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上汽荣威i5落地价)
压力。
环保 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座椅加热器,不需要时应关闭加热器,避免无为消耗
燃料。《适用于配备前排中间扶手的轿车
前排中间扶手
前排座椅之间设有中间扶手。
前排两椅之间设有中间扶手,驾驶员可按需要拉下该扶手,提高乘坐舒适性。不使
用中间扶手时,可按图示箭头方向上拉扶手至锁止位置即可。前排中间扶手下部设有一
储物盒,上拉扶手即可打开储物盒。
!警告
轿车行驶时储物盒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盒内物品可能
飞出致伤乘员!
后排座椅
适用于配备后排座椅中间扶手的车型
后排座椅中间扶手
- 100 -
后排座椅设有中间扶手,乘员可按需要拉下该扶手,提高乘坐舒适性。后排中间扶
手可按图示箭头方向从后排座椅靠背中间翻下。
!警告
60
.轿车行驶时储物盒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盒内物品可
能飞出致伤乘员!.切勿在饮料杯架上存放热饮料!正常行驶,或遇突发情况,或紧急制动,
成发生事故时均可能溅出热饮料,烫伤驾乘人员。
.拉下后排中间扶手后任何人不得坐在扶手上。
前折和后翻后排座椅
后排座椅靠背可向前翻折,大行李箱容积。
61
配备整体式或分体式后排座椅的靠背均可向前翻折。分体式座椅的两靠背可分别向
前翻折。
前折后排座椅 -前移前排座椅至合适位置,以防后排座椅前翻时损坏前排座椅。
- 101 -
-沿箭头方向拉起后排座椅坐垫前部,并沿箭头②方向前翻后排椅坐姿=>图43。-
拔出后排座椅头枕,并将其插入已前翻的后排座椅坐垫内。
-向上拉分离拉索A=>图44,同时前折后排座椅靠背到底=>图45。
后翻后排座椅
-将后排座椅靠背后翻至原位,压紧锁定。
-从后排座椅中拔出头枕,并插入到后排座椅靠背上。
-后翻后排座椅坐垫至原位。
!警告
.后翻靠背时务必谨慎,勿因疏忽大意伤害人员!
62
.将后排座椅靠背翻回直立位置时须注意勿将安全带卡在某处,尤其须注意中间座
椅腰部安全带。
.后排座椅靠背必须可靠锁定,否则,紧急制动时行李箱内存放的物品可能前移,
极易引发事故!
- 102 -
.前折后排座椅靠背和坐垫后任何人不得占用后排座椅。
!注意
为避免损坏座椅,翻折后排座椅靠背前应将前排座椅前调至合适位置。
储物设施
适用于前排中间扶手下部配备储物箱的轿车
前排中间扶手下部的储物盒 前排中间扶手下部设有一储物盒。
打开和关闭储物盒
-沿图示见头方向上拉扶手盖即打开储物盒=>图46。
-下推扶手到底即可关闭储物盒。
!警告
轿车行驶时储物盒必须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储物盒内
的物品可能飞出,致伤驾乘人员!
!注意
切勿在前排中间扶手储物盒内存放诸如音乐磁带、巧克力或品等热敏物质。
- 103 -
63
前排乘员侧储物箱前排乘员侧可选装具有冷却功能的储物箱。
打开和关闭储物箱
-外拉开启拉乎即可打开储物箱图=>47。-上推箱盖即可关闭储物箱。
储物箱制冷 箱内后面板左侧有一出风口A*=>图48。打开空调系统时冷风即可吹
入储物箱。旋转出风口可打开或关闭出风口。
随车文件存放格
随车文件存放格B 位于储物箱上。随车文件应始终存放在该格内。
!警告
轿车行驶时储物箱必须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箱内的物
品可能飞出,致伤驾乘人员!
适用于未装备前排中间扶手的轿车
64
副仪表板上的储物盒
- 104 -
如图所示,副仪表板上的开放式储物盒可存放相关物品。
!警告
.轿车行驶时切勿在该储物盒内存放物品,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储物盒内
的物品可能飞出,致伤驾乘人员!《适用于后排中间扶手内配备储物盒的轿车
后排中间扶手内的储物盒
打开和关储物盒 -拉下中间扶手,即可看见该开放式储物盒=>图50.该储物盒可
用作饮料杯架。
!警告
.轿车行驶时切勿在该储物盒内存放物品,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储物盒内
的物品可能飞出,致伤驾乘人员!.拉下扶手后任何人不得坐在中间位置。《
后窗台板 后排座椅后的台板只可存放轻便的物品和衣物。
65
!警告
后窗台板上不得存放坚硬、尖利或沉重的物品,或将装有上述物品的衣服放在台板
- 105 -
上,也不可将宠物安置在该台板上,紧急制动或急转弯或发生事故时上述物品或宠物将
危及车内所有驾乘人员!
其它储物设施
.前后车门内饰板上设有储物舱。;
.行李箱内侧壁上设有储物格。
!警告
.切勿将物品散放在仪表板上,否则,紧急制动、加速或转弯时散放的物品可能飞
越整个车厢,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极易引发事故。.后窗台板上不得存放坚硬、尖利或
沉重的物品,或将装有上述物品的衣服放在台板上,也不可将宠物安置在该台板上,紧
急制动成急转弯或发生事故时上述物品城宠物将危及车内所有驾乘人员!
.轿车行驶时务必确保存放的物品不会滚落到驾驶员脚坑内,否则,紧急制动或遇
突发情况时驾驶员将无法操纵制动踏板、离合器踏板和加速踏板,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饮料杯架
本车副仪表板上配备两处饮料杯架。
- 106 -
前排座椅之间的副仪表板前部设有三个开放式饮料杯架=>图51;后部设有一个开放
66
式饮料杯架=>图52。
!警告
.切勿在饮料杯架上存放热饮料,正常行驶,或遇突发情况,或紧急制动,或发生
事故时均可能溅出热饮料,烫伤驾乘人员。.切勿将封闭的饮料罐或饮料瓶置于烈日照射
下或处于热态的轿车内,否则,封闭的饮料罐或瓶可能爆裂!
!注意
.后排中间扶手内的储物盒也可用作饮料杯架。.轿车行驶时切勿将打开的饮料罐或
瓶于杯架内,制动时可能溅出饮料,损坏轿车。
烟灰盒、点烟器和电源插座
适用于前排配备烟灰盒的轿车
前排烟灰盒
67
- 107 -
烟灰盒安放在副仪表板前的饮料架内。
打开和关闭烟灰盒
-沿图示箭头方向打开烟灰盒盖=>(图53)即可打开烟灰盒。
-将烟灰盒盖完全关闭即可关闭烟灰盒。
清空烟灰盒
-抓住烟灰盒=>图54,按箭头所示上提,取出烟灰盒。
-清空烟灰后将烟灰盒插入饮料杯架内压入即可。
!警告
切勿将废纸等易燃物放入烟灰盒,炙热的烟灰可能引燃这些易燃物,引发火灾!
点烟器
-将点烟器压入其插座,接通电源=>图55=>!。-待点烟器自动稍稍弹出。-立即拔出
点烟器,点燃香烟。点火开关打开时点烟器方能工作。
!警告
68
- 108 -
.点烟器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火灾造成损伤!为防引发火灾,切勿将儿童单独留在车
内。.使用点烟器时务必谨慎,勿因疏忽或失控烧伤自己或他人!
i 说明
.无论打开或关闭点火开关,使用车内电气设备均会消耗轿车蓄电池电量。.购买附
件前务必阅读相关说明=>手册3.2“附件、改装、维修和部件更换”。
电源插座 点烟器插座可用作120W 以下其它用电器的电源。为防止蓄电池耗电,
轿车处于静止状态时只可短时使用插在电源插座上的电气附件。
!警告
不当使用电源插座和电气附件可能严重致伤车内人员或引发火灾,故切勿让儿童单
独留在车内。
!注意 .为避免损坏轿车,切勿将诸如轿车蓄电池等发电设备连接到电源插座
上。
i 说明 .关闭点火升关后使用与电源插座相连的电气设备将快速消耗蓄电池电
量。.购买附件前务必阅相关说明=>手册3.2“附件、改装、维修和部件换”。
- 109 -
三角警示牌和急救包和灭火器
三角警示牌
三角警告牌位于行李箱底板垫下的备胎坑内的泡沫塑料盒里。
69
-打开行李箱盖。-上提行车箱底板垫。-取出三角警示牌。
i 说明 .购买附件前务必阅读相关说明=>手册3.2“附件、改装、维修和部件更
换”。
急救包
急救包可存放在行李箱右侧储物格内。
i 说明
.急救包不属于本车交车范围,需自行购买。.急救包须符合相关法规。
.注意急救包的有效期,及时更换到期的急救包。.购买附件前务必阅读相关说明=>
手册3.2,“附件、改装、维修和部件更换。”
行李箱
- 110 -
行李箱装载须知
为确保整车操纵稳定性,装载行李时务必注意下列事项:
-尽可能均匀分布车内载荷。
-重物尽量靠近后桥。
-用合适的紧固带固定装载物。
!警告
轿车行驶时散装的行李和物品可能引发严重伤亡事故!.轿车行驶时行李箱内散装
70
的物品可能突然滑移,使轿车的操纵稳定性发生变化。.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车厢内散
放的物品可能被前抛,致伤车内人员!.物品,尤其是重物必须装在行李箱内,并用合适
的紧固带固定装载物。.切记,运载重物时轿车重心势必发生变化,改变轿车操纵性能,
因此,必须相应调整驾驶方式。.务必阅读和遵守相关安全警告说明=>手册2.1.《安全
第一》。
!注意
- 111 -
后窗台板上存放的坚硬物品可能与后风窗加热丝相摩擦,损坏加热丝。
i 说明
.必须根据轿车负载相应调整轮胎气压-见燃油箱盖板内侧的轮胎气压不干胶标签。.
