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大众甲壳虫二手车报价)
龙源期刊网
向上的中国自主品牌之路
作者:郭凯
来源:《汽车纵横》2019年第04期
中国汽车市场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时代变迁,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不断学习创新
中,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并正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2009年到2018年,中国连续十年
蝉联全球汽车销量第一,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突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年来中国汽
车自主品牌在合资品牌中突围,改变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不断的向上之路:
1)销量增长拉近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2018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415.3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为808.44万辆,占到当
年汽车总销量的36.5%。从2009年这近十年的发展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崛起,尤其
是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从2014年的29.2%上升到33.6%,增长4.4%,在销量和份额上有
较大突破,并在随后的三年中份额都保持在36%以上。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中國SUV市场的兴起。2009年中国SUV市场销量不
到55万辆,只占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的6.9%,而2018年SUV销量已达926.7万辆,份额占
到41.8%,年均增长率为37%。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把握时机,在这关键十年中积极布局SUV
市场,使得中国SUV市场中自主品牌的份额从2009年的29%上升到2018年的52%,借助
SUV热潮实现突破,拉近与合资品牌的差距。2018年销量突破40万辆以上的自主品牌已有吉
利、哈弗、长安、广汽传祺、比亚迪和上汽荣威等,量上能比肩众多强势的合资品牌。
2)价格上突破天花板,品牌形象
中国自主品牌各售价段销量的年度对比,能清楚的发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在中端甚至中高
端价位市场的销量占比逐年增加,价格向上的趋势非常明显:2009年自主品牌80%以上的销
量都来自于MSRP(厂商指导价)9万以下的车型, 2014年这一比例降到71.2%。经历中国汽
车自主品牌产品价格拉升最迅速的三年之后,2018年9万以下的产品销量只占到42%,9-15
万中端产品的销量却上升到42.5%,15万以上产品的销量也上升到13.2%。
10万在过去被认为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这一认知已经彻底扭转。消费者
对自主品牌的溢价已被大大提升,甚至其中强势的品牌已经赶超部分合资品牌。以前泾渭分明
“合资品牌主打10万以上,自主品牌主打10万以下”的市场格局被打破,双方开始在10万以
上市场正面交锋,并且自主品牌顽强的打开局面,站稳市场。
价格上的拉近,是自主品牌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技术、设计、性能和
质量等方面自主品牌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的车型,取得不俗的成绩,从
而扭转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形象的认知。在国家信息中心近期的一项调研中发现,有近80%的消
龙源期刊网
费者都认为自主品牌的形象有很大提升,其中用户认为提升最大的方面是自主品牌给人的品质
感,在做工、材质和细节上已基本与合资没有差别,甚至在一些方面还有所超越。此外,自主
品牌在配置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因此才会在与合资的直接碰撞中占据一定的市场。
3)中国自主品牌迅速布局
中国自主品牌近年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从外观设计到技术实力,从营销策略到战略布
局,中国自主品牌都在整体向上,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单车销量和价格双双上涨,保证了企业利
润和销量的同步提升,我国本土品牌已经获得市场认可。在此基础上,我国自主品牌纷纷冲击
高端化品牌,逐渐形成中国品牌高端化的新阵营,让人愈发感觉到中国汽车品牌在新时代下的
明显变化。
WEY和领克作为当下初获成功的两个自主高端化品牌,吸引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研
究。从品牌成立到产品推出,知名度与口碑的建立,以及最重要的销量来说,WEY和领克都
取得成功。究其原因,从品牌基础来看,WEY诞生于长城,领克也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开拓
出的品牌,作为母品牌的长城和吉利在汽车行业打拼多年,近年来时常在市场中推出爆款车
型,市场反响强烈,消费者的认知和关注程度都较高,具有很好的品牌创建基础;从市场的选
取来看,二者都是以SUV市场来切入,此举是非常明智的,首先SUV热潮在中国仍未褪去,
消费者认为自己理想车型中SUV车型占比还处于较高水平,其次自主品牌的优势市场正是
龙源期刊网
SUV,从SUV切入更能发挥自主品牌的强项;从产品设计定位来看,WEY和领克都采用大量
原创设计,并且运用很多大胆前卫的元素,造型上非常吸睛,充分满足80、90后群体对于时
尚个性的需求;从产品做工来看,不论外观还是内饰,在材质、细节上无不体现出品质和档次
感,将感官品质做得非常到位,较好得到让消费者彰显的心理得到满足。因此推出高端化品牌
离不开背后强大的造车实力,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然。
当前是技术变革空前剧烈的时代,中国自主品牌要保持持续向上的动力,还需把握“电动
化”和“智能化”的时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动化”目前已成为全球的热点,是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情形的积极应对。中国发展
新能源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发展已经
到了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新能源汽车也将逐渐转向市场主导。
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处在相对领先的位置,在动力电池、电机技术,以
及整个行业推广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在政策的引导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做了极大的支
持。新能源汽车 “火”了起来,各类资本竞相追逐进入,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的普遍看好,新品牌
诸如蔚来、小鹏、威马等接连推出,形成造车新势力。
但是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从“补贴时代”过渡到“后补贴时代”,我们将面临市场培
育、产品竞争力提升等重大挑战。虽然相对传统燃油车而言,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不具
备直接的竞争力,但是随着技术的创新、政策法规的完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会更符合消
费者的需求: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造车成本也将降低,使用环节得到改善。并且国家将这一重
要时点定在2025年,在此之后新能源汽车就要不断地开始摆脱政策依赖,形成以市场驱动为
主的阶段,政策的支持将会逐渐弱化。因此,未来自主品牌必须在“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积极
转变,增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智能”和“车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中国自主品牌大胆尝试并取得一些出色的成果。中国作
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正在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的蓬勃
發展,出现世界领先的互联网与通讯企业,并且推出了非常多的智能化产品,消费者有了较多
的使用体验。这两项基础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积蓄了重要力量,并吸引到互联网巨头如阿
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纷纷与主机厂开展合作,开发出梧桐车联智能系统,阿里巴巴AliOS以
及百度Apollo等车联网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
目前搭载车联网系统车机在自主品牌层面上基本完成普及,许多新上市的产品都可以做到
语义识别,支持多种方言的语音控制,以及利用手机APP对车辆进行操作的远程控制。这些
智能化功能对于80、90后的吸引力是不可抵挡的,就像我们研究中发现的一位年轻消费者所
说“我一旦适应这些智能功能,肯定离不开,下一次再买车也肯定会在带有这些功能的车型中
进行选择。”智能化的趋势也是这样,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功能一定会让消费者产生粘性,从
而形成行为依赖。可以想象,习惯在酷热夏季通过手机提前打开空调,而不用向以前走到停车
位后打开空调等上10分钟再出发;或者车辆能准确识别语音操作指令,释放双手规避开车过程
龙源期刊网
中的一些潜在危险。消费者的驾驶行为会随着这些功能的普及发生改变,就正如习惯了智能手
机的消费者,很难让其回归到非智能手机。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借着SUV热潮快速发展,占稳中端市场,突破所谓的“价格
天花板”,在品牌形象上得到转变。并且迅速布局更高端的市场,形成高端化品牌的新阵营。
未来,中国自主品牌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趋势下完成更大的蜕变。
更多推荐
品牌,自主,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