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北京现代全部车型报价)

目录

一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资源区域优势 ............................................... 2

(一) 、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 2

(二) 、资源优势 ............................................................................................................... 3

二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 5

三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在发展存在的问题 ............................................................................... 7

(一)、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缺 ........................................................................... 7

(二)、 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可进入性差 ............................................. 8

(三)、 产品结构单一化,活动项目少 ............................................................................. 8

(四)、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形势严峻 ............................................................................... 8

(五)、景区经营管理混乱,企业模式落后 ....................................................................... 9

(六)、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理念陈旧 ............................................................................... 9

四 、应对的措施 ........................................................................................................................... 9

(一)、一条主线: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蒙古族特色旅为主线 ....................................... 9

(二)、两个重点 ............................................................................................................... 10

1、把人才培养作为未来景区发展重中之重 ........................................................... 10

2、把招商引资作为未来景区发展重中之重 ........................................................... 10

(三)、三种关系 ............................................................................................................... 10

1、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 10

2、政府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 10

3、企业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 11

(四)、四个定位 ............................................................................................................... 11

1 、发展为当地支柱产业 ......................................................................................... 11

2、 发展为全国闻名的避暑度假胜地 ..................................................................... 11

3、发展为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旅游胜地 ........................................................... 11

4、发展为以风力发电,草原景观岱海山水结合的特色景观旅游胜地 .................. 12

参考文献..................................................................................................................................... 14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

旅游业是投入少,发展快,回报高,可带动相关产业和增加就业,并能处进

地区经济交流和国际经济交流的行业之一。虽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黄花沟具备发展为蒙古族

特色的旅游观光避暑度假胜地,但是在发展中受可进入性,气候条件,基础设施,管理模式,

竞争机制等因素的限制,一直未能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灰

腾锡勒旅游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黄划过旅游景区健康,和

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灰腾锡勒 可持续发展 避暑度假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国内

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国内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

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

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

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

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

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

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在这个旅游景

区全面转型,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新式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和营销理念与当地实际逐渐融合的

时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旅游景区既有借势完成转型,走出自己特色的机遇,但也

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困难。如何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跟上,适应新型旅游业发展的

高速步伐,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新型旅游景区的领跑者成为了辉腾锡勒旅游景区未来发展

的重中之重。

一 、简介内蒙古景区的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资源区域优势

(一) 、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辉腾锡勒草原位于阴山山脉东麓,是典型的高山草原地形。察右中旗的西南部,南与

卓资县为邻,东西最长60公里,南北最宽40公里,总面积600平方公里,其中,察右中旗

境内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它东距北京41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机场)90公里,距集宁

70公里,据旗所在地科布尔镇15公里,南距京包铁路线卓资山站25公里,而且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优越 由于地形的特殊,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两崖壁立,蜿蜒伸展。每当盛

夏,更以绚烂的黄花闻名。

历史上,曾有多少古代民族踞此而争雄。当彪悍的敕勒人赶着高轮大车,从遥远的贝加

尔湖迁徙到这一带游牧后,便留下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千古绝唱。

“辉腾锡勒”在蒙古语中是“寒冷的山梁”,因这里冬季寒风凛冽、夏季凉爽宜人而

得名。平均海拔约2100多米,气候独特,冬季气候寒冷,夏季凉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无霜期为62--72天,平均降雨量为430mm,年平均气温0.9摄氏度,旅游旺季(6月--8

月)最低气温16.7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为27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为零下38摄氏度,

平均气温为7摄氏度,且一天之内昼夜温差大,造就了“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的独特的气候,有三伏天“六月雪”的天气奇观,因此成为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同时,这

里曾经是旌旗猎猎、战火纷飞的边塞军事重地,又是许多皇帝避暑观光、指点江山的胜地。

据史料记载,《魏书 太祖纪》载,“天赐三年(公元406年)八月丙辰,西登武要北原,观

九十九泉,造石亭,遂之石漠。”,太祖就是指北魏的拓跋?。《辽史 兴宗纪》载,辽代兴

宗耶律阿宗真于“重熙十二年(公元1043年)亲征夏国,会大军于九十九泉,以皇太北重

元,北苑枢密使韩国王萧惠将先锋兵西征”。《元史 太宗记》载,元太祖成吉思汗三子窝

阔台于“元太宗(公元1230年)夏马月,避暑与九十九泉”。辉腾锡勒位处边塞,是古

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有赵长城、秦长城、金界壕和多处烽火台遗址,汉代沃阳城遗址、

