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吉利帝豪15款图片及报价)

草原导游词4篇

描写康西草原

康西草原位于京郊延庆县八达岭长城西侧,有草场3.2万亩,为京

都第一大草原。她西邻官厅水库,北依海坨山,自然景色沁心宜人,

那绿色的原野、奔驰的骏马、雪白的蒙古包、嬉戏的牛羊,为康西草

原增添了独特的蒙古风韵。

草原和湖畔上,生长着苜蓿、野菊等草类植物50余种,野兔、狐

狸、田鼠等动物10余种,银鸥、野鸭、灰鹤等鸟类20种,并时有天

鹅飞临。康西草原1997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旅游景区。康西草原气温恒

低(年平均8.4摄氏度),湿润凉爽,是理想的消夏、避暑胜地。这里有

国内最大的国营骑乘跑马场;有专业性的马术俱乐部,专门进行马术、

骑术教练;有国内较大的民族民俗度假村;还有较高档次的国际航空俱乐

部。

康西草原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康庄乡西侧、官厅水库之畔,是北京

境内唯一的自然草原景观。草原随湖岸南北狭长,水流蜿蜒,绿草如

茵。北郊是垂钓区,西北部是篝火区,南行有跑驼场、跑马场,再南

为蒙古包区、帐篷区。这里的活动项目非常丰富:游人可以策马扬鞭,

感受游牧民族的豪迈激情;可以划船荡漾于湖光山色之中;可以垂钓,还

可以下水嬉戏;夏季的夜晚是举办篝火晚会的良机。

晚间,有大型露天篝火舞场、ktv包间、独具特色的露天烧烤(自

娱餐厅)。夏有草原观景、冬有冰雪狂欢,有供各界朋友喜庆娱乐的烟

花爆竹燃放场。有国内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会员制俱乐部,为国内外

宾朋、成功人士提供展示绅士风度、骑士风采的良好契机和环境。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是腾格里沙漠通湖草

原湿地旅游区。 腾格里沙漠通湖草原湿地旅游区位于阿拉善左旗南境,

在宁夏中卫县城西北18公里处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与中卫境内的

国家4A级旅游区——沙坡头隔沙相望。乘包兰铁路旅客列车中卫下

车,具有最佳的可进入性。在腾格里沙漠中有两个相对较大的湖泊,

一个叫东湖,一个叫西湖。相传古时候西湖边上有座喇嘛庙,一个小

喇嘛提铜壶到西湖里打水,不小心把壶掉进湖里,怎么打捞也没捞着。

几年后,小喇嘛从离西湖数十里之外的东湖边捡到了那只铜壶,这才

恍然大悟,原来两湖是由地下河连通着的。于是,通湖之名便不翼而

飞,远近皆知。通湖草原湿地旅游区沙丘环抱,内有4平方公里的湿

地,绿草如茵,空气清新,牛羊成群,水鸟翩翩。白色的蒙古包群、

五彩的野营帐篷、休闲茶座与飘飘营旗拨撩着旅游者的心弦。这里蒙

古族风情浓郁,环境清幽静谧,如诗如画。旅游项目有驾“顺六轮”

越野车、吉普车、摩托车、卡丁车瀚海冲浪和骑马、骑骆驼穿越沙漠、

滑沙、祭敖包、观赏并参与民族歌舞、篝火晚会活动等。腾格里沙漠

通湖草原湿地旅游区现为国家3A级旅游区。来这里骑驼旅游,既可探

险观奇,欣赏大漠风光,又可体验大漠民俗风情,不失为远离城市喧

嚣、锻炼意志体力、增加西部阅历的有益之旅。朋友们,让我们在这

里好好地放松放松,开开心心地玩它几天吧!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辉腾锡勒大草原旅游观光。