装载行李和物品时注意勿堵住行李箱通风口,保持车内通风良好。
空调系统手动空调系统
简介
本车空调系统为采暖制冷综合空调系统,保证车内终年处于舒适状态。空调制冷系
统在下列条件下方能工作:-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环境温度高于+2.5℃。-空调鼓风机
开关B 置于1-4 档中的某个档位=>图57.制冷系统不仅能降低车内温度,并且还能降低
车内空气的湿度,车窗不会凝结雾霜,使车内驾乘人员始终处于舒适环境里。
!警告 车窗视野模糊不清将加大事故和受伤危险!.安全起见,所有车窗必须无
冰、雪和霜雾,确保视野清晰。.尽快熟悉采暖,通风及制冷系统(包括车窗除霜功能)
的操作方法。
!警告 车内空气混浊将使驾驶员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极易酿成事故,致伤
- 112 -
人员!
i 说明 .务必严格遵守相关注意事项=>80 页,“一般说明。”
空调系统操作机构
A-温度旋钮开关
71
旋转该开关可无级调节车内空气温度,顺时针旋转,提高空气温度,反之,降低空
气温度。
B-鼓风机旋钮开关 鼓风机转速设为四档,用以调节空气流量,轿车低速行驶时
鼓风机应以低速档运转;开关置于0 位时关闭鼓风机和空调系统。
C-气流分配控制旋钮 用该旋钮可按需要调节送风方向。出风口位置=>图58。
D-空调按钮开关AC 按下该开关,启动空调系统,开关内的符号\"AC\"同时点亮:
再按一下该开关,关闭空调系统,符号\"AC\"随之熄灭。
E-空气内循环按钮开关 按下该开关,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开关
内的指示灯同时点亮。空调系统在内循环模式下运转时车外空气不能进入车内,系
- 113 -
统自车内吸入空气,并在车内不断循环;在按一下该开关,关闭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
开关内的指示灯随之熄灭。空调以内循环摸式运转可防止车外污浊难闻的空气进入
72
车内。例如,通过隧道和车流涌堵的路段时即应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
车外温度很低时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可使车内空气快速循环加热;车外温度很
高时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可使车内空气快速循环冷却。
F-后风窗加热器开关打开点火开关后风窗加热器方可工作。打开风窗加热器
后开关内的指示灯同时点亮。
环保 后风窗一但清澈,应立即关闭后风窗加热器,减少耗电量,节约燃
油。
!注意
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后切勿在车内吸烟,否则,系统自车内吸入的烟雾将沉积
在空调蒸发器上,空调系统运转时将产生持久不散的异味,必须更换热发器方能消除异
味,既耗时间又耗费用。
- 114 -
i 说明
.旋钮C 置于档时空气循环运转模式不起作用,以免风窗凝结雾气。.按钮开关
D 和E 可组合使用。《
空调出风口
73
所有出风口输出的空气是否加热或输出冷风取决于开关A、D 和E 所处的位置=>图
58。所有出风口的空气分配均由旋钮C 控制。出风口3 和4(=>图60)可用其旁的滚花
旋钮单独打开和关闭:
O-滚花旋钮拧至该位置,关闭出风口。-滚花旋钮拧至该位置,打开出风口。上下
拨动出风格栅内的调节钮可纵向改变气流方向;左右滑动出风格栅内的调节钮可横向改
变气流方向。
后排乘员脚部空间的出风口与前排脚部出风口空调系统操作方法
风窗和侧窗除霜
建议按下述方法调节各开关和旋钮:-将开关A 右旋到头。-将开关B 拧至3 档。-
- 115 -
将旋钮C 拧至档。-关闭出风口3。-出风口4 对准侧窗。
74
风窗和侧窗除雾 车外空气湿度很高时(例如雨天)车窗玻璃将凝结雾气,影响视
野,建议按下述方法调节各开关和旋钮,去除窗上的雾气:-按需要调节开关A,加热空
气。-将开关B 置于2 或3 档。-将旋钮C 拧至档。-按下该按钮开关D,启动空调系统。
-关闭出风口3.-出风口4 对准侧窗。
快速暖车 建议按下述方法调节各开关和旋钮:-将开关A 右旋到头。-将开关B
置于3 档。-将旋钮C 拧至档。-关闭出风口3。-按需要用其旁的滚花旋钮全开部分
打开出风口4。-按下按钮开关E,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
!警告
切勿让空调系统在空气内循环模式下长时间运转,因此时新鲜空气不能进入车内,
若制冷系统也处于关闭状态,风窗会迅速凝结雾气,影响视野,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注意
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埃式后切勿在车内吸烟,否则,系统自车内吸入的烟雾将沉积
- 116 -
在空调蒸发器上,空调系统运转时将产生持久不散的异味,必须更换蒸发器方能消除异
味,既耗时间又耗费用。
采暖至舒适程度 去除车窗上的雾气,车内达到所需温度后建议按下述方法将车
内温度调节至舒适程度:-按需要右旋开关A,加热车内空气。-将旋钮C 拧至
档之间的某个位置。-关闭出风口3.-设定出风口4 的空气流量及流向。
常规制冷
建议按下述方法调节各开关和旋钮:
-按需要调节开关A。
-将开关B 拧至所需档位。
-将旋钮C 拧至所需档位。
!注意
旋钮C 处于该位置时必须有一个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否则,制冷系统可能结冰。
-按下按钮开关D,启动空调系统。-按需要调节出风口3 和4.空调以该模式运转时系统
75
- 117 -
自车外吸入空气,并将其冷却。
最大制冷 建议按下述方法调节各开关和旋钮:
-将开关A 左旋到头。-将开关B 置于4 档。-将旋钮C 拧至 档。旋钮C 处于该位置
时必须有一个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否则,制冷系统可能结冰。-按下按钮开关D,启动
空调系统。-打开出风口3 和4.-按下按钮开关E,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
!警告
切勿让空调系统在空气内循环模式下长时间运转,因此时新鲜空气不能进入车内,
若制冷系统也处于关闭状态,风窗会迅速凝结雾气,影响视野,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注意
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后切勿在车内吸烟,否则,系统自车内吸入的烟雾将沉积
在空调蒸发器上,空调系统运转时将产生持久不散的异味,必须更换空调热发器方能消
除异味,既耗时间又耗费用。
车内通风(摄取新鲜空气) 按下述方法进行调节可使出风口3 和4 输出未经加
热的新鲜空气:-将开关A 左旋到头。-将开关B 拧至所需档位。-将旋钮C 拧至档。
- 118 -
-若风窗凝结雾气,则可将旋钮C 拧至档,也可按需要将旋钮C 调至其它位置。-打
开出风口3 和4。-按下按钮开关D,关闭空调系统。
一般说明
经济使用空调系统
制冷过程中空调压缩机将消耗发动机动力,增加燃油消耗量。因此,为尽可能缩短
空调系统的运转时间,请注意下列事项:.若经烈日暴晒车内温度很高时应在空调系统工
作的同时打开车门和车窗,使车内热空气快速散逸。.轿车行驶时若使用空调系统,务必
关闭所有车窗和天窗,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若不启动空调系统即可使车内达到舒适程
度,则可选用车内通风模式。
空调粉尘滤清器
空调粉尘滤清器用于防止车外空气中的杂质(包括灰尘和花粉等)被吸入车内。为保
76
证空调系统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务必按《保养乎册》规定的周期更换空调粉尘滤清器。
若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使用本车,应增加更换空调粉尘滤清器的频次。
- 119 -
i 说明
.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因冷凝作用,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空调蒸发器上,形成
水滴,从蒸发器上滴下,致使车下积水,此属正常现象,并非系统漏水,无需担心。.
若长期未使用空调系统,则因自然沉积作用,空调热发器会发出异味,故每月至少启动
一次空调系统,并以最大工况运转一段时间,消除和防止蒸发器产生异味,操作时应打
开一扇车窗。.为确保采暖、通风及制冷系统工作正常,前风窗前端的进气口切勿被冰、
雪及树叶等杂物堵塞。空调出风门输出的空气流经整个车厢,然后通过后风窗下的狭长
气道排到车外,因此,须注意勿让后窗台板上存放的衣服或其它物品堵塞排气道。.启动
空气内循环运转模式后切勿在车内吸烟,否则,系统自车内吸入的烟雾将沉积在空调蒸
发器上,空调系统运转时将产生持久不散的异味,必须更换空调蒸发器方能消除异味,
既耗时间又耗费用。
故障排除
.制冷系统不工作 下列原因均可能导致空调制冷系统不工作:
-环境温度低于+2.5℃。
- 120 -
-空调系统保险丝熔断。
更换保险丝。如故障并非保险丝熔断导致的,则应由专业人员检查空调系统。
-因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系统暂时关闭空调压缩机。
.制冷效率降低
-一旦发现制冷效率降低,应立即关闭空调系统,尽快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检查
系统。
!注意
维修空调系统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用工具。因此,空调系统发生故障
时建议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检修系统。
77
空调系统自动空调系统(Climatronic)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简介
本车可选装自动空调系统,该系统可确保车内终年处于舒适均衡状态。启动自动空
- 121 -
调后空调系统自动调节车内空气温度、鼓风机转速(空气流通)及气流的分配,无需手动
调节。建议采用下列全年适用的标准对空调系统进行设定:
-将车内温度设定为22℃(72°F)。
-按下AUTO 按钮。
采用上述设定可使车内快速达到舒适状态。如需要,可按个人习惯进行设定。
i 说明
.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空调采暖系统方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快速去除车窗
上霜雾。
!警告
车窗玻璃模糊不清将加大事故和受伤风险!.安全起见.所有车窗必须无冰、雪和霜
雾,.尽快熟悉采暖/通风及制冷系统(包括车窗除霜功能)的操作方法。
!警告
车内空气混浊将使驾驶员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极易酿成事故,致伤人员!