元代窝阔台点将台和兵器库遗址,明代洪武年间设立的官山卫遗址等,众多的古迹,为这片

土地蕴含了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而今我们也有幸享有昔日大漠帝王的离宫别院。每逢盛夏,

整个草原水草丰美、鲜花遍野、牛羊游动,各地的游人纷至沓来,享受这蒙古高原上的一湾

仙境。

(二) 、资源优势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土地肥沃,降雨充沛,每到五月至九月间,整个草原水草丰盛,鲜

花遍野,牛羊游动,牧歌嘹亮,香风温馨,绘织成一幅美丽的草原春画。而被游人誉为“塞

外江南”的黄花神葱沟,更有一番诗情画意,她集山水灵秀于一体,山势险峻,奇峰突兀,

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水流潺潺,鹰翔长空。“双驼峰”、“卧龙峰”、“佛手山”、“神龟岭”、“挂

瀑崖”、“仙人洞”、“三叠泉”、“一镜天”、“木鱼台”和“神葱岩”,堪称塞外奇观 。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五千余亩的独贵林区,森林茂密,古柏参天,那林间富有弹性的绿色

草坪上,白蘑菇、黄花,百合花点缀其间,这更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春画、奇观、

森林与奇花、异草组成了天然大花园。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之奇在于它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好的一块高山湿地草甸型草

原。顶部平坦,草甸型草原的最大特点是,草的密度要比普通草场的大,草的种类比普通草

场的多。这里土壤的主要成分是草甸土和黑钙土,营养丰富,为花草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

分,植物覆盖率达80%--95%,野生植物种类约50科、110属、300多种,其中,世界珍稀

植物有8种,优势植物主要由蒿草、狐茅、脉苔,次优势植物有狗舌菊、南牡蒿、大绒草等

10多种,伴生植物有羊草、地榆、野火球等15种,其他植物有小龙胆、百里香、表瓶草等

250多种。此外,森林资源丰富,以天然白桦林和人工松林为主,还有野生的怪柳。其中天

然白桦林1430亩,人工松林5976亩,樟子松和云杉等2347亩。野生的动物有狐、獾、野

兔、鼠类、鸿雁、百灵、画眉、山鹰、鹞等30多种。这里曾经星罗棋布着不少天然湖泊,

古时就有“九十九泉”之称,但是现在受干旱的影响,大多数湖泊已枯竭,但是,这里的地

下水水质较好,据地矿部泉水检测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地矿环境监测总站检测检验,该水质

以重碳酸钠型为主,矿化度小于1克/升,PH=7.9,总硬度(以CaCO3计)201.68毫克/升,

总碱度(以CaCO3计)200.18毫克/升,符合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辉腾锡勒丰富的动植物

资源和优质水资源使这里形成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察右中旗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美的水草不知在何时成为察哈尔蒙古族生活栖息的地方,独特的生活习惯使这里充满

了浓郁的蒙古族风情,现在景区的主要活动项目有赛马、骑马、摔跤、叼羊、访牧户、观日

出等20多个,特色餐饮有炒米、奶荼、奶酪、手把肉、烤羊腿、烤全羊等。特别是草原上

那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敖包更是令游人向往,如:玻璃敖包、脑包山敖包、白石头敖包、宝

力恒图敖包、二架子双敖包等等,敖包祭已成为草原旅游必看的一项重要内容。

辉腾锡勒蕴藏着巨大的风能资源,被称为“空中三峡”,是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

期间重点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至1996年以来,辉腾锡勒风电场先后引进美国、瑞

典、丹麦、荷兰和国产各种型号的风机数百台,被业内称为“风机博物园”。辉腾锡勒风电

场远景规划为 645万KW。现总装机发电达到100万KW。因此,冠称“风电之都”。气势磅

礴的现代景观与高山草甸草原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成为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远观风

