的魔鬼,军权专制的地狱。诚然,斯巴达的政治是一种贵族寡头的统治,真正掌握权利、制定决策的是五个长官。贡斯当说:“斯巴达政府是一个禁欲主义的贵族政府,五长官团的权威既是政治性的,也是宗教性的,因此,他们的特权会变成某种不堪忍受的暴政。”
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创造的“乌托邦”一词是以斯巴达为原型的,但那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民自由创造、自由表达的理想社会,而是一个独裁、等级森严且让人备感压抑的乌托邦,强调纪律,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斯巴达以军事立国,也就是说,斯巴达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军事集团,不断地对外进行征服战争,夺取大量的土地,把被征服者们变成奴隶、或其他形式的被压迫者。斯巴达的面积在所有希腊城邦国家中最大,这就是对它如此执着于军事事业的回报。斯巴达崇尚武力,男人一出生就是为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而女人则是要强身健体,为了生下一批优秀的战士。无论是有敌人还是没有敌人,斯巴达人都必须保持警戒,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而斯巴达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从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长达几十年,斯巴达可谓倾尽全国力量投入战争,哪怕最后在战争中彻底毁灭了。这种非人的征战生活在斯巴达人看来却是在履行他们生来的使命,因此他们一路高歌,慷慨就义。
其实,从以上这一点来看,斯巴达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尊奉所谓的“斯巴达精神”,其实就是绝对的集体主义:个人要把忠诚献给自己所属的集体,首先是国家,其次才是家庭或朋友。在崇尚民主、高举人权、强调私有财产的今天看来或许觉得这一切都很荒谬甚至是不屑一顾,但在战争频繁的当时却成就了一批有着钢铁般决绝意志的“真的猛士”
(一)、温泉关战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1 “斯巴达神话”:斯巴达人永不投降!1
在斯巴达的战争史上,不得不提的就是由列奥尼达领导斯巴达三百勇士出战庞大的波斯侵略军的“温泉关战役”。这场“以少对多”的战争之精彩紧张程度绝不亚于我国史上的官渡、赤壁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斯巴达勇士们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责任、纪律和在战斗中为了目标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为了共同体的更大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以及为战胜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而激发出来的决胜意志。
“温泉关战役”可以说是斯巴达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炙热之门”(Hot Gate)——这是古希腊人对温泉关的称呼——是一条通往希腊大陆中部的狭窄过道。这条通道自然也就成为了从北方陆地上赶来的侵略军的必经之路,波斯人把它当做摧毁雅典和斯巴达军队以及他们在南部的盟友的首要目标。2温泉关之战是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和希腊的又一次交锋。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希腊各个城邦之间虽然互有矛盾,但是面对强敌也只好团结一心,他们组成了希腊同盟,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同盟军主帅。时值奥林匹克运动会,元老院以在宙斯神统献礼活动为名,拒绝希腊英雄们出兵御敌的正义要求,在这样的境况下,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孤注一掷,率带区区300人的敢死队前往温泉关增援。
当时希腊人在温泉关布防的兵力只有区区几千人。而波斯军队的人数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通过达达尼尔海峡用了整整7天时间。一个目睹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天神宙斯,为什么你化身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改名为薛西斯,来灭亡希腊呢?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这是被后人牢记的史诗般的三天遭遇战,斯巴达的勇士们浴血奋战,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一位勇士也光荣地倒下!尤其是第三天,根据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载,波斯人在这一天早晨的伤亡比前两天加起来的还要
1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13第一段,第一句。
2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93第三段,第一、二句。
2 多。列奥尼达的牺牲,反而更加激发了勇士们的斗志,他们英勇地战斗,为的是不让野蛮的敌人抢走列奥尼达的遗体并摧残他:希腊战士们手中的武器要么已经用尽,要么破损得不能再使用,他们实际上就只能赤手空拳甚至用牙齿来跟敌人拼命了。甚至到了最后,无计可施的波斯人为了安全起见,只得使用弓箭从远处向希腊人进行射击。3尽管最后斯巴达的战士们全军覆没了,但是这可以看作是另一种胜利——斯巴达精神上的胜利。斯巴达人之所以如此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相信有一种比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能够让人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产生独一无二的影响的文明,实际上也正是这种信仰激发了斯巴达人以及其他忠诚的希腊人民的斗志,使他们最终在公元前479年的时候把波斯人逐出了国门。
(二)、列奥尼达——“斯巴达神话”的缔造者
有人说,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人表现出的完全是以卵击石的自杀行为,他们这种基于理智状态下地疯狂举动是狡黠功利的波斯人永远无法理解的。后人在古希腊温泉关竖起了许多的墓碑,有一段碑文这样写着:
路人啊,请去告诉斯巴达人,我们是遵从着他们的法律长眠在这里的。4
碑文既传达出了希腊人内心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敌人的蔑视。之后,在同样的地点,竖起了一座石狮雕像,我想,这是对列奥尼达的一种致敬。因为,列奥(Leon)在古希腊语中是“狮子”的意思,列奥尼达就是“雄狮的后代”。温泉关一战中,列奥尼达充分表现了自己的雄狮精神——“不自由,毋宁死!”