i 说明
- 122 -
.严格遵守相关注意事项=>88 页,“一般说明”。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自动空调系统操作机构
78
发动机运转并且打开鼓风机时空调系统才能工作。用温度旋钮开关⑥可调整车内温
度。按压相应按钮可打开或关闭某项功能。某项功能被打开时相应开关内的指示灯即点
亮,再次按压相应按钮,相应功能被关闭。
显示屏
①-车内温度显示值
②-空气内循环模式指示符合
③-气流分配模式指示符号
自动调节出风模式
脚部空间出风模式
乘员上身出风模式
- 123 -
乘员上身和脚部空间出风模式
控制按钮
④-风窗除霜/除雾开关
:该按钮用于
启动前风窗除霜/除雾功能。启动该功能后,自车外吸入的空气直接吹向前风窗。
一旦启动前风窗除霜/除雾功能,处于打开状态的空气内循环模式立即被关闭,温度高于
3℃时空调系统自动启动并且鼓风机转速提高1 档,迅速吹车中空气。
79
⑤-后风窗加热开关
:发动机运转时按压该按钮,后风窗加热功能方起作用,约工作10 分钟后加热器
自动关闭。如加热期间再按一次该按钮,可提前关闭后风窗加热功能。
⑥-温度调节旋纽=> 85 页。
⑦-鼓风机转速调节旋钮=>85 页。
⑧-空气内循环模式按钮=>87 页。
- 124 -
⑨-AUTO(自动运转式)按钮:用该
按钮可便系统自动调节车内温度、鼓风机转速及空气分配=>84 页。
⑩-AC 按钮开关:该按钮用于打开制冷系统。打开制冷系统后按钮内的指示灯随即点
亮。
11-空气分配模式选择旋钮:默认状态下为系统根据外界条件(如温度、日照等)
自动调出风方向。左旋旋钮变为脚部空间出风模式右旋旋钮变为乘员上身出风模式
左旋或右旋两次旋钮变为乘员上身和脚部空间出风模式
i 说明
.务必遵守“一般说明”中的有关规定=>88 页。《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自动空调系统出风口
空调出风口位置及出风风向示意图=> 82 页,图59。按压相应按钮后(既选定运转
模式和功能后)所有出风口均能输出加热或未加热的新鲜空气或冷空气。
以AUTO 模式运转时系统自动控制各出风口。出风口的状态由空气分配模式选择旋
- 125 -
钮11(=>图62)控制。
i 说明
.出风口3 和4(=>77 页,图60)可用其旁的滚花旋钮单独打开或关闭:
0-上旋滚花旋钮,关闭出风口。-下旋滚花旋钮,打开出风口。上下拨动出风格栅内
的调整钮可纵向改变气流方向:左右滑动出风格栅内的调整钮可横向改变气
80
流方向。.后排乘员脚部空间的出风口与前排脚部出风口5 同时打开或关闭。
!注意
空调系统以自动运转模式工作时出风口3 和4 中必须有一个处于打开状态,否则,
空调制冷系统可能结冰。《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自动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工作时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空气温度、流量及风向,使车内快速达到并
保持设定的温度。
- 126 -
打开自动模式 -按压AUTO 按钮=>图62,按钮内的指示灯点亮。-旋转温度调节
旋钮⑥=>图62,设定车内温度。推荐温度:22℃。在自动模式下温度设定为22℃时,可
迅速达到车内设定温度,也可根据个人需求或特殊环境进行更改。车内温度的调节范围
为+16℃至+29.5℃。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设定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可能略有差别。
如选择的温度低于16℃,显示屏将显示字母“LO”该情况下系统将以最大制冷功率
运转,而不能自动调节车内温度。如选择的温度低于29.5℃,显示屏将显示字母“HI”
该情况下系统将以最大加热功率运转,而不能自动调节车内温度。
在自动模式下,空调系统自动调节鼓风机转速及风向,使车内持续保持设定的温度,
同时,系统也会考虑外界光照的影响,无须乎动调节,因此,自动模式可为汽车驾乘人
员全年提供最佳的舒适环境。用相应旋钮手动调节风向或鼓风机转速时,自动模式即被
关闭,但温度保持不变。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手动运行模式
空调在手动进行模式下工作时,可按需要手动调节空气温度,流量及风向。
- 127 -
81
启动手动运行模式
按压按钮④或⑧,或旋转鼓风机转速旋钮开关⑦和空气分配模式选择旋钮11,AUTO
按扭内的指示灯即熄灭,系统自动进入手动运行模式。
温度
用温度旋钮开关⑥可调整车内温度,设定的温度显示在显示屏位置①上。车内温度
的可调范围为+16℃至29.5℃,车内实际温度与车外环境状况有关,因此,设定的温度
值可能略高或略低于实际温度值。
如选择的温度低于16℃,显示屏将显示字母“LO”,该情况下系统将以最大制冷功
率运转,而不能自动调节车内温度。如选择的温度低于29.5℃,显示屏将显示字母“HI”
该情况下系统将以最大加热功率运转,而不能自动调节车内温度。
鼓风机用鼓风机转速旋钮开关⑦可对鼓风机转速进行无级调节。通常鼓风机应以低
速运转,确保新鲜空气流入车内。如将开关拧至O 位,空调系统即关闭,AUTO 按钮内的
指示灯熄灭。
- 128 -
空气分配
用空气分配模式选择旋钮11 可在送风方向之间转换,启动某
项空气分配模式时,该空气分配模式指示符号将在显示屏的位置②上显示。也可单独打
开和关闭出风口③和④(=>77 页,图60)。
启动/关闭空调系统 顺时针旋转鼓风机转速旋钮开关⑦或将该旋钮开关拧至0
82
位,即可启动和关闭空调系统,系统启动时显示屏的相关符号即显示出来。
开启/关闭制冷系统
按下AC 按钮启动空调制冷系统,开关上的指示灯随之点亮。再次按下该开关即可
关闭制冷系统。
!警告
车窗模糊不清将加大事故和受伤风险。.安全起见,所有车窗应无冰、雪和雾气,
确保视线清晰。.尽快熟悉采暖通风系统(包括车窗除霜/除雾功能)的正确操作方法。
切勿让空调系统在空气内循环模式下长时间运转。因此时新鲜空气不能进入车内,
- 129 -
若制冷系统也同时关闭,前风窗将迅速凝结雾气,影响视线,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应按
实际需要启动空气内循环模式,不需要时关闭空气内循环模式。
!警告
如车内空气混浊,将使驾驶员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记忆引发交通事故,致伤甚
至致死人员。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空气内循环模式
空调以空气内循环模式运转时可防止车外污浊难闻的空气进入车内。按压空气内循
环模式按钮开关⑧=>82 页,图62,即可启动空气内循环模式,启动该模式时按钮内的指
示灯即点亮。汽车驶经诸如隧道或交通拥挤路段时应启动空气内循环模式,防止车外污
浊难闻的空气进人车内。
车外温度很高时启动空气内循环模式可使车内空气快速循环冷却,提高制冷效率,
而无须对车外进入车内的热空气进行冷却。车外温度很低时启动空气内循环摸式可使车
内空气快速循环加热,提高采暖效率,而无须对车外进入车内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出于
- 130 -
安全考虑,按下按钮④,空气内循环模式即被关闭。如需要,按压按钮⑧,即可重新启动
空气内循环模式。
!警告
83
车窗模糊不清将加大事故和受伤风险。.安全起见,所有车窗应无冰、雪和雾气,
确保视线清晰。.尽快熟悉采暖/通风系统(包括车窗除霜/除雾功能)的正确操作方法。
.切勿让空调系统在空气内循环模式下长时间运转,因此时新鲜空气不能进入车内,
若制冷系统也同时关闭,前风窗将迅速凝结雾气,影响视线,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应按
实际需要启动空气内循环模式,不需要时关闭空气内循环模式。
!警告
如车内空气混浊,将使驾驶员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致伤甚
至致死人员。
适用于配备自动空调系统的轿车
一般说明
- 131 -
经济使用自动空调系统 制冷过程中空调压缩机将消耗发动机动力,增加燃油消
耗量。因此,为尽可能缩短空调系统的运转时间,请注意下列事项:
.若经烈日暴晒车内温度很高时应在空调系统工作的同时打开车门和车窗,使车内
热空气快速散逸。
.轿车行驶时若使用空调系统,务必关闭所有车窗和天窗,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
若不启动空调系统即可使车内达到舒适程度,则可按压AC 按钮关闭空调压缩机运转模
式。
空调粉尘滤清器
空调粉尘滤清器用于防止车外空气中的杂质(包括灰尘和花粉等)吸入车内。为保证
空调系统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务必按《保养手册》规定的周期更换空调粉尘滤清器。若
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使用本车,则应根据实际环境情况增加更换空调粉尘滤清器
的频次。
i 说明
.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因冷凝作用,空气中的水份会凝结在空调蒸发器上,形成
- 132 -
水滴,从蒸发器上滴下,致使车下积水,此属正常现象,并非系统漏水,无需担心。
84
.若长期未启动空调AUTO 系统,则因自然沉积作用,空调蒸发器会发出异味,故每
月至少启动一次空调系统,并以最大工况运转一段时间,消除和防止蒸发器产生异味,
操作时应打开一扇车窗。
.为确保采暖,通风及制冷系统工作正常,前风窗前端的进气口切勿被冰,雪及树
叶等杂物堵塞。空调出风口输出的空气流经整个车厢,然后通过后风窗下的狭长气道排
到车外,因此,须注意勿让后窗台板上存放的衣服或其它物品堵塞排
气道。
.启动空气内循环运转摸式后切勿在车内吸烟,否则,系统自车内吸入的烟雾等沉
积在空调蒸发器上,空调系统运转时将产生持久不散的异味,必须更换空调蒸发器方能
消除异味,既耗时间又耗费用。
.注意切勿遮盖空气内循环模式按钮⑧下方的车内温度传感器12 =>图63。
故障排除
- 133 -
.制冷系统不工作 下列原因均可能导致空调制冷系统不工作:
-环境温度低于+5℃
-空调系统保险丝熔断。
更换保险丝。如故障并非保险丝熔断导致的,则应由专业人员检查空调系统。-因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系统暂时关闭空调压缩机。
.制冷效率降低 -一旦发现制冷效率降低,应立即关闭空调系统,尽快到本公司
特许经销商处检查系统。
!注意
维修空调系统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用工具,因此,空调系统发生故障
时建议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检修系统。
85
行驶系统
点火开关
火开关锁孔位置
- 134 -
①-切断点火开关电源/关闭发动机/锁止
方向盘
点火钥匙处于该位置时(=>图64)关闭点火开关,发动机熄火,同时啮合方向盘锁止
销,锁止方向盘。
拔出点火钥匙后应转动一下方向盘,直至听到方向盘锁止销的啮合声,确保锁止方
向盘。
②-接通点火开关 若钥匙难以或无法自位置①拧至位置②,则应来回转动方向
盘,使方向盘锁止销分离。
③-起动发动机 钥匙处于该位置时(=>图64)起动发动机,此时,轿车内的大功率
耗电设备将被暂时关闭。若一次起动未能成功,再次起动前必须将点火钥匙拧回至位置
①。点火开关内设有防重复起动装置。发动机一旦起动,该装置可防止损坏起动机。
!警告
.离车时务必拔下点火钥匙!以防单独留在车内的人员误起动发动机,或操作车内
86
- 135 -
电气设备(如电动门窗)导致伤害。.离车时切勿将儿童或残疾人单独留在车内。用遥控器
闭锁轿车后可能使车内人员陷入困境。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车内温度可能很高或很低,极
易使车内人员患病或受伤。.轿车未停稳前切勿拔出点火钥匙,以免行驶中突然闭锁方向
盘,引发事故!.轿车停稳后应拉紧手制动器防止轿车移动。
.发动机切忌进水!轿车在低洼积水路面行驶时注意避免发动机进水,否则,势必严
重损坏发动机,由此导致的故障和损坏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注意
.轿车处于静止状态时方可操作起动机(钥匙处于位置③),否则,将损坏发动机和
起动机。.用正确编码的原装钥匙方能起动发动机,确保您无故障操纵轿车。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点火钥匙安全联锁功能
自动变速箱变速杆挂入P 档位时方能拔出点火钥匙。配备了自动变速箱的轿车,关
闭点火开关后必须拔出点火钥匙后变速杆被锁止在档位P。
将变速杆挂入P 档位方能拔出点火钥匙。
- 136 -
起动和关闭发动机
适用于配备汽油发动机的轿车
启动发动机
用正确编码的本公司原装钥匙方可启动发动机。
配备手动变速箱的轿车:
-将换档杆挂入空档。-将离合器路板踩到底,并保持在踩下位置,使起动机只驱动
发动机。-将点火钥匙拧至位置③=>图64,起动发动机。-发动机一旦起动立即松开点火
钥匙,切断起动机电源,勿让起动机随发动机一起运转。
87
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将变速杆挂入P 档位或N 档位。-踩下制动踏板,并保持在踩下位置。-将点火钥
匙拧至位置③=>图64,起动发动机。-发动机一旦起动立即松开点火钥匙,切断起动机
电源,勿让起动机随发动机一起运转。
起动装备有二次空气泵的冷态发动机时,因二次空气泵需工作数分钟,故短时间内
- 137 -
可能出现运转噪音,此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心。若发动机未能立即起动,10 秒钟后必须
停止起动,约30 秒钟后方可再次尝试起动。若仍无法起动发动机,请参阅手册3.2,“应
急起动”一节的相关说明。
!警告
.切勿在通风不良或封闭空间内起动发动机,因发动机尾气属有毒气体,谨防中毒!
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使人昏迷,甚至窒息致死!.发动机起动运转时切不可让轿车处于无
人照管的状态。.不得使用起动辅助装置起动发动机,因其可能导致发动机高速运转,损
坏发动机。
!注意
.起动冷态发动机后,发动机未达到正常工作前切勿高速运转发动机或开足油门或
超负荷行驶,否则,可能损坏发动机。.推动或牵引轿车起动发动机的距离不得超过50m,
否则,未燃燃油将进入催化转换器,损坏催化转换器。
.应尽可能用另一辆汽车的蓄电池起动发动机,非万不得已不采用牵引或推动轿车
的方法起动发动机=>手册3.2,“应急起动”。
- 138 -
环保
发动机起动后切勿停车预热发动机,应立即起步行驶,从而不仅可使发动机快速达
到工作温度,并可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88
关闭发动机
-停稳轿车。
-将点火钥匙拧至位置①=>图64。
关闭发动机后散热器风扇仍可能继续运转一段时间(最长可达10 分钟)。即使风扇
停转后若因外界因素导致发动机热量积聚,冷却液温度升高,风扇仍可能突然自行起动
运转。
!警告
轿车未停稳前切勿关闭点火开关,否则,轿车可能失控,引发严重伤亡事故!