(导游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领略辉腾锡勒大草原

的风光美景。希望我的导游服务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一

段美好的时光。在游览的过程中,您将领略到浓郁的草原风情和迷人

的九十九泉传奇色彩,还将亲身体会草原人民的真诚和热情。衷心祝

愿大家玩得开心,过得愉快。〔来到辉腾锡勒大草原〕我们面前就是

令人神驰心往的辉腾锡勒大草原。大家有的来过草原,有的可能是第

一次到草原,不管如何,辉腾锡勒大草原定将使您留下深深的怀念。

下面,我给大家作一些介绍。辉腾锡勒是蒙古语,意为寒冷的山梁。

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南、阴山北

麓,距首都北京市43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区110公里,距京包铁路

卓资山站30公里,距集宁市67公里,距208国道65公里,公路、

铁路交通便捷。辉腾锡勒是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平均海拔2100多米,

面积60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80%—95%。辉腾锡勒草原上天然湖

泊星罗棋布,素有“九十九”泉之称。辉腾锡勒风能稳定性强,持续

性好,品质高,是建设风电场最理想的场所。辉腾锡勒草场是世界少

有且保持完好的天然草甸型草场,并确认十八种草种为珍稀草种。根

据总体规划,可开发建设成为草原避暑胜地和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悬崖壁立,山势蜿蜒

伸展。每当夏秋之季,这里绿草如茵,黄花似锦,湖水如镜,羊群如

雪,牧歌悠扬,鸟语花香。这里曾是自北魏以来历代帝王将相经常幸

临之地。这里,有战国时期赵长城遗址、秦代南长城和北长城遗址、

汉代边塞重镇沃阳城遗址和明代洪武年间所置官司山卫旧址;有北魏

第一代皇帝拓跋珪观九十九泉时建造的石亭;有蒙古大汗(元太宗)

窝阔台练兵习武用过的“点将台”和“兵器库”遗迹(正在修复中);

还有历代战争留下的许多烽火台、长城戍堡和议事台;有史称“九十

九泉”、达到矿泉水质的火山湖群;有极富传奇色彩的敖包;有民族

风格浓郁的蒙古包群和蒙古族人民欢歌起舞的篝火场;有一群又一群

的鸿雁、天鹅、灰鹤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水鸟;有成片的天然桦木、

山杨以及人造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林带;有雷雨之后长出的一圈圈

的可食蘑菇;有蒿草、狐茅、脉苔等300多种植物;有世界级大型风

电场;有神奇的神葱岭、圣母泉、石门湾、一镜天、驼骆峰、哈蟆峰、

贤人轩、鹰嘴岩、佛手山、双羊峰、夕阳崖、木鱼台等景观。辉腾锡

勒气候多变,有时西边浓云密布,大雨滂沱,而东边却晴空朗朗、光

辉熠熠;有时阴晴雨降就在一山之间,一沟之隔。多变的天气,带来

奇异的温差,忽儿凉爽如秋,忽儿湿馨如春,有时炎热如夏,却偶尔

还会有轻盈的雪飘,故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1980年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作出了将辉腾锡勒资源高地变为经济高地

的决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开发原则,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发展旅游业。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宽松开放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区

