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现代悦纳)
F1车队资料汇总
迈凯轮(McLaren)
总 部: 英国沃金(Woking)
首次参赛: 1966年05月22日
参赛次数: 665
车队冠军: 8
车手冠军: 12
分站冠军: 164
杆位次数: 145
单圈最快: 136
积分总数:
车队积分: 3381.5
车手积分: 3699.5
参赛车型: MP4-25
第一车手: 巴顿
第二车手: 汉密尔顿
试车手: 帕菲特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管理层
主席&CEO
车队领队
常务董事
技术团队
工程总监
车辆设计总监
车队经理
空气动力学主管
MP4-25主任工程师
MP4-26主任工程师
首席比赛工程师
运作总监
比赛工程师
1号车(巴顿)
2号车(汉密尔顿)
丹尼斯(Ron Dennis)
惠特马什(Martin Whitmarsh)
尼尔(Jonathan Neale)
洛维(Paddy Lowe)
拜利(ANDREW BAILEY)
雷丁(David Redding)
伊利(JOHN ILEY)
提姆-高斯(Tim Goss)
弗莱(Pat Fry)
佩鲁(PHIL PREW)
罗伯特斯(Simon Roberts)
安德森 (Jakob Andreason)
拉萨姆(Andy Latham)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单体壳
悬挂
前轮轮距
车身轴距
减震器
迈凯轮MP4-25
迈凯轮碳/铝蜂窝状复合结构、模具成型,整合前/侧面撞击机构
碳纤维双叉臂结构、舱内扭
杆/减震器系统、主动推杆
-
-
Koni
迈凯轮电子系统控制单元,整合底盘和引擎电子电子系统
系统及数据收集器。迈凯轮电子系
统同时供应方向盘电子显示系统,交流电
控制、传感器、数据分析和遥感系统。
无线电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引擎缸体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燃油
变速箱
变速模式
离合器
半自动
手动操作
挡位数量
传动轴
7前进挡+1倒挡
迈凯轮
梅赛德斯-奔驰FO 108X
-
32
2400毫升
迈凯轮标准ECU
美孚高性能无铅汽油(含5.75%生物燃油)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最大功率
润滑油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
美孚1号(高性能、低摩擦、更耐磨)
Kenwood
Akebono卡钳、制动总泵
轮胎
轮毂
普利司通Potenza
Enkei轮毂
电池 GS Yuasa Corporation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总宽
后轮轮距
车身总重
车身
-
-
-
-
620KG(含冷却水、车手、润滑油)
分开的引擎盖、侧箱机盖、底板部件、整合前翼的鼻锥结构
辉煌战绩
车手锦标统计{ 12个车手总冠军、164个分站冠军、18位车手曾夺冠 }
注:对应车手的分站冠军和总冠军数,是指他效力于迈凯轮时所获战绩。
车手
汉密尔顿
科瓦莱宁
分站冠军
11
1
总冠军
1
0
赛季
2008
阿隆索
莱科宁
蒙托亚
库特哈德
哈基宁
塞纳
博格
普罗斯特
劳达
John Watson
亨特
Jochen Mass
费迪帕尔迪
Denny Hulme
Peter Revson
布鲁斯-迈凯轮
总计
4
9
3
12
20
35
3
30
8
4
9
1
5
6
2
1
164
0
0
0
0
2
3
0
3
1
0
1
0
1
0
0
0
12
1998,1999
1988,1990,1991
1985,1986,1989
1984
1976
1974
制造商锦标统计{ 8个车队冠军、164个分站冠军、145个杆位 }
赛季
1966
1967
1968
1968
1969
1970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3
1984
1985
制造商全称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BRM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BRM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阿尔法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福特
迈凯轮-TAG
迈凯轮-TAG
迈凯轮-TAG
年度排名
9
10
10
2
10
4
5
-
6
3
3
1
3
2
3
8
7
9
6
2
5
-
1
1
年度积分
2
1
3
49
3
38
35
0
10
47
58
73
53
74
60
15
15
11
28
69
34
0
143.5
90
分站冠军
-
-
-
3
-
1
-
-
-
1
3
4
3
6
3
-
-
-
1
4
1
-
12
6
杆位次数
-
-
-
-
-
-
-
-
-
1
1
2
-
8
6
-
-
-
-
-
-
-
3
2
1966 迈凯轮-Serenissima
1986 迈凯轮-TAG
1987 迈凯轮-TAG
1988 迈凯轮-本田
1989 迈凯轮-本田
1990 迈凯轮-本田
1991 迈凯轮-本田
1992 迈凯轮-本田
1993 迈凯轮-福特
1994 迈凯轮-标致
1995 迈凯轮-梅赛德斯
1996 迈凯轮-梅赛德斯
1997 迈凯轮-梅赛德斯
1998 迈凯轮-梅赛德斯
1999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0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1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2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3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4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5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6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7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8 迈凯轮-梅赛德斯
