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金杯车报价图片大全)
(请你开方)此人头痛六年,咋治都不好,你开什么方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姓黄。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头痛。
大概在五六年前吧,此人似乎是外感风寒,出现了所谓太阳头痛。
啥叫太阳头痛?就是后脑,连着巅顶和脖子这一带,疼痛。这往往是感寒导致的。
于是,这个人在医家的指导下,用了不少祛风、散寒、温补之剂。
本以为,这病好治,只要合理用药即可。
但没成想,此人先后求医十多人,总共治了五六年,就是不见彻底好。头痛,隔三差五就来一回,程度轻重不一。
怎么就不见好呢?过往医家束手。患者本人也懒得去想。反正这么大岁数了,疼就疼点吧,忍着就是。
但后来,这人发现,忍是忍不住了。到就诊前,他从上午就开始隐隐头痛。到了午后,疼痛加剧,如锥如刺,仿佛针扎一般。
犯病的时候,经脉突起,面露青筋,给人感觉怪可怕的。
怎么才能缓解呢?用毛巾热敷。
怎么办?还是得看医生啊。
这一次,他找到了著名中医临床家,赵守真老师。
刻诊,见患者脉弦涩。询问疼痛规律,是午后加重,夜间尤重。
赵师问,从发病到现在,几年了?
患者说,已经六年了。
赵师闻言,点点头,书方一首。
这张方子,其中用了两味药。一个是归尾,一个是牛膝。这两味药,各用九克。
其余的,就是几乎原封不动地,套用了一张古方。
这张古方,在现代的中医方剂学教材里,虽然很少作为主要方剂来介绍,但一般也放在同类方、附方里来介绍。中医临床对它的应用,也是相对频繁的。
结果,这个患者用药三剂以后,头痛顿减。原方再用两剂,诸证
悉平。到最后,此人几乎完全康复,不再复发。
取得这样的效果,赵师自己也是欣喜万分,颇有感慨。他在医案里说了一句话:“病无定型,治当随证而变……”
好了,到这里,我把能给的提示信息,都给出来了。再说,就相当于直接告诉你答案了。
你觉得,赵守真老师当时用的是什么方呢?
请你在留言区留言,写出您的结论和依据。文老师期待您的高见,并准备好向你学习。
?
李柏青
血汤
痛了6年,刺痛,夜间加重,脉弦涩,弦主痛,涩主瘀,通窍活?
高山流水
文老师之前说过的,通窍活血汤:川芎4.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9克,老葱6根,生姜3片,大枣3枚,麝香0.15克(后冲),归尾9克,牛膝9克
?
桂枝加甘草
痛处固定,痛如针刺,痛处静脉曲张,血为阴,夜间尤甚,病位在头,病性为淤,通窍活血汤主之
?
光霁
汤】进行治疗。
久病入络,经络瘀塞,应当用擅长治疗头面部瘀血的【通窍活血?
A陳氏本愺137****0309通窍活血汤
?
阿永
这个瘀是寒邪造成的,我也觉得是吴茱萸汤!
阿永
为什么不是加川芎而是牛膝?
远方(快乐中医昌庆锋)153****7051?
脉弦涩,弦主痛,涩主瘀,午后逐渐加重,夜晚尤重,痛如针刺,属血瘀,血府逐瘀汤主之
甲方乙方
?
血府逐瘀汤加减,舒肝活血化瘀止痛,
?
猪猪侠
血府逐瘀汤
?
独行客
很多人说是通窍活血汤,我查了一下,这个汤主要是活血化瘀,但这个病主要是因为寒邪未去而头痛
?
独行客
外感伤寒六年后,头痛,说明寒邪未去,寒主收引,脉弦说明在少阳经,下午病重因为午后阳弱阴重,是不是太阳,少阳合病,桂枝柴胡汤。
?
小光
吴茱萸汤治受寒引起的头疼,吴茱萸汤
?
凌雲渡
葛根汤
?
读书香
血府逐瘀汤,舒肝活血化瘀!
?
龙哥
葛根汤加减
?
今夜无眠
从文中所言必是寒邪无疑,何以袪寒会无效,怪事
?
天辅星
川芎茶调散
?
。
看起来像是瘀血导致的头痛。 针泻三阴交、阿是穴。由于是感寒
诱发的,阿是穴配艾灸,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再配以中药,大体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类的。 应该是这样吧?
?
迎日
通窍活血汤主治,寒性收引凝滞, 寒凝血瘀,瘀阻厥阴太阳经脉而后脑和颠顶针刺痛。血为阴,疼痛日轻则夜重。
?
初辉
吴茱萸汤
?
坚定
杞菊地黄汤
?
弋痕夕
葛根汤加牛膝归尾
?
泰山八喜
通窍活血汤啦!一派瘀血阻络的表现
?
Clerk Mars
久病入络,脉弦涩,弦主疼痛,涩主血瘀,下午以及午后严重,血瘀为阴邪,所以在阳气虚弱时严重,王清任的通窍逐瘀汤可以应用
?
ailaopo
温胆汤
?