内外热爱旅游事业的有志之士纷纷前来。目前,辉腾锡勒已经建成旅

游景区(点)9处,有的被评为2A和3A级旅游区,有的达到了3A

级水准。主要景区(点)有:草原明珠电力度假村、伊泰黄花沟旅游

接待中心、内蒙古铁旅窝阔台汗宫旅游度假中心、青松度假村、辉腾

锡勒外事旅游中心、风电场旅游接待中心、天骄战车旅游接待中心、

巴音锡勒草原旅游区(台商投资兴办)、铁骑旅游接待中心。这些旅

游景区(点),日接待能力总计6000人次,可住宿3500人次,具备

了接待团队和会议的条件。近几年,曾接待过美国、日本、韩国、英

国、法国和港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百万游客。1996年,美国全

美十佳明星小姐慕名前来旅游观光。中国·呼和浩特国际羊绒服装服饰

艺术节在辉腾锡勒旅游区隆重举行。,当地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

论证,制定了辉腾锡勒旅游区新的开发规划。开发的项目主要有:森

林公园建设、草原生态建设、草原竞技场建设、历史古迹修复以及蒙

古族部落、黄花沟旅游区、旅游接待中心、东停车场、移民博物馆、

知青纪念馆等等。 辉腾锡勒各旅游景点,建有古色古香的蒙古族游牧

毡包,建有蒙古包群与木屋奇巧结合的蒙古族风情住宿区,建有封闭

式四合院、欧式豪华别墅、日本式板房和蒙古族风电园,还有淋浴、

桑拿中心等。 尤其是原汁原味的特色餐饮,充分体现了蒙古族饮食

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推出的主要有:炒米、奶茶、手扒

肉、烤羊腿、烤全羊、奶酪、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等,全部为当

地自产的无污染绿色食品。蒙古民族以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著称于世,

接待客人不分贫富,都是盛情款待:先是摆上奶食、炒米和糕点等茶

食,斟上新熬的奶茶,让客人解渴压饥;然后敬酒、奏乐唱歌,为客

人助兴;酒后用餐,以整羊宴、羊背子宴、手扒肉宴招待客人。同时,

各项旅游活动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目前开展的有赛

马、搏克(摔跤)、射箭、叼羊、观赏蒙古族婚礼、祭敖包、访牧户、

骑马、坐勒勒车游草原、听松涛、观日出、望繁星、马队迎送、银碗

敬酒、献哈达、篝火歌舞晚会、马头琴祝福等数十项,其中尤以祭敖

包、献哈达和那达慕系列活动最为有趣。在旅游景点祭敖包,我们就

不必受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了。最简单的形式是顺时针围绕敖包转三圈,

添上一块石头,表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然后再共同唱一首《敖包相

会》。 “那达慕”亦称“乃日”(盛会),蒙古语译意是游艺、玩

耍、娱乐。它主要指的是摔跤、赛马和射箭,亦称蒙古族三项竞技。

它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富有民族

特色、象征欢乐和吉祥、庆贺丰收的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献哈达是