.关闭发动机后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不起作用。
.发动机运转时制动助力器方能工作,故关闭发动机后需用更大的力量踏制动踏板
- 139 -
方能停住轿车。
警告(续)
.发动机运转时转向助力器方能工作,故关闭发动机后转向时需用更大的力量转动
方向盘。
.拔出点火钥匙后方向盘立即被锁止,轿车不能转向,谨防引发事故!
!注意
.发动机长时间大负荷运转后温度很高,立即关闭发动机可能损坏发动机,故切勿
立即关闭发动机,应让发动机继续怠速运转一段时间,待温度降低后再关机。.切勿将轿
车停驻在诸如干草或汽油等可燃物上方,以免处予高温状态的催化转换器引燃这些物质,
酿成火灾!
手动变速箱
适用于配备手动变速箱的轿车
89
倒档
- 140 -
-轿车完全停稳后,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将离合器踏板踩到底。
-将换档杆移入空档。
-停顿数秒钟后下压换挡杆,然后左推,最后将换档杆前推至换档手柄上所示的倒
档位置R=>图65。
打开点火开关后挂入倒档时下列功能将被激活:.倒车信号灯点亮。
.驻车距离报警系统*自动起动。
.倒车时空调系统自动切换到空气内循环模式。
!警告
.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时一旦挂入某个前进档,轿车立即起步行驶。.轿车行驶时切
不可挂入倒档,否则,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注意
.轿车行驶时勿将手搁在换档杆上,以免手的压力传到变速箱内的换档拨叉上,导
致拨叉早期磨损。.换档时必须将离合器踏板踩到底,避免不必要的磨损和损坏。
自动变速箱
- 141 -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换档程序
本车自动变速箱配有两种换挡程序。
90
常规换档程序
-将变速杆移入D 档位置=>图66,即进入常规换挡程序运动换档程序
-将变速杆移至S 档位置=>图66,即进入运动换挡程序。
如选择常规换档程序(档位D),轿车将以经济模式行驶,降低燃油消耗率。变速箱
在发动机低速范围内自动上下变换速档。
如选择运动换档程序(档位).轿车将以运动模式行驶,变速箱在发动机高速范围内
自动上下变换速档,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动力。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变速杆锁止机构
变速杆位于档位 P 或N 时,该机构可防止变速杆误挂入某个前进档,导致轿车自行
- 142 -
起步行驶。
91
按下列方法即可解除变速杆锁止状态:
-打开点火开关。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踩住制动踏板,同时按住变速杆左上侧的按钮(=>图67)即可解除锁止状态。
装备自动变速箱的车型打开点火开关时组合仪表内的警报灯随之点亮,提醒驾
驶员踩制动踏板。
轿车处于停止状态或车速低于5Km/h 时变速杆锁止机构方起作用,变速杆处于N 档
位时若车速超过5Km/h,变速杆锁止机构自动松开。
变速杆处于N 档位1 秒钟以上,并且未踏制动踏板时锁止机构才将变速杆锁止。
系统配有一延迟电路,换档时可防止变速杆快速移过N 档位时(例如,自R 档位移
至D 档位时)被锁止,从而可使轿车陷入诸如积雪或泥泞路段时可前后“晃动”摆脱困
境。
- 143 -
驾驶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轿车行驶时自动变速箱自动上下换挡。
起动发动机
-变速杆位于P 或N 档时方能启动发动机=>90 页。
92
下坡行驶
-踩住制动踏板。
-按住变速杆左上侧的锁止按钮=>图68,选择变速杆档位(R、D 或S)。
-松开锁止按钮,直至变速箱啮合选定的档位(可感到机构轻微颤动)。
-松开制动踏板,踩油门踏板,起步行驶=>!。
临时停车
-若因诸如文通信号灯等情况需临时停车时无需将变速杆挂入N 档位,踩住制动踏
板停车,防止轿车“蠕动”即可,发动机怠速运转。-此时切勿踩油门踏板。
- 144 -
驻车
-踩住制动踏板,直至轿车停稳=>!。
-拉起手制动手柄,施加手制动=>!。
-按住锁止按钮,将变速杆移入P 档位后松开锁止按钮。
上坡行驶
-将变速杆自档位D 向右推入\"Tiptronic\"换挡槽板。
-向后轻轻推变速杆即可换入低速档。
坡道停车
-坡道停车时务必用脚制动踏板停住轿车,防止轿车溜坡=>!。切勿试图通过挂入行
驶档位,提高发动机转速来阻止轿车溜坡。
下坡启动
-挂入行驶档位,松开脚制动踏板,踩下油门踏板,轿车起步行驶。下坡行驶时,
坡度越大,挂入的档位应越低,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制动效应。例如,沿陡坡下行时应以
3 档行驶。若发动机制动效应不足,车速将因此而提高,变速箱将自动换入高档,防止
- 145 -
发动机超速运转,此时应踩下制动踏板,降低车速,并通过\"Tiptronic\"换档槽板将变速
杆挂入3 档=>!。
本车配有自动联锁机构。未踏下制动踏板时可防止变速杆自P 成N 档位挂入前进档
93
位或倒档。
脚制动警报灯 该警报灯点亮时驾驶员必须踩下制动踏板,否则,无法将变
速杆移出P 或N 档位。
!警告
.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并已挂入某行驶档位时驾驶员切不可离车!若不得不离车,则
必须拉紧手制动器,施加手制动,并将变速杆挂入档位P。
.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并已挂入档位D 、S 或R 时必须用脚制动踏板停住轿车,因
为即使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传动系统仍可传递动力,轿车可能缓慢移动。
.行驶时如需换档,切不可踩油门踏板,否则,可能引发事故!
.行驶时切勿将变速杆挂入档位P 或N,否则,极易引发事故!
- 146 -
.沿陡坡下行前必须降低车速,并通过\"Tiptronic\"换挡槽板换入低档。
.若不得不在坡道上停车,则务必踩住脚制动踏板,防止轿车溜坡。
!警告(续)
.轿车行驶时切勿让制动器处于摩擦状态,或频繁或长时间施加脚制动,否则,势
必导致制动器过热,严重降低制动性能,增大制动距离,甚至导致制动系统完全失效!
.轿车沿坡道下行时切不可将变速杆挂入N 档位,让轿车自行下滑行驶。沿坡道下
行时无论发动机是否运转均不得将变速杆挂入N 档位!
!注意
.坡道停车时切勿试图通过挂入某行驶档位,并踩油门踏板的方法防止轿车溜坡,
否则,将导致变速箱过热或损坏。坡道停车时应拉紧手制动手柄,踩住脚制动踏板。
.如关闭发动机并将变速杆移入档位后仍让轿车滑行,自动变速箱将无法得到润滑
而损坏。
利用Tiptronic 换档程序手动换档
利用Tiptronic 手动换挡程序驾驶员可手动换挡。
- 147 -
94
将变速杆自档位D 向右推入“Tiptronic”换档槽板=>图69.此时,换挡板上的
“D”符号指示灯熄灭:“+”与“-”符号指示灯亮起。
-沿图示箭头+方向前推变速杆,挂入高档。
-沿图示箭头-方向后推变速杆,挂入低档。
轿车加速行驶时发动机达到最高允许转速前自动变速箱自动切入临近高档。如选择
较低速档,则发动机不会超速运转时自动变速箱方会自动换入低档。若变速杆处于档位
D,轿车以3 档速度行驶时将变速杆右推入\"Tiptronic\"换档槽板,则轿车仍以3 档速度
行驶。
变速杆档位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组合仪表档位指示器可显示自动变速箱变速杆当前档位和速挡。
95
组合仪表内的档位指示器可显示变速杆当前档位和速档,速档数显示在变速杆档位
- 148 -
的右侧,且变速杆处于档位D 和S 时方显示速档数=>图70。
P-驻车锁止档
变速杆处于该档位时轿车驱动轮被机械锁止。轿车完全停稳后方可将变速杆挂入档
位P=>!。
打开点火开关后必须按住变速杆左上侧的锁止按钮,并同时踩下制动踏板方可将变
速杆移出档位P。如需将变速杆挂入档位P,必须按住变速杆左上侧的锁止按钮并踏下制
动踏板。若蓄电池电流耗尽,则无法将变速杆移出档位P。
R-倒车档
轿车完全停稳,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方可将变速杆挂入档位R=>!。点火开关处于打开
状态,按住变速杆左上侧的锁止按钮,同时踏下制动踏板方可将变速杆挂入档位R。
打开点火开关后一旦将变速杆挂人档位R,下列功能立即被激活:
.倒车信号灯点亮:
.驻车距离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倒车时空调系统自动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 149 -
N-空档(怠速档)
如选择档位N,变速箱进入空档状态,此时,无动力传递到轿车驱动轮,发动机无
制动效应。
轿车下坡行驶时切不可将变速杆挂入档位N,否则,发动机无制动效应,轿车仅依赖
脚制动器制动。
轿车下坡行驶时如关闭发动机,并将变速杆挂入档位N,则将严重损坏变速箱!
96
D-前进档(常规换档模式〕
变速杆处于档位 D 时变速箱根据发动机负荷、车速及个人驾驶方式在所有前进速档
之间自动加减换档。但轿车下坡行驶变速杆处于档位D 时不能充分发挥发动机的制动效
应。变速杆档位指示器显示档位D 和当前速档=>图70。
如需将变速杆自档位N 移至档位D,则轿车停稳或车速低于5km/h 时踩住制动路板
方能将变速杆移入档位D=>!。
S-前进档(运动换档模式)
- 150 -
变速杆处于档位S 时变速箱根据发动机负荷、车速及个人驾驶方式在所有前进速档
之间自动上下换档,但变速箱自动换档时的发动机转速高于档位D 换档时的发动机转速,
从而可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动力储备。轿车下坡行驶变速杆处于档位时不能充分发挥发动
机的制动效应。变速杆档位指示器显示档位S 和当前速档。
将变速杆挂入档位S 时必须按住变速杆上的锁止按钮。
!警告
轿车意外移动可能引发严重伤亡事故!
.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并己挂入前进档位则驾驶员切不可离车,置轿车于无人照
管的境地。若发动机处于运转状态时驾驶员不得不离车,则必须施加手制动,并将变速
杆挂入档位P。
.发动机运转,变速杆挂入档位D、S 或R 时必须用脚制动踏板停住轿车,因此时即
使发动机怠速运转,传动系统仍可传递动力,轿车可能“蠕动”。
.切换档位时切勿踩油门踏板,否则,可能引发事故!
.轿车行驶时切勿将变速杆挂入档位P 或R,否则,可能引发伤亡事故!
