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奔驰c级优惠多少)
德国大众是当今世界排名第五的跨国大型汽车工业公司,在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按营业额评选的世界500强中排名前30位,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在我国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分别占有49%的股份。
尊重民主自由,注重诚信、遵守法律,博爱平等、勤俭节制,以人为本,员工参与管理,薪酬体系合理,注重人力资源发展,追求卓越、质量第一,以上是大众公司的企业文化。概括起来,则是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当今社会汽车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企业无法在整个市场上为所有用户服务。慧聪行业研究认为,企业不应试图在整个市场上争取优势地位,而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并能有效占领的那部分市场为目标,并制定相应的产品计划和营销计划为其服务,这样企业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人力和财力用到能生产最大效益的地方上,确定目标市场,为企业及产品在目标市场上树立一定的特色,选择那些与企业任务,目标,资源条件等一直的市场空间,塑造预定的形象,以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共有大众、奥迪、斯柯达、西亚特、宾利、布加迪和兰博基尼七个轿车品牌,各品牌采用独立的销售渠道模式,实行产销分离的销售模式。
在多品牌多渠道销售期,大众渠道模式为:品牌-分销商-零售商-用户。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拥有四个经销商渠道,分别是“奥迪”、“一汽-大众”、“上海大众”、“SKODA”;奥迪的进口车已经和国产车并网销售,大众的进口车渠道已经和一汽-大众的渠道并网销售,这四个渠道目前都是采用销售和服务一体化4S店的终端形式。以上海大众为例,其渠道历经演变,由早期产销分离的单一渠道多层次代理制演变为现在的生产、销售、服务一体的多层次代理制。1985年,大众汽车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同年9月,上海大众正式开业,当时国内轿车市场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还微不足道,为规避投资风险,德国大众通过合资公司上海大众专司生产,销售任务推给了中方,上海汽车成立了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采用多层次代理制销售大众的产品。上海大众1996年开始做网络调整,建立地区分销中心和地区中转库。渠道模式变为: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用户。2000年前,上海大众一直采用产销分离的营销模式,这使上海大众远离市场,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规划及产品策略,对产品的行情在市场中的反映难以全面掌握,不利于产销协调一致。在2000年,上海大众实现了销售、服务一体,提升了上海大众的品牌形象。 (三)促销方式
1.国际市场促销组合策略。(1)大众早期就在本土采用了推式促销策略,公司将产品推销给批发商,批发商转而推销给零售商,零售商在推销给消费者。(2)大
众同时也采用了拉式促销策略,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与产品形象,以及大量的广告、会展等,成功的向市场推销了自己的产品。
2.国际广告策略。大众采取了国际广告标准化策略和差异化策略综合的广告策略。例如,上海大众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大众宝莱等汽车在推出时,大众都制作了很好的广告以及配乐(如I’ll come to you,you’er beautiful等动听歌曲)在CCTV-1、cctv-5等频道播放,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而在国外地区,有适合当地人喜好的广告形式。其广告采取了情感和理性兼顾,而且部分广告的主题也是经常改变,如斯柯达早期广告更多的强调了产品的性能,而后来有广告则侧重汽车的动感效果等。
3.国际市场人员促销策略。大众汽车公司在选择推销人员上有其自己的一套标准,采取的是地区型人员推销结构。例如,上海大众曾发布文件将旗下十二个销售服务中心整合为10个,同时,重新规划并整合了部分区域,在原来以地理位置来划分区域的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区域特征的相似性。
4.国际公共关系策略。(1)大众通过体育营销的方式,为公司进行市场推广和树立企业国际形象。例如,大众汽车2009年世界乒乓球总冠军赛12月20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完美落幕。同时,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共同为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提供官方用车支持,这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合作伙伴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的郑重承诺。(2)大众也把参加各种国际会展作为其促销的重要形式。在第九届天津国际汽车贸易展览会上,上海大众汽车将携旗下2011款LAVIDA朗逸、2011款LAVIDA朗逸1.4TSI运动版、TIGUAN途观、PASSAT新领驭、POLO劲情、POLO劲取、TOURAN途安新一代7款车亮相天津国际车展B3展位;同时上海大众汽车还特意从总部调运来一款途观的解剖车,让消费者充分了解上海大众途观的内在结构,可谓阵容空前强大。 三、结语
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成功在战略和策略上主要有以下经验: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准确定位;广告对品牌定位传播到位,不同档次车的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优秀的执行力,渠道控制力强;量力而行,滚动发展,在区域内确保市场推广力度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S因子:Strength 大众的优势
直到21世纪初期,全球各大国际汽车厂商纷纷发觉中国这片肥沃而未被完全开垦的土地时,大众才逐渐有了竞争对手。但是长达十余载的统治地位让“大众”品牌获得了无法撼动的品牌影响力。直至今日,“VW”的品牌标识仍是最被人们熟知的汽车标识。[9]
从2005年开始,大众在中国的销售就止住了曾经的滑坡,重新位居销量排行榜的前列。对于大众来说,因为拥有中国南北两个实力最为雄厚的合作伙伴,所以仅仅在销量统计上排第一或者年销量突破70万辆大关等,意义都不算大。如何在保持销量领先的同时,能够拉大而不是缩小与竞争者的距离,才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虽然类似于10年以前大众在中国车市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永远不会再现,但是凭着德国大众以及上汽、一汽在国内外的技术与资金实力,保持领跑同行甚至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应该是大众车系追求的目标。从眼下国内车市的变化格局来看,做到这一点也是很有希望的事。大众的当务之急,就是整合好在中国境内的所有资源,形成统一的整体,发挥最有竞争能效。
