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全新胜达汽车之家)

在汽车成为人们最重要出行工具的今天,石油能源与汽车工业之间的联系就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选择汽油还是柴油,抑或是混合动力甚至新能源,都成为了摆在汽车企业乃至各国政府面前的最重要问题。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汽车每年约消耗我国汽油总产量的85%,柴油总产量的20%。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使用汽油和柴油做燃料,电动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天然气汽车、甲醇汽车、乙醇汽车、二甲醚汽车、生物柴油汽车等众多节能环保型汽车都已经粉墨登场。目前国际汽车大公司对传统内燃机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共识:在未来20年内,汽油和柴油仍将是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但传统汽油机汽车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新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油耗和排放;远期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全球汽车业都在迫切地寻求节油以及替代能源的方案,并且认识逐步趋于一致,即“三步走”:近期,推广柴油,以及非石油产品的天然气、乙醇等;中期,油电混合动力;远期为资源丰富、污染为零的氢动力燃料电池。这其中,柴油发动机以其经济性、耐久性和优异动力性能,成为一种国际新趋势。如今在燃油最为昂贵的欧洲,路上跑着的汽车50%以上搭载着柴油发动机。法规与技术造就欧洲柴油车时代欧洲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柴油车市场,和欧洲久远的汽车工业历史分不开——大约70年前,奔驰公司在轿车发动机中率先应用了柴油机技术,当时的效率已远远高于汽油机。经过多年的优化,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奔驰“共轨直接喷射”这一创新技术对车用柴油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CDI(共轨直喷系统的英文缩写)就开始代表着良好燃油经济性以及大幅度提升的扭矩。柴油机轿车通常可以比同等汽油机车型节能20%到40%。2008年初在底特律车展亮相的装载BLUETEC柴油机的奔驰E320,V6柴油机功率155kW,百公里油耗仅为6.7L,几乎是同级别汽油机油耗的一半,因而颇受关注。据预测,在美国,柴油机轿车的市场份额将在2015年达到目前的四倍。有关人士指出,在美国如果柴油车占到轻型汽车保有量的三分之一,每天可节省140万桶石油,相当于美国目前从沙特阿拉伯进口的石油量。而且,在肉眼看不见的污染方面,比如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柴油比起汽油要“干净”。多年来,反对者对柴油车

的诟病都集中在微粒和氮氧化合物排放。其实,在过去的15年中,汽车业仅仅通过柴油发动机的改进,就已经将氮氧化合物排放量降低了75%左右。欧洲的燃油绝大部分也是依靠进口,油价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也是较高的,所以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轿车保有量位居榜首的日本,柴油轿车的占有率达不到1%、美国不超过10%,一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油价不太高,没有欧洲发展柴油轿车的迫切性,另外柴油轿车的排放不能满足其排放法规。目前由于欧洲柴油轿车的比例越来越高,区域内的炼油企业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柴油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柴油供给不足。不过 ,由于柴油车在微粒和氮氧化合物排放上的环保危害也曾在欧洲遭遇过危机,欧盟负责环保问题的官员曾透露,柴油轿车每年排放的微粒物造成了31万欧洲人魂归西天,仅德国每年就有6.5万人成为柴油排放物的牺牲品。从一项动物试验来看,柴油车微粒排放物的致癌性要比汽油车排放的苯高9倍。因为细微的颗粒排放物特别容易被吸入肺部,导致肺癌的发生。这比以前人们认为柴油汽车微粒排放物只会引起支气管炎和哮喘要严重得多。那些日复一日尾随在柴油汽车后,依靠自行车、摩托车下班的人以及行人将深受其害。因此,欧盟不断更新提高柴油排放标准,迫使汽车企业在柴油车技术上不断升级创新。在欧洲,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颗粒物不能超过50微克,不达标的情况在一年内不能超过35天。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大部分欧盟成员国不得不实现交通管制、对某些路段限时或全禁车辆通行、限制车速、要求所有的柴油车将来都要加装微粒过滤器等等。微粒捕集器(DPF)也称柴油机排气微粒过滤器(Diesel ParticulateFilter),是目前国际上最接近商品化的柴油机微粒后处理技术,也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微粒消除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柴油机车的微粒排放。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微粒捕集器可以拦截和捕获的微粒是有限的,一旦微粒捕集器被微粒物填满,微粒捕集器被堵塞,会影响发动机工作,这时就需要将拦截和捕获的微粒处理掉。由于这些微粒的主要成分是碳和少量可溶性有机挥发物,可以通过燃烧将其转化成CO2和水,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一过程被称之从20世纪80年代起,梅赛德斯-奔驰的工程师就一直致力于降低柴油机微粒的排放量。1985年,在销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柴油机轿车中,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安装了微粒滤清器系统。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梅赛德斯获得的经验为创新性滤清器技术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从2003年10月起,在其畅销的柴油机轿车中,梅赛德斯-奔驰率先应用达到欧IV排放标准的柴油机微粒滤清器。梅赛德斯-奔驰研制的微粒滤清器系统在运行时无需添加剂,因而无需考虑定期更换问题,在经过很长的行驶里程之后依然保持有效。