- 151 -
.轿车沿陡坡下行前应降低车速,并通过\"Tiptronic\"换档槽板换入某个低档提高发
动机的制动效应,减轻制动系统的负荷。
97
.切勿频繁或长时间施加脚制动,否则,将导致制动器过热,大大降低制动效率,
增长制动距离,甚至导致制动系统完全失效:
!警告
轿车未停稳前切勿关闭发动机,否则,轿车可能失控,引发伤亡事故!
.关闭点火开关后安全气囊及安全带收紧器不起作用。
.发动机不运转时制动助力器不起作用,制动时必须用更大的力量踩制动踏板。
.发动机不运转时转向助力器不起作用,转向时必须用更大的力最转动方向盘。
.一旦拔出点火钥匙.方向盘立即被锁止,轿车不能转向。
.轿车下坡行驶时切勿挂入空档,甚至关闭发动机,让轿车自行沿下坡道滑行。
!注意
如关闭发动机并将变速杆挂入档位N 后让轿车滑行,因得不到润滑,将严重损坏自
- 152 -
动变速箱。
i 说明
.轿车行驶时若因疏忽将变速杆移入档位N,此时应立即松开油门踏板,待发动机转
速降低至怠速时再将变速杆挂入档位D。
.若系统发生故障,自动变速箱将以应急程序运行,此时,必须尽快与本公司特许
经销商联系检修系统。
强制降档(Kick-down)功能
适用于配备自动变速箱的轿车
该功能可使轿车达到最大加速性能。完全踩下油门踏板,使之越过节气门全开处的
阻尼点,变速箱将根据发动机转速及车速自动切入某个低速档,使轿车达到最大加速性
能。发动机达到该速档的最大允许转速时变速箱方会自动切入临近高档。
!警告
轿车在光滑路面上行驶时可能失控,谨防引发伤亡事故!
98
- 153 -
在光滑路面上利用强制降档功能行驶时务必格外谨慎,急加速时可能导致轿车无牵
引力而侧滑。
.安全起见,交通、道路及天气条件允许时方可用强制降档功能行驶。
手制动器
操作方法
停车后应施加手制动,防止轿车无意中自动移动。
停车后及离车前务必施加手制动。
施加手制动 -向上拉紧手制动手柄=>图71。
分离手制动器 -将手制动手柄稍上提,按住手柄端部的锁止按钮=>图71,然后完
全下推手柄即可分离手制动器=>!。
停车后务必拉紧乎制动手柄,防止轿车自行移动,似轿车切不可在施加手制动的情
况下行驶=>!。点或开关打开状态下施加手制动,制动系统警报灯即点亮;松开手制
动,警报灯熄灭。
施加手制动后若轿车行驶速度超过6km/h,系统将持续发出声响警报。
- 154 -
!警告
.轿车行驶时切勿试图利用手制动器降低车速。因手制动器只对后轮施加制动,不
99
可能缩短制动距离,故极易引发事故。
.轿车行驶时手制动器必须完全分离。若仅部分分离手制动器,则将导致后轮制动
器过热,大大制动效率,极易引发事故!同时,还将导致后轮制动摩擦衬块早期磨损。
!注意
.离车前务必施加手制动,同时将换档杆挂入1 档(手动变速箱)或将变速杆挂入档
位P(自动变速箱)。
驻车
驻车时务必施加手制动驻车时务必注意下列事项:
-用脚制动踏板停稳轿车。-向上拉紧手制动手柄。
-手动变速箱轿车:将换档杆挂入1 档;自动变速箱轿车:将变速杆挂入档位P。
-关闭发动机,拔出点火钥匙,转动方向盘,确保方向盘锁止销啮合,锁止方向盘。
- 155 -
-离车时随身带走点火钥匙=>!。
坡道停车
.拔出点火钥匙前应转动方向盘,使轿车的前轮顶住路缘(下坡道停车),或后轮顶
住路缘(上坡边停车),防止轿车溜坡。.按常规方法驻车-施加手制动,挂入1 档(手动
变速箱)或档位P(自动变速箱)。
!警告
离车且轿车无人照管时应采取下列措施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为防止发生事故,务必拔出点火钥匙,锁止方向盘,使轿车无法转向。
切勿将轿车停驻在诸如干草、矮灌木丛、溅出的燃油等易燃物旁,以免灼热的排气
系统点燃油物质。
离车时务必拔出点火钥匙,随身带走。否则,他人可能误起动发动机或误操作诸如
电动门窗等车内电气设备,引发伤亡事故!
.切勿将儿童或残疾人单独留在车内,用遥控钥匙在车外闭锁轿车后可能使儿童或
100
- 156 -
残疾人陷入困境。此外,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车内的温度可能很高或很低,极易使车内
的儿童或残疾人患病或受伤!
转向系统
调整方向盘位置
驾驶员可按自身体型调整方向盘的高度。
-将驾驶员座椅调整至正确位置。
-下压转向柱下方的手柄=>图72 =>!。
-将方向盘调整至正确位置=>图73。
-上推手柄,将其锁定=>!。
!警告
转向柱调整不当和坐姿不正均可能严重致伤驾驶员!.调整转向柱后务必上推手柄
①=>图72,将其锁定,防止行驶时转向柱自行移位。
为避免引发事故,调整转向柱时轿车必须处于静止状态,轿车行驶时不得调整转向
柱!
- 157 -
正确调整驾驶员座椅和方向盘。调整后驾驶员胸部与方向盘之间至少保持25cm 的
距离=>图73。如未能保持该最小距离、则发生事故时
101
!警告(续)
安全气囊不能发挥保护作用,反而可能致伤,甚至致死驾驶员!.如因您的体型不能
与方向盘之间保持25cm 的最小距离,请与本公司特许经销商联系,有关人员将帮助您确
定是否需作特殊改装。
切勿将方向盘调至正对着您的脸部,否则,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将不能提供有效保
护。调整后须确保方向盘对着驾驶员胸部。
行驶时驾驶员的双手必须把在方向盘轮缘的3 点钟和9 点钟部位,双手切不可把在
方向盘12 点钟部位,或以其它姿势把握方向盘(例如,双手把在方向盘中央或方向盘轮
缘内侧),否则,发生事故时可能产重致伤手臂,手或头部。
驻车距离报警系统
适用于配备驻车距离报警系统的轿车
- 158 -
该系统属驻车辅助装置。驻车时如发现车后障碍物,该系统将向驾驶员发出警报驻
车距离报警系统协助驾驶员驻车和调整车位。若轿车后部接近降碍物,系统将向驾驶员
发出断续的声响警报,轿车后部越接近障碍物,警报声越短促;距障碍物非常近时系统
将发出持续的警报声。若此时轿车继续接近障碍物,则系统将不再能探测到车后障碍物。
该系统借助后保险杠的四个超声波传感器测算轿车后部距障碍物的距离。传感器发送和
接收超声波,电子系统利用发送和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计算轿车后部距降碍物的距
离。
102
启动驻车距离报铃系统
-点火开关处于打开状态下挂人倒车档,驻车距离报警系统即启动,此时,系统将
发出一声“哗”声响信号。
关闭驻车距离报警系统
-将换档杆(手动变速箱)或变速扦(自动变速箱)移出倒车档,驻车距离报警系统即
被关闭。
- 159 -
如车后无障碍物,发生下列情况时表明系统存在故障:
.挂入倒车档后,系统未发出一声“哔”声响信号;
.挂人倒车档后,系统发出一声“哔”声响信号后,又发出持续鸣响信号;此时应
尽快与本公司特许经销商联系检修驻车距离报警系统。
!警告
驻车距离报警系统不能取代驾驶员对驻车环境的观察,驾驶员应集中注意力,根据
实际情况安全驻车和调整车位。
.驻车距离报警系统的超声波传感器在探测障碍物时存在盲区,此时,驾驶员必须
注意观察,避免发生驻车事故。
.在狭窄场所或上坡倒车时,系统可能探测到栏杆、树木咸斜坡面,此属正常现象。.
倒车速度较块时,驻车报警系统的探测准确性有所下降,建议倒车速度不超过2km/h。.
驻车报警系统持续鸣响时,就立即停止到车,因此时车辆与障碍物已极其接近,谨防发
生事故。
.为保证后保险杠上传感器的功能须保持其清洁并避免结冰。用高压清洗器清洗驻
- 160 -
车距离系统应短时轻柔,喷嘴与传感器至少保持10cm 以上的距离。
.若有水珠附着在后保险杠上的传感器,则传感器的灵敏度会有所下降,拭去附着
在传感器上的水珠即可恢复其灵敏度。
.驻车距离报警系统传感器属精密部件,切勿私自拆装维修。因用户私自拆装维修
所导致的损坏,本公司概不承担质量担保。
103
车速巡航控制系统(CCS)
适用于配备车速巡航控制系统的轿车
车速巡航控制系统概述
本车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可在30km/h 至180km/h 车速范围内使轿车以设定的车速恒
速行驶。一旦达到所需车速,设定和存储该车速后驾驶员即可将脚抬离油门踏板,轿车
以设定的车速恒速行驶。
配备手动变速箱的轿车:换档杆处在1 档时车速巡航控制系统不起作用。配备自动
变速箱的轿车:变速杆在档位P、N 或R 时车速巡航控制系统不起作用。
- 161 -
启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并以设定的巡航车速行驶时组合仪表内的警报灯随即
点亮
!警告
若在不适合恒速行驶的条件下使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则可能引发事故!.安全起
见,在车流密集路段,颠簸路段、多弯道路段城湿滑路段(例如积水、积雪或砂石路段)
上行驶时切勿使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
.设定的车速及与前车的距离必须与当时的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相适应,驾驶员应
谨慎使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切记,车速巡航控制系统仅是一种驾驶辅助装置。
!警告(续)
.轿车越野行驶或在无路面路段行驶时切勿使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否则,极易引
发事故!.不需使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时务必关闭系统,以免误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引
发事故。
.务必根据当时的道路,交通和天气状况设定巡航车速,车速切勿过高,谨防发生
事故。
- 162 -
!注意
.下坡行驶时车速巡航控制系统不能使轿车以设定的车速恒速行驶,轿车在自重作
104
用下加速行驶,此时,应及时挂入低档(配备白动变速箱的轿车通过Tiptronic 换档槽板
换入低档),并用脚制动踏板降低车速。
.配备手动变速箱的轿车使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行驶时切勿不踏离合器踏板就将换
档杆挂入空档,否则,可能异致发动机转速过高,损坏发动机。
车速巡航控制系统操作方法
启动车速巡航控制系统
-将转向信号1/前大灯变光操纵杆上的开关A(=>图74)拨至位置ON 即可启动车速巡
航控制系统。
关闭车速巡航控制系统
-将开关A(=>图74)拨至位置OFF 即可开关闭车速巡航控制系统,同时,组合仪
表内的指示灯熄灭。
- 163 -
设定巡肮车速
-轿车达到所需车速时按一下跷板开关B 的下端SET-(=>图74),系统即将该车速
设定并存储为巡航车速,此后,驾驶员将脚抬离油门踏板,轿车即以此设定的巡航车速
持续行驶。同时,组合仪表内的指示灯点亮。
提高设定的巡航车速
-无需踩油门踏板,按压跷板开关B 的上端RES+(=>图74)即可提高巡航车速。每按
一下,系统按预设的量提高车速;持续按住跷板开关B 的上端RES+,系统持续提高车速,
105
达到所需车速时松开开关,当时的车速即被设定/储存在系统里。
降低设定的巡航车速
-按住跷板开关B 的下端SET-(=>图74),车速待续降低,达到所需车速时松开开关,
当时的车速即被设定/储存在系统里。《
暂时关闭车速巡航控制系统
暂时关闭车速巡航控制系统控制功能
- 164 -
-踩住制动踏板,或如配备手动变速箱,踩住制动踏板或离合器踏板。-将开关A 轻
拨向OFF 位置前的阻力点(未与锁止机构啮合)=>图75。车速巡航控制系统被暂时关闭,
但设定的巡航车速仍储存在系统里。
恢复车速巡航控制系统控制功能
-松开制动踏板或离合器踏板。
-将开关A 拨至位置ON,然后按压跷板开关B 的上端RES+=>图75,系统控制功能即
被恢复。
!警告
务必根据当时的道路、交通和天气状况设定巡航车速,车速切勿过高,谨防发生事
故=>!104,“车速巡航控制系统概述”。
106
安全行驶
一般说明
亲爱的驾驶员 安全第一!