2009 迈凯轮-梅赛德斯
合计(8个车队冠军)
2 96
2 76
1 199
1 141
1 121
1 139
2 99
2 84
4 42
4 30
4 49
4 63
1 156
2 124
2 152
2 102
3 65
3 142
5 69
2 182
3 110
0
2 151
3 71
3381.5
4
3
15
10
6
8
5
5
-
-
-
3
9
7
7
4
1
2
1
10
-
8
6
2
2
-
15
15
12
10
1
1
-
-
-
1
12
11
7
2
-
2
1
7
3
8
8
4
145
11
164
梅赛德斯GP(Mercedes-Benz GP)
总 部: 英国
首次参赛: 1954年
车队冠军: 0
车手冠军: 2
参赛次数: 12
分站冠军: 9
杆位次数: 8
单圈最快: 9
车队总分: 139.14
参赛车型: W01
第一车手: 迈克尔-舒马赫
第二车手: 尼科-罗斯博格
试车手: 海德菲尔德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管理层
车队领队
首席执行官
奔驰汽车运动主管
奔驰高性能引擎主管
技术团队
代理技术总监
车队经理
空气动力学主管
首席比赛工程师
首席测试工程师
比赛工程师
迈-舒马赫(3号车)
罗斯伯格(4号车)
罗斯-布朗(Ross Brawn)
尼克-弗莱(Nick Fry)
豪格(Norbert Haug)
弗尔(Thomas Fuhr)
安德鲁(Andrew Shovlin)
克利尔(Jock Clear)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底盘
前悬
后悬
座椅
安全带
油箱
MGP W01
碳纤维蜂窝状复合结构模具成型
碳纤维双叉臂 主动推杆 扭杆弹簧 摇臂 Sachs减震器
碳纤维双叉臂 主动推杆 扭杆弹簧 摇臂 Sachs减震器
车长
车高
车宽
转向
方向盘
车重
油箱容量
轮毂
4800mm
950mm
1800mm
助力转向
碳纤维造
620KG(含车手、镜头)
BBS铸镁轮毂
Brembo制动卡钳,碳制动盘,碳制动衬制动系统
垫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七挡连续式半自动变速箱
碳纤维压盘
奔驰 FO108X
气动
32
2400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挡位数量
变速箱材质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18000转/分
7前进挡+1倒挡
碳纤维外壳
车队介绍
德国汽车厂商梅赛德斯-奔驰,第一次以“Mercedes Benz” 作为制造商名称参加F1大奖赛,是在1954年。当时的车队全名叫——戴姆勒-奔驰汽车集团(Daimler Benz AG),参赛车型名为W196。
梅赛德斯从当年的第四个分站——法国站开始参赛,总共派出三位车手参加,分别是:方吉奥(Juan Manuel Fangio),克林(Karl Kling)和赫尔曼(Hans Herrmann)。处子秀便由方吉奥拿下冠军。之后,方吉奥又驾驶W196分别在德国站,瑞士站和意大利站夺冠,并最终赢得了当年的车手总冠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车队的车手阵容很不固定,从法国站到收官站西班牙站,车队的派出的参赛车手人数分别是:3位-2位-4位-3位-3位-3位。
一年之后的1955年,“戴姆勒-奔驰汽车集团”车队的车手阵容竟扩展到6名,而W196赛车的速度依旧所向披靡。方吉奥和队友斯特林-莫斯(Stirling Moss)将全年7个分站中的5个冠军夺走,其中方吉奥4个(阿根廷站,比利时站,荷兰站和意大利站),斯特林-莫斯一个(英国站),阿根廷传奇方吉奥最终以总分40分蝉联车手总冠军,而斯特林-莫斯以23分获得年度亚军。
1956年,如日中天的德国汽车制造商退出了F1。
新成立的“梅赛德斯GP-马石油F1车队”,由德国汽车制造商去年11月16日收购布朗GP 75.1%的股份更名而来。制造商名称和1954年一样,为“Mercedes Benz” 布朗GP被收购的75.1%的股份中,45.1%属于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其余30%归阿布扎比的阿巴尔(Aabar)公司。布朗GP此前的所有者(领队罗斯-布朗,CEO尼克-弗莱和其余股东)将持有车队剩下的24.9%的股份。
新车队的的全称为“梅赛德斯GP-马石油F1车队”,仍由罗斯-布朗领导,2010年的车手阵容是迈克尔-舒马赫搭档尼科-罗斯伯格。
红牛(Redbullf1)
总 部: 奥地利
首次参赛: 2005年03月06日
参赛次数: 88
车队冠军: 0
车手冠军: 0
分站冠军: 6
杆位次数: 5
单圈最快: 6
积分总计: 256.5
参赛车型: RB6
第一车手: 维泰尔
第二车手: 韦伯
试车手: 哈特利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管理层
车队老板 马特西茨(Dietrich Mateschitz)
车队领队 霍纳尔(Christian Horner)
首席技术官员 纽维(Adrian Newey)
空气动力学主管 佩德诺夫(Peter Prodromou)
技术团队
主设计师 马歇尔(Rob Marshall)
引擎技术总监 怀特(Rob White)
比赛车队经理 惠特利(Jonathan Wheatley)
比赛、测试工程经理 莫纳安(Paul Monaghan)
比赛工程师
维泰尔(5号车) 拉奎林(Guillaume Rocquelin)
韦伯(6号车) 皮尔毕姆(Ciaron Pilbeam)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单体壳
前悬
后悬
座椅
车身轴距
油箱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7挡纵置变速箱 液压换挡、离合器控制
