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2012奥迪a6l二手车报价及图片)
固圈
假如你想买一台新车,而且很在意安全性和可靠性,于是你把
式是一种经验法则,一种思维
《消费者报告》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发现它对沃尔沃汽车的安全
的捷径。假设有人问了你一个
性和可靠性的评价是最高的,于是你决定买一台沃尔沃。那天晚上,
很无聊的问题,比如“是以t开
你参加了一个鸡尾酒会,在无意中跟朋友提到自己的决定。没想到
头的英文单词多,还是t排在第
她对你说:“我朋友简6个月前刚买了一台沃尔沃,除了毛病多之外
3位的单词多”,你可能会脑子
毫无特色。先是漏油,然后打火失灵,车载录音机也卡带。才半年时
里搜索一下t排在开头和第3
问,这部车已经被送去修理5次了。”
位的单词。由于t开头的单词更
你可能会想,幸好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否则差一点买错车。但 加容易想起或者说更易获得,
可能倒霉的正是你。《消费者报告》的评价是根据数以千计的数据总 你可能会这样想:“总体来说,
结出来的,这些数据涵盖了市面上每个品牌每个型号,因此当《消费
我们越经常遇到的东西,以后
者报告》说一款车性能可靠,乃是基于数千位车主的用户体验得出
就越有可能想起它 我更容易
的综合结论。这并不是说每一台沃尔沃都一样好,但平均来看,沃尔
想到t开头的单词而不是t排
沃车主对自己爱车的好i平度高于其他车主。仅仅是一位朋友告诉你
在第3位的单词,可见我过去
一
位沃尔沃车主的看法,就可以推翻《消费者报告》总结了数千位车
看到t开头的单词比较多,所以
主的评价而得出的结论吗?当然不能。从逻辑上来说,你朋友的话对
JI>。∞Hl毋。广>z冈圉
肯定是t开头的单词更多。”这
糕
你的决定应该是没有影响的。但不幸的是,很多人都会轻信这种道
一
结论听上去合情合理,实际
听途说的“证据”,甚至会因此否定《消费者报告》的建议。因为这些
J二却是大错特错。
故事生动逼真、细节丰富,而且是活生生的事例,所以大部分人都会
可获得性启发式就是说,
十分重视这类信息。
如果我们很容易捕捉到记忆中
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某些类型的信
的某些信息,就证明我们过去
息过度重视,人们的判断推理过程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影响,倾向
经常碰到这个信息。这么说并
于认为容易想起的事件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这种现象称为
非完全没道理。事物出现的频
可获得性启发式(availability heuristic)。这里需要稍微解释一下,启发
率的确会影响它在我们记忆中
一
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做人
信,我是一个好人、好公民,并
可靠的正面指导作用。 .
的原则,它比外来的尊重更坚 为此感到光荣、幸福和骄傲。比
(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韧、更持久,也更有价值。只有 起外来的约束,这种内在力量
’
}费编:袁海波
内心的自尊才能使一个人相 对人的公共行为有着更大也更
“
囡圈
Jl>。∞Hl∞or>z冈 髓黼
究的负责人翻阅了美国东部和西部的两份报纸,
统计了报道各种死亡事件的新闻。他们发现,各
种死亡消息的比例和人们估计的比例惊人地相
的“可获得性”,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显著性或
生动性也会对记忆产生影响。但是,我们更容易
想起以t开头的字母,是因为单词的首字母比第
3个位置的字母更加明显,所以它是我们提取记
忆时更可靠的线索。并不是因为这类词出现的频
率更高,才导致我们更容易想到它,而实际上是
首字母的“显著性”在作怪。
似。他杀、事故或火灾这类事件的报道生动醒目,
让人印象深刻,因此人们错误地把这些故事出现
在报纸的频率当做真实发生的频率。这种偏差会
让人们错误地判断不同事件的风险,最终作出非
常糟糕的决定。
好在每个人经历过的事情不同,留下的记忆
也不同,这种差异能够有效避免作出错误的选
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了可获得性启发式现象