- 165 -
本手册介绍轿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信息、操作要领、建议及安全注意事项,为您和乘
员的安全,务必遵守相关规定!
!警告
.为确保您和乘员的安全,务必仔细阅读本手册和本套随车文件中的其它手册。
!警告(续)
.务必随车携带全套随车文件。将本车转卖他人时务必将全套随车文件交给新车主。
安全装备
安全装备是轿车乘员保护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发生事故时可有效降低乘员受伤程
度或保护乘员免遭伤害。发生事故时安全装备虽可保护乘员免受伤害或降低对乘员的伤
害程度,但切不可因本车配备安全装备而冒险,莽掩行驶!本车配有下列安全装备:
.优化三点式安全带或腰部安全带;
.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安全带收紧器;
.前排座椅安全带高度调整机构:
.驾驶员和前排乘员正面安全气囊;
- 166 -
.驾驶员和前排乘员侧而安全气囊*:
.高度可调式头枕;
.可调式转向柱*:发生事故时上述安全部件协同工作,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将伤害
降至最小程度。但若驾乘人员坐姿不正,或不当调整和使用安全装备,则安全装备将不
能发挥保护作用。因此,本手册关于安全装备的说明及安全注意事项生关重要,为允分
107
发挥安全装备的保护作用,务必仔细阅读本手册,并遵守相关规定。安全防护人皆有责!
行驶前注意事项
驾驶员应以安全行驶,保护乘员为己任!安全起见。凡行驶前驾驶员应按下列规定
查轿车状况:
-检查车灯及转向信号灯是否工作正常;
-检查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和然油是否充足;
-确保所有车窗视野清晰;
-确保无物品干涉踏板;
- 167 -
-按身高调整的排座椅、头枕及后视镜;
-提醒乘员按各自体型调整头枕=>6 页;
-用合适的儿童座椅*保护车内儿童,并帮助其系好安全带=>31 页;
-坐姿正确,并提醒所有乘员保持正确坐姿=>4 页;
-正确佩戴安全带,并提醒所有乘员系好安全带=>9 页;
-可靠紧固车内所有装载物=>手册3.1,“座椅和储物设施”。
按规定适时维护保养轿车不仅能延长轿车的道路适用性,并可使轿车始终处于良好
技术状态,确保行驶安全性,因此,务必按本公司的规定定期保养您的轿车=>手册1.1,
《保养手册》。
如轿车经常在苛刻条件下行驶,或使用含硫量高的燃油,或经常短途行驶,或长时
间怠速运转(例如出租车),或经常牵引挂车行驶,或在高寒地区行驶,则在规定的定期
保养之间须增加若干保养项目的保养次数,或缩短保养周期。
安全行驶影响因素
行驶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您的驾驶方式和所有乘员的举止。作为驾驶员,您必须为您
- 168 -
自身和车内所有乘员的安全负责!若行驶中安全性受到影响,则不仅危及您自己,并会危
108
及道路上的其它车辆=>!,因此:
-行驶中切勿因外界影响分散注意力,例如,与车内乘员交谈或打电话。
-反应能力下降时切勿驾驶轿车(例如,药物、酒精及毒品均会削弱人的反应能力)。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车速限制。
-必须按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和气候状况适时调整车速=>!。
-长途行驶时应每两小时休息一次-感觉疲劳时切勿继续驾驶。
车速必须与道路、交通及气候状况相适应。
.务必严格邀守公路法规,尤其是限速规定。
.若行驶中安全性受到影响,将提高事故发生率和人员伤亡率。
正确就座
驾驶员正确坐姿
驾驶员坐姿正确与否对行驶安全性和降低疲劳感至关重要。
- 169 -
为确保安全和降低事故受伤风险,建议驾驶员按下列方法调整头枕:
-调整方向盘,使驾驶员胸部与方向盘之间至少保持25cm 的距离=>图1。
-前后移动驾驶员座椅至合适位置,稍弯膝即可将踏板完全踩到底=>!。
-确保双手可够到方向盘的最高点。
109
-调整头枕,使头枕上缘尽可能与驾驶员头顶等高=>图2。
-将靠背调至合适位置,使背部贴合靠背。
-正确佩戴安全带=> 9 页。
-将双脚始终置于脚坑内,便于操控踏板。
驾驶员座绮调整方法=>手册3.1,“调整前排座椅”。
!警告
发生事故时坐姿不正的驾驶员可能严重受伤!.驾驶员胸部与方向盘毂之间至少保
持25cm 的距离=>图1,若小于该距离,安全气囊将不能提供有效保护。
!警告(续)
- 170 -
.若因身体原因不能保持最小25cm 的距离,请与本公司特许经销商联系,经销商将
帮助您决定是否需作特殊改装。.驾驶时双手应始终分别握住方向盘9 点钟和3 点钟的位
置,气囊触发时可降低驾驶员受伤的风险。
.双手切不可把在方向盘12 点钟位置,或以其它方式把握方向盘(例如,双手把在
方向盘中间),否则,安全气囊触发时极易伤及手、手臂和头部。.行驶时座椅靠背切不
可过度倾斜,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将不能提供有效保护。靠
背处于直立位置并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方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靠背倾
斜角过大,势必造成驾驶员安全带佩戴不当和坐姿不正,发生事故时更易严重受伤!
.正确调整头枕,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避免发生事故时颈部受伤。
110
前排乘员正确坐姿
前排乘员与仪表板之间必须保持合适距离,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方能充分发挥保护
作用。为确保安全,降低事故受伤率,建议前排乘员作如下调整:
-尽可能后移座椅=>!。
- 171 -
-将座椅靠背调至合适位置,使背部与靠背完全贴合。
-调整头枕,使头枕上缘尽可能与头顶等高,勿低于眼睛=>6 页。
-双脚置于座椅前的脚坑内。
-正确佩戴安全带=>9 页。
前排乘员座椅调整方法=>手册3.1,“调整前排座椅”。
!警告
发生事故时坐姿不正的前排乘员极易严重受伤!.尽可能后移座椅,使胸部与仪表板
之间保持合适距离。如胸部距仪表板过近,则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系统无法提供有效保
护。
!警告(续)
.若因身体原因胸部不能与仪表板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请与本公司特许经销商联
系,经销商将帮助您决定是否需作特殊改装。.行驶时双脚务必始终置于脚坑内,切不可
将双脚搁在仪表板或伸到车窗外,或跪坐在座椅上,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极易
受伤。若同时触发安全气囊,则可能严重致伤前排乘员!
- 172 -
.行驶时座椅靠背切不可过度倾斜!否则,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安全带和安全气
囊将不能提供有效保护。靠背处于直立位置并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方能
充分发挥保护作用。靠背倾斜角过大,势必造成前排乘员安全带佩戴不当和坐姿不正,
发生事故时更易严通受伤!
后排乘员正确坐姿
后排座椅乘员必须保持正确坐姿,双脚置于各自的脚坑内并正确佩戴安全带。为降
低紧急制动及发生事故时的伤亡率,后排乘员务必遵守下列注惫事项;
111
-靠背必须处于直立位置,并可靠锁定=>手册3.1,“后排座椅”。
-调整头枕,使头枕上缘尽可能与头顶等高,勿低于眼睛,脑后应尽可能靠近头枕
=>6 页。
-双脚置于座椅前各自脚坑内。
-正确佩戴安全带=>9 页。
-采用合适的儿童保护系统保护车内儿童=>31 页,“儿童安全乘车”。
- 173 -
!警告
坐姿不正的后排乘员可能严重受伤!.正确调整头枕,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靠背
处在直立位置可靠锁定,并且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安全带方能发挥最佳保护作用。若后排
乘员坐姿不正,势必造成安全带佩戴不当,加大事故伤亡率!
正确调整头枕
正确调整头枕对保护驾乘人员,降低事故伤亡率至关只要!
为确保安全和降低事故受伤风险,建议所有驾乘人员按下列方法调整头枕:
-调整头枕,使头枕上缘尽可能与头顶等高,勿低于眼睛,脑后尽可能贴近头枕=>
图3/图4。头枕调整方法=>手册3.1,“头枕”。
瘦小乘员头枕调整方法
应将头枕完全下推到底,此时,头部仍可能低于头枕上缘。
高大乘员头枕调整方法
112
尽可能上提头枕。
- 174 -
!警告
若在拆掉头枕或头枕调整不当的情况下行驶,则紧急制动或急转弯或发生事故时极
易严重致伤驾乘人员!
.所有驾乘人员必须按自身体型正确调整头枕。
.发生事故时调整不当的头枕可能致死乘员!
.行驶时若遇突发事件或紧急制动,调整不当的头枕也将加大乘员受伤风险。
.头枕高度必须适合乘员的身高,其上缘应尽可能与乘员头顶等高,但勿低于眼睛,
头部尽量贴近头枕。
常见不正确坐姿
不正确坐姿可能严重致伤,甚至致死驾乘人员!安全带走向正确方能充分发挥其保
护作用。坐姿不正势必造成安全带走向失当,大大降低安全带的保护作用。作为驾驶员,
必须对您自身及车内所有乘员,尤其是儿童的安全负责!
-轿车行驶时,所有驾乘人员必须正确就座,并正确系好安全带=>!。
下列不正确坐姿均可能危及车内所有人员,虽未涵盖所有不正确坐姿,但本公司希
- 175 -
望您了解不正确坐姿的危害性,行驶中采取正确坐姿,防止和降低事故伤亡率,提高行
驶安全性。因此,行驶时务必杜绝下列不正确坐姿:
.站在车内;.站在座椅上;.跪坐在座椅上:.座椅靠背过分后倾;.倚靠在仪表板上:.
113
躺在后排座椅上;.坐在座椅前端:.倚坐在一侧:.倚靠在车窗上:.双脚伸到车窗外面:.
双脚搁在仪表板上:.双脚搁在座椅面上:.在脚坑内活动:.不系安全带在座椅上活动:.