由于看好美国DPF市场的发展前景,国外一些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也相继投入到DPF的研发和生产。2006年10月,大众、奥迪、宝马和奔驰四家公司宣布,将建立联盟来共同分享由德国博世公司和奔驰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整套先进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Bluetec。Bluetec的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根据美国环保局公布的测试数据,采用Bluetec技术的柴油机微粒排放物降低了98%,有害气体排放降低了80%。奔驰之所以要与另外三家公司分享这一成果,主要看好美国的DPF市场。这4家公司2008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车型,包括大众Tiguan、新奥迪Q7、新宝马X5以及大切诺基,这些车型都采用了Bluetec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的出现可谓欧洲汽车工业的重要产业升级,由于生物柴油的尾气排放低于传统石化柴油,且其原料是可再生的,所以近几年欧洲开始鼓励使用生物柴油。政府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其零售价低于普通柴油。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目标,欧盟还出台了鼓励开发和使用生物柴油的新规定,如对生物柴油免征增值税,规定了机动车使用生物动力燃料占所有动力燃料的最低份额等。新规定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欧盟生物柴油市场的稳定,而且还将大大提高生物柴油使用率。此外,大众中国的高层表示,柴油轿车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将进一步增长,是因为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使现代为“微粒捕集器再生”。柴油机能满足国际最先进的现行和未来的排放标准。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暖迫切要求迅速减少CO2的排放。柴油与汽油相比,从原油开采,加工到使用全过程,CO2的排放可降低约33%。中国柴油时代何时到来?熟悉国内柴油车现状的都清楚,中国在发展柴油车方面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限制,再加上人们对于柴油发动机的认识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那些噪音大、震动大、污染环境、只会排放黑烟的落后柴油发动机上,还有加上对中国目前柴油品质的不确定性,以致小型柴油发动机在轿车上的应用上没有多大的发展。在轿车市场上,目前除了一汽大众会在他推出的大众车型上使用自己的柴油发动机外,目前还没有其它任何企业推出自己的柴油轿车。不过一汽大众的柴油轿车的销售并不看好。一共推出了捷达柴油车SDI 1.9、宝来TDI1.9、奥迪TDI2.5 还有开迪SDI 1.9系列,而目前宝来TDI已经停产,会不会在刚推出的速腾车型上推出速腾TDI就不得而知了。在柴油SUV上,由于国内目前生产经济型SUV厂家很多,在规模上大型SUV厂家并不多,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生产核心部件的能力。目前在产的车型有华泰现代的特拉卡,中兴驰野,曙光翱龙,江铃陆风,福田传奇,华翔富奇驭虎等等,车型有十来种之多,但这其中同质性的产品很

多,特别在关键的发动机上,基本上都是使用了源自日本五十铃的4JB1发动机技术,还有其它部分车型使用了日产技术的QD32T 3.2L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南京依维柯SOFIM8140柴油机,玉柴的YC4F还有现代的D4BH。除了柴油战略储备的原因之外,油品质量和环保标准难以达标,是阻碍柴油车在国内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柴油炼制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几十年,油品中众多有害物质无法去除。尤其是含硫量高出国际水平许多倍,硫在发动机中具有腐蚀效应,也是产生黑烟的主要源头。许多进口柴油机汽车,在国外完全达到欧Ⅳ标准,用了国产柴油,不久就连欧Ⅱ标准也达不到了。可喜的是,现在中国也有人在探索“清洁柴油”的生产途径。比如在山西,煤炭行业的煤化工科研部门就成功地开发出从煤转化柴油的技术,并且完成了工业化试验,试制的样品几乎不含硫,其它杂质也微乎其微,外观看上去,无色透明,像矿泉水一样清纯。如今许多大投资机构对该项目深感兴趣,一个多方参与、大规模投资进行煤炭提炼柴油的新产业正在酝酿中。对于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中国来说,这不仅是能源结构优化的一件大事,也是环保、能源、汽车业,尤其是广大消费者的一个福音。此外,中国石油的有关专家告诉笔者,与汽油车相比,柴油车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我国柴油车占有率较低,主要原因有柴油资源紧张、柴油车品种少、柴油质量有待提高等。柴油供应不足,也让政府官员不敢多采购柴油车,因为加油不方便。而油品的质量对柴油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柴油质量不过关的现象的确存在, 虽然现在各柴油车生产厂家加快了技术进步,国家产业政策也明文支持柴油轿车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城市一直对柴油车采取“限柴”措施,主要表现为不允许柴油车上牌照等。相关资料显示,其实柴油车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普及。目前,欧美国家的100%重型车、90%轻型车采用柴油机,欧洲柴油轿车已占轿车年产量的32%,法国、西班牙等国更高达50%以上。柴油车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柴油车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不高。相对来说,国内各企业发展柴油车的动作并不大,大部分厂家的选择仍是把大部分精力和资金用在汽油车的研发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表示,与先进的汽油发动机相比,使用现代柴油机可使油耗及CO2的排放降低20%~30%。因此,非常希望最新的柴油机技术在中国能受到广泛关注,得以推广应用。“以投放中国市场的6万辆捷达柴油出租车为例,与同级别汽油出租车相比,平均油耗由9~10L/100km降至不到6L/100km。对于出租车而言,燃料费用每月节约1500元左右,受到广泛欢迎。如果能进一步普及,柴油车将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目前来看,柴油时代还仅仅只属于欧洲,而中

国何时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柴油时代,我们期待着,关注着。

更多推荐

柴油,汽车,柴油车,微粒,技术,柴油机,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