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发(作者:悍马h1二手车报价)
本田中国崛起:“大法”普照
文 / 周开平图 / 网 络01
2013年11月底,在东京一家狭小的居酒屋里,时任本田中国的
本部长仓石诚司正襟危坐,和在场喝酒、聊天的氛围格格不入。仓石
留着典型的日本大叔发型,不拘言笑。无论是发布会,还是私下交流,
永远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和中国媒体交流时,则总是侧耳倾听。当
天,后来成为本田掌门人、其时还是仓石在中国的副手的八乡隆弘也
在场。八乡和仓石正好相反,经常面带微笑,一副笑面佛的样子。八
乡正和几个来自中国的媒体人把酒言欢。日本人爱喝酒,一喝酒就很
多话。当时本田内部已经确定了八乡接任社长,本田上下也并不避讳
谈及。有人问,既然社长的候选人一定会来自中国市场,那为什么不
是本田在中国的最大功臣仓石接任,而是站在身后的八乡隆弘。本田
给出的答案是,本田社长的人选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必须是技术出
身,而非其他背景。八乡曾就任本田中国研究部门副总裁,而仓石一
直任职企业战略层面。但仓石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远高于本田汽车
的任何高管。他2007年就任东风本田总经理时,东本的销量只有12
万辆。直到2016年其离开中国到本田总部就任副社长,其在中国待了
近10年。
在当天的居酒屋里,仓石第一次对外说出了那个让汽车行业“惊
掉下巴”的目标:“本田在中国的对手,不是丰田和日产,而是大
众!”行业内很多人不明白,保守的本田,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狂妄了?
仓石是不是疯了?不要说和大众竞争,当时的本田中国,离日产、丰
田、通用、福特都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2014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
只有78.8万辆,而日产已经达到122万辆,丰田103万辆,都已经过
百万辆。即使是没被仓石谈及、纳入竞争对手范畴的美系车,上汽通
用当年销量达到了176万辆,福特中国也销售了111万辆,规模上比
日系车要大。后来,仓石做了解释,来阐述他的逻辑:丰田战略转换
太慢,跟不上中国市场;日产技术上有差距。而美系车,仓石认为根
本不该拿到一个台面上作比较。主场作战的美国市场被日系车抢占,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认为,在中国市场,日系替代美系很快会发
生。 02现在回过头来看,仓石没有吹牛。而且预测神准,后来的走势
基本上按照他的预测发生了。东京居酒屋聚会一年后的2015年,本田
在中国进入了快速上升的通道,全年终端累计销售国产汽车100.6万
辆,同比增长32.5%。本田中国的规模,首次跨入了百万级别。也就
在当年,本田品牌在中国首次超过了丰田品牌。丰田中国当年的销量
是103万辆,但包括了雷克萨斯品牌几万辆的销量。
此后两年,本田都保持了高速增长。2016年增长了24%,2017
年增长了15.5%,2018年中国车市开始负增长,但本田稳住不跌,实
际上也跑赢了大市。本田发起的日系崛起,事实上也导致了美系、法
系的让位。从2015年开始急速下坠的美系、法系品牌发现,最凶猛地
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也最意想不到的对手,不是丰田和日产,而是
本田。本田在全球并不耀眼,总规模维持在年销500万辆左右,属于
第三梯队。丰田、大众保持在1000万级别,通用、福特、PSA、雷诺
-日产联盟是第二梯队。经过五年的更替,到了2019年,在全球范围
内更强大的日系、美系车企发现,本田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越了他们,
排在大众之后。美系落差最大,上汽通用2019年销量只有146.33万
辆,比五年前少卖了30万辆;福特中国只有56.8万辆,比五年前少
了54.7万辆,基本上腰斩。在这段时期,美系车在中国丢掉了85万
辆的市场份额。某种意义上,印证了一句话:靠运气赚的钱,迟早会
凭实力还回去。本田在日系中的两个“同门对手”,尽管销量也在增
长,但跑得并不算快。2019年,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为155.4万辆(包
