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14年奔腾b50能买吗)

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法经济学分析

【摘要】

受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不断加大的环境压力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最

终必将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为了使本国的汽车产业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

中保持优势或者赶超其它国家,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扶持本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扶持政策

同时从经济学与法学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并提出一些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

展的建议,是有所裨益的。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分析新

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动力以及政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中所起的作用,从而

得出一些拙见,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新能源汽车的内涵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

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

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

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都是混合动力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私人购新能源车试点财政补助资

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

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这也是下文中,描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内涵。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扶持政策

经过“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研发

支持,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创新体系,形成了能支撑未来规

模发展的产业体系雏型。2001年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启

动,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仅提出“引导汽车消费者

购买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加强环境

保护”等内容,而没有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2007

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为新能源汽车的上市销售奠定了

基础。“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尤其是,2022年初,

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

点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对电动汽车的财政补贴,已经对我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226月《私人购新能源车试

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更是将私人消费者也纳入新能源

车的使用行列。

1、技术投资资金巨大

近十余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试验示范的长足

进步和科研开发的高端突破,但是无论是新能源的技术研发阶段,还是技

术应用阶段,以及后期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的产

业化进程,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我国,各个汽车行业对科研创

新的投资力度不够,不能为研发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考虑到交通能源动

力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变化转型的长期性,保证充足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发

成本是决定企业盈利情况的重要因素,价格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主要

因素,如果新能源汽车企业无法克服成本和价格上障碍,新能源汽车产业

化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造成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首

先,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在主要性能指标上仍不如传统能源汽

车成熟,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者需

求,暂时也无法取得对传统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其次,由于替换传统汽

车的成本相对较高,且目前政府仍未出台相应的汽车报废补贴政策,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第三,加气站、充电站等配

生;汽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造福子孙后代。能源和汽车是现代文明

的动力与载体,相互依托、相互支撑。但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

煤为主体的消费格局不能满足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是不可持续的。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给中国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带来革新。大力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的尾气排放,环境污

染等问题,还能发挥新能源优势,使中国在政治和能源战略安全方面取得

成效。

济代价,致使汽车成本的不断上升。由于技术实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

巨大差距,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要想超越汽车强国,难度很大。而我国在

新能源汽车领域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要小的多,甚至在某些技术领域还

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我国汽车产业获得跨越式发

展的唯一机会。我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重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4、刺激新一轮的消费热潮

直到新中国成立43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汽车年产量才终于突破

100万辆,而后来实现年产200万辆仅用了8年、300万辆用了2年,跨

越年产400万辆大关更是只用了短短的1年时间,之后每增加100万辆的

时间越来越短。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888.24万辆和879.15

万辆,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生产国,中国在汽车化的高速

路上越跑越快。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动荡之时,进入2022

年以后中国己连续三个月稳居世界汽车销售量第一,中国的汽车发展迎来

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尤其是电动汽车的量产就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的各种优惠和补贴政策的刺激,同样

能够带动消费者更换传统汽车而使用新能源汽车,带动新一轮的消费使用

热潮,拉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5、增加税收收入

我国汽车产业对税收贡献在机械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从1991年起,

汽车产业的利税总额占全部机械行业利税总额基本上维持在20%以上(除

极个别年份),税金增加率除2022年较低之外,其他均增长达到两位数。

在未来五年周期中,汽车产业利税总额占全部机械行业利税总额仍维持在

20%左右。尽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期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当

这一产业日益趋向产业化时,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将取得长远的

税收收入。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涉及到技术、市场、政策等五大风险,这些风

险主要由汽车制造商承担,而像燃料(动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终端使用

1、加强对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市场监管,建议对替代燃

料实行专营制度,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

为了保证石油替代燃料的质量,对销售系统要严格市场监管。为了防

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替代产品加入消费者汽车,造成安全和财产损失,建

议石油替代产品实行专营制度,仅允许设备条件和管理基础较好的中国石

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从事石油替代产品的调合和销售。各级工商管

理部门要对油品市场和新能源汽车质量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要制定相应的

策,为系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促进新能源汽车

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推荐

5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