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jeep牧马人落地价)

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

吉利汽车品牌建设策略研究

一、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理工科专业至少10篇,文科类专业至少15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含作者、书名或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名、出版年月或期号及页码等,未经本人查阅的文献资料目录不得列上)

[1] 陈力华.杨亚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A].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霓,2009(5).

[2]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Z].北京: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辑部,2006.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O09).[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 柳鹏.中国汽车30年启示.[N].财经时报,2008-04-30(2).

[5] 罗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分析.[A].财经界.2009:192-193.

[6] 李显君,谢南香,徐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A]. 中国软科学,2009:5-133.

[7] 胡爱民.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策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7(11):31-33.

[8] 梁荣亮.过学迅.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探究.[A].北京汽车,2008:3-11.

[9] 李春荣.王浩.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性价比分析. [C]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62-64 .

[10] 陈仙丽.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A].产业观察.[J],2008(11):1-111.

[11] 廖 泽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 [A].华东经济管理,2008:26-

126.

[12] Tom Donnelly. The Chinese Car Industry and Globalization.[C]. MIBES

Transactions.,2008(2):37-38.

[13] WANG Xinsheng. FAN Xiaohui.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amily Cars Industrial Independent Brands.[R].Shando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2009:49-53.

[14] 卫金桥.旁观者变搅局者,自主品牌首夺年度销量冠军.[EB/OL].

/news/2007-01-16/.2007-1-16/2012-2-13

[15] 刘盛荣.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海外营销策略分析. [J].管理观察,2011(1):69-70.

二、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关键词。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有综合归纳性。)

汽车自主品牌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明显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较多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全球化国际市场,能否拥有强有力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主要有:中国第一汽车FAW旗下的红旗、解放、夏利、奔腾;东风汽车DFAC旗下的风神、东风柳汽;上海汽车SAIC旗下的荣威、上海汇众;奇瑞汽车CHERY旗下的瑞麟、威麟、开瑞;吉利汽车GEELY旗下的全球鹰、帝豪、英伦;华晨汽车Brilliance旗下的中华、金杯;长安汽车CHANA;比亚迪汽车BYD;长城汽车GW;力帆汽车;长丰汽车等等。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支柱性产业,加入世贸以后,伴随我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前文所叙述的自主汽车品牌,近两年自主品牌更是出现了争相进军国际市场的趋势。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居世界第一。然而,出口数量逐年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就变成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业界一致认为中国仍是汽车大国而非强国,本土汽车企业缺乏国际竞争优势。学界对中国自主汽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集中在产品技术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品牌形象竞争力,政策应对能力竞争力的分析上。本文将对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就行梳理,总结,并按照如上文所述的四种竞争力对业界最新的观点进行评点。

一、学界对自主汽车竞争力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超过了1800万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1

位不断提升,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外资拉动,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大部分产品处于中低端水平,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

罗强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分析》一文中,认为中国汽车品牌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和扩大影响力方面主要有五种途径:1.收购海外品牌或技术,洋为中用;2.利用合资伙伴成熟平台和技术进行开发,“借鸡生蛋”;3.创造性模仿;4.整合国际资源,花钱买设计和服务;5.设海内外研发机构,自主研发。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李显君,谢南香,徐可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认为,中国自主汽车技术竞争力发展不均衡、差距较大,总体上表现出传统企业技术竞争力不强而新兴企业较强的发展格局。

陈力华,杨亚莉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写到:自主汽车的发展应该:坚持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国际市场的战略;充分利用本土企业熟悉国内市场的优势,采用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方式,将高性价比的产品投入国内各细分市场,将国内市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渠道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结合自身特点紧紧把握国际市场上尚未满足的细分市场。在深入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明确市场细分,深入挖掘中国潜在汽车消费市场,坚持不懈推动品牌拓展。

胡爱民在《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策略的思考》一文中认为: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策略的又是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世界汽车经过了100年的竞争发展,优胜劣汰,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而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或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真正的发展时间都很短,相对与跨国汽车巨头而言势力比较弱,如果把悠闲地自愿分散在几个或多个品牌上,各个品牌所获得的自愿和支持势必很少,由于目前汽车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对手又很强,进一步增加了塑造一个成功的国际汽车品牌的难度,因此,自主品牌企业应集中所有自愿倾力打造一个品牌。

梁荣亮,过学迅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探究》一文中指出,入世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降低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放宽投资和服务领域的贸易限制,将给处于比较弱势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这是不言而喻的。

