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日产轿车10万左右的车)

摘 要 对中钢南区1580m3高炉近年来技术进步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原燃料精细化管理,优化操作制度,提高风温,喷吹高挥发份澳煤等一系列措施,技术指标在原燃料同比不占优势的条件下技术指标逐步提高。

关键词 技术指标 优化制度 提高风温 烟气烘烤

1、 概述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有高炉10座,其中510m×2,550m×2,660m×1 ,850m×2, ,1580m×3,总炉容9220m,产能1000万吨。

中天钢铁集团南区目前有三座1580m?高炉,由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高炉采用炭砖一陶瓷杯复合炉底、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串罐无料钟炉顶、环保型INBA渣处理系统,新型顶燃式热风炉,全干式TRT炉顶余压回收装置等一系列先进、成熟的工艺。

由于之前只有中小高炉,中钢炼铁工作者缺乏操作大高炉的经验及技术,使得先进的装备优势未发挥出来,为摆脱这一困境,高炉工作者逐步改变观念,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外厂先进的操作理念及操作技术,改变操作模式、扭转操作理念,使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主要技术指标位于同行业同炉型前列。

2、 中钢南区1580立方米高炉技术指标

表1 2013年与2012年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时间

单位

2012年

2013年

13年与12年对比

利用系数

燃料比

煤比

平均硅

物理热

风温

t/m.d

2.63

2.81

+0.17

3333333

风压

风量

鼓风动能

J/s

12203

13589

+1386

kg/t

kg/t

%

1492

1493

+1

1199

1197

-2

kpa

m?/min

360

365

+5

3415

3571

+157

526.4

169.6

0.47

507.5

167.3

0.42

-18.9

-2.3

-0.06

表2 中钢烧结矿和焦炭数据

时间

烧结品位

烧结转鼓

烧结矿5焦炭CRI

焦炭CSR

焦炭M10

焦炭M25

~10mm

单位

2012年

2013年

%

55.26

55.57

%

77.53

78.73

+1.19

%

%

%

%

%

26.32

29.02

58.25

5.69

92.24

27.21

28.38

60.31

5.66

92.18

+0.89

-0.64

+2.06

-0.02

-0.06

13年与12年对比

+0.31

3、 主要技术进步措施

3.1 加强原燃料精细化管理

3.1.1 原燃料供料管理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原燃料质量、进库数量及生产特性等信息,专门成立焦炭小组,负责每日原燃料情况跟踪,建立原燃料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原燃料综合信息,在高炉操作中进行预知预控,避免炉况的波动。

3.1.2 加强槽下筛分管理

加强槽下炉料的筛分管理,严格控制筛分时间,在上料速度的容许条件下,尽量延长筛分时间,并控制料流料层厚度,提高槽下振动筛的筛分效率。同时各班认真检查矿筛筛底是否被堵塞,以保证筛分效果。同时严格检查筛面是否合格,杜绝各种合格原燃料进入返焦、返矿中去,为高炉强化生产和节约生产成本创造基础条件。

3.1.3 高炉焦炭筛齿由22mm改为25mm,提高混入烧结矿中焦丁比,改善矿层透气性.

3.2 高炉操作制度的优化

3.2.1 炉缸热制度

在日常生产中,以铁水物理热和化学热的高低作为热制度评价的指标,保持充足的渣铁物理热,不仅能活跃炉缸,而且还可以保证渣铁流动性。

(1)在操作上,力求稳定,以控制物理热为主,必须保证物理热>1480℃,连续两炉物理热<1480℃,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炉温,确保充足的物理热。

(2)炉芯温度作为衡量炉缸状况的实时指标。根据每天炉芯温度的变化趋势,对炉缸活跃状况变化,一旦发现持续低位运行或者持续下滑就必须采取相应洗炉措施活跃炉缸。

3.2.2 造渣制度

在造渣制度方面,针对高炉原燃料条件变化以及炉渣成分变化,二元碱度R2控制在1.10~1.15范围内;渣中MgO/Al2O3控制在0.65~0.75范围内。在渣中MgO/Al2O3控制上,还要根据渣中Al2O3含量情况按照上、下限进行控制。若渣中Al2O3大于15%,将其控制在上限;反之,按照下限控制。因此,不仅能满足改善炉渣流动性的需要,又能实现经济用料。

3.2.3 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主要是保持适宜的风速和鼓风动能以及适宜的理论燃烧温度,使初始气流分布合理,炉缸工作均匀活跃。在操作上,以“风为纲”的理念,优先上风,保证吹透中心。