蒙古族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一种高尚礼仪。哈达一般为白色和淡蓝色

绸带,白色象征奶一样纯洁、蓝色象征天一样宽广。向客人敬献哈达、

奶食和马奶酒,表达草原牧人的纯情,让贵客分享丰收的果实和喜悦。

悠扬婉转的马头琴声,醇香可口的马奶酒,令人如痴如醉。〔第一站,

来到九十九泉〕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个又一个小湖,就是九十九泉。

它高居于辉腾锡勒草原上,史书上有记载,历史地图上有描绘。其实,

密布于辉腾锡勒草原上的大小泉池,何止九十九个呢?这里有名目繁

多的小“海子”,如石门海子,鸿雁海子、马尾海子、小青海子等。

夏季,圆圆的海子像一面面“明镜”。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一

圈圈的野花装点在大大小小海子四周,犹如仙境一般。这些海子为什

么都是圆圆的呢?原来,这里是史前火山带,火山爆发形成无数“火

山坑”,若干年后,积满厚厚的一层黑土,长满野草,积满雨水,而

形成圆形的海子。所以它并不是泉,称海子也不太确切,因北方少数

民族生活在大漠,很少见到水面,只要有水面,就称之为“海”。后

来,蒙古人在北京建起元大都,把这儿对水面的称谓带到了北京,从

而有了南海、中海和北海。 北方游牧民族的几代皇帝,都把这里当

成他们的行宫别墅之地,常来避暑观光。第一个来九十九泉的皇帝是

北魏的开国之君拓跋珪。北魏的后几朝皇帝都来过九十九泉。契丹首

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及辽兴宗都曾来此避暑观光,部署军事行动。

清初康熙大帝在征讨噶尔丹叛乱途中,路过九十九泉,看这里风景秀

丽,气候凉爽,曾想在此建避暑行宫,据说只因泉不够百眼,花不足

百种而舍弃。如果当年康熙帝真的在这里建成避暑行宫,那么承德避

暑山庄就不一定“横空出世”了。九十九泉还有一种神奇的色彩,天

旱湖水不减不降。相传有一年,辉腾锡勒草原上没有下一滴雨,大地

象乌龟壳,全是裂缝,寸草不生,赤地千里,而九十九泉照样是满湖

碧绿的水,滋润着辉腾锡勒草原,照样绿茵如毯,鲜花烂漫。天涝,

湖水也不外流。据说有一年,阴雨连绵,时而狂风暴雨,山洪暴发,

辉腾锡勒草原上的洪水源源流入九十九泉,而九十九泉不溢不泄,平

静得象一面镜子。九十九泉像母亲的奶水一样喂养滋润着辉腾锡勒的

苍生万物。九十九泉神,神就神在九十九。 史书还记载窝阔台曾避暑

于九十九泉。窝阔台是一代天骄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三太子,是

蒙古汗国开国大将,在辉腾锡勒有两处点将台。公元1230年,即元太

宗二年五月,窝阔台避暑于九十九泉。 窝阔台同他的父亲一样是马

背上的英主,率领的将士都是英勇善战的骑兵。由于久战沙场,将士

们有受伤的,有腰腿痛的,个个脸上饱经风霜,虽年轻却满脸皱纹。

将士们打仗猛于虎,但下战场后形象不佳,有损军威军容。这成了窝

阔台的一块心病。于是他命令将士下九十九泉洗澡。 常言道,南人

会水,北人会马。窝阔台的将士们绝大多数是北方人,骑马是他们的

硬功夫、真本领,可是下湖洗澡玩水却成了一件难事。你推我,我推

你,推来推去,谁也不肯第一个跳入湖中。于是一个聪明的士兵想出

