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老款大众高尔夫图片)
2010年吉林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全省工信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省工业经济克服重重困难,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真抓实干。全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净利润三大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业经济运行步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55.1亿元,占全省GDP的43.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9.9%,增速仅比11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分别比辽宁和龙江高2.1和4.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其中,12月当月实现增加值324.9亿元,同比增长15.4%,环比回落2.2个百分点。
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213.2亿元,同比增长32.2%,总量居全国第18位,增速均居全国第16位,全年月均完成产值1100亿元。其中12月完成1135.6亿元,同比增长22.0%,环比回落6个百分点。
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及大中型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轻、重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结构更趋合理。2010年,全省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047.3亿元,同比增长21.2%,比11月末回落0.4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707.8亿元,同比增长19.4%,比11月末回落0.2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1.8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达到27.9:72.1,轻工业比重同比扩大了0.2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各市州均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9个市州,有7个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白城增速最高达37%,白山、通化、辽源、四平、长春、延边分别增长27.9%、27.2%、26.0%、25.9%、20.9%和20.4%,吉林和松原分别增长14.2%和10.5%。
2、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末,全省39个行业类别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外,其余全部实现增长。全省十大产业有7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汽车、石化和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2222亿元,增长2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建材、装备、医药、轻工、纺织和电子行业呈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到27.2%、26.0%、24.8%、23.9%和23.3%。电子和冶金行业分别增长18.4%和9.5%。
3、县域工业增势不减。2010年,全省42个县市(区)累计完成总产值4700.2亿元,同比增长42.8%,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5.6%。其中,磐石产值总量已接近300亿元,公主岭等6个县市产值超200亿元,产值超百亿元以上县(市、区)
已达21个,占全省县(市、区)的50%。从增速情况看,龙井增速最高达79.1%;靖宇和梅河增速在60%以上;镇赉、桦甸、大安、汪清、九台、柳河、通榆、洮南、伊通、扶余、双辽、抚松、梨树、蛟河14个县市增速在50-60%之间;临江、长白、和龙、江源、前郭、集安、安图、图们、公主岭、德惠、东丰、东辽、舒兰和榆树14个县市增速在40-50%之间;农安、双阳、敦化、乾安和长岭5个县市增速在30%-40%之间;珲春、通化、永吉、延吉、磐石和辉南6个县市增速在30%以下。
4、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省直调的50户重点企业除吉安新能源停产、长春金锣、双辽电厂下降外,其他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50户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739.2亿元,同比增长36.6%。全省百亿元以上企业已达12户,同比增加3户,50-100亿元企业4户,同比增长2户;30-50亿元的企业14户;20-30亿元的企业8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2户,同比增加11户。
5、工业投资快速增长,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我省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明显,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5.7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3%,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665.1亿元,增长35.4%。全省在建工业项目8118个,投产项目5997个。一汽轿车自主车型扩建、吉化千万吨炼油、长客380公里动车组制造平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四个一工程”中百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已有86项开工建设,33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百项亿元以上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实现了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百户重点企业三年滚动技术改造工程有195个项目开工建设,43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千项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有966个项目开工建设,300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有190个工业项目获得3.3亿元的国债资金支持。特色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列入省规划管理的81个特色工业园区,完成产值、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3.1%和9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9和34.7个百分点,累计建设项目718个,新增入驻企业438户,新增就业人员4.2万人。园区内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吸引要素的能力逐步增强。