机群,犹如无数金鹰在蓝天与白云之间,展翅飞翔,场面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黄花沟是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内的核心景点,被自治区评价为三级地文景观。它位于辉

腾锡勒草原西端,是一道蜿蜒的山谷。这道山谷是远古冰川遗迹,在地壳运动中,由于地表

的扭曲、断裂而形成。山谷长达10多公里,沟深约300米,宽100?200米。黄花沟具有独

特的地形风貌和秀美的自然景观。走进黄花沟,山势险峻,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挂瀑崖前

水流潺潺,峭壁的石缝间长满了绿树和青草。下到沟底一股泉水潺潺流过,水边一派葱绿。

清水环绕,绿草伴着黄花,羊肠小道蜿蜒而行,常有峰回路转之感。观沟内奇石林立,有的

像骆驼,有的像金龟,有的像石人,让人浮想联翩,神葱沟、圣母泉、脱凡洞、骆驼峰、哈

蟆峰、贤人轩、双羊峰、经卷崖、石门湾、佛手山、神龟岭、仙人洞、三叠泉、鹰嘴岩、一

镜天、木鱼台、葫芦泉等这些称谓被当地人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流传着一个有一个美好的故

事。回到黄花沟沟顶,举目远望,草原风光与沟谷山貌相映成趣,构成一副绚丽多彩的画卷,

游人来到这里,都会被不加雕饰的自然风光所陶醉。

旅游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辉腾锡勒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包括自然资源、蒙古族

风土人情及名胜古迹,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旅游文化是以一般的文化内在价值因

素为依据,以旅游诸多要素为依托而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旅游业发展的最高层次,而辉腾锡勒草原上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又为辉腾锡勒注入厚重的文化之魂。

辉腾锡勒草原春天新绿碧翠,初夏黄花遍野,盛夏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秋至草茂林枫,

树叶黄红交映,美不胜收,被中外游客赞誉为“空中花篮”、“天然氧吧”和“天堂草原”

等美称。奇特的沟谷风貌,辽阔的草原风光,斑驳的历史古迹,雄伟的风电景观,浓郁的蒙

古族风情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这里可以让你远离城市的繁杂与喧嚣,尽情领略草原

博大胸怀,追忆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古战场,感受气候宜人、鸟语花香的避暑胜地,观看

建设中的世界级大型风电厂,倾听松涛阵阵、溪流潺潺和百鸟争鸣的森林大合唱,品尝蒙古

民族特色大餐,感受浓郁的蒙古文化,寻觅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一位美国学者迷恋地发出

由衷的赞叹:啊!上帝赐予的绿宝石耳环! 2003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来到这里,

被灵秀的草原风光所陶醉,即兴赋诗一首,并欣然题写“草原仙境”四个大字以示赞美。

二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也吹醒了辉腾锡勒草原这片沉寂的土地。中共中央加强文化

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化大区的目标提出,为察右中旗勾画出一个建设先进文化的宏伟

蓝图,也为发展旅游产业指明了方向。1978年,察右中旗旗委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

则,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发展旅游业,内蒙古青年旅行社投资10万元与辉腾锡勒种马

场合办了第一家旅游接待中心,日接待能力为100人(次),主要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港澳游

客。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85年旅游接待中心发生火灾,设施全部被

毁。1986年,内蒙古旅行社又投资30万元重新修建旅游接待中心。于1989年转让给乌兰

察布盟外事办,乌兰察布盟外事办又投资10万元,建成乌兰察布外事旅游接待中心,一直

接待至今。此后,旅游接待点犹如雨后春笋般在辉腾锡勒的大地上茁壮成长,开始初具规模。

1992年,察右中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在黄花沟投资20万元,兴建了黄花沟旅游度假村。1996

年,那日布投资30万元,又建设草原旅游度假村。1997年乌兰察布电业局投资80万元,

建设了青松度假村。1999年,北京知青谢江投资120万元,创建了首都知青度假村。进入

新世纪,吴峥嵘在辉腾锡勒狼素海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天骄战车旅游接待中心。察右中旗

