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新汉兰达什么时候上市)
神经病学概论
1.颞叶功能及其障碍:
上回后部损伤:感觉性失语
中回后部损伤:命名障碍
广泛或双叶损伤:精神症状,多为人格改变
沟回损伤:幻嗅、幻味,做舔舌、咀嚼动作
海马回损伤:癫痫
2.去大脑僵直:
一种伸肌紧张性亢进,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中脑水平切断脑
干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导致伸肌反
射亢进。
3.脊髓休克:
损伤横断面一下肌张力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膀胱内尿充盈、直
肠内粪积聚。
4.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的主要鉴别点:病理征。
5.皮质损伤:对策偏瘫
内囊损伤:三偏,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
脑干损伤:交叉瘫,“面同软,肢对硬”
6.脊髓损伤:
颈膨大以上:四肢硬瘫
颈膨大:上肢软瘫;下肢硬瘫
胸髓:下肢硬瘫
腰膨大:下肢软瘫
7.锥体外系损伤:
不自主运动(癫痫或舞蹈)、姿势步态障碍(慌张步态)
锥体外系肌张力增强:帕金森:铅管样(齿轮样)强直、慌张步态
8.小脑损害:
同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Romberg征阳性、僵尸步。
指鼻试验、轮替动作、跟膝胫实验阳性。
9.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
感受器:位于皮肤内。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
后根进入脊髓后角。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后角。其纤维斜升1~2个脊髓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
行为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深感觉:
感受器:位于肌、腱、关节、皮肤内。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为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布于感受器内,中枢突经
后根进入脊髓后索上行为薄束和楔束,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其纤维交叉后组成内侧丘系,终于背侧丘
脑腹后核。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其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
10.感觉障碍定位:
周围神经:手套或袜套感
后跟:阶段性带状感觉障碍
脑干:延髓外侧:交叉性感觉障碍(同深对浅);脑桥和中脑:对侧偏深感觉障碍和面部感
觉障碍
内囊:对侧偏深感觉障碍
皮质:对侧上肢或下肢感觉障碍,复合型感觉障碍。
髓内病变(脊髓空洞症):分离性感觉障碍
脊髓半切症:同延髓:交叉性感觉障碍,同深对浅
11.视相关神经损伤:
视神经:患侧视野全盲
视交叉:双颞侧偏盲
视束、视辐射、内囊: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动眼神经: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上斜肌麻痹、眼球向外下方运动障碍
外展神经:外直肌麻痹、眼球向外转动障碍、呈内斜视
12.舌咽神经损伤:
舌后1/3味觉丧失、咽部感觉减退、咽反射丧失、饮水呛咳
13.面神经:
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
14.概念:
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即可引起强烈反应
感觉过度:刺激后经一潜伏期感到定位不明确的强烈不适
感觉倒错:对刺激产生错误反应,如将痛觉误认为触觉,温觉误认为冷觉,非痛性刺激而诱
发出疼痛感觉等。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
且往往难以表达。如感到体内有牵拉、挤压、撕扯、转动、游走、溢出、流动、虫爬等特殊
感觉。其特点是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
更多推荐
感觉,障碍,损伤,脊髓,反射,消失,位于,交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