6、工业用电量呈平稳增长,铁路货运量仍然不足。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577.0亿千瓦时,增长12.0%,其中,工业用电量396.8亿千瓦时,增长12.8%。铁路货物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铁路货物发送量7661.9万吨,同比增长7.0%。在重点运输的11个品类中,同比增运的有8种,只有石油、木材和化工同比分别减运12万吨、12.7万吨和3.2万吨。
7、能源生产稳定增长,要素供应基本保障。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5190万吨,同比增长18.3%;开采原油702.3万吨,增长9.7%,天然气13.7亿立方米,增长17.7%;全省发电量594.4亿千瓦时,增长9.9%。其中火电463.3亿千瓦时,增长2.0%,水电95.3亿千瓦时,增长78.9%,风电23.5亿千瓦时,增长7.6%。
8、技术进步稳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189.5亿元,同比增长28.9%,新产品产值率2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企业首次投产新产品1135种。255种新产品试生产项目、273项产业技术开发项目、129项产学研联合项目顺利实施。百种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全部投产,森雅M80、JGC100S管材专用料、机电伺服式自动轴类校直机、S700四指采集仪、特种铁合金、风力发电设备等54个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50项重点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全部完成研发工作。百户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重点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21%,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2.7%。10个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160项,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检验服务1200次。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等24户企业的技术中心、吉林省汽车用高分子材料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等3个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获得省级认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公共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9、工业节能成效显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预计同比下降7.5%以上,百户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2%,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3户千家企业累计完成节能量550万吨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9%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为全省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做出重要贡献。
10、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1.6亿元,同比增长24.0%,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00亿元,同比增长30%;实缴税金380亿元,同比增长27%;企业户数达到11.5万户,同比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900户,同比增长11.3%;个体工商户达到110万户,增长10%;从业人员424万人,同比增长6%。
11、重点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汽车产量继续走高,2010年,累计完成产量167.4万辆,同比增长36.4%,其中,轿车115.6万辆,同比增长34.9%,载货汽车39.2万辆,增长25.9%;生铁691.7万吨,增长6.7%;粗钢827.2万吨,增长4.3%;钢材875.8万吨,增长3.8%,其中,冷轧薄宽钢带和钢筋增速较高,分别增长152.3%和66.4%;中成药完成28.9万吨,增长181.4%。
三、市场运行情况
1、工业产需衔接取得较好水平。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007.9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产销率98.5%,同比提高0.6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97.9%)高0.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从9个市州完成情况看,长春、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和延边7个地区产销率同比提高,分别提高1.1、1.04、0.46、0.43、1.01、0.37和1.28个百分点;只有吉林和白城同比分别下降0.4个百分点。
2、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省完成新产品产值3189.5亿元,同比增长28.9%,新产品产值率为24%。完成出口交货值231.7亿元,同比增长40.7%。出口交货值率为1.7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3、重点产品价格涨势趋缓。12月份,全省重点调度的50种重点产品中,26种产品同比上涨,环比减少10种;8种持平;16种下降,环比增加4种。其中,资源类产品原油、汽油和柴油环比继续上涨,每吨分别上涨110元、185元和79元,创年内我省价格新高;天然气保持平稳。化工产品在经过5个月连续上涨后,部分产品价格开始回调。其中,吉化公司主要产品甲甲酯和丁苯橡胶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05元/吨和793元/吨;聚乙烯价格经过连续4个月上涨后本月环比下降277元/吨。丙烯腈价格在下游腈纶市场持续好转的带动下,已连续3个月上涨,本月价格为18440元/吨,环比上涨553元。聚乙烯、ABS、丁苯橡胶、乙丙橡胶、丙烯腈、甲甲酯、三羟甲基丙烷、聚氯乙烯、尿素等产品环比继续上涨,上涨幅度最大的聚乙烯和丁苯橡胶分别涨12.4%和10%,上涨金额在1100元以上,上涨幅度最小的甲甲脂也涨了503元,其他产品平均上涨7%左右。冶金类产品价格多数也呈上涨势头。钢材环比每吨上涨114元,其中,钢筋上涨228元,热轧窄带钢上涨157元,中低铬铁合金上涨139元,炭素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铁精粉和焦炭价格继续回升。随着节日的临近,食品类产品牛肉和猪肉呈上涨势头。纺织类产品价格继续攀升,粘胶短纤、粘胶长丝和腈纶纤维每吨分别上涨6378元、6742元和1691元。建材类产品略有下降。
更多推荐
工业,增长,全省,企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