一个聪明的办法,10个士兵脱光衣服互相挽着臂膀,从湖边浅水畔慢

慢走向深处。走着走着,这10个士兵不见踪影了。湖边的将士急得团

团转,每人捏着一把汗,谁也不敢下湖去救这10个士兵,只好望湖长

叹。等到日当午时,烈日暴晒,个个将士汗流浃背,十分难受。此时

下湖的10名士兵赤条条水凌凌地从湖中走出来,特别精神爽快。他们

高声呼喊:“下湖吧,湖里实在好玩,浑身凉快。”就这样,窝阔台

的将士满脸皱纹没了,变得眉清目秀,英俊潇洒,精神饱满。战争中

的创伤也好了,腰腿也不痛了,尤其是心情也开朗了,视死如归,变

成了一支铁一般的文明之师。 相传,打那以后,九十九泉成了人们

的天然浴池。在辉腾锡勒草原上放牛放羊的人,几乎天天跳入湖中洗

澡,消除疲累烦恼。一牧羊人曾对我说,跳入湖中,浑身飘然,如入

仙境。〔第二站,来到黄花沟旅游区〕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本

次旅游的第二景区——黄花沟。它位于辉腾锡勒草原西端,是一道蜿

蜒的山谷。这道山谷是远古冰川遗迹,在地壳运动中,由于地表的扭

曲、断裂而形成。山谷长达10多公里,沟深约300米,宽100—200

米,这就是被誉为塞外名胜的黄花沟。 黄花沟具有独特的地形风貌和

秀美的自然景观。走进黄花沟,但见山脉上的石头就觉得有些出奇了。

那石头全然不像其他山上的“土石”,而是尽都裸露,圆钝纯朴,斑

斑驳驳,纹理纵横,显得十分老道、苍劲。进得入口,顺坡而下,只

见两侧悬崖峭壁、重峦叠嶂、奇石林立,有的像剑门,有的像金龟,

有的像石人。石缝间长满了倔强的绿树、青草。下到沟底,一股泉水

潺潺流过,水边一派葱笼。清水绕着卵石,绿草伴着黄花,果然别有

洞天。顺溪而下,常有峰回路转之感。在此,大家可攀石留影,可俯

首采花,还可品泉水之甘甜。下到沟底,还可体验农家游,品尝内蒙

古特有的风味。有道是“下山容易上山难”,特别是那些穿高跟鞋的

女士们就更艰苦了,此时,男士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租一匹马,

骑马上山确实是明智之举,既省时又省力,悠闲自得,其间还可跟牵

马的马倌聊聊家常。回到沟顶,站在山头上,举目远望,沟下是一片

坡梁地,种有开蓝花的葫麻,开黄花的油菜,还有绿绿的小麦和浅蓝

色的莜麦,块块相隔,层层尽染,背后衬托着一片片贴在沟壁上的松

林,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美哉,壮哉!黄花沟,奇石的沟,青

翠的沟,让人难忘的沟,它已成为内蒙古中部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黄花风景区的神葱岭顶端,生长着神葱。神葱

沟里有两股清泉,一股从巨大的绝壁深处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在巨石

下面形成滴水潭。潭中圣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清脑提神,故称

圣母泉;另一股从石缝间汩汩流淌,千年不息。两股神泉在风景区汇

合后,使奇峰怪石、花草林木相映成辉,如诗如画。另有仙气袭人的

一镜天和高达十几米的佛手山;有由驮水神驼形成的骆驼峰;有喝了

圣母水、天长地久蹲在山巅上的蛤蟆峰;有石神制做了园形石桌,供

上古贤士下棋的洞穴——贤人轩;有想吃神葱但难以如愿的双羊峰;