列奥尼达之所以为后人敬仰除了他非凡的军事领导才能和坚毅的人格品质,还在于他在那个奉王为尊的迷信时代表现了一个王者的气度和担当:身先士卒,视死如归,标榜斯巴达永不投降!他愿意用自我牺牲的方式,在达到其生命顶点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斯巴达人是很迷信的,他们对宗教虔诚更是远近闻名的,即使是按照古代希腊的标准来看也是如此。斯巴达人对神的虔诚和对宗教的奉献精神已经达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高度。色诺芬把斯巴达人描述成“战争巧匠”,他特别指出斯巴
3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105最后一段,最后一句。
4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106页引文。
3 达人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宗教虔诚,比如他们会在穿过河流、边境,甚至在一场战斗即将要开始的时候先举行祭祀。5在获悉波斯人即将发动远征之后,斯巴达人像往常那样去德尔斐的阿波罗神殿请求神谕,而神谕却让他们放弃并向波斯投降。神谕说,要么将会在战斗中失去一位国王,要么拉科尼亚将会被波斯人踏平。列奥尼达知道了从德尔斐那传来的神谕之后,秉承着斯巴达神话——斯巴达人永不投降——毅然决然去参加战斗,因为他意识到他为之战斗的东西远比仅仅保住自己的王位要重要得多。在温泉关进行抵抗的第三天,也是最后的战斗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对他的战士们诙谐地说道:“好好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吧,今天晚上我们得去哈得斯(冥王)那儿吃晚餐了!”6不管从哪个方面,我想说,列奥尼达都表现得像个男人!
列奥尼达万岁!因为有了他,斯巴达也将万古长存!
(三)、三百勇士的礼赞
《希腊群岛》这首诗里这样写道:
缅怀往昔,只流泪,只羞惭?
我们的祖先却热血喷流!
大地啊!从你怀抱里
送还斯巴达英雄好汉的零头吧!
三百个勇士给三个就够了,
去重演一次温泉关战斗!7
拜伦在他的诗歌《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也对温泉关的三百勇士进行了歌颂:
美丽的希腊!使人伤心的光荣残迹,
逝去了,但是不朽,伟大,虽已沉沦!
5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150第二段,第二行。
6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240第二段倒数第四句。
7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251引文
4 有谁来领导你一盘散沙似的后裔,起来挣脱那久已习惯了的绍绊?
在过去,你的儿子却并不是这般,
他们是视死如归的勇敢的军人,
把手温泉关,不怕尸体堆积如山,
啊!有谁能够恢复那英勇的精神,
在幼洛塔斯河畔崛起,把你从坟墓里唤醒!8
这三百斯巴达勇士都是经过列奥尼达层层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首先必须以出色的成绩通过“够格者”训练,然后要曾在之前的战争中表现过优秀的军事才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必须已经结了婚而且至少有一个活着的儿子,这样,他们的英雄血脉才不至于中断。所以,这三百勇士绝对是斯巴达精英中的精英,可以以一当百!这点从两军的阵亡人数就可以看得出来。
斯巴达三百勇士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高度服从命令,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中还提到了这样一段史料,看完之后,我对勇士们更加肃然起敬!史料中说,三百勇士中有一位患了严重的眼疾,在被劝阻之后退出了战斗,但他还是在次年的普拉提亚战役中英勇地战死了;另外一人在关键时刻因为公务上的差事而缺席了这场决战,他在回到斯巴达后羞愧万分,自缢而死。我想,任何人看到这一段都会被斯巴达战士的集体意识、爱国情操所震撼到吧!
20世纪60年代拍了一部电影叫做《斯巴达三百勇士》,它基本再现了波斯战争中温泉关战役这段历史,这部作品也成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直到现在还绽放光辉。这也反映了在大众传媒的时代,我们后人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和致敬!
如果说“光荣属于雅典”,那么“英雄之名归于斯巴达人”!
注:主要参考[英]保罗·卡特利奇著《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梁建东、章颜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8月第一版,2010年8月第一次印刷。
8 《斯巴达人:一部英雄的史诗》P250注释
5 其他参考书目: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峰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4月第一版,2007年2月第八次印刷,以及徐大同等顾问参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导读》和希罗多德的《历史》,这些仅作参考研读,没有具体引用。
6
更多推荐
波斯,希腊,战争,勇士,战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