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新款雅阁2022款图片及报价)
李氏家族
1.
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香港首富。
1928
年,他出生于广东潮州,因 父亲去世非常早,李嘉诚
14
岁就辍学当学徒;
1950
年他筹集
5
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 生产塑料花;
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他开始投资房地产, 然后逐步涉及到金融、 电力等行业。 现在,他的产业遍及全世界。 李嘉诚及其家族身价约有
110
亿美元,在亚洲十 大富豪中位列第
4。
酒店、石油、
2.
李氏家族的第二代
李嘉诚现在年近
80
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泽钜,另一 个叫李泽楷,李嘉诚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相当严格。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必须克勤克俭, 绝对不能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非常奢侈;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一定要信守承诺;他特 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要努力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 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列席会议听取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到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 “ 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兄弟俩当时非常震惊, 于是他们到了加拿大, 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 李泽楷成为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年后, 两兄弟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 李嘉诚才把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 要求他们:“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从李嘉诚对孩子的这种态度上,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娇惯和纵容会毁掉整 个企业。
鲁氏家族
1.
鲁冠球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铁匠出身,现在
60
岁左右。
1969
年鲁冠球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
厂厂长, 靠作坊式生产犁刀、 铁耙、万向节、石蜡铸钢等产品。 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1979
累。 年,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到 球资产超2002
年,鲁冠
过百亿元,营业收入
118
亿元,利税
10.47
亿元。
2.
鲁氏家族的第二代
1971
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很早就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岗, 团副总裁,1992
年底任集
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赴美读书,现任集团
CEO鲁伟鼎说: 造了过去, 经历着现父辈们创
在, 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 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
所以好的传承, 会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 美国的企业是这样, 日本的企业是这样, 中国 有一些企业也是这样。
3.
鲁冠球的接班人标准
鲁冠球创业的时候有
7
个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开始的时候从事钻工, 一直 干到退休都没有变。
他让儿子
20
多岁就出任集团副总裁,鲁冠球对于儿子的工作表现比较满意。鲁冠球认 为从多年的业绩看,鲁伟鼎已经能够胜任这个职务。
2001
年
6
月,鲁冠球公布了企业接班 人标准,大致内容是:有德有才,大胆启用;有德无才,可以小用;无德有才,绝对不用; 无德无才,当然不用。他是按才德来制定标准的。
茅氏家族
1.
茅理翔
茅理翔先生是浙江方太集团董事长, 而经营团队则由任总经理的儿子茅忠群负责。 方太
集团目前保持家族
90%的绝对控股, 另外
10%的股权授予管理团队。 方太坚持家族所有权始 终保持绝对控股,但在经营层面,方太强调淡化家族制,经营团队除家族成员茅忠群之外, 全部采用经理人制,总经理以下排除所有家族成员介入。
2.
茅理翔的“口袋论” 茅理翔先生是中国家族式企业家族长里相对少见的研究家族式企业治理的一个人。 他通 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些结论和理论。 他专门在方太集团成立了一个家族式企业发展研究院来进 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在家族式企业治理的过程中总结了这样一些经验, 首先他提出了在家族式企业治理方 面一个很有趣的理论,叫“口袋论” 。所谓“口袋论”是指在第一代创业家面前,企业家与 子女只有一个口袋的利益,一旦儿女结婚,就存在两个口袋(包含儿媳、女婿等因素) ,由 此引发利益斗争,因此,始终将企业所有权放到一个口袋里,则可避免不必要的内耗。
目前方太的股权结构为:父亲持股
以后将全部转给儿子,并从中拿出
但这可能对女儿有点儿不公平。
35%,儿子
35%,母亲
16%,女儿
14%,这个数字在
10%作为经理人股份。他用这种方法来确保了一个口袋,
3.