行李箱内载人。
!警告
上述不正确坐姿均可能导致驾乘人员严重受伤!.发生事故时触发的安全气囊将撞
击坐姿不正的乘员,使之严重受伤。
.轿车起步行驶前驾驶员应正确就座,并在途中全程保持正确坐姿,同时,提醒车
内所有成员保持正确坐姿=>4 页,“正确就座”。
踏板区域
踏板 所有踏板不得受到任何物品或脚垫的阻碍,必须便于操控,运动自如。-确
- 176 -
保所有踏板不受干涉,可完全踩到底=>!。-确保所有踏板均能自如返回初始位置。如确
需铺设脚垫,务必使用不妨碍踏板运动,并可固定在脚坑内的脚垫。若制动管路发生故
障,制动时制动踏板的行程将加长。
穿合适的鞋 驾驶员务必合脚并能感知踏板运动的鞋。
!警告
踏板受阻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严重致伤人员!.驾驶员脚坑内切不可存放任何物
品,否则,物品可能滑入踏板区域,阻碍踏板运动,紧急制动或遇突发情况时驾驶员无
法操控踏板,极易引发事故!《
驾驶员侧脚垫
只可使用可固定在驾驶员侧脚坑内并且不妨碍踏板控制的脚垫。-行驶时必须确保
脚垫可靠固定,并且不妨碍踏板操作=>!。只可在踏板外围铺设脚垫,并将其可靠固定,
防止其滑移,阻碍踏板运动。您可在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购排合适的脚垫及脚垫紧固件。
!警告
若踏板受阻,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致伤,甚至致死人员!.确保脚垫可靠固定在脚
- 177 -
114
坑内。.已装脚垫上不得再铺设其它脚垫或地板覆盖物,因其势必缩小踏板区域,妨碍踏
板运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致伤,甚至致死人员!
115
安全带
一般说明
起步行驶前务必系好安全带生命至上,务必正确佩戴安全带!通过本章您可了解安
全带的重要性、工作原理及正确佩戴和调整安全带的方法。-务必仔细阅读本章所有言息
和警告说明。
!警告
安全带佩戴不正确或根本不系安全带可能引发严重伤亡事故!.紧急制动或发生事
故时佩戴正确的安全带可大大降低乘员的受伤程度,因此,行驶途中所有驾乘人员务必
全程佩戴安全带。
!警告(续)
- 178 -
.孕妇和残疾人也须与其他车内乘员一样正确佩戴安全带,否则,发生事故时同样
会严重受伤。保护未出生婴儿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护孕妇,因此,怀孕期妇女乘车外出时
务必佩戴安全带。
座椅数量
全车配备五个座椅,前排两个座椅,后排三个座椅,所有座椅均配备安全带。
!警告
.所有乘员必须坐在各自座椅上。
.所有乘员必须佩戴各自座椅上的安全带,并正确系好安全带。.携带儿童行驶时应
按儿童的身高和体型选用合适的儿童保护系统*保护儿童。
适用于配备安全带未系警报灯的轿车
安全带未系警报灯 该警报灯用于提示驾驶员佩戴安全带。
起步行驶前:-务必正确系好安全带。-提醒车内所有乘员正确系好安全带。-按儿童
体形和体重采用官方认可的儿童座椅*保护儿童=>31 页,“儿童安全乘车”。打开点火
116
- 179 -
开关时若驾驶员或前排乘员*未系安全带,组台仪表内的警报灯即点亮。起步行驶后
若驾驶员或前排乘员*仍未系安全带或行驶中解开安全带,系统将发出锣声警报,之后,
安全带未系警报灯将持续点亮,直至驾驶员或前排乘员*系好安全带后方熄灭。
为何必须佩戴安全带?
正面碰撞及其物理原理
发生正面碰撞时汽车将释放大量功能。
轿车正面碰撞的物理原理相当简单,行驶时轿车及驾乘人员均具有能量-“动能”
图5。动能的大小取决于车速及轿车和车内驾乘人员的质量,车速越高,质量越大,则
轿车碰撞时释放的能量就越高。其中车速是决定性因素,例如,车速自25 km/h 提高到
50 km/h,则动能将提高四倍。
本例中驾乘人员未系安全带,故将吸收碰撞点所有能量,导致严重受伤=>图6
117
即使轿车以30 至50 km/h 的时速行驶,轿车碰撞时作用在人体上的力也可能超过
一吨(1,000 kg)。车速越高,作用力越大。未系安全带的驾乘人员未与轿车结合为一体,
- 180 -
碰撞时轿车减速,而驾乘人员仍以碰撞前的车速向前运动。
本例介绍的碰撞原理不仅适用于轿车正面碰撞,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所有碰撞事
故。
驾乘人员未系安全带的后果
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发生事故时可用双手控制住身体而免遭伤害!
即使车速很低,碰撞时作用在人体上的力也相当大,未系安全带的乘员根本不可能
用双手控制住身体,将被推向前方,猛力撞击方向盘、仪表板、风窗玻璃或途中的任何
物品=>图7。
安全气囊决不可取代安全带!轿车碰撞时安全气囊只能提供辅助保护作用。行驶中
118
所有乘员(包括驾驶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因此,无论轿车是否配备安全气囊,正确
佩戴安全带均可有效降低事故受伤程度。
注意,安全气囊仅能触发一次。为获最佳保护效果,行驶中所有驾乘人员务必全程
正确佩戴安全带。发生事故时即使安全气囊不触发,安全带也能提供有效保护。
- 181 -
后排乘员也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否则,发生事故时将被猛力前抛,未系安全带的
后排乘员不仅伤及自身,也将危及车内其他乘员=>图8。
安全带的保护功能
发生事故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员极易严重受伤!
图9 紧急制动时正确佩戴的安全带可有效保护驾驶员正确佩戴的安全带不仅能将驾
乘人员保持在不易受伤的正确位置,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大部分动能,还可防止可能导致
驾乘人员受伤的失控运动,大大降低乘员被抛出车外的风险=>图9。
119
安全带是轿车被动保护系统的主要部件,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大部分动能,此外,轿
车前端防掩压损区及其它保护装置(例如,安全气囊系统)同时吸收碰撞产生的动能,协
同安全带进一步降低作用在乘员身上的作用力,有效保护乘员免遭事敌伤害,或将伤亡
降至最小程度。
本例介绍的轿车正面碰撞原理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碰撞事故,因此,凡行驶前,
即使在就近通弯,也必须佩截安全带,并督促同车人员系好安全带。
- 182 -
交通事故统计证明,正确佩戴安全带能有效降低事故伤亡率,提高乘员存活率,同
时,还能充分利用安全气囊的辅助保护作用,因此,大多数国家的交通法规均明令行驶
时驾乘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
即使您的轿车配备安全气囊,但基于下述理由,所有驾乘人员仍须佩戴安全带。以
前排正面安全气囊为例,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该气囊方触发,但发生物变正面碰撞、侧
面碰撞、车尾碰撞和翻车时系统不会触发该气囊,仅由安全带提供保护,因此,起步行
驶前务必系好安全带,并督促同车所有乘员正确系好安全带。
安全带使用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安全带方能降低事故伤亡率!-务必按本手册的相关说明正确佩戴安全带。
-确保安全带完好无损,并能始终系牢。
!警告
安全带佩戴不当或根本不系安全带将提高事故伤亡率!正确使用安全带方能充分发
挥其保护作用。
.行驶前,即使在市区行驶前也须系好安全带,同车的所有乘员均须正确佩戴安全
- 183 -
带。.安全带的走向及位置必须正确,否则,安全带将不能发挥保护作用。
.切不可两人(包括儿童)共用一条安全带。.行驶中双脚务必置于各自座椅前的脚坑
内。
.行驶途中切勿解开安全带,否则,发生事故时极易严重致伤,甚至致死乘员!
120
.佩戴时切勿扭曲安全带。
.切勿将安全带压在诸如眼镜、钢笔等坚硬易碎的物品上,避免受伤。
.切勿使安全带卡在某处,或与尖角棱边相摩擦,避免损坏安全带。
!警告(续)
.切勿将安全带压在手臂上或身体的其它不当部位。
.佩戴安全带时应脱去宽松笨重的服装以免影响安全带的佩戴和保护作用。
.安全带锁舌的插口内不得被纸张或其它物品堵塞,否则,锁舌和插口不能可靠啮
合。
.不得用卡夹、固定环或类似器具改变安全带的走向。
- 184 -
.若安全带,安全带连接件、安全带收卷器成锁止件破损,则发生事故时安全带不
能提供有效保护!故务必定期检查车内所有安全带的状况。
.凡因事故损坏或受力伸长的安全带必须及时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更换,即使无
明显损伤,也必须更换,同时,应检查安全带固定装置是否损坏。
.切勿自行修理损坏的安全带;任何情况均不得拆卸和改装安全带。
.安全带必须始终保持清洁!脏污的安全带将影响安全带自动收卷器的收卷功能=>
手册3.2.“轿车内部养护”。《
安全带
起步行驶前车内所有驾乘人员务必系好安全带!
121
为确保安全带充分发挥保护作用,佩戴后安全带的走向和位置必须正确=>16 页,图
11/图12。-正确调整前排座椅和头枕=>4 页/6 页。-慢拉安全带锁舌,将安全带拉过胸
部和胯部=>!。
-将锁舌插入各自座椅的安全带插口内,下压,直至听到啮合声=>图10。
- 185 -
-拉一下安全带,确保安全带锁舌与插口锁定。三点式安全带均配有自动收卷器,
慢拉肩部安全带时安全带可自由伸缩,紧急制动、急加速、上下坡行驶或转弯时自动收
卷器将安全带锁止。
!警告
一旦发生事故,走向不正确的安全带可能严重致伤乘员!
.座椅靠背处于直立位置,并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安全带方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安
全带锁舌必须插在所属座椅的插口内。若插在别的座椅的安全带插口内,则将大大降低
安全带的保护作用,增大事故受伤风险。
.若安全带佩戴不正确,则安全带将不能为乘员提供有效保护,发生事故时佩戴不
正确的安全带还可能严重致伤乘员。《
安全带佩戴部位
佩戴部位正确的安全带方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通过下列调整机构可将安全带调整至肩部合适位置:
.前排座椅安全带高度调整机构:
- 186 -
122
.前排座椅高度调整机构。
!警告
一但发生事故,走向不正确的安全带可能严重至伤乘员!
!警告(续)
.肩部安全带必须大致通过肩部中央,切不可勒过颈部,并与乘员上身贴合=>图11。.
腰部安全带应通过骨盆部位,切不可压在胃部,安全带必须平展,并与骨盆贴合=>图12,
如安全带过松,可适当收紧。.务必阅读和遵守相关警告说明=>14 页,“安全带使用注
意事项”。
孕妇也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
孕妇正确佩戴安全带是保护未出生婴儿的最佳方法。
为确保安全带充分发挥保护作用,佩戴后安全带的走向和位置必须正确=>16 页,图
11/图12。-正确调整前排座椅和头枕=>4 页/6 页。-抓住安全带锁舌,将安全带慢慢拉
123
- 187 -
过胸部,骨盆部位的腰部安全带应尽可能低=>图13。-将锁舌插入所属座椅的安全带插
口内,下压。直至听到啮合声=>!。-拉一下安全带,确保安全带锁舌与插口锁定。
!警告
一旦发生事故,走向不正确的安全带可能严重致伤乘员!.孕妇佩戴安全带时骨盆部
位的腰部安全带应尽可能低,切勿压在腹部。安全带应平展贴合,使下身不受压。.务必
阅读和遵守相关警告说明=>14 页,“安全带使用注意事项”。《
解开安全带
轿车未挺稳前切勿解开安全带!
-按压安全带插口旁的红色按钮=>图14,安全带锁舌插口内弹出=>!。-为易于收卷
和不损伤安全带,用手抓住锁舌回送安全带,安全带自动收卷器将安全带卷回。
!警告
轿车行驶时切不可解开安全带,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严重致伤,甚至致死乘员!
