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发(作者:2020全新马自达6价格图片)

2021-2022学年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历史年代尺是培有“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年代尺b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C.古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

2. 根据“元老院”“执政官”“元首制”等名称判断它们应出现的国家是( )

A.古希腊

3. 在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他们比现实中的人更为俊美健硕或性感魅惑。这说明古希腊神话( )

A.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C.是商品经济发达的结果

4.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公平性

5.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

A.不受教会的管辖,人们言论自由

B.注重环保,无污染,空气清新自由

C.城市里文化气氛好,便于自由精神传播

D.城市和农奴都获得相对独立和自由

6. 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其中不包括( )

A.新兴城市就是封建国家

B.城市居民可通过赎买和斗争取得城市自治

C.西欧各地兴起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D.西欧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

7. 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试卷第1页,总11页

B.古埃及几度分裂

D.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B.古罗马 C.阿拉伯 D.法兰克

B.迷信色彩浓厚

D.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B.等级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D.福利制度

8.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

A.封土制度

9. 小明想了解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有关历史,请你推荐她能够参阅的下列书籍是( )

A.《荷马史诗》

C.《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0.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

A.开展世俗教育

C.自由探讨真理

11. “阁下,我是您的人了。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自称“封臣”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封建贵族

12. 休慈斯在某书中写道:“他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个一宗教。”他是( )

A.亚历山大

13. 9世纪中期开始,贵族豪强为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逐渐形成日本古代社会的( )

A.市民阶层

14. 希腊是欧洲文明之源,希腊化时代是希腊的文化传统超越希腊本土、向更广阔的世界传播的时代。实现希腊化的重要力量是( )

A.波斯帝国

15.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C.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D.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不断改革、创新、学习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化二年(646年),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部曲)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试卷第2页,总11页

B.骑士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B.《天方夜谭》

D.《大唐西域记》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B.封建农奴 C.城市市民 D.庄园农民

B.释迦牟尼 C.穆罕默德 D.屋大维

B.倒幕力量 C.武士阶层 D.封建庄园主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臣)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1)材料一所述内容是日本大化改新哪一方面的措施?它对日本的社会转型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的改革最早发生在中世纪欧洲哪个国家?这一改革的核心是什么?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这场改革后西欧乡村出现了何种典型的组织形式?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封建制度形成,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庄园是中世纪欧洲基本经济单位,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贵族的采邑领地可能是一个庄园,也可能是十几个、几十个……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领主的自营地,一类是佃户的份地。……因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耕地、公地、教堂、领主邸地与农奴住宅等。

材料三: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的城堡……

﹣﹣《世界通史》

材料四: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特点。庄园里的佃户要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什么?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将受到起诉与处罚,这说明庄园具有什么权利?

(3)材料三中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在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有何意义?

(4)依据材料四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写出西欧早期的一所大学。

试卷第3页,总11页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

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世界各国因融通而共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四幅图片中的文字均可作为认识历史的证据

材料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

材料三:欧洲人也经由东征(注:十字军东征),发现了偏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

(1)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证明“古代埃及文明”的是________。(填写文字名称)可以用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的是________(填写文字名称)。从发祥地看,上述文明可归于哪类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学、建筑、哲学方面各举例验证材料的观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请你再举一例说明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贡献。

(4)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请以历史上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千年帝国为例加以说明。

(5)不同环境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文明,不同文明又在交融中发展。请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明。

试卷第4页,总11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答案】

A

【考点】

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埃及文明。掌握古代埃及文明发展的历程。

【解答】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b处是公元前3100年。

2.

【答案】

B

【考点】

罗马帝国的建立

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的相关知识。

【解答】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公元前31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掌握了罗马共和国的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B符合题意;

ACD项与题干关键词不符,排除。

故选B。

3.

【答案】

A

【考点】

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文明。重点掌握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解答】

希腊神话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珍视,希腊人的宗教是人性的宗教,这一精神成为西方人心中失落而难以复返的精神家园、上帝呼唤和道德命令折磨得疲惫不堪的灵魂的清纯之泉,神的动机和行为与人类别无二致,这说明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4.

【答案】

试卷第5页,总11页

B

【考点】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的理解。

【解答】

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可知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享有的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说明该法典具有等级性。

故选B。

5.

【答案】

D

【考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的含义。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分析与理解。

【解答】

市民阶级为取得城市的独立与封建主进行的斗争贯穿了欧洲城市早期发展的历史。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城市象征着文明,自由,吸引着不愿继续过田园生活的人们。逐渐产生了一个习惯法:中世纪兴起的欧洲城市,封建领主无权直接管辖城市,所以有“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一谚语。此话说明了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城市和农奴都获得相对独立和自由。

6.