李春荣,王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性价比分析》自主品牌汽车能够在成熟的汽车行业内稳步发展依靠的就是性价比方面的不断提高。虽然同合资品牌企业相比,性价比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性

2

价比会不断得到提高。

陈仙丽《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技术开发且引进和培养人才;2.鼓励和引导汽车消费;3.加快配套产业发展以完善汽车产业供应链;4.进行战略重组以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5.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且完善汽车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廖泽芳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是在与国外品牌艰难地竞争中生存并占领了市场,目前,在国内外中低端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吉利,奇瑞,中华等领头企业,还开发出了自己的发动机。在不断完善车型和提高质量中,自主品牌汽车正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并为民族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自主 品牌汽车也存在质量缺陷和创新能力不足。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产业,中国不能完全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增强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是实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中心环节。作为基础型产业,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创新需要冒经济风险。政府需要关心它,为其发展提供必要帮助;企业更要树立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Tom Donnelly在《The Chinese Car Industry and Globalization》一文中认为:在中国进入欧美日韩汽车市场之前,中国需要处理其自主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这些措施包括着手采取一些合理化的政策,通过关闭或接管和兼并的方式来取缔实力较弱的企业,留下那些足够大,并且有能力能够挑战西方跨国公司的汽车公司。这将是不容易的,可能引起北京当局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一些冲突,导致定向兼并和工厂倒闭。更大程度的合理化,对于与汽车行业的相连的行业也是十分必要的。

WANG Xinsheng, FAN Xiaohui在《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Family Cars Industrial Independent Brands》中认为:出售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利润不高。对于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使商品和服务国际,发展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点是自主品牌必须要采取的行动。只有通过国际化生产,汽车公司才有能力的控制成本和并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学界研究成果梳理及解析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一文中,根据企业技术竞争力来源提出具体评价体系,然后根据这一体系,对我国主要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得出提出提高我国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具体建议。虽然对中国自主品牌技术竞争力先行了较详细的实证分析,但是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3

并不强,是单方面的反映自主品牌在技术竞争上各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这篇研究论文较为具体的研究了中国自主品牌出口在营销策略上的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占据市场份额来推动自主品牌的影响力是一种有效手段,但是,这是以本国市场为依托,以纯粹的汽车出口并不能有效地提升整体竞争力,能够慢慢通过汽车出口向技术出口过渡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在发展策略上这也是一个更适合中国汽车品牌提升的方法,在欧美和日本这些发达工业国家,曾经是中国汽车市场技术的输出者,中国在不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输出自己的汽车技术毫无疑问能够提升本国汽车品牌竞争力。

胡爱民在《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策略的思考》在对品牌竞争力中得出的结论侧重于将品牌做得少而精。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我国汽车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品牌塑造经营的能力相对比较弱,没太多的经验,做好一个品牌已经是相当的困难,难度与风险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是文中涉及不足的。

三、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在对自主汽车品牌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研究的结论多,范围广,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太片面,大都以某一个点或者某个面的研究结论为自主汽车品牌提升提出意见或者建议,不能全面的体现自主汽车面临的竞争力问题,因此不能较为准确地给自主品牌的提升给出相对合理的规划。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中,可以以一下几点建议为范围,更合理更科学的进行探究:

首先,对在对自主品牌竞争力研究中,应该权衡哪些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后以某个点为中心,比如技术竞争力为中心,品牌建设和实诚策略竞争力研究为辅,综合的来对自主品牌建设提供有益意见。

其次,综合目前的研究来看,对自主品牌竞争力都是立足于专题研究,鲜见涉及对自主品牌未来的展望与相关的理论预测,在自主品牌竞争力提升方面没有创造性的观念,所以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更多的倾向于对汽车行业的合理预测。

第三,在众多文献资料中,大多着眼于自主品牌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威胁,而忽略了自主品牌本身长处,这样就不能更多的发现自主品牌在竞争力提升方面自己存在的长处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在建设性意见与建议这方面仍然有待探索。

第四,在同行业国际竞争水平横向比较和不同行业竞争力纵向比较这两个部分比较空缺。同行业横向比较是指中国自主品牌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汽车品牌竞争力比较,不

4

同行业纵向比较是比较不同行业中国和国外发展历程的比较,例如汽车行业和家电行业的在国际上影响力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这两个方面也是值得研究的。

总之,对于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局限在前文所说的范围内,对于未来的研究方面应该慢慢从研究竞争力本身向创造性研究转变,要能提出新的观念和新的研究方法等等。

5

更多推荐

汽车,自主,品牌,竞争力,中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