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款丰田凯美瑞图片-科迈罗跑车多少钱一台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现代特拉卡老款)

五大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对标

张海波;康凯

【摘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大好机会,我国

在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各企业纷纷接力发布相关产

,TOP5集团在新能源领域进入较早,但是到目前为止产品较少.文章主要从各新能

源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对外合作及产品4个方面对TOP5集团新能源产业的发

展现状和趋势做了简要分析,最后总结了制约TOP5新能源事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

【年(),期】2014(000)012

【总页数】5(P13-17)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规划;产品

【作 者】张海波;康凯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

近年,中国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

专项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十二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等多项政策,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了政府规划的引导

作用,明确了产业技术路线的发展方向,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由示范应用向推广应

用平缓过渡。

1 市场发展概要

2013年中国电动汽车(EVPHEVHEV)中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22.0%,增至

20 420辆,继续稳定增长。不过与进口量的25 340辆相比,仍处于较小规模。

但是201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2014年上半年销量规模已

经逼近2013年销量,据最新消息,20149月新能源单月产量已突破2万辆[1]

1~图3分别示出本土系乘用车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外资系乘用车制造商

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外资系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车的进口车新车上牌量。

1 本土系乘用车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2 外资系乘用车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

3 外资系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车的进口车新车上牌量

2 TOP5新能源发展对标

在全球对节能与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汽车市场为获取

市场份额,纷纷发布电动汽车战略,加速产品线的构建以及产品的投放。在中国政

府于20139月发布了第2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后,民族系制造商纷纷

加速新能源车的投放,尤其是可获得补贴、并且受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影响较

小的插电混合动力车相继上市[2]

2.1 一汽新能源

一汽集团是国内较早涉足新能源研究的大型集团,从20世纪末至今,新能源发展

已经历了10余个年头,从混合动力到插电式混动再到纯电动车研发,一汽集团在

新能源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20108月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分公司。

2.1.1 战略规划

20144月,在北京国际车展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规划,提出了2020

发展总目标,分2016年和20182个阶段性目标,同时提出了达成这一目标的

实施路径。

1)规划总目标。2020年,完成关键总成资源布局,做熟插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

动力平台,掌控核心总成资源;实现6个新能源整车平台、16款车型全系列产业

化准备,具备批量投放市场能力,市场份额15%以上。

2)分阶段目标。2016年初步形成电机和电池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完成重点车型

商品化开发;于2018年,通过新能源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支撑四阶段燃

油限值目标的实现。

3)战略实施路径。a.搭建4个新能源乘用车平台,覆盖A0C级全系列乘用车,

搭建2个商用车平台;b.通过系统和总成模块化设计,实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车总

成资源最大化共享;c.完全掌握高功率密度的湿式离合器耦合电机设计,电池组集

成开发,整车控制器等核心技术;d.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形成从整车

到总成,再到关键性能的正向开发流程体系和标准;e.联合上下游产业,积极探索

多种集成创新模式,共谋发展。

2.1.2 新能源技术路线

一汽新能源技术路线非常清晰,从混合动力起步到插电式混动产品开发,再到纯电

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开发。图4示出一汽新能源不同阶段技术发展重心。

4 一汽新能源不同阶段技术发展重心

1998年开始,历时11年自主开发,在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开发日趋成熟,开发

出红旗混合动力轿车和奔腾混合动力车等,使混合动力轿车开发技术趋于成熟。同

时开发出多款纯电动轿车。

2.1.3 一汽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合作

一汽的新能源技术与规划是成体系的,注重新能源自主研发的体系建设。在电控技

术方面,一汽新能源完全自主研发,电池和电机采取二次开发、集成创新等方式逐

步实现自主研发与生产。图5示出一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规划路径。

5 一汽新能源技术研发规划路径

2.2 东风新能源

东风集团是国内最早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大企业集团之一,其纯电动技术的研发

始于“八五”期间,至今已经历时20个年头,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

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

2.2.1 战略规划

1)总体规划。以纯电动轿车作为中长期重点战略目标,以混合动力作为阶段性重

点目标。

2)战略目标。至2015年,中重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即纯电动

产业化规模达到5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车达到5万辆。产销量占比达到20%

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达到与传统汽车同等的竞争力,市场保有量达到80

万辆。

3)实施路径。为了支撑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东风汽车在内部制定了“9+7”的

项目规划,9个平台和7个核心技术方向上的重大课题平行展开。

2.2.2 技术路线

作为国内最早起步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企业之一,在新能源技术路线上,与很多

其他企业一样,近期选择混合动力切入、中长期专注混合动力发展及长期探索燃料

电池技术。

2.2.3 技术研发与合作

在整车、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开发方面,东风公司承担了国资委中电联下达的1

平台车型项目、3个过渡车型项目和5个共性技术项目。表1示出东风汽车新能

源项目规划。

1 东风汽车新能源项目规划表

在核心技术方面,东风公司逐步在整车电控、电池及电机等方面形成行业领先的自

主核心技术;积极介入主要总成产品的开发,掌握或拥有电池系统、电机系统研发

和制造的核心技术;通过积极参加产业联盟等多种合作方式进入电池业务,强化电

机制造业务。

2.3 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0143月升级成为北汽新能源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2013年北汽新能源汽车销售了1 628辆,

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25.55%

2.3.1 主要技术合作

北汽通过收购、合资、联合开发及技术引进等策略,从世界范围内获取纯电动汽车

的尖端技术。一方面强化北汽旗下新能源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采购优质部件提升北汽纯电动汽车的整体产品品质。表2示出技术研发的外