茅理翔的“三三制” 茅理翔先生在家族式企业治理理论里又总结了另外的一个经验,叫“三三制”
子对自己事业的传承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三年,因此叫三三制。
第一个三年: 将企业产品开发权下放给子女, 让子女逐渐熟悉企业运作过程, 子女的创新性及与团队的亲和力。 也就是说让子女到企业的开发体系去锻炼。 这样经过三年, 他们将会对整个公司的产品和行业具有深入的了解。
第二个三年:经销权下放。帮助子女组合产业链, 内和市场认可。方太目前正处于这个时期。
第三个三年:管理权下放,在子女完成了前两步后,最后一步顺理成章。
并熟悉原有的合作伙伴, 从而获得圈
从而分析
。他把孩
4.
茅理翔的“养子亲子论”
茅理翔的第三个理论是 “养子亲子论” 。他认为:从第一代创业者角度看,企业如同是 他的养子,
要把养子交给亲子, 交出去的不是一个企业, 而是一个使命。为什么有的企业交 接班会失败?首先就在于父亲不放心,造成儿子不舒心。方太通过“三三制” ,让茅忠群感 觉到经营企业的艰辛, 也就有了做好企业的使命, 方太在子女的眼里也就不再是财富, 而是 一个事业、一个使命。
5.
茅理翔的“团队论” 茅理翔认为, 家族式企业交班时要给子女留下一个团队, 在交班时受困于元老、恩人、亲属等掣肘。
前边讲过,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必须吐故纳新。 纳新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 把优秀的人才吸纳到企业里来; 吐故是指要把一些对企业没有用的、 没有能力、
没有水平的 人“吐故” 掉。除了按照绩效和末位淘汰把这些人淘汰掉之外, 还有一类人也必须 “吐故”,
就是那些曾经给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他们和第一代企业家一样, 定要针对慢慢也会老去。 公司一
他们制定一个安全的退出机制,而不是一脚踢开。
而不是单纯的财富。 很多企业
6.
茅理翔的“人才论” 茅理翔先生认为,中国特色的家族式企业应坚持几个原则:首先, 是家族成员, 或者是嫡系家族成员, 但经营队伍则一定要全部采用经理人, 式企业+现代董事长、总经理必须
化经营管理的体系。 发现、 引进、使用优秀的非家族人才永远要成为家族式企 业即形成传统家族
第一要务! 所以, 到方太去的人才不会感觉方太是一个有家族式特色的企业, 不会感到被 排挤。
荣氏家族
1.
荣氏兄弟
荣氏家族奠基人是荣宗敬、 荣德生两兄弟。 他们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 然后陆续开办面 粉厂和纱厂,成为名震华夏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荣氏集团半个世纪以来造就了 实力雄厚、散布全球的工商业家族网络。
在中国的民族工业里, 荣氏家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佼佼者。 荣氏家族的家风是 “固守 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 ,这是父亲荣熙泰留给两个儿子的遗训。荣氏家族这么多代一 直非常低调,他们决不轻易
地接受采访,进行炒作,做哗众取宠的事情。
2.
荣氏家族的第二代
荣氏家族的第二代,荣宗敬子女排鸿字辈,有
3
子
1
女;荣德生子女排仁字辈,有
4
子。荣氏第二代如荣宗敬幼子荣鸿庆, 现已
80多岁,他
24岁赴香港经营南洋纱厂,该厂现 由其子荣智权打理。
荣氏家族的第二代中有我们很熟悉的荣毅仁, 荣毅仁先生一生历尽沧桑, 充满传奇。 他 终身信奉“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富、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信条,所 以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发上等愿”就是要胸有大志; “结中等缘”就是不结交权贵,也不结 交乱七八糟的朋友,只结交有学问的、有品行的人; “享下等富”就是不贪图享乐,粗茶淡 饭足矣;“择高处立”就是站在高处,居高临下,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就平处坐”就是要平 易近人,不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向宽处行”就是凡事要以他人为先,不要斤斤计 较,与人和睦相处。
3.