有石片层叠,恰似经书经卷的夕阳崖;有水绕石流、形似木鱼的巨石

木鱼台等等。游人进入这里,定会为不加雕饰的自然风光所陶醉。

〔第三站,来到神葱岭景区〕大家眼前看到的就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神

葱岭。沿神驼峰背往上攀,即可上神葱岭。传说,王母派神农种的神

葱就长在神葱岭的顶端。每逢草绿花红、百鸟争翔的盛夏,神葱一片

翠绿、葱香四溢。在三年一度的蟠桃盛会上,神葱作为一道佳肴佐菜

被王母点上宴席。因为神葱有防病治病的奇特功效,王母耽心被人盗

入凡间,特命两个神童看管。后来邻近的百姓发现了“人闻神葱、百

病不生”的神奇功效,便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烧香许愿,求天神保佑

神葱,多降吉祥、普救众生。 因为神葱岭巨石光滑,无法登攀,多

少年来,没有一人到达最顶端,没能探究神葱岭的奇妙之处。传说有

一年,一个牧羊人看见神葱一片翠绿,想吃点尝尝鲜,可转了几天也

采不到手,于是找来一根很长的牧羊鞭抽下几片绿叶来,六月天杀了

牛羊,把神葱叶放在上边,居然七天不腐坏,下锅一齐煮,肉味鲜美,

胜过一切佳肴。进入神葱岭风景区,映入眼帘的是圣母泉。这是西天

王母派水神从天上运下来的水,所以叫圣水。只见一股清粼粼的泉水

从巨大的绝壁深处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一流三叠,在巨石下面形成了

一个滴水潭,仿佛一个圆圆的梳妆镜。这儿的泉水冬暖夏凉,绵甜爽

口,喝上一口清脑提神,常年饮用,益寿延年。大家不妨先用圣水洗

一洗脸,定能消暑解乏,带给您吉祥、平安与好运。顺着淙淙泉水往

下走,现在大家看到的便是鬼斧神工之力造就的“脱凡洞”。传说,

洞是西天王母派大力神用神斧劈通的,洞口很小,仅能容一个人钻过。

洞内充满仙气,从脱凡洞爬出,等于父母重生一回,让人脱胎换骨,

弃俗成仙。大家来试试,体验一下重生的感觉。爬过“脱凡洞”,便

见一块巨型石壁迎面而立,遮天蔽日,抬头仰望,方可见天。巨石间

露出一道夹缝,仿佛微微开启的石门。石壁下面一股泉水,弯弯曲曲,

依绕石壁而行。这就是传说中王母命神童守护神葱的第一关“石门

湾”。过了石门湾向西望去,是一个有洞的山峰。据传,当年,王母

派风神向洞内灌满了仙风。洞口能容一人进出,洞的入口在一棵老榆

树下边,人爬进去拐过几个弯,是一个巨大的岩洞,冷风贯耳,仙气

袭人。从岩洞向东走,有一天窗象一面圆镜,看天是一小白点,向西

走一段,天则犹如一丝线,故名“一镜天”,又曰“一线天”。顺着

软梯向上爬几十米,可由沟底入洞在峰顶出现,让人感受您神出鬼没,

飘然欲仙的“特异功能”。下面我们要看的是佛手山,必须往远站。

站在“一镜天”对面的山顶上看佛手山,佛手山不仅五个指头十分清

晰,甚至连掌纹都能数出来,每个指头高十几米。传说,这是王母派

石神刻下的佛手。佛手山之所以扬名,恐怕就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

手了。所谓“一手遮天”,被佛手山体现得淋漓尽致。紧依在神葱岭

一边的是骆驼峰,即神驼峰。相传,这是当年王母派出驮水的神驼,

因为神童卸水太猛,搬去了双峰驼的后驼峰,神驼便成了一头单峰驼。

也许是天上人间跑了一趟,它十分劳累,一卧下来就再也没有站起,

终年这样昂首天外,气宇不凡。在这里,可以领略它忍辱负重的无限

风采。与骆驼峰遥遥相对的是蛤蟆峰,在绵延起伏的山峦尽头的最高

点蹲着一只巨大的石蛤蟆,样子十分专注。传说这原是一只旱蛤蟆,

那年从沟底喝了神驼运来的圣母水,竟一下子成了仙。它对神葱早已

垂涎欲滴,于是沿着绵延起伏的山峦三蹦两跳想跃上神葱岭。可惜站

在峰峦的尽头一看,两山相距太远,怎么也跳不过去,于是天长地久,

一直蹲在山巅上,变成了石蛤蟆。离蛤蟆峰一箭之遥,有一洞穴叫贤

人轩,依山而进,十分宽敞,洞内有王母派石神制做的圆形石桌,是

供上古贤士下棋的地方。民国初年,还有道人在此修行,故又名养性

洞。过了贤人轩,便是鹰嘴岩。夕阳下,老鹰回首眺望神葱岭。这只

神鹰在外面把守山口,以防天外飞禽偷吃神葱。年长日久,变成了石

鹰,假如它能展翅飞起来,恐怕整个神葱岭难见天日。 鹰嘴岩有两座

奇山,翘首而立,人称“双羊峰”。由于神鹰看守着神葱,这两只羊

一直难以如愿以偿。每逢夜晚,神葱的香味随风从岭上飘出来,融融

月色下,人们还听见咩、咩的羊叫声。夕阳崖,又叫经卷山,崖石成

片,层层叠叠,纹路明晰,恰似一本平放的经书,在夕阳的照耀下,

一片金黄,象镶金的佛典放出万道金光。“经卷”高数十米,宽数百

米,方方正正,矗立山间,好象千年古卷,单等人来翻阅。可除了神

龟岭上的神龟,谁都驮不动它。神龟石就在佛卷的下面。 一块形似

木鱼的巨石被风化雨蚀后光滑洁亮。木鱼台上能坐十余人,有花有草,

水绕石流,下面流水哗哗,上面听起来清脆悦耳,仿佛有节奏的木鱼

敲击声。相传,常有僧侣道人到此修行。〔第四站,风力发电场〕朋

友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这种景观,难得一

见,我为大家介绍一下。 辉腾锡勒地处内蒙古高原,海拔高,又是

一个风口,风力资源非常丰富。这里,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7.2米/秒,

4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8米/秒,风能功率密度662瓦/平方米;年

平均空气密度为1.07千克/ 立方米,10米高度和40米高度5—25米

/秒的有效风时数为6255小时—7293小时,具有稳定性强、持续性

好、风能品质高等特点,是建设风电场最理想的场所。风电场已成为

辉腾锡勒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由国家投资在此建成一

座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现已装机83台,来年,要达到装机300台

的规模,不仅能缓解京、津等地用电之不足,而且形成最具观赏性的

风电景观。虽为盛夏,风车仍高速运转;倘若严冬,草原强劲之风力

可想而知。风力发电场为草原新景,它使众多的游客驻足欣望,留连

忘返。游览辉腾锡勒,您会觉得领略草原风光,体味人间胜景,品尝

牧区佳肴,视听蒙古奇史,确实令您心旷神怡,辉腾锡勒确实是您旅

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我说的一点儿不假吧?朋友们,辉腾锡勒

欢迎您,乌兰察布人民欢迎您常来做客!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

欢迎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

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呼伦贝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

很久的时候,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叫贝尔,一天妖

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

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日以继夜,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

劳累,使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阿日

楞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

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

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

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

了两个湖泊,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

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版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面积为250.557平方公里,现有266万人口,是以蒙古

族为主体的民族,其中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汉满、俄罗斯等

36个民族组成。呼伦贝尔草原由于未受到污染,被人称之为“绿色净

土”。

(进入草原时)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市,远离了

闹市,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

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

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

“风吹草低见年羊”的优美景象。

(来到蒙古包)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