AP离合器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变速箱材质
雷诺RS27-2010
气动
32
2400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TAG310B
铸铝
雷诺F1车队
道达尔
道达尔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18000转/分
RB6
复合单体壳结构 雷诺引擎扮演100%受力部件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杆弹簧,防倾杆,multimatic 减震器。
铝合金垂直导臂,碳纤维双叉臂配备扭杆弹簧,防倾杆,multimatic 减震器。
Brembo制动卡钳、制动衬垫、制动碟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总宽
前轮轮距
后轮轮距
冷却
轮毂
-
前后13寸0Z轮毂
车身总重 620KG(含车手、镜头、压舱物)
战绩统计
赛季
2005
2006
2007
2008
制造商全称
红牛-考斯沃斯
红牛-法拉利
红牛-雷诺
红牛-雷诺
分站冠军数
0
0
0
0
杆位次数
0
0
0
0
积分
34
16
24
29
年度排名
7
7
5
7
2009 红牛-雷诺 6 5 153.5 2
法拉利(Ferrari)
总 部: 意大利,马拉内罗
首次参赛: 1950年5月22日
参赛次数: 793
车队冠军: 16
车手冠军: 15
分站冠军: 210
杆位次数: 203
单圈最快: 219
积分总数:
车队积分: 4093.5
车手积分: 4995.27
参赛车型: F60
第一车手: 马萨
第二车手: 阿隆索
第三车手: 费斯切拉
巴多尔
吉尼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领队 多梅尼卡利(Stefano Domenicali)
技术总监 科斯塔(Aldo Costa)
主设计师 通巴西斯(Nikolas Tombazis)
引擎、电子总监 马莫里尼(Luca Marmorini)
比赛工程协调 戴尔(Chris Dyer)
首席空气动力学专家 马科-德-卢卡(Marco de Luca)
运作总监 阿尔芒多(Mario Almondo)
技术顾问 罗伊-拜恩(Rory Byrne)
汽车运动新闻官 科拉贾尼(Luca Colajanni)
测试队伍测试运作经理 马佐拉(Luigi Mazzola)
比赛工程师
7号车(马萨) 斯梅德利(Rob Smedley)
8号车(阿隆索) 斯特拉(Andrea Stella)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单体壳
悬挂
前轮轮距
车身轴距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引擎缸体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喷射系统
燃油
变速箱
变速箱 法拉利纵置变速箱带防滑差速器 挡位数量
变速箱外壳
7前进挡+1倒挡
碳纤维 变速模式 半自动连续式电控变速箱、快速换挡
056
铸铝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ECU
Magneti Marelli数字电子喷射
壳牌V-Power ULG-66L/2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最大功率
点火系统
润滑油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
Magneti Marelli静电点火
壳牌
法拉利F10
碳纤维蜂窝复合结构
前后主动推杆、扭杆弹簧独立悬挂
-
-
Brembo碳纤维通风刹车碟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总宽
后轮轮距
车身总重
轮毂
-
-
-
-
620KG(含冷却水、车手、润滑油)
前后13英寸BBS轮毂
辉煌战绩
车手锦标统计{ 15个车手总冠军、210个分站冠军、35位车手曾夺冠 }
注:对应车手的分站冠军和总冠军数,是指他效力于法拉利时所获战绩。
车手
马萨
莱科宁
舒马赫
巴里切罗
埃尔文
阿莱西
普罗斯特
曼塞尔
分站冠军
11
9
72
9
4
1
5
3
总冠军
0
1
5
0
0
0
0
0
赛季
2007
2000,2001,2002,2003,2004
博格
阿尔伯雷特(Michele Alboreto)
阿劳克斯(Rene Arnoux)
塔姆贝(Patrick Tambay)
皮尔奥尼(Didier Pironi)
斯切特(Jody Scheckter)
吉尼斯-维伦纽夫
路特曼(Carlos Reutemann)
尼基-劳达
安德瑞蒂(Mario Andretti)
雷加佐尼(Clay Regazzoni)
埃克斯(Jacky Ickx)
斯卡费奥特(Ludovico Scarfiotti)
班迪尼(Lorenzo Bandini)
苏特斯(John Surtees)
沃尔夫冈(Wolfgang von Trips)
菲尔-希尔(Phil Hill)
布鲁克斯(Tony Brooks)
柯林斯(Peter Collins)
穆索(Luigi Musso)
特林特格兰特(Maurice Trintignant)
法里纳(Nino Farina)
哈索恩(Mike Hawthorn)
范吉奥(Juan Manuel Fangio)
塔鲁菲(Piero Taruffi)
阿斯卡里(Alberto Ascari)
冈萨雷斯(Oscar Gonzalez)
累计
5
3
3
2
2
3
6
5
15
1
4
6
1
1
4
2
3
2
3
1
1
1
3
3
1
13
2
210
0
0
0
0
0
1
0
0
2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1
0
2
0
15
1979
1975,1977
1964
1961
1958
1956
1952,1953
制造商锦标统计{ 16个车队冠军、210个分站冠军、203个杆位 }
赛季
1950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制造商全称
法拉利
法拉利/美洲虎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年度排名