的存在:在一次实验中,学生要决定下学期选什
么课。他们手上有两份参考信息,一份是由几百
位学生的评分汇总而成的课程评价总结意见,另
择。你可能看了一份报告,了解到起亚汽车的安
一
份是一个持不同意见的学生的访谈录像。结果
全系数很高,于是准备买一辆。你跟我说起这事,
发现,学生很容易受到访谈录像的影响。即便已 而我刚巧读到一篇起亚汽车和SUV相撞的新闻
经被告知录像中的学生是个非典型例子,他们还
报道,于是我向你描述我脑海中浮现出的那些生
是会一意孤行,倾向于参考访谈中的意见。
动的撞车画面,劝你再考虑考虑。我们都很容易
同样,观看一个特别残暴(或特别人道)的监 犯错,但我们不会犯一样的错,因为每个人的经
狱看守,或者一个特别勤奋(或特别懒惰)的社会 历都不同。只要我们把从朋友那里打听消息当成
福利受助人员的访谈,会改变人们对这类人的看 收集信息的途径之一,而且信息来源足够多样
法。如果询问已婚人士一连串关于其婚姻质量的 化,就不至于掉进最坏的陷阱。经济分析师保罗?
问题,无论情况好坏,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比伴侣 约翰逊所做的一项研究为这种多人信息凭据的
承担了更多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会让他们 优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让学生预测奥斯卡奖
更容易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对方所做的
得主,并把得票最多的合成一组。经过不断实验,
事。因为自己的行为在记忆中更容易提取,所以 他发现群体预测的准确性总是优于个体预测。以
我们就自以为它们更经常发生。 1998年为例,群体预测选中了12个获奖者中的
人们在广告中充分利用了这种现象,尽可能 l1个,但是每个学生平均只选中了5个,即便那
地将商品特色表现得更加生动逼真。想知道某款
个表现最好的也仅仅选中了9个。
汽车的安全性如何吗?当你在广告中看到一部价 不过,尽管多元的个体经验可以减少我们犯
值5万美金的汽车全速前进往墙上撞,完成了一 错的比例,但我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它来作
次撞击测试时,你很难相信这家汽车公司不在乎
决定呢?我们要面对的选择不断增加,需要评估的
安全性,无论撞击测试结果如何。
信息也在相应增长,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那
人们评估风险时也常常被可获得性启发式 些二手资料,而不是一手的个人经验。
左右。研究者让人们估计每年因40种不同原因
此外,由于通信科技日益发达,我们可能最
死亡的人数各有多少,包括各种疾病、汽车事故、
终会依赖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同一个二手信息。美
自然灾难、触电和他杀等。研究者比较了人们的
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今日美国》(usA To—
答案和实际的数据,得到惊人的发现。人们认为
day)这些全国性的媒体,会告诉全国人民乃至全
死于事故的人和死于疾病的人一样多,但是实际
世界的人同一个故事。因此,个人对情况的错误
上后者比前者多出16倍。人们还认为,死于他杀
判断得到邻居或朋友纠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
的人跟中风死亡的人一样多,但实际上后者比前 为大家获得的都是同一个信息。当满大街都能听
者多出l1倍。
到同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就会信以为真。而当更
一
般来说,那些更具戏剧性、更离奇的死因, 多人相信它是真的,它们就会被更多人传开去,
例如意外、他杀、台风、洪水或者火灾,导致的死
你就会听得更多。这就是为什么不正确的信息会
亡人数会被高估,而那些常见的死因,例如糖尿
变成一种风潮,很快就街知巷闻,而且这种错误
病、哮喘、中风、肺结核,导致的死亡人数却会被
惊人地一致。
低估。
(节选自《选择的悖论》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人们为什么会作出这种错误的估算?这项研
责编:袁海波
更多推荐
人们,信息,学生,朋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