括讴歌品牌1.5万辆),本田品牌的销量为153.9万辆;日产中国销售
了168.26万辆(包括启辰和英菲尼迪的销量),其中日产品牌的销量
为152.48万辆;丰田品牌中国的销量为141.95万辆(丰田中国销量
减去雷克萨斯部分)。本田在中国,从日系第三,变成了日系第一。
通用有三个大众化的品牌,抵不上本田一个品牌。本田在中国已经由
第六大品牌,跃升至第二大品牌。“本田大法”过去用来形容本田痴
迷技术,是典型的技术控。特别是发动机技术,素有“买发动机送汽
车”一说。现在看来,“本田大法”已经延伸到了车企战略的整体层
面,仓石诚司是“大法师”。03几乎全球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打入了中
国市场,过去十五年,中国车市类似于历史上的“春秋战国”。竞争
格局混乱,但又星光璀璨。有人浑水摸鱼,有人投机取巧。百家争鸣,
纵横捭阖。本田中国的崛起,源于仓石在车企和汽车品牌的野蛮生长
中,看到了本田的特殊位置。在这个时期,汽车行业里有四个人进行
了清晰的格局思辨。合资品牌中,仓石诚司是开拓者,后来的丰田章
男也进行了跟进;自主品牌中,李书福和魏建军也产生了类似的思想
认知。当时本田面对的格局是:美系车做产品不扎实,福特和通用都
太急躁,快速抢占了市场,却很难守住市场;法国人根本不愿意在价
值观和管理上融入中国,合资公司内部像部“宫斗片”;丰田战略太
慢,还没有人想清楚丰田在中国市场的位置;而日产,忙于和雷诺内
耗。在准确的分析市场和对手后,2013年前后,战略上更激进的本田,
在中国市场上诞生了。本田开启了产品快速投放,以快打快。仓石毫
不掩饰,搞“兄弟车型”战略,就是学习大众经验:“兄弟车型”同
时投放到南北本田合资公司。
首次推出的“兄弟车型”缤智和X-RV两款小型SUV,在把控小
型SUV兴起的时间节点,和产生叠加销量效果上,本田中国创造了一
个完胜的案例。
2014年底,市场上的小型SUV产品还很少,以自主品牌为主。
大众和丰田的同类产品,要四年之后才推出;日产尽管推出得较早,
但无暇顾及产品换代,产品跟不上市场;法系紧跟本田推出,但合资
公司“没人真正想干活了”。本田投放小型SUV后,很快就成为爆款。
到了五年后的2019年,XR-V和缤智都保持了年销10万辆以上,也是
本田中国的7款年销量过10万的车型中,唯一两款五年内推出的全新
产品。另一层意义是,在产品快节奏推出时,本田在爆款阵营中补充
了新力量。后来,体系上的快速反应被仓石列入本田的准则中。产生
的效果是,在多次在产品投放失误中,力挽狂澜。比如第九代雅阁在
2014年推出时,市场并不认可它过于夸张的外观,导致销量大幅度下
滑。如果按照过去保守的作风,本田中国要到日本研发部门协调改进,
需要很长时间。但这一次,第九代雅阁两年后中期改款时,外观就进
行了大改。本田的根基是工程师文化,它和在中国合资公司的中方团
队善于营销,恰好互补。只不过,在他们之间,需要一个好的桥梁。
仓石就是这个桥梁。有些车企由销售型拉动,比如美系车企;有些车
企并不信任中方营销,比如法系公司。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合资体系下,
这类合资车企内部就容易出现“两个山头”内耗的状况。在本田的合
资公司里,中日双方高管似乎划立了更明确的界线,体系反应速度也
更快。比如仓石更愿意聚焦新品引入节奏,协调总部研发进度等,而
合资公司内部营销,发挥了中方高管更熟悉中国市场的优势。弥补致
命缺陷后的雅阁,很快回到中高级车市场核心位置。由于第九代雅阁
外形设计上的试错,也为第十代雅阁的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思路。第十
代雅阁在2019年推出后,再次站上中高级车的巅峰,傲视群雄。“德
系双雄”帕萨特和迈腾被迫退居二线,再也无力抢夺销冠的“铁王
座”。从思域、CR-V,到后来的皓影,本田中国的整个运行的思路,
其实都带着仓石改革本田的影子:产品力强、设计时尚、技术搭载激
进、反应速度快等等。
到了最近五年,变革后的本田已经是除了大众之外,最了解中国
市场和中国人的全球性汽车公司,没有之一。2016年,丰田掌门人丰
田章男忽然发现,身边的本田已经在中国市场一路狂奔,甩开了丰田。
丰田章男开始学本田的玩法,研究中国市场,正视丰田中国的战略。
此后,“兄弟车型战略”开始在南北丰田推行;从产品到战略,丰田
开始激进。过去的两年,丰田在中国也狂奔起来,销量快速增长的势
头,并不比本田差。丰田章男开始“抄作业”,本田又面临了新的压
|今日头条号|企鹅号|车家号|一点号|
|搜狐号|易车号|百家号|
您的转发、留言和点在看
都是我们写下去的动力噢
更多推荐
本田雅阁2019款报价及图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