-
-
-
-
-
-
-
-
-
2
2
3
1
年度积分
-
-
-
-
-
-
-
-
-
40
32
26
40
分站冠军
-
-
3
7
7
2
1
5
-
2
2
1
5
杆位次数
-
-
3
7
6
2
1
6
-
4
2
1
6
1962 法拉利
1963 法拉利
1964 法拉利
1965 法拉利
1966 法拉利
1967 法拉利
1968 法拉利
1969 法拉利
1970 法拉利
1971 法拉利
1972 法拉利
1973 法拉利
1974 法拉利
1975 法拉利
1976 法拉利
1977 法拉利
1978 法拉利
1979 法拉利
1980 法拉利
1981 法拉利
1982 法拉利
1983 法拉利
1984 法拉利
1985 法拉利
1986 法拉利
1987 法拉利
1988 法拉利
1989 法拉利
1990 法拉利
1991 法拉利
1992 法拉利
1993 法拉利
1994 法拉利
1995 法拉利
1996 法拉利
1997 法拉利
1998 法拉利
1999 法拉利
2000 法拉利
2001 法拉利
2002 法拉利
2003 法拉利
2004 法拉利
2005 法拉利
6
4
1
4
2
5
4
5
2
3
4
6
2
1
1
1
2
1
10
5
1
1
2
2
4
4
2
3
2
3
4
4
3
3
2
2
2
1
1
1
1
1
1
3
18 -
26 1
45 3
26 -
31 2
20 -
32 1
7 -
52 4
33 2
33 1
12 -
65 3
72.5 6
83 6
95 4
58 5
113 6
8 -
34 2
74 3
89 4
57.5 1
82 2
37 -
53 2
65 1
59 3
110 6
55.5 -
21 -
28 -
71 1
73 1
70 3
102 5
133 6
128 6
170 10
179 9
221 15
158 8
262 15
100 1
-
1
2
-
3
-
4
-
5
3
4
-
10
9
4
2
2
2
-
1
3
8
1
1
-
3
1
-
3
-
-
-
3
1
4
3
3
3
10
11
10
8
12
1
2006
2007
2008
2009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法拉利
总计(16个车队冠军)
2
1
1
4
201
204
172
70
4093.5(从1958年起)
9
9
8
1
210
7
9
8
0
203
威廉姆斯(Williams)
总 部: 英国
首次参赛: 1975年
参赛次数: 534
车队冠军: 9
车手冠军: 7
分站冠军: 113
杆位次数: 125
单圈最快: 130
积分总计:
车手积分: 2606
车队积分: 2600
参赛车型: FW32
第一车手: 巴里切罗
第二车手: 霍肯博格
测试车手: 博塔斯(Valtteri Bottas)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领队 威廉姆斯(Frank Williams)
工程总监 海德(Patrick Head)
技术总监 迈克尔(Sam Michael)
首席执行官 帕尔(Adam Parr)
主设计师 伍德(Ed Wood)
法律顾问 比德尔(Mark Biddle)
车队经理 牛顿(Tim Newton)
空气动力学主管 汤姆林森(Jon Tomlinson)
非执行董事 沃尔夫(Toto Wolff)
首席运营官 伯恩斯(Alex Burns)
比赛工程师
巴里切罗(9号车) 罗斯(Tony Ross)
霍肯博格(10号车) 麦克考夫(Tom McCullough)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
单体壳
前悬
后悬
座椅
轴距
冷却
转向
制动
轮胎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活塞
曲轴
燃油管理
喷射系统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7挡无缝变速箱 连续式换挡 电-液驱动
碳纤维多片式离合器
挡位数量
变速箱外壳
7前进挡+1倒挡
铝质
考斯沃斯CA2010
气动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铝
铝
钢
考斯沃斯
考斯沃斯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连杆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钛
18000转/分
FW32
碳纤维环氧蜂窝状复合结构
碳纤维双叉臂 转向拉杆 推杆弹簧 防倾杆
碳纤维双叉臂 推杆弹簧 防倾杆
可抽取式碳纤维座椅、六点式安全
带、75mm肩垫、HANS系统
铝质散热器 油水分离冷却 变速箱独立散热器
威廉姆斯助力转向
六活塞卡钳 碳纤维制动碟 制动衬垫
普利司通Potenza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总宽
前轮轮距
后轮轮距
1800mm
车身总重 620KG(含车手、摄像头、压舱物)
油箱
减震器
轮毂
胎面尺寸
凯夫拉强化橡胶邮箱
威廉姆斯F1
RAYS铸镁轮毂
前325mm 后375mm
辉煌战绩
车手锦标统计{ 7个车手总冠军、113个分站冠军、16位车手曾夺冠 }
注:对应车手的分站冠军和总冠军数,是指他效力于威廉姆斯时所获战绩。
车手 分站冠军 总冠军 赛季
蒙托亚
拉尔夫-舒马赫
弗伦岑
雅克-维伦纽夫
库特哈德
达蒙-希尔
Thierry Boutsen
Riccardo Patrese
Thierry Boutsen
曼塞尔
尼尔森-皮奎特
杰基-罗斯博格
普罗斯特
Carlos Reutemann
阿兰-琼斯
Clay Regazzoni
总计
赛季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制造商全称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福特
威廉姆斯-本田
威廉姆斯-本田
威廉姆斯-本田
威廉姆斯-本田
威廉姆斯-本田
威廉姆斯-Judd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雷诺
威廉姆斯-Mecachrome
4
5
1
11
1
21
1
4
3
28
7
5
7
3
11
1
113
年度排名