政府宾馆投资400万元,创办了政府接待中心,后更名为绿都蒙古大营。那日布建设的旅游

接待点内蒙古铁道旅行社已转让给内蒙古送电公司,更名为电力草原明珠度假村。2004年

首都知青度假村转让给内蒙古铁道旅行社,当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建设,更名并为窝阔台

汗宫度假中心,建成住宿能力800人的度假村,2005年增加投资2000万元,改造原厨房、

厕所、增建豪华包、演艺广场等设施,建成接待能力1000人,餐饮2000人(次)的较大规

模的景点。2005年又增加了钦山牧场、白桦林度假村、风电接待点和黄花山庄,2007年内

蒙古岱海建设发展公司购买了黄花沟旅游点,投资3000万元用于建设,并更名为“黄花沟

生态公园”。截止目前,辉腾锡勒成规模的旅游接待点共12处,总投资达1亿多元,建成

的接待客人的蒙古包1300多个,其中有传统的蒙古包、配备现代设施的豪华蒙古包、豪华

战车包、木屋、欧式别墅、日本板房等等,具备接待社团、会议条件。旅游从业人员达2500

人,日接待能力达13520人(次),住宿能力7220人(次)。2008年辉腾锡勒草原被内蒙古

自治区评为“旅游名胜景区”。

在旗委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当地农牧民发展农家游和牧家游,建成了二阳卜子民俗村、

黄花沟移民村、蓿麻湾移民村等,70多户农牧民通过旅游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随着旅游景点的增多,为了规范旅游业发展,1998年察右中旗成立了辉腾锡勒经济开发管

理区,行使旅游职能,对各景点进行管理。2002年,旗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加

大了投资力度,景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改善,特别是景区道路有了明显的改善。2001

年投资2147万元,新建了科(科布尔)--凉(凉城)三级油路40公里,南与110国道相通,

北与科布尔镇相接,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同年,旗政府协调网通和联通公司在景区开

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2004年,政府投资250万元,修建了从景区主干道通往黄花沟

景点的三级油路4.5公里。2005年投资500万元,修建了从景区主干道通往窝阔台汗宫旅

游度假中心的三级油路。2006年投资180万元在景区主干道两侧架设了高密度网围栏,有

效保护草场。2008年争取项目将景区的主干道拓宽为二级油路。

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为了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03年,察右中旗投资60万元,

聘请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对辉腾锡勒旅游景区进行规划,经过5年的完善,2008年,《规

划》经过专家评审,将正式实施。

花开花落又一年,辉腾锡勒草原以其博大的胸怀迎来一批一批的客人,广阔的大地见

证了察右中旗旅游业从起步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从1978年开始辉腾锡勒景区先后接待几十

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期间有不少重要人物前来观光。到1990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万

人(次),旅游营业收入85.8万元,旅游总收入达214.5万元。国家实施“八五”规划期间,

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448万元,旅游总收入达960万元。“九

五”规划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6.4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448万元,旅游总收入达960

万元。“十五”规划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249.56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26648万元,

旅游总收入达55875万元。2006年,共接待游客59.1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8098万元,

旅游总收入达12800万元。2007年,共接待游客41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5670万元,

旅游总收入达10570万元。2008年,共接待游客49.9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7476万元。

2009年,共接待游客58.5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10530万元。

接待的重要人物和发生的重大事件有:1980年,辉腾锡勒旅游接待中心接待国家领导人郝

建秀; 1996年,美国全美十佳明星小姐慕名前来辉腾锡勒观光;2001年,中国呼和浩特国

际羊绒服饰艺术节在辉腾锡勒隆重举行;2004年,举办首届草原文化旅游节;2003年,风

电场接待中心接待原副委员长布赫,即兴题词“草原仙境”;2005年8月,窝阔台汗宫度

假中心接待国务委员、教育部部长陈至立;2007年,窝阔台汗宫度假中心接待全国最高人

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2009年,贺国强副总理来黄花沟蒙古大营浏览。以及粟裕之子原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等等 。