安全带高度调整机构
用前排座椅安全带高度调整机构可调整肩部安全带的佩戴部位。
- 188 -
124
用前排座椅安全带高度调整机构可将肩部安全带调至正确位置。-按住图中箭头所
示肩部安全带导向件=>图15。-上下移动导向件,按自身体型将安全带调至正确位置=>16
页。-松开肩部安全带导向件。-调整后用力拉一下肩部安全带,检查导向件是否牢固锁
止。
不正确佩戴安全带的后果
安全带的走向和位置不正确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正确佩戴的安全带方能发挥最
佳保护作用,同时,乘员还须保持正确坐姿,否则,也会大大降低安全带的保护效果,
尤其是发生事故安全气囊触发时可能严重致伤,甚至致死坐姿不正的乘员。作为驾驶员,
必须为车内所有乘员,尤其是儿童的安全负责,因此:-行驶时务必时时督促车内所有乘
员保持正确坐姿=>!。
!警告
佩戴不正确的安全带将增大事故受伤风险!.凡起步行驶前均须提醒所有车内乘员
系好安全带,并全程佩戴安全带。.务必阅读和遵守安全带使用说明及相关警告说明=>14
- 189 -
页。《
安全带收紧器
安全带收紧器工作原理
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安全带收紧器将前排座椅和后排外侧座椅的安全带自动收紧。
本车前排座倚及后排外侧座椅安全带可配备安全带收紧器*。轿车正面或尾部严重碰撞时
125
传感器触发安全带收紧器,收紧器将安全带向回卷方向收紧,减缓乘员前冲运动。安全
带收紧器的状态由一警报灯监控=> 22 页。
安全带收紧器只能触发一次。轿车发生轻度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车尾碰撞或翻车,
凡发生轿车正面作用力不大的碰撞时系统均不会触发安全带收紧器。
!注意
若后排外侧座椅配有安全带收紧器,前折后排座椅靠背后安全带不得挂在后排座椅
外侧靠背上,否则,发生事故时系统可能触发安全带收紧器。
i 说明
- 190 -
.安全带收紧器触发时会释放少许烟雾,此属正常现象,不表示轿车失火,无需担
心。.报废整车或系统部件时务必遵守相关安全规定。本公司特许经销商熟悉相关规定,
可为您提供咨询服务。
安全带收紧器的维修和报废处理
本车安全带收紧器属座椅安全带的一个组成部件。对安全带收紧器的任何作业及因
维修其它部件需拆装收紧器系统部件的作业必须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实施,否则,可能
损坏安全带,发生事故时安全带收紧器将不能正常工作或根本不起作用。
为确保安全带收紧器的保护功能,避免其污染环境,处理拆卸下来的相关部件时必
须遵守相关法规,本公司特许经销商熟悉相关法规,可为您提供咨询服务。
!警告
若经非专业人员维修或不当使用安全带收紧器发生事故时安全带收紧器可能不触
发或不应触发时触发,从而增大伤亡风险。.切勿自行维修,调整和拆装安全带收紧器及
安全带部件。
.安全带(包括自动收卷器)及安全带收紧器不可维修!
- 191 -
.对安全带及安全带收紧器的任何作业及因维修相邻部件需拆装安全带和收紧器系
统部件的作业必须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实施。
.安全带收紧器只能触发一次。触发过的安全带收紧器必须更换。
126
安全气囊系统
一般说明
为何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保持正确坐姿?
为充分发挥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行驶中驾乘人员必须全程正确佩戴安全带并保持
正确坐姿。
为确保您和车内所有乘员的安全,起步行驶前务必按下述要求进行操作:
-正确佩截安全带=>16 页。-正确调整驾胶员座椅和方向盘=>4 页。-正确调整前排
乘员座椅=>5 页。-正确调整头枕=>6 页。-选用合适的儿童座椅*保护同车儿童 =>31 页。
轿车碰撞时安全气囊在零点几秒内高速膨胀。若此时乘员坐姿不正,可能严重受伤,
甚至被气囊掩击致死。因此,行驶时所有驾乘人员必须始终保持正确坐姿。因事故紧急
- 192 -
制动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员将被前抛到安全气囊膨胀区域,高速膨胀的安全气囊可能严重
致伤,甚至致死乘员,尤其是儿童,伤情将更为严重。
前排驾乘人员距安全气囊应尽可能远,确保前排正面安全气囊触发时可完全膨胀,
充分发挥保护作用。
轿车碰撞时安全气囊触发与否主要取决于碰撞类型、碰撞角度和车速。安全气囊触
发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碰撞时控制单元测得的斩车产生的减速度。若碰撞时控制单元测
得的轿车减速度小于控制单元预设的减速度基准位,则前排正面安全气囊和侧面安全气
囊不会触发,请注意,即使轿车明显损伤,也不表明安全气囊就应该触发。
!警告
发生事故时安全带佩戴不当和坐姿不正均可能导致驾乘人员严重受伤!.所有驾乘
人员,包括儿重均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否则,安全气囊因事故触发时可能严重致伤,甚
至致死未正确佩戴安全带的乘员。携带儿童行驶时12 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后排座椅;
无儿童保护系统或儿童保护系统不适合儿童体重时切不可携带儿童行驶。
127
- 193 -
.若乘员不系安全带,成身体前倾,或倚靠在一侧,或取其它任何不正确的坐姿,
发生事故时均可能严重受伤,若同时触发安全气囊,撞击乘员则受伤程度更为严重。
.为防安全气囊触发致伤乘员,所有驾乘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9 页,“起步行
驶前务必系好安全带”。.务必将前排座椅调整至正确位置。《
前排乘员座椅上不宜安装背朝行驶方向的儿童座椅若非特殊情况,不要在前排乘员
座椅上携带儿童行驶!前排乘员正面安全气囊是致伤儿童的主要潜在威胁=>!。若在前排
乘员座椅上用背朝行驶方向的儿童座椅*携带儿童行驶,可能威胁儿童的生命!因此,携
带儿童行驶时12 岁以下的儿童务必坐在后排座椅。若将背朝行驶方向的儿童座椅*安装
在前排乘员座椅上,发生事故触发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时气囊将猛力撞击儿童,严重致伤,
甚至致死儿童!
因此,本公司建议您携带儿童行驶时务必将儿童安置在后排座椅。对儿童来说,后
排座椅是最安全的位置,同时,应按儿童的年龄和体型采用合适的安全座椅*保护儿童
=>31 页。
!警告
- 194 -
若将儿童座椅*安装在前排乘员座椅上,发生事故时可能严重致伤,甚至致死儿童!.
前排乘员安全气囊触发时气囊猛力撞击背朝行驶方向的儿童座椅,将儿童甩向车门、车
顶或座椅靠背。
.特殊情况下,若不得不在前排乘员座椅上携带儿童行驶,则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安
全准则:-儿童座椅制造商必须证明所生产的儿童座椅适用于配备正面和侧面安全气囊的
前排座椅。-严格按儿童座椅制造商的安装说明安装儿童座椅,并遵守相关警告说明=>31
页,“儿童安全乘车”。-安装儿童座椅前应将前排乘员座椅后移到头,使之距前排乘员
安全气囊尽可能远。
-确保无物品防碍前排乘员座椅后移。
-前排乘员座椅的靠背必须调至直立位置。
128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警报灯 该警报灯用于监控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收紧器的状态。
该警报灯监控车内所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的状态,包括控制单元及电路连
- 195 -
接。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系统的监控行驶时电子系统持续监控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
紧器的状态。打开点火开关后警报灯亮约数秒钟(自诊断)后熄灭。
警报灯 发生下列情况时必须检查系统:
.打开点火开关时该警报灯不亮;.打开点火开关时该警报灯亮数秒钟后不熄灭;
.打开点火开关后该警报灯熄灭后又点亮:.轿车行驶时该警报灯点亮或闪亮。
一旦系统发生故障,该警报灯持续点亮,此时,必须立即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检
查系统。
!警告
若系统存在故障,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可能不能正常发挥保护功能。
.若发生故障,必须立即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检修系统,否则,发生事故时安全
气囊和安全带收紧器可能不能触发或非正常触发。
安全气囊的维修、保养和报废处理
安全气囊的部件安装在本车的不同部位。对安全气囊作业或因维修相邻轿车部件需
拆装安全气囊系统部件时均可能损坏安全气囊系统部件,结果可能导致系统不能触发或
- 196 -
非正常触发安全气囊。
报废整车或安全气囊部件时必须遵守相关安全法规。本公司特许经销商熟悉相关法
规,可为您提供咨询服务。
!警告
不得自行维修或由未经本公司授权的维修厂维修安全气囊,并须正确使用安全气
囊,否则,发生事故时系统可能不能触发或不应触发时触发安全气囊,严重致伤,甚至
致死驾乘人员!
.切勿在方向盘毂和前排乘员侧安全气囊组件的软塑料表面上覆盖或粘贴任何物
129
品,或对上述部位作任何改装。
.不得将诸如饮料杯架或电话托架安装在安全气囊组件罩盖表面。
.不得将记事本或电话托架固定在前排乘员安全气囊上方的风窗玻璃上,否则,一
旦发生事故,触发前排乘员正面安全气囊,上述物品可能飞越整个车厢,砸伤车内乘员。
.只可用干布或用水沾湿的布清洗方向盘和仪表板。切不可用含溶剂的清洁剂清洗
- 197 -
仪表板和安全气囊组件罩盖表面,因含溶剂的清洁剂可能导致上述部件表面疏松,一旦
安全气囊触发,碎裂的塑料可能严重致伤乘员。
.不得试图自行维修、调整和拆装安全气囊系统的任何部件。
.对安全气囊的任何作业或因维修其它部件(例如,维修方向盘)需拆装安全气囊部
件的作业必须由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实施。本公司特许经销商配有必要的专用设备和工具、
维修技术资料和合格的技术人员。
.务必到本公司特许经销商处保养、检查和维修安全气囊系统。
.切勿试图自行改装前保险杠和车身。.安全气囊只能触发一次,因事故触发过的安
全气囊必须更换。
前排正面安全气囊
前排正面安全气囊简介
安全气囊系统决不能取代安全带!
130
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安装在方向盘内=>图16、前排乘员正面安全气囊位于仪表板内
- 198 -
=>图17。其上均标有“AIRBAG”字样。轿车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前排正面安全气囊协同
安全带对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和胸部提供附加保护=>27 页,“前排正面安全气囊安全须
知”。
除常规保护功能外,轿车正面严重碰撞时安全带还能将前排驾乘人员保持在安全气
囊能充分发挥保护作用的位置。
安全气囊系统决不可取代安全带!仅是整车被动安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切记,
驾乘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带时安全气囊系统方能有效发挥保护作用,因此,行驶时所有驾
乘人员必须全程正确佩戴安全带-这不仅是法规的要求,重要的是确保安全=> 20 页,“一
般说明”。
前排正面安全气囊系统由下列主要部件组成.电子控制和监测系统(安全气囊控制
单元):
.两个前排正面安全气囊(配备气体发生器的气囊):
位于组合仪表内的安全气囊警报灯=>22 页。
安全气转系统的功能由电了监控系统监控。打开点火开关时安全气囊警报灯亮约数
- 199 -
更多推荐
轿车,系统,行驶,空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