荣氏家族的第三代 荣氏家族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有荣智健, 他以十几万美元起家, 创建了中信泰富。 当时连 他自己的办公室都很简陋,后来公司一步步发展,业务涉及房地产、运输、金融、电信、基
建,现在他已经连续三年在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稳坐前三甲。
第三代代表人物还有荣智鑫, 他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 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起, 三年后 以
50
万港元与朋友在香港合伙成立美联烟草公司。
1975
年他投资
200
万港元成立了荣文科 技有限公司,
1982
年
7
月公司在香港上市。
4.
荣氏家族的第四代
因为荣氏家族 “智字辈”目前大部分都步入了晚年, 所以第三代传人也面临接班人问题。 在中信泰富的管理层, 荣智健长子荣明杰和女儿荣明方都名列其中, 现年
35
岁的荣明杰
1993
年进入中信泰富。
荣智鑫之子荣文渊从美国读书归来, 非常低调的从基层开始干起。 起初, 公司里面绝大 部分员工都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他工作表现优秀,所以从基层提拔到中层,最后进入高层。 直到他掌控公司,人们才知道他原来就是荣智鑫之子。目前他不仅是方正数码的执行董事, 还控制着荣智鑫创立的浩荣、荣文等多个公司。
5.
荣氏家族的第五代
如今, 荣氏家族已经到第五代了,除少数仍继续留在大陆,大都旅居海外, 主要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德国和中国港澳等地,他们将成为荣氏家族未来的新星, 继续再塑荣氏家族百年基业的辉煌。
【案例】
邓小平在世的时候,我曾经有幸参加过一次荣氏家族的盛会。参加盛会的
200
多个荣氏家族的人员济 济一堂,他们都是各个方面的精英,有外交家、企业家、艺术家等。而这
200
多人只是一部分。从中可以 看到,荣氏家族已经陆续出现了很多未来的新星,他们将继续塑造荣氏家族百年基业的辉煌。
其他家族
1.
张謇家族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 其出生贫贱, 曾以卖油为生, 但胸怀大志, 中举状元郎, 学贯中西, 乃中国近代工业奠基人。 毛泽东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 张謇并未为子孙留下丰厚遗产, 但家
风家训仍代代相传,其后代子孙虽偶有不肖者,但仍不乏佼佼者,如张绪武、张胜伟等。其 后代子女现多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发展, 算来已至第
5
代。张绪武是江苏省原副省长, 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张胜伟很可惜中年就去世了,否则他的事业在香港也会如日中天的。
现在
2.
太太药业
太太药业是朱保国、刘广霞开的一家“夫妻店” ,还有朱保国之弟朱保安和刘广霞叔嫂 的合资股份,总的来说朱保国家族控股达到
74.
18%,是绝对控股。但是太太药业高层管
理人员均与朱氏家族没有任何亲属关系, 而且还有两位独立董事, 完全做到了股权和经营权 的分离。
3.
牛根生 最近有一个很出风头的人物, 叫牛根生,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他童年及青少年历尽艰
辛,起初, 他在公司里是一个最低贱的刷瓶工,逐步地做到伊利集团的副总裁,后来他离开 伊利, 奇迹般地创建蒙牛集团。 最近牛根生竟然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并毅然放弃本人所持有 的蒙牛所有股权,全部无偿的捐了出去。 “肚量有多大,则事业有多大” ,此之谓也!牛根生 此举无疑不会为自己的儿女留下任何丰厚的遗产, 这当然就意味着他的子女今后必须自己去 艰苦创业!
《穷爸爸富爸爸》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别不在于财富的多少, 人的观念。所以,牛根生先生在此给我们做了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率。
而在于
4.
其他案例 隆力奇是一家日化及生物科技企业,第一代掌门人徐之伟,现已传给第二代徐晓峰。 龙悦集团是上海的一家房地产公司, 第一代掌门人黄龙彪, 现已传给第二代女儿黄怡 妮。这种传给女儿的案例在中国比较少见。
力帆集团主要从事汽车业,第一代掌门人尹明善,现已传给第二代尹喜地。
更多推荐
企业,家族式,子女,公司,集团,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