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大众捷达新车多少钱)

共同的增长趋势,不同的增长路径——2010年国内SUV各细

分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展望

林雷

【摘 要】@@ 2010,中国SUV市场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延续上升趋势,

且首次超过了10%rn2010111,国内SUV市场销量接近120万俩,同比增

长率达到88.6%,实现了自2002年以来SUV市场的第三次增长高峰.SUV市场

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来看,2007年以来,该份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01

11,SUV的份额首次超过了10%,达到11.7%的水平.

【期刊名称】《市场研究》

【年(),期】2011(000)003

【总页数】5(P23-27)

【作 者】林雷

【作者单位】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

2010年,中国SUV市场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延续上升趋势,并且首次超过

10%

2010111月,国内SUV市场销量接近120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88.6%

实现了自2002年以来SUV市场的第三次增长高峰。从SUV市场占狭义乘用车市

场的份额来看,2007年以来,该份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0111月,

SUV的份额首次超过了10%,达到11.7%的水平。

四大因素推动了中国SUV市场的快速发展。首先,SUV自身特点与消费者需求的

结合是未来中国SUV发展的根本动力。SUV时尚霸气的外观,很好地满足了中国

消费者对身份地位的需求,享受高人一等的感觉;同时,中国消费者以家庭为中心,

对车内空间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尤为看重,SUV的大空间能够满足全家人假日出行

的需求。

其二,高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加为SUV市场的增长提供可能。研究表明,2010年,

中国家庭年收入超过9万元的用户比2009年增加了约850万户,该收入水平正

是家庭支付SUV的临界点。

其三,“换车潮”的到来推动SUV市场的发展。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通常的换

车周期在35年,而换购用户是SUV消费的重要群体,2007年乘用车市场的增

长高峰带来的换购高峰已经在2010年开始释放。

其四,从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地域

文化差异,不同区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催生SUV市场呈阶梯状的发展态势。以东

部沿海地区为例,该地区乘用车总体的增长已呈现饱和的状态,但这些地区乘用车

结构的变化还在进行,表现在SUV份额的逐年提高,且以15万~30万元的合资

产品为主要力量。

SUV市场内部的结构来看,2008年以来,15万~30万元价格区间市场一直是

中国SUV份额最大的市场,该市场份额的增长主要来自对8万~15万元SUV

场的挤占。但市场的结构也呈现了新的趋势:30万元以上SUV市场的份额增长最

快;8万元以下SUV市场的份额呈现小幅的增长;8万~15万元SUV市场份额

呈现明显的下降。

2010111月各细分市场各车型的销量来看,30万元以上SUV市场的集

中度较高,核心产品为奥迪Q5、汉兰达3.5L和宝马X1。三款车上市最早的也仅

2009年才国产的汉兰达3.5L15万~30万元SUV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日

系品牌CRVRAV4继续保持了该细分市场10年销量的前两位。排在第三位的

途观上市不满11个月,但销量已经超过其他日韩系品牌;8万~15万元SUV

场仍然由哈弗H保持着销量冠军的位置,比排名第二的瑞虎销量高出近1倍;8

万元以下SUV市场由于哈弗M的上市,打破了众泰独家的垄断地位,但要撼动众

泰的龙头地位尚需时日。

虽然在SUV的各个细分市场都能看到高速的发展速度,但不同的细分市场演绎着

不同的增长方式。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该细分市场形成时间较晚,但增长速度快、渗透率高

虽然从2003年开始,普拉多、帕杰罗等SUV产品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直到

2010年宝马X1和奥迪Q5上市,该细分市场才开始真正形成,竞争也才刚刚开

始。奥迪Q5凭借领先的技术和豪华的配置获得该细分市场销量冠军,10年月均

销量30004000辆。销量排在Q5之后的分别为汉兰达3.5L和宝马X1。从当

前奥迪Q5上市后加价销售的火暴形势来看,该市场的需求才被点燃。

在该细分市场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也应该看到,高端SUV市场虽然从产品数量

上不及较低级别的SUV市场,但是从各个高端SUV产品的产品特点来看,几个品

牌之间并没有非常正面的直接竞争,对这个市场而言,价位、车身大小、品牌定位

上细小的差距,就使得产品面临着不同的消费人群。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该细分市场将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从需求来看,消费30万元以上SUV的消费者以42岁以上的成功人士为主,而这