林哥
头痛项强葛根汤主之
人生如戏且行且珍惜
?
通窍活血汤加减
(公布答案)顽固头痛六年,通窍活血汤拿下!恭喜四位网友
昨天,我给大家伙出了一道辨证题,帮助一个头痛六年不愈的患者开方子。
此人,最初感寒而头痛,但是屡治无效。迁延六年之后,竟然疼得青筋暴起,如锥刺一般。
刻诊,见脉弦涩,早晨痛轻,午后疼痛加剧,到了夜里疼痛最厉害,得热则痛减。
实战中的医家,是著名中医临床大家赵守真老师。面对病人,赵师审时度势,开了一张方子。其中,除了当归尾和牛膝之外,还用到一张古方。
这古方,到底是什么呢?
各位读者各抒己见。截止到今晨7点30分钟,我收到各位网友的答案37条。其中,有不少堪称真知灼见。大家从各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路,精彩纷呈。
看着大家的见解,文老师深深感觉到,我的读者们,其实就是我最好的老师。从大家的身上,我实在可以学到太多东西。
那么,实战中,赵守真前辈用的什么方子呢?答案是通窍活血汤。
好了。现在,我把用通窍活血汤,治疗顽固头痛的事儿,再从头
给你讲一讲。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医案记载姓黄。
最初,大概在五六年前,他不小心感寒。
受了寒以后,他就觉得脑袋疼。从后脑勺,疼到巅顶,再连带颈部。用中医的视角看,这个是典型的“太阳头痛”。
怎么治呢?当时的医家,就用了祛风、散寒、温补之剂。
从理论上说,这么用药,一点问题没有,完全合乎规律。
但问题是,经过大概十多个医家的治疗,患者这个头疼就是没见好。到底是病得太重,还是用药太轻,就不知道了。
于是,这个头疼病,一拖再拖,最后拖了将近6年。
到后来,这个人几乎就放弃治疗。他想,疼就疼吧。只要疼不死,习惯了就好。这辈子,就这样了。
可是他后来发现,这个头疼无法“习惯”。因为那个痛法已经完全无法忍受了:从上午开始头痛,下午接着就加剧,到了晚上痛得最厉害。疼痛如针刺一般,患者头面青筋暴起,只能用毛巾热敷来略微缓解。
这可怎么办啊?最后,患者几经周折,找到了赵守真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涩。
经过仔细揣摩,赵师书方一首,但见:
川芎4.5克,桃仁、红花各6克,赤芍9克,老葱6克,生姜8片,大枣3枚,麝香0.15克(后冲),当归尾、牛膝各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3剂以后,头痛顿减。
接着,原方再用两剂,患者竟然豁然而愈。从那以后头痛未曾发作。
面对这样的治疗效果,不但患者欣喜万分,赵守真前辈当时也是颇有感慨。他在医案里说:“病无定型,治当随证而变,若拘拘一格,陋矣”!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也不算复杂。
你看,这个人,最初就是感寒而头痛。只不过,久治不愈。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就是风寒之邪长时间郁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最终导致淤血。古人所谓“久痛入络”,就是这个意思。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会在人体局部形成淤血。这是中医对疼痛类疾病的基本认识。
就这个患者而言,其就诊时脉象弦涩,这是典型的淤血之征。淤血为阴邪。夜晚时分,阳气渐弱,气血运行更差,所以淤血愈发严重,故而疼痛加剧。淤血得阳热之气可以缓解。所以,患者在疼痛的时候,必须热敷,否则无法忍受。
淤血作痛,特点是局部刺痛感强烈。这一点,医案中患者也是具备的。
基于此,赵师决定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来应对,于是选方“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是《医林改错》里头的方子,是血府逐瘀汤系列附方之一。其基本组成,就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赵师,几乎按照原方应用,不过是去掉黄酒,加当归尾和牛膝。
这里头,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联合牛膝和归尾,用于活血化瘀。生姜和老葱,温通经脉。麝香,通窍止痛。红枣,养血健脾。
说起来,这个通窍活血汤,是治疗头面淤血阻滞诸证的常用方。淤血阻滞头面,除了头痛,还会带来什么毛病呢?那可多了,比如说耳聋、脱发、酒渣鼻、脑震荡后遗症、白癜风等等,都可能和此有关系。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头痛。所以说,这个方子的现实意义还是很大的。
当然,这些还是次要的。关键是,通过这个病人,赵师总结出一点,即中医治病,一定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比如说头痛,虽然最初是感寒发作,但是到后来,却出现一派淤血之象。这就是病情、病因、病机在发生变化。如果一味按照驱邪散寒之法,恐怕依然无效。只有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据此,赵师才感慨说:“病无定型,治当随证而变,若拘拘一格,陋矣”!
赵师的这一心得,无论对普通人,还是对中医从业者、学习者,都是很有价值的。
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患者必有淤血之象。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盲从试药。
更多推荐
头痛,患者,活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