三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迟,基础差,资金严重短缺

1978年,察右中旗旗委政府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发展

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不断建设开发,逐步的成长起来,成为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新明珠,

但由于旅游季节性强,知名度低,景点集群性差等原因,造成旅游景区开发成本过高,对外

资吸引力不强 。加之,近年来旅游业投入的大部分来自私营企业,投资规模不大。致使我

区大多数旅游景区出现了资金投入需求量大而投入少、基础设施薄弱、配套程度差、产品开

发不足、旅游精品少的情况。

(二)、 距离主要客源市场远,景区间距大,可进入性差

旅游景区与主要客源市场之间距离的远近,是决定旅游景区游客多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一般而言,距离近则游客多,反之则游客少。灰腾锡勒旅游景区

的交通位置处于国家交通的末端,距离主要国际客源市场欧美日诸国和游客数量可观的港澳

台地区以及出游率相当高的东部沿海发达省市较远。国际游客及港澳台游客的主要入境口岸

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几个大城市,游客要在抵达各个口岸后转乘运输工具,经过长途

跋涉才能来到旅游景区。加之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周边旅游景区分布相对分散,大部分旅游景

区之间距离遥远,游客的宝贵时间消耗在长长的旅途中,“旅长游短”的现象非常严重。

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是形成旅游产品的先决条件。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使辉腾

锡勒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主干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交通状况与旅游产业协调

发展仍有差距。表现为旅游交通与区外联系通道少,客货运输不畅,进出区域困难;在旅游

旺季,部分交通线路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致使前来的旅客难进难出。周边铁路,机场等交

通设施不完善,公路干线少且覆盖面窄,特别是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明显不足,公路等级差。

在此次调查的旅游景区中,有30%通往景区的公路为3级路面,有些省际通道多年失修,

路况很差,道路安全隐患重重。

(三)、 产品结构单一化,活动项目少

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辉腾锡勒旅游景区产品集中在观光旅游,以辉腾锡勒大

草原的草原风光作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对其他产品开发不力,活动项目匮乏,仅有祭脑包,

那达慕等简单的民族活动,无法形成旅游产品间的特色互补效应。据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65%左右来自住宿和餐饮,旅游活动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16%左右。

由此可见,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形势严峻

人文文化类资源和环境生态类资源,具有脆弱性、不可再生或不易恢复性特征,一旦在

开发中其性质、特征发生根本性变化,受到破坏或侵扰、污染,要对其进行复原几乎是不可

能的。辉腾锡勒无序开发,使草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植被稀疏,降低了草原的

观赏价值,破坏了草原旅游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其中黄花沟旅游景点最著称的草原野黄花正

在减少。而景区中各景点旅游产品之间的同质竞争,又使草原旅游所依托的主要人文资源

——蒙古族风情被扭曲,产品单调、雷同。如果这样的情况任其发展下去,结果将是灾难性

的。

(五)、景区经营管理混乱,企业模式落后

管理不善,旅游企业规模小。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这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具

有较高的权威性,存在多头管理,只能交叉,责权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缺乏市场意识和

市场运作机制,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旅游企业规模小,大多为粗放式经营,上档次的宾馆更

是寥寥无几,有的景区接待方式原始简陋,食宿条件差,服务质量也很不令人满意。

景区开发建设水平低,品位不高,缺乏深度和广度,旅游设施陈旧落后,旅游项目单一

乏味,缺乏一批科技含量高,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产品。在投资建设旅游项目的同时,

缺乏科学的论证,没有突出文化特色,没有把人文景观和当地的历史,自然地理,风俗有机

的结合,使之协调配合主要景区几乎都是运用常规的思维而产生出来的平庸产品,没有旅游

感召力,形成不起一种标志性的旅游品牌,显示不出独具的特色和强烈的个性魅力,致使整

个民族景区在外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形象苍白模糊。旅游收入主要靠门票收入,无综合效益。

其周围的相应服务设施档次低,无特色卫生条件不是很好,乱经营,整体布局呈现散乱无秩

序状态。

企业大多采用家庭式经营模式,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有效的管理模式。一流的管理模