9
-
-
9
2
1
1
4
4
11
6
3
1
1
7
2
4
2
1
1
1
2
1
1
3
0
0
0
1
0
1
0
0
0
1
1
1
2
0
0
0
7
年度积分
6
0
0
11
75
120
95
58
36
2
25.5
71
141
137
20
77
57
125
164
168
118
112
175
123
38
分站冠军
-
-
-
-
5
6
4
1
1
-
1
4
9
9
-
2
2
7
10
10
7
5
12
8
-
1997
1996
1992
1987
1982
1980,1993
制造商锦标统计{ 9个车队冠军、113个分站冠军、125个杆位 }
杆位次数
-
-
-
-
3
3
2
1
1
-
-
3
4
12
-
1
1
6
15
15
6
12
12
11
-
1999 威廉姆斯-Supertec
2000 威廉姆斯-宝马
2001 威廉姆斯-宝马
2002 威廉姆斯-宝马
2003 威廉姆斯-宝马
2004 威廉姆斯-宝马
2005 威廉姆斯-宝马
2006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2007 威廉姆斯-丰田
2008 威廉姆斯-丰田
2009 威廉姆斯-丰田
合计(9个车队冠军)
5 35
3 36
3 80
2 92
2 144
4 88
5 66
8 11
4 33
8 26
7 34.5
2606 113
- -
- -
4 4
1 7
4 4
1 1
- 1
- -
- -
- -
- -
125
雷诺(Renault)
总 部: 法国
首次参赛: 1977年07月17日
参赛次数: 262
车队冠军: 2
车手冠军: 2
分站冠军: 35
杆位次数: 51
单圈最快: 29
积分总数: 1082
参赛车型: R30
第一车手: 库比卡
第二车手: 佩特罗夫
试车手: 董荷斌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领队 布利尔(Eric Boullier)
常务董事 贝尔(Bob Bell)
引擎代理常务董事 怀特(Rob White)
技术总监 阿里森(James Allison)
车辆技术总监
主设计师
空气动力学主管
运动经理 尼尔森(Steve Nielsen)
首席比赛工程师 佩尔马尼(Alan Permane)
首席测试工程师
红牛车队技术协调
比赛工程师
库比卡(11号车)
佩特诺夫(12号车)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雷诺R30
碳—铝蜂窝状复合材料模具成型单体壳
单体壳
由雷诺F1车队制造,设计旨在追求以最
低质量实现最大强度,RS27V8引擎的安
装扮演100%受力部件
碳纤维上下叉臂通过推杆系统推动舱内
前悬 摇杆、摇杆与安装在单体壳前端的扭杆
和减震器单元相连
后悬
碳纤维上下叉臂驱动交叉扭杆、横置减
震器置于变速箱壳体之上
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压成形可抽取式座椅
座椅
车身轴距
油箱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7挡快速换挡半自动变速箱
手动
挡位数量
变速箱材质
7前进挡+1倒挡
钛
雷诺RS27自然吸气引擎
气动
32
2400毫升
迈凯轮标准ECU
雷诺F1车队
道达尔
埃尔夫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18000转/分
六点OMP安全带;方向盘整合挡位切换
离合器踏板控制、前翼调节
ATL凯夫拉强化橡胶油箱
车身总重
冷却
轮毂
620KG(含车手、镜头、压舱物)
油水分离冷却
前后0Z轮毂
后轮轮距 1400mm
前轮轮距 1450mm
车身总宽 1800mm
车身总高 950mm
车身总长 5050mm
制动系统 Hitco制动碟、制动衬垫 AP制动卡钳、制动总泵
辉煌战绩
车手锦标统计{ 2个车手总冠军、35个分站冠军、7位车手曾夺冠 }
赛季
2005
2006
赛季 分站名称
夺冠车手
阿隆索
阿隆索
车手 车型
杆位
6
6
发车位置
积分
133
134
正赛圈速排名
35个分站冠军明细
1979 法国第戎 Jean Pierre Jabouille
1980 巴西圣保罗 Rene Arnoux
1980 南非 Rene Arnoux
1980 奥地利 Jean Pierre Jabouille
1981 法国第戎 普罗斯特
1981 荷兰 普罗斯特
1981 蒙扎 普罗斯特
1982 南非 普罗斯特
1982 巴西里约热内卢 普罗斯特
1982 法国保罗-里卡 Rene Arnoux
1982 蒙扎 Rene Arnoux
1983 法国保罗-里卡 普罗斯特
1983 斯帕 普罗斯特
1983 银石 普罗斯特
1983 奥地利 普罗斯特
2003 匈牙利 阿隆索
2004 蒙特卡罗 特鲁利
2005 墨尔本 费斯切拉
2005 雪邦 阿隆索
2005 巴林 阿隆索
2005 伊莫拉 阿隆索
2005 纽博格林 阿隆索
2005 法国马尼-库尔 阿隆索
2005 霍根海姆 阿隆索
2005 上海 阿隆索
2006 巴林 阿隆索
2006 雪邦 费斯切拉
2006 墨尔本 阿隆索
2006 西班牙 阿隆索
2006 蒙特卡罗 阿隆索
2006 银石 阿隆索
2006 加拿大 阿隆索
2006 铃鹿 阿隆索
2008 新加坡 阿隆索
2008 富士 阿隆索
RS11 1
RE21 6
RE21 2
RE23 2
RE30 3
RE30 1
RE30 3
RE30B 5
RE30B 1
RE30B 1
RE30B 6
RE40 1
RE40 1
RE40 3
RE40 5
R23B 1
R204 1
R25 1
R25 1
R25 1
R25 2
R25 6
R25 1
R25 3
R25 1
R26 4
R26 1
R26 3
R26 1
R26 1
R26 1
R26 1
R26 5
R28 15
R28 4
2
1
1
3
1
3
4
1
1
3
1
1
2
1
1
4
2
2
4
2
4
1
2
2
2
3
2
2
2
3
1
2
1
3
3
制造商锦标统计{ 2个车队冠军、35个分站冠军、50个杆位 }
赛季 制造商全称 年度排名 年度积分 分站冠军 杆位次数
1977 雷诺
1978 雷诺
1979 雷诺
1980 雷诺
1981 雷诺
1982 雷诺
1983 雷诺
1984 雷诺
1985 雷诺
2002 雷诺
2003 雷诺
2004 雷诺
2005 雷诺
2006 雷诺
2007 雷诺