引内联成果。

2 北汽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外引内联成果表

2.3.2 市场合作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的特殊性,导致了其使用便捷性远小于传统汽车。但是在电池等

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前,使用的便利性依旧是制约电动汽车走入普通家庭的

一大障碍,为此北汽通过与庞大集团合作,深入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及售后服务领

域,尽量消除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顾虑。同时,北汽还通过与京东商城合作,完成

电子商务与新能源物流配送的2项新尝试。表3示出为北汽新能源的市场合作简

介。

3 北汽新能源市场合作简介

2.4 上汽新能源

2001年底,同济大学与上汽集团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八六三”电动汽车重大专

项,开始了开发清洁能源汽车的历程。迄今为止,包括同济大学在内,上汽已相继

8所高校、1家科研院所建立了17个产学研基地,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成立

了新能源汽车发展产学研共同体。

2.4.1 上汽新能源发展方向

单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上看,上汽开始是以燃料电池和替代能源为主,但认真

观察了国际新能源走势后,上汽决定从燃料电池技术向以混合动力和电池领域转移。

新能源战略调整后,上汽目前真正做产业化主要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2.4.2 上汽集团主要新能源研发产品

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情况来看,上汽集团主要通过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

电池3种技术路线推进产品开发。20092013年末,上汽集团已对新能源汽车

业务投资约56亿元,先后向市场投放了荣威E50、荣威550Plug-in和荣威

950FuelCell等车型。表4示出上汽旗下纯电动及混动产品介绍,表5示出上汽旗

下燃料电池产品介绍。

4 上汽旗下纯电动及混动产品介绍?

5 上汽旗下燃料电池产品介绍

2.4.3 上汽新能源优势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

链建设,上汽攻坚电池、电机及电控“三电”瓶颈,已经初步构建了新能源汽车关

键零部件体系。

1)电池系统技术方面:200912月,上汽与美国A123按照5149股比成立

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并提供技

术服务和其他售后服务。

2)电机/电力电子方面:上海捷能自主研发可灵活实现串/并联混合驱动和油/电驱

动自动切换的EDU电驱变速箱,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电控方面:上海捷能已建成6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该团队进行的荣威750

混项目,通过优化标定,实现了20%的节油率目标[3]

2.5 长安新能源

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与重庆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共同

出资于20086月成立,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系统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

及营销服务等。

目前,新能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总体技术部、科技项目部、电子电器部、运营管

理部、综合管理部、北京研发中心六大部门,员工近500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2.5.1 长安集团主要新能源研发产品

虽然油耗法规进一步强化,但是由于价格过高以及充电设施不足等导致纯电动车的

推广并不顺利,因此中国长安计划在2020年前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2020

以后再重点推广纯电动车。与此同时,20141月中国长安宣布将于2015年前

将旗下所有在售乘用车产品(截至2014年初为8款)全部搭载自主开发的轻度混

合动力系统(STT)。

产品投放方面,在20144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中国长安展出了基于逸动研发

的逸动Hybrid和逸动EV。展出产品以中、低混动为主,燃油经济性稍优于传统

汽车,电动车由于研发力度不强,整体技术水平处于中等层次。

2.5.2 技术路线

作为国内目前主要专注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长安在新能源上的投入力

度相对较小,但是在技术方向上还是偏向混合动力技术发展,同时也在开发纯电动

技术。目前主要开发中度和强度混合动力车型,次要开发纯电动汽车。

3 结语

2014年进入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政策的大力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市

场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但是反观TOP5集团,除了北汽E150以外TOP5旗下的

产品销量较小。但是通过研究发现TOP5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有了

一个较长时间的积淀,所以技术瓶颈并不是目前制约TOP5新能源事业发展的最

主要因素,文章分析有以下几点因素。

1)自主品牌的弱势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建立在自主品牌的

基础之上的,但是就目前来看TOP5的自主品牌发展相对较弱势,仅有长安近年

来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应,但是长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传统汽车的发展,对新能

源汽车的投入有限,所以自主品牌的弱势是限制TOP5新能源车发展的一大因素。

2)大型企业集团的技术产品化、市场化转换效率较低。首先可以看到,TOP5

车展上所展示的新能源车型及种类并不少于自主品牌企业,但是在真正的由展车向

量产的发展中,所耗费的时间要远大民营企业,这是由于体系、体制及执行力等许

多方面造成的[4]

3)市场敏感性较差。从目前整体汽车市场来看,合资企业基本都归属于TOP5

团旗下,而合资品牌的规模、盈利能力都远强于其旗下自主品牌,所以导致TOP5

集团本身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关注有限。反观民营自主,近两年来自主品牌整体份

额下降,使得几乎所有自主品牌都面临销量减少的风险,规模的降低将极大的影响

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未来发展前景较好,国家支持力度较大的新

能源汽车则会投入更大的精力。然而大型企业集团由于没有市场和盈利压力,完全

可以等待新能源市场稳定以后,凭借人员、资金和规模优势快速发展,而不需要在

前景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投入太多精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郑耕龙

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唐寅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先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事业[J].FOURIN中国汽车调查月报,20148):14-23.

[2]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6):9-11.

[3]李金津,赵树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2):76-79.

[4]袁华智,蹇小平,袁华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7):54-58.

欧蓝德改装-法拉利有几款车型


更多推荐

2020纯电动汽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