式,才有一流的企业。旅游“软件”是关系到旅游业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环节。辉腾锡勒旅

游景区专门的旅游人才培养力不强,旅游人才供应严重不足。目前,旅游企业的领导人和负

责人只具有一定的时间经验,理论水平欠缺。景点景区缺乏规划与开发的专门人才,旅游商

品设计与生产,旅游统计,旅游广告,旅游时常营销等人才更是严重缺乏。

(六)、市场定位不准,营销理念陈旧

对于一个旅游景区而言,景区发展的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确立本地区旅游业的市场

定位。这是合理安排旅游业资源和投入,使其发挥对和的综合带动作用的基础。 辉腾锡勒

旅游景区在市场定位上依旧停留在开发之初的观光旅游。市场定位不准造成旅游竞争力不

足,对游客吸引力减弱。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营销理念落后,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

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

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四 、应对的措施

(一)、一条主线: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蒙古族特色旅为主线

重视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做到开发一处保护一处。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旅游生

态保护的法制建设,规范旅游开发行为,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开发要做到适度,适量,适时,

杜绝盲目开发,粗放利用。注重可持续发展线路。

注重旅游景区蒙古族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保护,把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作为当地旅游

开发的重点,把它作为辉腾锡勒旅游开发的主线贯彻其中,为当地旅游开发注入新的灵魂,

使它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适应新型旅游行业,做出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新路子。

(二)、两个重点

1、把人才培养作为未来景区发展重中之重

旅游景区的专业性人才建设是旅游景区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高效的管理理念

和专业的管理理念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企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在未来要加

大对旅游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建设。首先加大对当地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加

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旅游从业者。第二,注重旅游方面的专业教育与

培训,根据自己的特点创办或与当地高校联合创办适合自己旅游模式培训学校,专门为景区

培训从事技术类的从业者。第三,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参与旅游方面的人才招聘会

或人才交流会。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汇聚于此。组建高素质,高能力,新理念的管理团队。

2、把招商引资作为未来景区发展重中之重

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招商引资是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

渡时期产生和迅速发展起来的。而招商引资成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旅游景区面临的

有一挑战。首先要做好“走出去”招商引资。在景区知名度不高,影响里不大时,对外区域

经济的吸引力也就不足。这是时候“走出去”就至关重要。其次要做好“走进来”招商引资。

对于有意向“走进来”的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政府要“搭好台子”,在政策等放方面给

与一定扶持。当地本土企业要“修好园子”,在投资发展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地

居民要“捧好场子”,对外来企业平等对待。等待外来企业“唱好戏,唱大戏”。

(三)、三种关系

1、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政府与企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两者目标统一, 都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但职能

都是分离的,具有冲突及合作的特征。政府必定要改变其职能,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放

权让利”,扶持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企业是经济生活的微观组织,依据市场信号为动力源,但也要配合政府宏观方面的调控,

共同维护当地经济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的发展氛围和模式。

2、政府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10

政府作为管理阶层,要建立相应的法规政策,充分维护当地原居住居民的合法权利,保

护当地的风俗文化。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建设,增加当地原住居民的收入和福利。

原住居民要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充分的建议和意见,做好对政府的

监督。共同维护当地的和平,稳定,发展。

3、企业和原住民之间的关系

旅游企业与原住民的利益共享、文化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共享是旅游吸引物长盛不衰的

基础。

旅游企业要尊重旅游地原住民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生态利益以及其他利益,不能借助

资本的强势恣意侵犯原住民的情感;。

原住居民不得阻碍旅游企业项目的正常推进和实施,造成企业的利益受损,。

二者作为平等的主体,要建立长期合作、信任、互惠为己任,实现二者的互助与同构,真正

发挥旅游业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中的优势。

(四)、四个定位

1 、发展为当地支柱产业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是传统的农牧区,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

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所以经济较为落后。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经济

转型刻不容缓,而在旅游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在当地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是实现经济起飞的

