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凯迪拉克srx真的难开)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原因

一.产业集中度概念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在计量产业集中度的各指标中,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是一个简便且使用广泛的常用指标。它是指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CRm为集中率,Xi为一个市场或一个行业中第i个企业的有关数值,Si为第i个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n为全部企业数,m为所考察的最大企业家数(m≤n)。

二.中国汽车行业2010~2013年产业集中度状况及国外汽车产业现状

汽车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能源结构、消费结构、工业结构、运输结构和外贸结构等多个关键环节,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就业、刺激消费等方面对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拉动作用。

1953年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式起步。从1953年到2014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期间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起有落。概括来讲,中国汽车工业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缓慢发展时期 (1953年 - 1978年)、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下的稳步发展时期 (1978年 - 20世纪末)和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排名上升到第4位, 再到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产销量分别是1379.10 万辆和1364.48 万辆。 此后四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是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汽车产销连续5年世界第一。

1

虽然我国的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产业内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其中阻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就是其产业组织结构问题。我国汽车产业虽然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整合,效果却差强人意,总体上仍然是“小、散、乱”的格局,突出表现为产业集中度水平较低。国内按汽车年产量划分的汽车企业数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按汽车年产量划分的企业数

单位:个

年份 合计 1000辆以下

2010

2011

2012

115

115

115

53

66

62

1000~5000辆以下

18

13

14

5000~1万辆以下

7

1

6

1万~5万辆以下

10

12

8

5万~10万辆以下

11

6

9

10万~100万辆以下

11

12

11

100万辆以上

5

5

5

数据来源:由《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1年,2012年,2013年)三期数据计算得出。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结果。但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2010年中国拥有汽车生产企业115家,其中100万辆以上的有5家,10万 ~ 100万辆的有11家,年产1000辆以下的还有53家。表2为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前10名企业的具体产销量及在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销量中所占的比重。由表2可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销量在当年国内产销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了10%;前5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69.83%,即CR5=69.83%,前10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85.5%,另外105企业销售之和只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14.5%。

表2 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前10企业具体产销量及所占比重

序号

1

2

3

4

5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 生产量(辆)

3620737

2661417

2572260

2379814

1504083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量的比例

19.82%

14.57%

14.08%

13.03%

8.23%

销售量(辆)

3564296

2614971

2558166

2386055

1489865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

19.73%

14.48%

14.16%

13.21%

8.25%

2

6

7

8

9

10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22565

691924

521232

464061

459891

3.96%

3.79%

2.85%

2.54%

2.52%

724221

682060

519806

454529

447606

4.01%

3.78%

2.88%

2.52%

2.48%

数据来源:由《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1年)数据计算得出。

表3 201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前10企业具体产销量及所占比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华晨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 生产量(辆)

3972909

3059120

2566718

2003102

1513695

740674

637423

553765

486562

485856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量的比例

21.57%

16.61%

13.94%

10.88%

8.22%

4.02%

3.46%

3.01%

2.64%

2.64%

销售量(辆)

3966003

3058587

2601351

2008540

1526336

736135

641715

566799

486811

494822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

21.43%

16.53%

14.06%

10.85%

8.25%

3.98%

3.47%

3.06%

2.63%

2.67%

数据来源:由《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2年)数据计算得出。

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其中100万辆以上的有5家,10万 ~ 100万辆的有12家,年产1000辆以下的有66家。表3为201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前10名企业的具体产销量及在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销量中所占的比重。由表3可见,前4名汽车企业的产销量在当年国内产销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然都超过了10%,其中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产销量在当年国内产销总量中所占比例均超过了20%;前5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71.12%,即CR5=71.12%,前10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86.93%,另外105企业销售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比例有所下降,由14.5%降到13.07%。

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其中100万辆以上的有5家,10万 ~ 100万辆的有11家,年产1000辆以下的有62家。表4为2012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前10名企业的具体产销量及在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销量中所占的比重。由表4可见,产销量前四名的企业仍然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们的3

产销量在当年国内产销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然都超过了10%,其中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产销量所占比重较去年继续增加,均超过了23%;前5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71.64%,即CR5=71.64%,前10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87.33%,另外105企业销售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比例继续下降,由13.07%降为12.67%。

表4 2012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前10企业具体产销量及所占比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晨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 生产量(辆)

4479378

3079279

2657469

1930889

1672974

703270

639822

624426

563951

494648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产量的比例

23.24%

15.98%

13.79%

10.02%

8.68%

3.65%

3.32%

3.24%

2.93%

2.57%

销售量(辆)