些人中,很多人财富上的增长得益于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转型期间提供的巨大机会。

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将逐步的平稳,提供财富急剧增长的机会也将减少,财富的分

配将会更加趋于平均。因此,从长远看,能够购买30万元以上SUV消费者的数

量增长相对会放缓,因而对该细分市场份额的提升将会起到消极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30万元以上SUV车型品种的丰富,对该细分市场的需求

还是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刺激作用,因此短期内还是能够看到该细分市场份额的提

升。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该细分市场竞争最充分,市场渗透率较高

2004CRV的上市,正式开启了国内城市型SUV的市场。其上市以来,一直保

持着该细分市场领先的市场地位,直到2009RAV4的上市,才对CRV的领军

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威胁。2004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以后,随着更多合资品牌

SUV产品的进入,该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也使得该细分

市场成为SUV四个细分市场中竞争最为充分和激烈的市场。

该细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一方面是合资品牌成熟SUV产品之间的竞争由国际

转向中国;另一方面也表明该细分市场需求方需求的一致性。与其他较低级别的车

型相比,15万~30万元的SUV市场换购增购的比例更高,经济实力更强,生活

上对休闲及家庭生活的要求更高,对SUV的需求也更加生活化。因此,该级别

SUV市场对同级别轿车市场的渗透率就更高,明显高于更低级别的15万元以下的

SUV市场,仅次于30万元以上的SUV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15万~30万元SUV市场的需求,不仅来自对国产SUV的需求,

也来自进口SUV的需求。森林人、新胜达等车型在进口车市场良好的表现,也增

加了该细分市场的竞争激烈性。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该细分市场将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一方面,随着未来高收入人群的增加,能够支付15万~30万元SUV的消费者会

越来越多;收入的增加是该级别市场份额增长的持续动力。另一方面,由于该细分

市场的竞争激烈度高,厂商提供的产品就会越丰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面也会

做得更好,也增加了该细分市场的吸引力。这些都是促进该细分市场份额上升的因

素。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也会更加成熟和理性,特别是对于那

些换购或者增购的用户来说,未来他们对车型的选择不仅仅受到自身生活形态的影

响、市场上产品供应的影响,还会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节能、环保理

念等。在这样的趋势之下,15万~30万元SUV市场份额的发展长远来看还有下

降的可能。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该细分市场竞争不充分,渗透率低

15万~30万元SUV市场相比,该市场虽然形成的时间更早,但由于该市场的

产品主要由早年生产皮卡或者吉普的国内厂商发展而来,技术不成熟,对市场需求

把握不准确。因此,很多生产8万~15万元SUV的厂商只能依靠很低的销量维

持盈亏平衡,甚至一些厂商只存活23年的时间就被迫退出市场,导致该细分市

场呈现一个怪现象:月均销量1000辆为一个“坎”。2009年以前,除了哈弗H

系列、瑞虎和瑞鹰三个品牌,其他的厂商销量都在月均1000辆以下,而且瑞鹰的

销量还远达不到稳定的状态,一直在月均销量1000辆左右徘徊。

15万~30万元SUV市场不同,该细分市场主要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没有很大的