(1)经过长时间摸索,适当调整风口面积,实际风速维持在270m/s,鼓风动能控制在11000~12000kg.m/s。高风速和高鼓风动能能够维持合适的回旋区长度,吹透中心,活跃炉缸,提高炉况稳定性,实现炉况在原燃料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稳定顺行。

(2)受碱金属和锌富集影响,导致大量风口中套上翘严重。为了消除上翘风口的影响,利用计划检修的机会对上翘中套进行更换。因上翘风口较多,短时间无法全部更换,为了减少风口上翘影响,把风口小套全部更换为斜5°的风口。

3.2.4 装料制度

装料制度作为重要炉况调剂手段,必须在调整之前判断好方向,一旦反向将会造成较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炉况失常。在调整装料制度上以大矿批、矿焦不同档、大矿带和大角差为为指导思想,采用“平台+漏斗”模式,基本使用焦6环矿五环。然而煤气分布成平坦形,对原燃料要求较高,与实际条件不适应。2014年初,为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8#高炉开始对装料制度进行优化。主要思路是依然大矿批为基础,采用矿焦同档、小矿带、小角差的料制,来获得兼有煤气利用好和炉况顺行的“塔形”煤气分布。矿由5档变为4档,矿带也由以前的8°缩至6°,调整后的气流分布如图2所示,使煤气利用率提升1~2%,燃料比下降5~10kg/t。其中,2013年和2014年1~4月份料制调整如表4所示。

表3 2013年主要布料矩阵

时间

2013年

O4料制

42.541393735 413936.534323[3]料线

加权角差

5.35

C

1.2/1.2

图1 2013年十字测温曲线图

3.3 使用高挥发份进口澳煤

提高高炉喷煤比是稳定高炉操作,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煤比的升高,明显存在着高炉透气性,炉内风压波动等问题,因此,如何使煤粉在风口稳定燃烧是目前高炉喷煤的关键。

目前南区高炉使用的高挥发份澳煤中,挥发份有13%、19%、22%三种,根据其挥发份不同,采用不同的配煤方式进行喷吹,首先在保证安全的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工艺设备,采用精细化操作,逐步提高有烟煤在其中的比例,通过使用高挥发份澳煤以来,使用效果较好,燃料比明显下降(高炉用煤情况见表4),又因其采购成本较低,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表4 高炉使用喷吹煤情况

日期

2012年

2013年

燃料比

526.4

507.5

煤粉使用比例(%)

进口精煤

0

36

无烟煤粉

64

42

烟煤

36

22

3.4 提高风温

提高风温,一方面可以提高渣铁物理热,改善渣铁流动性及炉渣脱硫能力,及时出净渣铁,保证炉况稳定顺行;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炉内热量、降低焦比、提高产量、减少单位生铁煤气量、提高热能利用率,有利于增加喷吹量和改善喷吹效果。从实践上看,每100℃风温可以降低焦比10~12kg/t,为了提高风温指标降低能耗,充分发挥设备性能,引进“通用燃烧优化控制BCS系统”,全月风温达到了1220℃。风温的提高也为提高煤比创造了条件。

3.5 技改烟气烘烤

高炉焦炭水分应保持稳定,水分波动会引起干焦入炉量波动从而影响高炉炉况的稳定,并导致铁水中硅、硫含量变化。水分过高,焦粉粘附在焦块,影响焦炭筛分结果,并将焦粉带入高炉。中钢目前高炉使用焦炭全部为外购焦,且供应厂家多,焦炭含水量较高,最高可达15%左右,又因南方雨水较多,导致焦炭水分较大,给高炉生产带来较大困难,为保证入炉焦炭水分稳定,对焦炭仓采用热风废气烟气烘烤方法最大程度降低焦炭水分,给稳定高炉操作提高最有效保证。

3.6 降低高炉休慢风率

休风是导致高炉燃料比升高、生铁成本升高重要原因之一。减少计划休风、无计划工艺、设备休慢风是保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也是提高利用系数、降低燃料比和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3.6.1 延长高炉检修周期,降低高炉综合费用

通过推行全员设备管理,提高检修质量,提升检修水平,将每座高炉计划检修时间由原来2个月一次延长至2.5个月检修一次,目前检修次数明显减少。

3.6.2 降低设备故障休风率

通过强化落实设备点检责任制和重点设备专人承包机制,制定科学的点检制度,细化、落实、不断完善高炉休风停台综合检修制度,2013年设备休风率较2012年降低0.23%。

7 结语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中钢南区1580m?高炉近年来在高炉冶炼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技术指标逐步提高,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钢铁市场,技术人员仍在不断地研究操作技术,比如冶炼低品位经济料,大幅提高生矿配比等,同时保持较低的燃料消耗,为经济炼铁开创新思路。

更多推荐

高炉,提高,燃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