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老款奥迪a6l)

国产新能源汽车干掉日系后,更大的狼要来了…

“日系车的时代结束了”。

这几天,网络上在疯传一张热图,素有车市风向标之称的SUV销量榜出炉。

在2023年1月的排行榜之中,国产车大杀四方占据绝对优势,在前15名中仅有4款非自主品牌,除3款来自奔驰、宝马的中高端车型外,合资车型仅剩下大众途观L一根独苗。

此前常年占据优势地位的日系SUV,诸如日产逍客、丰田RAV4、本田CRV“全军覆没”,在销量前20位中已难觅踪迹。

面对此种强势地位,不少网友直呼:国产车现在真的“行”了。

01

美系“造车新势力”加入战团

当然,这只是SUV分类市场单月销量,不能因此全面否定日系车的竞争力。

但有一点趋势性变化似乎已渐露端倪:在燃油车成本控制和制造工艺、新能源车电池研发和整车制造层面,国产车干掉日系车似乎已成定局。

越过日系车的高山,韩系车也已不足虑,是否意味着国产车前景已是一片坦途?

如此说似乎也有些言之过早,因为比日系车更可怕的有着诸多巨头“狠活”加持的美系车来了。

当然,指的不是价格屠夫特斯拉,毕竟它的套路和打法,国人已经很熟悉,这里说的是美系造车“新势力”,他们的套路和抓手与以往完全不同。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位居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第一位的苹果、第三位的谷歌以及第四位的微软,这美系三巨头要下场参战了。

02 —

三巨头科技赋能的新挑战

与德系更讲求汽车技术本身不同,有着强大科技基因的三巨头,更加注重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等科技赋能,他们攻城略地的方式似乎也和传统车企不同。

先来说说微软,最近他们因为投资和融合ChatGPT风光了一把,其实在汽车大消费领域,他们也逐渐加大了投注力度。

1月底便有消息指出,微软同之前的投资方本田和通用汽车向Cruise进行了2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

Cruise为美国自动驾驶明星初创公司,微软领投Cruise也使得其成为美国科技巨头“造车队伍”中又一强势入局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中国一直是巨头们角逐的焦点,早在2021年8月,微软中国便与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元戎启行深化了合作,为其运营的自动驾驶平台提供安全性保障。

微软在汽车领域另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小鹏,今年1月,在微软智能云Azure的支持下,小鹏汽车完成了其车规级语音助手的升级,进一步提升智能汽车语音助手的技术水准。

在造车方面,有传微软将选择中国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上汽进行合作。

合作方式也很奇特,作为工业设计水平极高的科技巨头,微软更多负责的将是整体工业设计、车机软件设计等,至于其它的内饰、安全性等层面,这些都将交给上汽来完成,市场传闻称合作项目已进展到人员招募阶段。

与老对手微软的选择相同,有消息称谷歌也有意与上汽合作造车,方式更多也将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科技赋能。

作为自动化领域的早期玩家,早在2009年谷歌就成立了无人车部门,2016年更是将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并命名为Waymo。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造车方面谷歌也在多条腿走路;早在去年便与吉利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将为Waymo打造无人驾驶定制车,至于后续具备量产条件后如要推向市场,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说起美系造车新势力,当然不能忽略苹果,前段时间一则“苹果汽车被传或售价9万美元”的简讯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另有多家媒体爆料,苹果首款电动汽车Apple Car或将于2026年左右正式发布,其首发价格可能会定在9万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为61万元左右)。

在合作车企上,对工艺美学有着极其严苛追求的苹果,选择了在国内车企中素有“品质担当”之誉的奇瑞进行合作。

当然,业界也普遍认为,苹果选择奇瑞试水的成分居多,未来不排除选择比亚迪或富士康来生产Apple Car。

可以预见,讲求闭环和生态的苹果,车型设计、芯片设计、车机系统这些肯定都是苹果自己的。

和特斯拉一样,未来的苹果估计也不会指望硬件赚钱,它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补足最后一个大消费板块——汽车,系统闭环和车机软件似乎才是他们所看重的。

据悉,苹果的首款车型很可能是中大型SUV,从目前相关传闻看,苹果的首辆车似乎并没有什么巨大的颠覆性,除了车型会“概念化”一些,以及车机系统、自动驾驶等层面,其它应该不会有太超前的技术落地。

但不容忽略的一点是,苹果的优势在于,其可移植的流畅操作系统以及强大的粉丝群体,这似乎是国内其他汽车品牌无法比拟的。

03

可与一战的自主车企品牌

随着科技赋能的“美系新势力”逐渐落地,未来中、美车企似乎必有一战。

面对像苹果这种超级巨头的品牌调性和粉丝粘性,国内车企品牌能和它有一拼的无外乎蔚来、阿维塔以及目前还相对小众的高合等少数几个。

蔚来品牌从整体定位、品牌调性等层面,已具备了和苹果正面竞争的先决条件,如果能较好解决产能、品控等诸多问题,还是可与苹果一战的。

当然,必须要说的是,它的量级跟苹果显然不在一个水平线,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能和苹果一较高下的自主品牌,似乎不能忽视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巨头加持的阿维塔,从整体定位、工业设计、智能化应用等层面,阿维塔无疑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只不过成色几何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除此之外,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潜在做高端的是贾跃亭的法拉第,他的FF91无论是预期定价还是整体工业设计水平,从PPT的角度看,无疑是“天花板”级别的,只不过因为控制权和融资等问题的来回撕扯,极大干扰了这台号称“未来物种”的神车落地节奏。

目前有消息称,法拉第方面预计将于3月底开始量产可销售的FF

91,4月初下线,并在4月底前交付。

从此前的高站位看,FF 91对标的是法拉利、迈巴赫等车型,其预计售价大约在10-18万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68-120万元。

据其官方消息,FF 91将重点聚焦中国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充电系统适配工作和动力性能表现方面。

援引相关媒体报道,法拉第未来已将FF 91最新准量产车运送到中国进行本地测试和验证。

此前有消息称,法拉第未来已与湖北黄冈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将中国总部落户黄冈,“贾布斯”能否凭借法拉第汽车上演惊天翻盘局,我们拭目以待吧。

除了上述品牌,其他诸如华为和小米以及百度等企业做的汽车,估计定位应该都会低于苹果、微软和谷歌,前期并不会和他们展开直接竞争。

毕竟对于在乎汽车LOGO的国人来说,品牌力是决定购买的一个极大因素,这一点无论是小米还是百度,相较于苹果、微软等品牌的影响力还是略逊一筹的。

所以,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前有BBA德系大山拦路,上有苹果等在中高端阻击,下有特斯拉在中低端绞杀,崛起之路似乎还很漫长。

但自主品牌整体的产品力和竞争力,无疑是在显著提高的,这一点请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和时间,相信自主品牌的春天不会因为对手的阻击而延迟到来。

更多推荐

苹果,汽车,品牌,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