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5l2020款-卡车之家官网报价大全
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悦达起亚老款有哪些)
山西省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次大联考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虎门销烟》和《圆明园遗址》。有人说,虎门销烟和
火烧圆明园的“两把大火”,拥有不同的色彩。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
A.虎门销烟是胜利的正义之举,火烧圆明园是屈辱历史
B.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所为,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所为
C.虎门销烟燃起了“黑色的烟雾”,火烧圆明园是“红色火焰”
D.虎门销烟中中国没有损失,火烧圆明园中中国的损失很大
2. “天父皇上帝是一切的根本,他不单统治天国,而且只有依靠他,地上的天
国才能建立。建立地上的天国,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皇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持有这种观点的是( )
A.洋务派 B.太平军 C.维新派 D.革命派
3. 下面是《中国名人大传》中某一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可以推断,该名
人传的主人公应该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李鸿章 D.左宗棠
4.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
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道:“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
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弥兵,亦
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该故事旨在( )
A.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B.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C.表明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D.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5. 颜炳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一文中这样写道:“戊戌变法在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更加深入人心……构成
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的( )
A.背景 B.经过 C.目的 D.意义
6.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是将个
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特点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涌现 D.自然经济解体
7.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该政权的首都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 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
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
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广州
( )
A.武昌起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9. 《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
会制裁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
国民的创举。”该事件是指(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0.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
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
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
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有几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
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该学者发表上述言论的背
景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展开
B.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C.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D.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11. 下图所示是历史专著《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封面,书名中“拐弯”的
含义是( )
A.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 B.国共两党由对立重新走向联合
C.国共两党由联合重新走向对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2. 费正清、费维恺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写道:“整个1938年,中国
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下列属于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
勇抵抗”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3. 毛泽东、朱德发布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
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在这一命令指导
下,发动了( )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14.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人民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
高潮。关于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相同 B.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一致
C.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相同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一致
15.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
失体。……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B.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C.推动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深刻变化
D.提倡保留必要的旧时尊早称呼
二、综合题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
关问题。
(1)(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时代印记的民族精神。阅读图
文信息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2)(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根据图
文信息,指出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
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
胜利的原因。
(4)(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根据
图文信息分析,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的斗争中诠释了哪些民族精神?
17.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纱、洋布的进口额(单位:千两)
时间(年) 洋纱 洋布
1867 1450 11671
1877 2811 1959
1887 12590 24457
1892 22059 30554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
(2)观察上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该特点形成的原
因有哪些?
材料三 观察下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图中A、B、C、D反映了
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出现B点所示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
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事件。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根据
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国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暮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
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获得了发展。……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
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己经
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摘编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
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他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
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化谢》
材料三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百次合作,孙先生
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
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
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摘编自1982年《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并分
析“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
胜利”的辛亥革命的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何种方式(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3)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观点的正确性。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八年
(1)中国近代梦碎始于何事?简述图一到图二开放的口岸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影响?
任务二 (艰难追梦)
材料一 梁启超说,洋务运动是戊戌变法的先导、严复在1896年2月与梁
启超讨论变法时,也点破了这点,即“一思变甲,即需变乙。至欲变乙,又需
变丙。”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虽然人们把“启
蒙运动”的桂冠赠予了它,但它与欧洲启蒙运动,无论是思想谱系还是前因后
果,都有着完全不同的DNA,无法相提并论。中国新文化运动,肇远因于鸦片
战争、甲午战争、承近因于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民族主义为前提,以救亡
为己任。所以当我们追溯那段历史时,不难发现,亡国灭种的阴影一直盘桓在
知识分子的心头,也成了新文化运动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话题。
——摘编自叶曙明《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重返五四现场》
(2)根据材料一说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加何理解“新文化运动
的性质是为辛亥革命补上理念一课”?
任务三 (革命曙光)
(3)结合图示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中国共
产党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其后建立的第一
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任务四 (复兴之路)
(4)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
是罕见的。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根
据下面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
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1840年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至1949年新中国成
立,短短109年的时间,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强加给中华民族的不平等条约,
达到了1100多个。可谓民不聊生,山河破碎。为图国家富强、为求民族振兴、
为谋人民幸福.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苦苦追寻,但历经凄风苦雨、历尽艰难。英
雄的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奋起抗争;豪杰的仁人志士在曲折和磨难中苦苦
探索……中华历经磨难而不亡,就在于这个民族精神脊梁没有垮。
——摘编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长城腾翼c50图片-华晨宝马多少钱?
更多推荐
虎门新冠疫情最新消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