美好契机。

2、 发展为全国闻名的避暑度假胜地

辉腾锡勒旅游景区目前主要定位于观光旅游,而在这方面竞争力不强,而且由于举出设施差

接待能力弱多方面的原因在观光旅游方面一直成绩平平。而今年来度假游也越来越受人喜

爱。辉腾锡勒旅游景区有其先天优势 ,夏季凉爽且环境优美,工业化程度轻,污染轻等音

速适合发展以避暑度假为主题的旅游特色。

3、发展为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民族旅游胜地

辉腾锡勒大草原是察哈尔蒙古族的重要聚居地,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古民族以热情

好客、礼貌待人著称于世,接待客人不分贫富,都是盛情款待:先是摆上奶食、炒米和糕点

等茶食,斟上新熬的奶茶,让客人解渴压饥;然后敬酒、奏乐唱歌,为客人助兴;酒后用餐,

以整羊宴、羊背子宴、手扒肉宴招待客人。同时,各项旅游活动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演绎得

淋漓尽致。有赛马、搏克(摔跤)、射箭、叼羊、观赏蒙古族婚礼、祭敖包、访牧户、骑马、

坐勒勒车游草原、听松涛、观日出、望繁星、马队迎送、银碗敬酒、献哈达、篝火歌舞晚会、

11

马头琴祝福等数十项,其中尤以祭敖包、献哈达和那达慕系列活动最为有趣 。这些民俗活

动和文化为民族特色旅游提供了基础,在未来,加大对当地民族民俗活动的合理开发和必要

保护成为发展的重点。吸收和接受其他民族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走出一条

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4、发展为以风力发电,草原景观岱海山水结合的特色景观旅游胜地

辉腾锡勒地处内蒙古高原,海拔高,又是一个风口,风力资源非常丰富。这里,10米

高度年平均风速7.2米/秒,4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8.8米/秒,风能功率密度662瓦/平方

米;年平均空气密度为1.07千克/ 立方米,10米高度和40米高度5—25米/秒的有效风时

数为6255小时—7293小时,具有稳定性强、持续性好、风能品质高等特点,是建设风电场

最理想的场所。风电场已成为辉腾锡勒旅游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由国家投资在

此建成一座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现已装机83台,来年,要达到装机300台的规模,不

仅能缓解京、津等地用电之不足,而且形成最具观赏性的风电景观。虽为盛夏,风车仍高速

运转;倘若严冬,草原强劲之风力可想而知。风力发电场为草原新景,它使众多的游客驻足

欣望,留连忘返。

岱海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水面约130平方公里,呈椭圆状,有“草原天池”之美誉。

历史上有关文字记载甚详。汉代称“诸闻泽”,北魏叫“葫芦海”,宋元称“鸳鸯泊”,清代蒙古

人谓“岱根塔拉”,后称岱海,沿用至今。

古往今来,岱海吸引着无数游客。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其“鸿鹜成群,风涛大

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自然美景。清朝时康熙皇帝多次巡边来到岱海,看中了

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兴建行宫,取名\"凉城\",并为岱海题名\"天池\"。行宫后来改名为汇祥寺,

曾为内蒙古规模宏大的召庙之一,不幸于 1939 年毁于战火。蛮汉山的38000亩原始次生

林中,有数十各野生动物,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北侧山峰下有佛爷洞、金水岭、万年冰窖等

景观奇特,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岱海旅游区名胜景点众多,站在汇祥寺遗址西望,洞金山

睡佛神态安详,形象逼真,佛学大师赵朴初称其为大自然罕见景象。旅游区内有距今5000

年之久的塞外北国龙山早期文化,老虎山石城遗址和园子沟窑洞遗址,还有两条百公里长城

——秦汉古长城和明清新长城。岱海温泉,又名马刨泉,位于岱海附近的三苏木乡中水塘村,

因传说康熙皇帝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过去这里一直是喇嘛、贵族沐浴和疗养

的场所,日涌水量2,732吨,水温38℃,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治疗各

种皮肤病以及风湿性腰腿疼等具有良好疗效。

在旅游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三个景观,三种特色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必将成为中国北方景

12

观旅游的新起点,也会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旅游胜地。

13

参考文献

1 2010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报告

2 王可可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3 2011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产业结构调查报告

14

更多推荐

旅游,景区,发展,草原,接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