【答案】

A

【考点】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封建制度。在查理?马特改革的基础上产生了欧洲封建制度。

【解答】

依据所学,BCD都是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和进步。新兴城市是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对抗大封建主,因此新兴城市就是封建国家。A符合题意。

7.

【答案】

A

【考点】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种姓制度。

【解答】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几乎没试卷第6页,总11页

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题干描述反映了印度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故A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A。

8.

【答案】

C

【考点】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度。

【解答】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在其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制度。

9.

【答案】

A

【考点】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文化成就。重点掌握《荷马史诗》。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相传是古代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前11一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符合题意。

10.

【答案】

B

【考点】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

本题以中世纪的一位教皇的评述为依托,考查欧洲大学的兴起。

【解答】

据题干“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关键信息“中世纪的一位教皇”“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教皇的身份可以看出,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11.

【答案】

A

【考点】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试卷第7页,总11页

【解析】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解答】

据题干“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可知。8世纪前期,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西欧封建等级制:国王﹣﹣贵族(公爵、伯爵、男爵,农奴不能自称臣下。

12.

【答案】

C

【考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题干关键信息“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个宗教”。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内忧外患,穆罕默德创立和伊斯兰教应运而生,“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610年,麦加贵族担心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为了实现最终目标。630年。最后,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教利益。征服麦加;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据题干关键信息“创立了一个民族,他是穆罕默德。

13.

【答案】

C

【考点】

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幕府统治。日本幕府统治历时700年,其特征是幕府将军凌驾于天皇之上,实际上掌握统治权。

【解答】

9世纪中期开始,贵族豪强为夺土地,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到了十世纪,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阶层形成。

14.

【答案】

B

【考点】

亚历山大东征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形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帝国的相关史实。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

【解答】

试卷第8页,总11页

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可见实现希腊化的重要力量是亚历山大帝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波斯帝国是对古希腊文明构成威胁的东方力量,排除选项A;法兰克王国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排除选项C;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从公元395年到1453年,排除选项D。

故选:B。

15.

【答案】

D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注意区分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

【解答】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选项ABC是历史现象,是历史结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答案】

经济方面的措施;作用: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制度: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职薪给制;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两点即可) 影响: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国家:法兰克王国;核心: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组织形式:庄园。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雅典民主政治

日本的大化改新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以及意义、雅典的民主政治以及措施、法兰克王国的封臣封君制度以及欧洲的封建庄园等知识,明确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不断改革、创新、学习是一个国家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解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述内容是日本大化改新经济方面的措施。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为保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设立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建立陪审团制度,所有公民都可担任,这次改革使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改革最早发生在中世纪欧洲的法兰克王国。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等。

【答案】

试卷第9页,总11页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神权凌驾一切。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司法权。

10世纪。在经济上,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在文化上,城市文化应运而生。

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

文化上: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政治上: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与发展。

【考点】

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査理马特改革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本题以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西欧中世纪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他们加紧对人民的精神统治,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9世纪起,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佃户,一类是贵族自营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被称为“共用地”,按照规定共同使用,封建主用劳役地租剥削农奴,内部能自给自足,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佃户如果有在劳役中怠工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这说明庄园具有司法权。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在10世纪,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法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经济上,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在文化上,城市文化应运而生。

据材料四“11、12世纪,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的兴起,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

综合以上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在文化上;政治上;经济上。

【答案】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文学上,《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古希腊的著名建筑有雅典卫城,古罗马的著名建筑有斗兽场。哲学上、哲学家、公民陪审员、柏拉图,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

强大一时的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尊重和积极学习别国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本国优秀文化等,符合题意即可)

【考点】

试卷第10页,总11页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与《查士丁尼法典》

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古老神秘的文字

文字的演变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罗马帝国的分裂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古代的文学与戏剧

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

【解析】

本题以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世界各国因融通而共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为切入点,以三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世界古代文明成就,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解答】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证明“古代埃及文明”的是图3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大约在埃及象形文字出现的同一时期,形状像楔子,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从发祥地看。

结合所学知识,文学上;建筑上、帕特农神庙等、万神殿等,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哲学上、哲学家、公民陪审员,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的造纸术;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拜占庭帝国曾经繁荣一时、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皇帝查士丁尼频繁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它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启示有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

不同环境孕育出特色鲜明的文明,不同文明又在交融中发展;继承和发展本国优秀文化等。

试卷第11页,总11页

更多推荐

西欧,城市,材料,知识,文化,历史,政治,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