针对性,体现在几个主要品牌的定位上。

哈弗H系列、陆风X8定位于都市全能型SUV,主要消费群体为有公务或者商务

用途的需求的用户,因此,这两款车将空间作为主要宣传点,它们的轴距比15

万~30万元主流SUV还要长50mm100mm;瑞虎定位于NCVNew

Concept Vehicle),从这个名称上可以看到,瑞虎将竞争对手锁定为同级的轿车,

主要是家庭休闲使用,因此瑞虎身上体现的SUV特有的高通过性、越野性能并不

明显,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SUV;瑞鹰原型为现代圣达菲,从产品定位本身来

看,它更接近15万~30万元主流SUV的定位,家庭休闲使用为主,保留了典型

SUV具备的高通过性、大空间、高视野、多功能等特征,体量大小也与15万~

30万元SUV接近,但遗憾的是瑞鹰本身的产品运作并不成功。

可以看到,8万~15万元SUV市场的产品供给及需求仍以功能性和个性化为主,

市场的发展远不及15万~30万元SUV市场成熟,未来该细分市场的发展,即销

量的上升,还要使核心产品“回归”15万~30万元主流产品的定位,但仍保持低

价位的优势。

2010年,随着海马骑士的上市,该细分市场又多了一个月均销量超过1000辆的

车型。未来,随着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SUV新产品的上市,将在该细分市场看

到更多回归“主流”定位的产品,新产品的入市也将逐渐打破多年来哈弗H一枝

独秀的市场地位,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该细分市场将经历先抑后扬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从供给来看,虽然长久以来该细分市场强有力的产品并不多,但是单一产

品的上市能对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2009年哈弗H 2.0产品的上市为例,该

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市场明显的追捧,以至于目前2.0L产品已经成为哈弗H系列

销量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该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另一方面,从需求来看,目前8万~15万元SUV对同价位轿车市场的渗透率并

不高,近几年平均渗透率仅维持在10%以下,与15万~30万元SUV市场相比,

这样的渗透率水平显得很低。但未来随着消费者家庭休闲生活需要的增加,SUV

自身的优势将吸引更多的能够买得起8万~15万元轿车的用户,特别是中西部地

区消费需求的阶梯化发展对自主品牌SUV的销量能够起到有力的提升作用。

因此,长远来看,8万~15万元价格区间的SUV市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近期来看,该细分市场的产品将仍旧以自主品牌为主,除哈弗H外,多数

产品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未来新上市的产品虽然品种多,但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

认可,是否能够对该市场的需求带来有效的拉动,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并且,该细

分市场的用户对价格和使用成本的关注更多,而同价位段的轿车产品除了在品牌上

以成熟的合资品牌为主以外,排量上合资品牌也多以1.6L及以下的排量为主,受

政策的优惠更为明显。

因此,未来35年内该细分市场的份额可能仍将处于缓慢下降的情况,但并不改

变长期份额提升的趋势。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该细分市场的发展产品少,但增长快

该细分市场的鼻祖当属2003年上市的一汽丰田特锐,但是当时的市场对小型的

SUV并不关注,即使在最好的年份,特锐的年销量还不足4500辆,因此,2006

年开始,特锐只能选择退出市场。2007年,市场峰回路转,在特锐平台上开发的

众泰一上市就受到追捧,到2010年,众泰20085008的合计月销量保持在

8000辆左右,与同价位的A00级小车相比,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众泰的成功让自主SUV的领先厂商哈弗也看到了机会,2009年起依次推出哈弗

M1M22011年还将推出哈弗M3;奇瑞也顺势在2010年推出了首款瑞麒X1

跨界小吉普。

从该细分市场这些产品的表现,可以看到:第一,该细分市场刚刚起步,产品少,

竞争不激烈,未来还有成长空间;第二,小型SUV本质上并不具备主流SUV具有

的典型的高通过性、大空间、高视野、多功能等特征,小型SUV的存在其实是作

为小型车的一个“变种”,是对小型轿车市场的补充。与其他级别的车型相比,小

型车的特点就在于时尚和个性化,当消费者审美上厌倦了两厢小型车、三厢小型车

以后,开始寻求新的感官上的不同,这就给小型SUV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此,

小型SUV发展的特点更多在于个性化,而不是功能化。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该细分市场将体现缓慢的份额上升的趋势

长远来看,小型化是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主题,而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

小型车要有充分的竞争力,就必须在车型的多样化上有充分的考虑,主要以Cross

为概念的小型SUV为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好的选择。因此,长远来看

小型SUVSUV市场总体的份额是会有提升的。

但是,由于8万元以下SUV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同级别轿车市场,并且小型

SUV产品之间的差异化也不会十分明显,竞争将十分激烈。此外,同价位段的小

型车市场一直以来都维持着较低份额,增长有限,这与8万元以下整体市场需求

的限制有关。这些因素都减缓了小型SUV市场份额提升的速度。

过去几年推动SUV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收入、供给等方面的有利因素将在未来

SUV的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SUV市场的发展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销量

和份额的双增长。同时,也将看到SUV份额内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力量的博弈,

并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


更多推荐

8万左右丰田suv自动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