2008 雷诺
2009 雷诺
合计(2个车队冠军)
- 0
12 3
6 26
4 38
3 54
3 62
2 79
5 34
7 16
4 23
4 88
3 105
1 191
1 206
3 51
4 80
8 26
1082
- -
- -
1 6
3 5
3 6
4 10
4 3
- 1
- -
- -
1 2
1 3
8 7
8 7
- -
2 -
0 1
35 51
印度力量(Forceindia)
总 部: 英国
首次参赛: 2006年09月10日
参赛次数: 35
车队冠军: 0
车手冠军: 0
分站冠军: 0
杆位次数: 1
单圈最快: 1
积分总计: 13
参赛车型: VJM03
第一车手: 苏蒂尔
第二车手: 里尤兹
试车手: 迪雷斯塔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管理层
主席&车队领队 马尔雅(Vijay Mallya)
车队合作者 摩尔(Michiel Mol)
车队经理 史蒂文森(Andy Stevenson)
技术总监 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
首席运营官 Otmar Szafnauer
车队主管 费尔利(Bob Fernley)
复合设计主管 埃尔顿(Bruce Eddington)
2010设计项目领导人 哈加(Akio Haga)
2011设计项目领导人 霍尔(Ian Hall)
电子系统主管 沃诺(Mike Wroe)
空气动力学主管 菲利普斯(Simon Phillips)
比赛工程师
苏蒂尔(14号车) 拉姆比亚斯(Gianpiero Lambiase)
里尤兹(15号车) 乔伊斯(Bradley Joyce)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底盘
前悬
后悬
轴距
安全带
油箱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机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七挡半自动“e-shift”变速箱
AP碳纤维离合器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变速箱材质
奔驰 FO108X
气动
32
2400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美孚1号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NGK
18000转/分
VJM03
碳纤维复合结构单体壳
碳纤维双叉臂 铝制垂直导臂 横拉杆
推杆 扭杆弹簧 Penske减震器 防倾杆
碳纤维双叉臂 铝制垂直导臂 横拉杆
推杆 扭杆弹簧 Penske减震器 防倾杆
3500mm
AP碳纤维制动系统
车长
车高
车宽
前轮轮距
后轮轮距
车重
油箱容量
轮毂
4900mm
950mm
1800mm
1480mm
1420mm
620KG(含车手、镜头)
BBS铸造轮毂
车队历史
赛季
2008
制造商全称
印度力量-法拉利
分站冠军数
0
0
杆位次数
0
1
积分
0
13
年度排名
10
9 2009 印度力量-梅赛德斯
俄罗斯富商阿莱克斯-施奈德一手创建了米德兰集团,一年以前他买下了乔丹车队并使用乔丹EJ15/B赛车完成了2005赛季。本赛季米德兰通过俄罗斯汽车运动协会注册为MF1
车队,F1历史上首支俄罗斯车队诞生了。
但是2006年,米德兰便将车队倒手给了荷兰汽车制造商——世爵。两个赛季不到,这家以生产超级跑车的制造商也不堪重负,结果在2007年,世爵又将车队卖给了印度百万富翁Vijay Mallya和荷兰企业家Jan以及Michiel Mol,成立了今天的印度力量F1车队。车队首款新车VJM01名称中的前三个字母,便是三人名字首字母的组合。
2008年,印度力量使用车队史上的首款F1赛车——VJM01参赛,但因缺乏竞争力,一分未得。从2009年开始,印度力量的赛车将改用奔驰和迈凯轮提供的动力总成,由费斯切拉在斯帕赛道为车队赢得建队以来的首个杆位和首个亚军。
红牛二队(Tororosso)
总 部: 意大利
首次参赛: 2006年03月12日
参赛次数: 70
车队冠军: 0
车手冠军: 0
分站冠军: 1
杆位次数: 1
单圈最快: 0
积分总计: 56
参赛车型: STR5
第一车手: 布埃米
第二车手: 阿圭苏阿里
试车手: 里卡多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所有者 马特西茨(Dietrich Mateschitz)
合作所有者 博格(Gerhard Berger)
车队领队 托斯特(Franz Tost)
车队经理 范图兹(Gianfranco Fantuzzi)
技术总监 阿斯卡勒利(Giorgio Ascanelli)
引擎总监
总设计师
总工程师 梅基斯(Laurent Mekies)
空气动力学主管
首席比赛工程师
首席测试工程师
比赛工程师
布埃米(16号车)
波尔戴(17号车)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单体壳
前悬
后悬
座椅
安全带
油箱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7挡液压变速箱
Sachs多片式拖挂型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变速箱材质
法拉利056
气动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铸铝
壳牌
壳牌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18000转/分
红牛二队STR5
复合单体壳结构
碳纤维双叉臂、扭杆弹簧、防倾杆、Sachs减震器
碳纤维双叉臂、扭杆弹簧、防倾杆、Sachs减震器
碳纤维结构、按车手体型塑造
OMP
ATL安全油箱
Brembo制动衬垫、制动碟、制动蹄片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总宽
方向盘
灭火系统
车身总重
冷却
轮毂
红牛二队制造
红牛二队/FEV
620KG(含车手、镜头)
红牛二队制造
Advanti Racing
战绩统计
赛季
2007
2008
2009
制造商全称
红牛二队-法拉利
红牛二队-法拉利
红牛二队-法拉利
分站冠军数
0
