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发(作者:北京二手奥迪a6l报价)

《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折算方法》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激增,而中国

原油产量相对平稳,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石油数量逐年增加,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连年提高。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编撰

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1月15日在京发布。根据

报告,201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8.1%和31.6%,

而按照国际通行观点,如果一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或超过50%,说

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中国汽车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

年快速增长。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400万辆,连续七年成为

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汽车快速增长给我国能源形势及环境带

来了巨大压力。由汽车消耗的燃料总量不断增长,成为中国新增石油消

耗的主体。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5亿辆,石油表观消费量超

过5.18亿吨,全年石油净进口约为3.0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5%。

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7亿辆。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2.5亿辆,消耗成品油约4亿吨,如此大的成品油消耗使得提

早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任务成为客观必要。

1.2. 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

2011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关于合作开展汽车

能耗评价合作研究的备忘录,分别牵头组织中欧双方汽车、电力行业及

学术机构,对电动汽车能耗评价合作方案进行研究。

在对电动汽车全寿命周期能耗评价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

础上,确定将可通过试验直接测量的电动汽车车内能耗作为“黑匣子”,

重点考虑发电、输配电以及充电过程的能量损失,由中欧双方根据各自

情况分别为上述各环节损失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从而在中欧之间就电

动汽车能耗评价建立统一的评价方案。

2012年7月9日,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2012—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

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此外,规划还对新能源汽车产

业发展目标做出了具体要求,首先,在销量上,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

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

辆。在电动车节油性能上,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

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

下。

目前,相对于传统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否节能,

以及节能程度成为社会各方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尚无比较传统车与纯

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的统一办法,同时,这也是

政府未来进行汽车节能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基于此项需求,制定

《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折算办法研究》标准,旨在提出

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油电能耗折算的关键环节和评价方法,并提出油电

能耗折算系数,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1.3. 主要工作过程

按照节能工作整体部署,《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折

算方法》标准制定工作于2014年开始筹备,2015年正式开展工作,由中

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国内外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共同

开展。参与起草的单位如下:

表1 参与起草企业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企业名称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

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现代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长春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中嘉汽车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自2015年正式启动标准制定工作以来,组织召开了多次工作会议和

技术交流;通过会议交流和走访系统深入了解我国电力从生产到充电到

车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环境和技术参数,并讨论制定完成标准草案。主

要工作组会议及研究活动如表2:

时间

2014年9月

2014年10月

-2015年7月

2015年8月

2015年9月-

2016年2月

2016年3月

会议活动

工作组筹备会

工作组第一次会议

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主要工作

介绍工作组工作背景,工作内容及工作思路

考察电力生产、传输、充电环节,研究相关国

际标准

基于中国实际情况,初步提出能耗折算方法

提出标准草案

针对标准草案进行讨论,会后根据会议讨论内

容进行讨论

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

2.1. 编制原则

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本标准旨在以科学量化的方式反映新能源汽车在能量消耗方面的

情况,便于电动汽车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的能

耗进行横向比较,引导新能源车向更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为新能源

车营造公平、健康的发展空间。

2.2. 研究范围

本标准从热值折算和二氧化碳排放折算两个方面着手对电动车及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所消耗的电量进行折算。其中,热值折算又分为简

单折算和燃料生命周期折算两种方式。

1) 热值折算

简单折算是对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消耗电量热值与传统

车辆消耗燃料热值的换算。

燃料生命周期折算是基于中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实际情况,对于用

电车辆,包含了从电厂到车辆的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包括电力构成、供

电效率、传输效率、充电效率。对于传统车辆,包含了从炼油厂到车辆

的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包括炼厂效率、运输及加注效率。对于在整个燃

料生命周期内,用电车辆消耗的电能转为发电所用的煤炭,传统车辆消

耗的燃料转换为炼厂阶段燃料,对于二者的热值进行换算。

2) 二氧化碳排放折算

二氧化碳排放折算同样是基于中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情况,将用电

车辆消耗的电量转化为在发电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车辆燃

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换算。

3. 专利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4. 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标准旨在得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油电能耗折算的关键环节和

评价方法,并提出油电能耗折算系数。该标准将被应用于下一阶段乘用

车燃料消耗量核算时的电动车能耗折算以及新的能量消耗量标识标准

中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的表达。

5.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5.1. 采用国际标准情况

本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

5.2. 与同类国际/国外标准的对比

美国能源部于1980年5月提出了基于汽油的电动车辆当量燃料经

济性计算方法,1981年4月完成法规制定。1994年和1999年,两次进

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按照《机动车信息及成本节约法》第503(a)(3)条

规定,能源部再确定基于汽油的电动车辆当量燃料经济性时应考虑下列

因素:

1) 综合车辆种类、功能、重量确定的电动车电能效率;

2) 全国平均发电、输电效率;

3) 美国各类能源节约需要以及发电所用各种燃料的用量和相对稀

缺度;

4) 与汽油车相比电动车辆的具体使用模式。

日本在对电能和汽油消耗量的比较中,以能量为基准,并考虑以下

汽油在发电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发电效率,电力传输损耗,充电损耗;

电能转化为行驶动力的效率;炼油损耗,汽油运输损耗,加油损耗;汽

油转化为行驶动力的效率

6. 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是我国汽车节能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规章及相关标准没有冲突或矛盾。

7.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无重大分歧。

8.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9.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是考察新能源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的重

要措施。除制定技术标准外,还应通过政府层面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

策和技术措施,继续将标准纳入汽车产品节能管理,推动标准成为促进

节能汽车生产和推广使用的政策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完善现有的管理制

度。

10.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12 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2016年06月01日

更多推荐

汽车,标准,中国,能耗,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