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

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

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

“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

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

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

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

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

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

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

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

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走出蒙古包)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

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

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

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

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介绍蒙古族人的身体状况)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

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

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

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介绍蒙古族饮食习惯)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

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

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

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

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

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

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这才是最大

限度的保留了肉的营养。

(介绍蒙古族服饰)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

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

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

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

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

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介绍蒙古包)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

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

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

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

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

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

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

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

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

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

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

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

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

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

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

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

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

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

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介绍蒙古族节庆)

草原上的节日有许多,但最有名的还算草原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艺、玩的意思。一般活动包括赛马、摔

跤、射箭和民族文艺表演等。那达慕历史悠久,早在7XX年前就闻名

于世。现在的那达慕一般都在6、7月间举行。这时正是草原牧草茂盛、

年头肥壮的丰收季节。牧民需要出售牲畜和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和

生产资料,草原辽阔,牧民游牧,聚集一起,机会不多,所以,那达

慕大会自然也就成了物资交流的大会。

说到那达慕,不能不说“祭敖包”。“敖包”,蒙古语的音译,

意思是“堆子”,它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或土堆,一般建在山顶

或丘陵之上,茫茫草原,辽阔无边,方向和道路难以确认于是人们就

想到了这个办法,垒石成堆,当做标志。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它

逐步演变成了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最为隆重的

祭礼活动。祭祀时,敖包上要插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写有经

文的纸旗。祭祀礼仪一般有4种,即:血祭、酒祭、火祭、玉祭,但

不论哪种,都要请喇嘛焚香点火,育经念咒。人们都要从左向右围着

敖包转3圈,有的要向堆上扔几块小石头等,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兴

旺。礼仪结束,人们便进入了无拘无束、自由欢迎的阶段。牧民不仅

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活动项目,还要引吭高歌,

翩翩起舞,开怀畅饮。此刻,有些青年男女便悄悄避开人群去谈情说

爱了,这就是所说的“敖包相会”吧。不过,现在的“祭敖包”往往

是为了旅游的需要而兴行的,礼仪也就更为简单了。

(总结性说明)

各位尊贵的客人,我们在草原上有过这样一段体验,可能使各位

对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民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吧,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

原可能也有了一些感情。同样,草原和草原上的人也很欢迎大家,她

将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位再次光临。女士们、先生们,让你我能的机

会再次相会在草原,在呼伦贝尔。

更多推荐

草原,民族,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