0
1
0
杆位次数
0
0
1
0
积分
1
8
39
8
年度排名
9
7
6
10
2006 红牛二队-考斯沃斯
红牛二队的前身就是F1的长年副班长米纳尔迪,红牛集团老板马特西茨于2005年年底将其收归旗下。首个赛季使用受限的V10引擎参赛,意大利车手里尤兹帮助车队在美国
站拿到了第一个积分。
2007年开局糟糕,在前13站比赛中10次退赛。美国车手斯皮德在7月被前宝马-索伯预备车手维泰尔替代,新秀加盟与斯皮德搭档,总共帮助车队拿到8个积分。
2008年是红牛二队取得突破的一年,使用RB4姊妹车型STR3参赛,德国小将维泰尔在意大利站帮助车队赢得首个分站冠军。但是次年,红牛二队积8分垫底。
由于F1禁止使用客户底盘,2010年红牛二队被迫自制赛车,STR05由车队基于主队的RB5改进而来,包括保留了其著名的拉杆后悬挂。
莲花(Lotus)
总 部: 马来西亚
首次参赛: 2010年
车队冠军: -
车手冠军: -
参赛次数: -
分站冠军: -
杆位次数: -
单圈最快: -
车队总分: -
参赛车型: T127
第一车手: 特鲁利
第二车手: 科瓦莱宁
试车手: 法兹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老板 托尼-费尔南德斯(Tony Fernands)
车队领队 托尼-费尔南德斯(Tony Fernands)
车队CEO 阿斯玛特(Riad Asmat)
技术总监 麦克-加斯科因(Mike Gascogin)
主设计师
首席运营官 索特(Keith Saunt)
运营总监 Mia Sharizman Bin Ismail
常务董事 克莱格(Paul Craig)
首席空气动力学专家
首席比赛工程师
首席测试工程师
比赛工程师
特鲁利(18号车)
科瓦莱宁(19号车)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底盘材质
前悬材质
后悬材质
座椅
安全带
油箱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X-trac七挡变速箱
AP多片式离合器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变速箱材质
考斯沃斯CA2010
气动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铸铝
Yuasa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冠军火花塞
18000转/分
莲花-考斯沃斯T127
碳纤维
碳纤维,Penske 减震器
碳纤维,Penske 减震器
莲花
Sparco 安全带
ATL
Hitco制动碟,制动蹄片,AP卡钳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轴距
方向盘
灭火系统
车身总重
油箱容量
轮毂
NA
950mm
大于3000mm
莲花
FEV
620KG(含车手、镜头)
BBS
车队历史
莲花F1车队英文全称为“Lotus F1 Team”,制造商名称莲花、国籍马来西亚。由马来西亚政府和马来西亚企业家协会联手成立的、名为“1Malaysia F1 Team Sdn Bhd”的公司负责运作。
初期,车队将使用位于英国诺福克(Norfolk)的RTN工厂作为基地。该工厂占地5万平方英尺,距离莲花在英国的车厂大概10英里。RTN工厂最初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组建,用于其最初的F1项目。后来,丰田将F1基地迁至德国科隆。
被遗弃的RTN工厂后来倒手给了英国豪华车制造商——本特利从事其勒芒项目。现在,
1Malaysia F1 Team Sdn Bhd公司接下了这个工厂。但是这只是一个过渡基地,车队未来负责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技术中心拟建于马来西亚雪邦赛道附近,并将雪邦用作车队的测试赛道。
车队发起人托尼-费尔南德斯(Tony Fernandes)将出任莲花F1车队领队,费尔南德斯是马来西亚Tune集团的CEO,该集团拥有亚洲航空公司。曾先后为雷诺、乔丹、印度力量和丰田车队效力的、拥有20年F1经验的迈克-加斯科因(Mike Gascoyne )将出任车队技术总监。
莲花车队2010年的车手阵容是亚诺-特鲁利搭档海基-科瓦莱宁。
HRT-F1车队(Hispania Racing)
总 部: 西班牙
首次参赛: 2010年
车队冠军: 0
车手冠军: 0
参赛次数: 0
分站冠军: 0
杆位次数: 0
单圈最快: 0
车队总分: 0
参赛车型: HRT
第一车手: 查铎
第二车手: 小塞纳
试车手: -
官方网站: -
车队结构
车队老板 卡拉班特(Jose Ramon Carabante)
车队领队 科勒斯(Colin Kolles)
技术总监 库奎雷拉(Toni Cuquerella)
技术协调 埃克拉尔特(Jacky Eeckelaert)
车队顾问
主设计师
运营总监
常务董事
首席空气动力学专家
首席比赛工程师
首席测试工程师
比赛工程师
查铎(20号车)
布鲁诺-塞纳(21号车)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底盘
前悬
后悬
座椅
安全带
油箱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X-trac七挡变速箱
AP多片式离合器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变速箱材质
考斯沃斯CA2010
气动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铸铝
Yuasa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冠军火花塞
18000转/分
HRT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轴距
方向盘
灭火系统
车身总重
油箱容量
轮毂
620KG(含车手、镜头)
车队历史
西斯潘尼F1车队(英文全称:Hispania Racing F1 Team,缩写:HRT-F1车队),由何塞-拉蒙-卡拉班特(Jose Ramon Carabante)接管前坎波斯-米塔F1车队(Campos Meta 1 team)更名而来。是前国际汽联主席马克思-莫斯利扩军计划下诞生的F1新军!
