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8日发(作者:一汽佳宝v70)
汽车赛事欣赏小结
市政1011
朱亚运
2010652152
《汽车赛事欣赏》论文
汽车赛事的小结
一、引言:
我不是学汽车专业的,对汽车的一些专业知识知道的不多。还好,由于这学期选了 《汽车赛事欣赏》这门课程,经过几个月学习,对汽车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对汽车的一点看法,有关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斧正。
汽车是指有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但不包括专供农业使用的机械。
关键词: 发展 动力 环境 未来
二、当代汽车和未来:
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为将来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1827年英国嘉内公爵(1793--1873)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美国人古德发明了硬橡胶轮胎,该轮胎是实心的,行驶中颠簸很厉害。
1858年法国工程师洛纳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1859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了铅酸蓄电池,为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1862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研制出二冲程内燃机。其他人开始研究四冲程发动机。1867年德国工程师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1876年奥托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煤
气机。1886年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②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
2
《汽车赛事欣赏》论文
四轮汽车。③奥托宣布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从此,汽车的飞速发展拉开了序幕。
2.1 下面我就以汽车的材料、车型、动力的发展简单的介绍汽车的发展
材料是汽车诞生的基本物理基础,各种各样的材料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汽车,也见证了汽车的发展。汽车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造,如果将其细分,大约有成百上千种之多。1900年,金属车身获得专利,但主体结构仍是木材和连接。它们的钢材,二十世纪初,JOHN PIERPONT MORGAN创建了美国钢铁公司,为迅速成长的汽车工业提供充足原料,1914年Edward G budd 发明了全金属车身。
同年道奇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全金属汽车。1918年意大利蓝旗亚公司也开始生产全金属汽车。非承载式车身向承载式车身转变,汽车不再是底盘和车身的简单叠加,而是成为整体。当代汽车主要钢铁、塑料、橡胶、玻璃、半导体等等组成。汽车所用的主要材料还是金属。用钢材制作车身、发动机、驱动系统、悬挂装置等主要部件。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钢板, 车身几乎全用钢板制成, 悬挂系统也大多采用钢板制造。重量为1吨左右的汽车, 用于车身的钢板约为250公斤。如此大量使用钢板,
是因为它价廉、强度高、加工性能良好。冲压成型很容易得到所要求的形状# 焊接性能也不错。其缺点是容易生锈, 重量偏重。为了弥补这些缺陷, 目前正在开发高强度钢板和各种表面处理钢板。、高强度钢板如果钢板强度能提高20% 以上, 就可以减薄厚度, 使车体有效减轻重量。这就是使用高强度钢板的目的。但是仅仅要求强度高还不够, 还要求钢板具有易成型的性能。如车身覆板是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造的。身覆板是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造的。这样的要求看来似乎是矛盾的, 然而钢板在变形加工后具有加工硬化、增加强度的性能。如果能把加工硬化率进一步提高, 那么高强度和易冲压性就能得以兼备。具有这种特性的钢板就是高强度钢板。目前冲压成型的高强度钢板仅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车身覆板和形状简单的车门, 车盖及保险杠等还有利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烤漆工序来还有利用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烤漆工序来强化的高强度钢板。烤漆需要加热, 当车身覆板被加热到 170 ℃ 左右时, 这种高强度钢板的组织将发生变形, 其强度(屈服点) 提高这就是烤漆硬化型钢板, 称为BH 钢板。此外还有夹层钢板和防震钢板、表面处理钢板等。这些材料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汽车的发展。
2.2汽车车型的发展过程
奔驰一号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单缸785毫升, 15公里/小时 。戴姆勒一号车1.1马力汽油机德国另一为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也同时造出了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马车型汽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最初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罗尔斯罗伊公司、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公司、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等。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当时人们把汽车称为无马的“马车”。1890年,德国奔驰公司生产的维洛牌车首先开始采用橡胶充气轮胎。维洛牌(VELO)小客车(1894年)是奔驰公司初期著名的小客车。
3
《汽车赛事欣赏》论文
美国农民出身的亨利·福特(1863-1947),在1896年造出第一辆福特车。1908年,福特公司开始生产一种“T”型汽车,以其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容易驾驶、价格低廉而受到欢迎,并以产量之高而著称于世。福特还首先采用“流水作业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为今天的汽车生产所继承。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雪佛莱部看准用户多样化的要求,于1929年制造出在散热器罩、发动机通风口和轮罩上增加豪华装饰的汽车,从而博得了用户的欢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使汽车跑得快,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增大功率,二是减小空气阻力。因此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减小空气阻力。随着车顶高度的降低,前窗不断变窄,影响前方的视野,乘员感到十分憋闷。后来放弃了降低高度提高速度的方法,转而通过提高功率的方法来克服空气阻力。这样一来,发动机由单缸变成四缸、六缸、八缸,而且汽缸是一列排开的,因而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意大利1932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汽车的外形
作为高速车来讲,箱型汽车是不够理想的,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流线型。意大利阿尔法·罗密欧牌敞篷车
甲壳虫型汽车,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
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是从德国的“大众”开始的。1933年德国的独裁者希特勒要求波尔舍(1875-1951)设计一种大众化的汽车,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
德国 大众牌1200甲壳虫型小客车,4缸 风冷汽油机34马力115公里小时
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优于甲壳虫型汽车。而且还解决了甲壳虫型汽车对横风不稳定的问题。这是因为船型车发动机前置,汽车重心相对前移,而且加大了行李舱,使风压中心位于汽车重心之后的缘故,所以遇到横风就不会摇头摆尾。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的背部象鱼的脊背,所以这类车称为“鱼型汽车”汽车发展到鱼型,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了,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楔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车身造型。未来小客车的造型必然是在楔型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例如,把前窗玻璃和发动机罩进一步前倾,尾部去掉阶梯状,成为真正的楔 型。车窗玻璃和车身侧面齐平,形成一个平面,后视镜等将通过合理的造型,以取得最低的风阻力,或者由车内的电视屏幕来代替。
将来还会出现更多造型奇特、性能卓越的汽车。例如,履带式气垫车,用充气的橡胶履带来代
4
《汽车赛事欣赏》论文
替汽车的轮子,可以在泥泞道路或沼泽地自由行走。无轮步行式汽车,是仿照动物行走的特征制造的,装有四条腿,下坑洼、涉泥泞都非常灵活。还有水陆空三用汽车、飞碟汽车、潜艇式汽车等等。总之未来汽车比我们现在想象要丰富得多 .
三、中国汽车的概况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
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
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外,中国惟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做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一万七千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起还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000辆。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
5
《汽车赛事欣赏》论文
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继续做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9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6
更多推荐
汽车,轿车,钢板,车身,发展,生产,成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