4461393

3078494

2645924

1956391

1691117

712164

637979

624602

563305

491444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

23.11%

15.94%

13.70%

10.13%

8.76%

3.69%

3.30%

3.24%

2.92%

2.54%

数据来源:由《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3年)计算得出。

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000万辆,分别为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表5为2013年国内汽车销量前10名企业的具体销量及在当年国内汽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重。其中,销售前6名企业年销售量都超过了100万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更是突破了500万辆,占当年国内汽车总销量的23.08%。前5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72.01%,即CR5=72.01%,前10家企业销售量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的88.39%,另外100多家企业销售之和占当年国内总销售量比例继续下降,由12.67%降为11.61%。

表5 2013年国内汽车销量前10企业具体销量及所占比重

序号 企业名称 销售量(万辆) 占当年国内汽车总销量的比例

1

2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507.33

353.49

23.08%

16.08%

4

3

4

5

6

7

8

9

1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晨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90.84

220.33

211.11

100.42

77.74

75.42

54.94

51.43

13.23%

10.02%

9.60%

4.57%

3.54%

3.43%

2.50%

2.34%

数据来源:根据“网易汽车 2013年国内车企销量盘点”计算得出。

图1为2010年~2013年国内汽车总销量,图2为2010年~2013年国内前5名汽车销售企业的市场集中率(CR5)。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0至2013年,中国国内汽车总销量每年都是呈现增加趋势,其中2013年国内汽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涨幅达到13.9%。从图2可知,2010至2013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CR5每年都有所增加,说明国内汽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是逐年增加的,但增加速度缓慢。

图1 中国2010年~2013年国内汽车总销量

5

图2 2010年~2013年国内前5名汽车销售企业的市场集中率(CR5)

从主要汽车生产国情况看,美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很高 , 国内汽车生产基本上被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囊括,其中最大的通用汽车公司2013年在全球的销量为 971.5 万 辆。日本汽车产业集中度也相当 高,2013年CR3为71.87 % , 其中丰田汽车公司2013年的全球产量达到998.0万辆,居全球第一位。而2013年中国CR3为52.39%。所以,从产业集中度指标看,我国汽车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远未取得规模经济。

三.造成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集中度现状的原因浅析

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政策性原因。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市场因素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始于计划经济体制,成长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政策性壁垒对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1)汽车工业发展政策形成地区性低进入和高退出壁垒。政绩是考核中国地方官员能力和升迁的重要依据,汽车工业具有投入产出比高、关联度高、波及效果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地方政府为提高政绩,会加大汽车产业的投入,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减轻就业压力,增加税源。“九五”期间,共有22个省把汽车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其结果是小规模汽车厂的重复建设。这些开工的汽车6

项目,无论经营业绩如何,无论规模如何都会长期存在下去,因为地方政府从政绩角度会采取歧视性政策,以行政壁垒保护、扶持本地区落后的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高退出壁垒。

(2) 审批管理体制形成进退壁垒。2002 年底前,我国汽车工业长期实行基于目录管理的审批管理体制,这对汽车生产企业、汽车产品和生产地点都有严格的限制,不但限制新企业的进入,限制现有企业涉足超出其目录的产品领域,也限制汽车生产企业灵活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这种限制的结果是众多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现有汽车生产企业既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也无法变动生产地点。同时,目录下的汽车企业只要上了目录,即使一辆汽车不生产,亏损严重,仍是列在“目录”上的国家承认的“正规”汽车企业,目录下的中国汽车企业面临极高的退出壁垒。

(3)高关税对国外企业构筑高进入壁垒。在“扶持国内汽车工业”和“保护幼稚轿车工业”的指导思想下,我国长期对汽车进口实行高关税,尤其以轿车的关税为最高。在这种高关税壁垒的保护下,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处于近乎封闭的市场中。封闭的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以高价格冲淡高成本的压力,致使大量规模过小的汽车生产企业能长期存在,造成低市场集中度。同时,某些车型又由于高度限制形成了寡头型市场结构。

(4)税收制度形成低进入壁垒。世界上很多国家实施产品消费纳税制,而中国一直实施产品生产纳税制。在我国这种税收体制下,各地政府为扩大税收,都对发展汽车工业予以高度重视,纷纷提出要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加以发展,这无形中加大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地域分散,进一步降低市场集中度。

2、市场容量变化导致市场集中度下降。一般讲,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会促进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因为大企业会试图加强兼并来争取更大的市场垄断力量,

获得更多的利润。市场容量扩大时,一方面能使市场集中度提高,因为市场容量扩大,处于更优越竞争地位的大企业常常率先发展,使企业规模得到扩张;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市场集中度降低,即当市场容量的增长率很高且超出大企业扩张的速率时,才有可能降低市场集中度。导致市场容量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发展速度、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的7

转变,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幅度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扩张速率无法跟上市场容量的增长率,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的降低。因此,尽管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增加缓慢。

8

更多推荐

汽车,企业,市场,工业,中国,集中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