车队总部位于西班牙穆尔西亚(Murcia),由科林-克莱斯((Colin Kolles))出任车队领队,
库奎雷拉(Toni Cuquerella)担任技术总监。该队的首款新车——HRT委托意大利达拉拉(Dallara)赛车公司设计底盘,配考斯沃斯提供的CA2010引擎和X-trac生产的变速箱。
西斯潘尼F1车队2010年的车手阵容是布鲁诺-塞纳搭档卡伦-查铎(Karun Chandhok)。
宝马-索伯(bmw-sauber)
总 部: 瑞士
首次参赛: 1993年03月14日
参赛次数: 70
车队冠军: 0
车手冠军: 0
分站冠军: 1
杆位次数: 1
单圈最快: 2
积分总数: 308
参赛车型: C29
第一车手: 德拉罗萨
第二车手: 小林可梦伟
试车手: Esteban Gutierrez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领队 皮特-索伯(Peter Sauber)
常务董事 卡尔藤伯恩(Monisha Kaltenborn)
技术总监 詹姆斯-凯伊(James Key)
引擎总监
主设计师
空气动力学主管
车队经理
首席比赛工程师
首席测试工程师
首席机械师
比赛工程师
德拉罗萨(22号车)
小林可梦伟(23号车)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单体壳
悬挂
前轮轮距
车身轴距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曲轴
活塞
连杆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七挡变速箱
挡位数量 7前进挡+1倒挡
变速箱外壳
法拉利056V8引擎
气动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ECU
铝质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98毫米
大于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18000转/分
宝马-索伯C29
碳纤维单体壳
前后双叉臂、舱内弹簧减震器、主动推杆
1495mm
-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总宽
后轮轮距
车身总重
轮毂
4940mm
1000mm
1800mm
1410mm
620KG(含车手、空油箱)
前后0Z轮毂 制动系统 Brembo6活塞制动卡钳、Brembo碳纤维制动衬垫、制动碟
战绩统计
赛季
2006
2007
2008
2009
制造商全称
宝马-索伯
宝马-索伯
宝马-索伯
宝马-索伯
分站冠军数
0
0
1
0
杆位次数
0
0
1
0
积分
36
101
135
36
年度排名
第五
亚军
季军
第六
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在2009年季末退出F1后,车队重新回到了车队创人皮特-索伯手中。但是,2010年车队的参赛名称依旧是宝马-索伯(BMW Sauber)。
宝马-索伯2010款车型恢复了以前的命名方式,取名C29。配备法拉利提供的056引擎。车手阵容是西班牙老将佩德罗-德拉罗萨搭档日本人小林可梦伟。
维珍(Virgin)
总 部: 英国
首次参赛: 2010年
车队冠军: -
车手冠军: -
参赛次数: -
分站冠军: -
杆位次数: -
单圈最快: -
车队总分: -
参赛车型: VR-01
第一车手: 格洛克
第二车手: 格拉西
试车手: 拉兹亚(Luiz Razia)
官方网站:
车队结构
车队老板 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
车队领队 约翰-布斯(Johan Booth)
车队CEO 诺顿(Graeme Lowdon)
技术总监 尼克-维尔斯(Nick Wirth)
技术顾问
主设计师
车队经理
引擎总监
首席空气动力学专家
首席比赛工程师
首席测试工程师
比赛工程师
格洛克(24号车)
格拉西(25号车)
赛车参数
底盘
车型代号
单体壳
前悬
后悬
座椅
安全带
油箱
制动系统
引擎
引擎代号
气阀结构
气阀数量
引擎排量
ECU
引擎缸体
气缸盖
电池
燃油
润滑油
变速箱
变速箱
离合器
X-trac电控液压七挡无缝变速箱
AP离合器
挡位数量
变速箱材质
7前进挡+1倒挡
铝
考斯沃斯CA2010
气动
32
2398毫升
迈凯轮标准控制单元
铸铝
气缸数量
气缸夹角
活塞直径
引擎质量
润滑系统
火花塞
机身长度
机身高度
机身总高
最高转速
8
90度
小于98毫米
95公斤
干式机油底
冠军火花塞
18000转/分
VR-01
碳纤维蜂窝复合结构
碳纤维双叉臂、钛结点、Penske减震器
碳纤维双叉臂、钛结点、Penske减震器
碳纤维一体成型结构
6点安全带(75mm肩部衬垫,HANS系统)
FT5安全规格
AP 6活塞卡钳,Hitco碳制动碟,碳制动蹄片
车身总长
车身总高
车身轴距
方向盘
助力转向
车身总重
油箱容量
轮毂
约5500mm
约950mm
约3200mm
维珍碳纤维结构
维珍液压助力方向盘
620KG(含车手、镜头)
超过200升
BBS
车队历史
维珍车队由维珍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投资,购买了英国马诺车队的2010年F1参赛权,并将其更名为维珍车队(Virgin Racing)。维珍车队首款F1赛车名为VR-01,由尼克-维尔斯领导设计,搭载考斯沃斯引擎。
更多推荐
车队,车手,冠军,引擎,碳纤维,制动,系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