S1. 品牌知名度高
从大众自身来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布局。由于大众进入中国较早,因而其产品线拉得非常长,有人总结是“四世同堂”,对此大众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层次众多,因此在不同的技术与价格水平上都拥有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保证大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10] 同时,无论价格高低与技术水平新旧,大众的产品一直以结实耐用、性能可靠著称,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都不错,这也是令大众与对手竞争起来底气十足的资本。
无论是上汽还是一汽,都堪称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巨无霸,拥有两个相对都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协调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从这两年的情况看,虽然业内人士依然免不了对大众与上汽、一汽之间的关系议论纷纷,但大众品牌在中国车市的地位依然牢固,而 且有着上升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 S2. 产品具有针对性
从高端的奥迪,到主打的大众,最后还有新引进的斯柯达,大众的产品系列已经比较全面地进入了中国,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也各自拥有不错的成绩与竞争力。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市场,如何保持人们对于大众的高关注度,同时不断引入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却是近一段时间大众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且大家都将自己最好的产品投入中国市场这一大背景下,产品策略不仅是关系到眼前的战术性问题,也是关系未来发展前景的战略问题。
S3. 成长空间大
大众如今领先一步,将整车之外的最新平台、引擎等关键技术引入中国生产,以期保证自己能够有足够的成长新空间。此外,在支持上汽、一汽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开发新产品方面,大众也开始积极探索。本土化使得大众在中国车市上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将成为未来大众角逐中国车市的重要利器。
W因子:Weakness 大众的劣势
W1. 市场策略选择不当
从技术的狂热追求者皮耶希先生执掌帅印以来,大众汽车似乎偏离了大众的方向,一心一意想在豪华车领域有所作为。[11]从辉腾到途锐,车体更大,马力更强,价格却远远脱离了大众,而产品的类似也使消费者产生了疑惑:同样是4.3升的8缸发动机,是买奥迪A8的4.3升型还是买大众辉腾的4.3升型?二者一样的豪华,一样的四驱,尽管大众集团对二者的定位有明确的解释,但消费者并不认可,已有的证据是辉腾并没有腾飞起来,其订户远远低于预期,而那座著名的生产辉腾的透明工厂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座专供参观的汽车生产博物馆。
豪华车型不成功,经济车型也在防御战中节节败退。高尔夫、POLO在德国及欧洲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也不理想,败给了不断推出新车型的法国军团。尽管销售数量还保持领先,但和往年相比,已失去往日的号召力。而标致、雷诺风景、雪铁龙正大举占领大众的传统领地,销量下降,效益下降,这是大众在全球的情况。 W2. 市场份额下降
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又先后出现像比亚迪,吉利等中低端国产车与其抢占市场,使得大众在中国的一季度销量不是很理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各大汽车集团竞争的热点地区,大众汽车集团虽然在华市场份额仍居首位,但占有率有所下降。为保住优势,大众日前宣布在华追加投资16亿欧元,用于两个新工厂的建设和其它项目。 W3. 车型外观不够丰富,产品线单一
从前不久的北京车展和南昌车展上大众公司展出的车型来看,似乎没有宝马、奔驰等品牌推出的所谓概念车那么吸引人们的眼球。外形保守单一,便是大众汽车的标准。现如今在人人都追求个性的社会,外形夺人眼球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大众公司有着德国人的严肃和谨慎,可想而知,怎么能轻易改变公司的理念。
O因子:Opportunity 大众的机遇
O1.中国私家车市场的成长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的各个等级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了。私家车市场逐步成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及购买能力等为整个汽车市场提供了机会,对上海大众也更是—个良好的机会,消费者对于大众品牌的认可度、信誉度等是比较高的。有利于上海大众重新进行细分市场、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及重新定位等。
O2. 开发新能源技术 大众汽车计划首先聚集自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力量,继而稳步前进。大众汽车现已为电动汽车制定了清晰的产品发布计划。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文德恩博士(Prof. Dr.说:“大众汽车将逐步实现电动汽车量产。[12]电力驱动的汽车与内燃发动机驱动的汽车将共同存在。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大众发挥内燃发动机的潜能,以期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这些措施将使大众汽车在零排放汽车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
O3.提高公关效果
现代社会,对厂家和经销商来说,服务是营销的重要手段.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上海大众要强化公关策略,通过有效的公关活来提升上海大众的品牌形象。尤其在中国,大众要适应中国的具体实情,要进行一些行为方面的改变,机动灵活的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在公关方面吸取日系、韩系车寻找中国销售代理的成功经验,探寻和政府建立良好关系的有效途径,使得大众能再次回到中国人民、中国市场的核心区域。
T因子:Threat 大众的危机 T1.日系汽车的竞争
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特别是日系汽车的强烈竞争对于源自德国的大众汽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日系汽车具有电子配置好,内饰丰富,省油,线条流畅,市场渠道顺畅等优点,而这些正是上海大众的不足之处,因此给上海大众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本田和丰田等企业,注重燃油经济性和汽车的电子化,汽车内饰丰富,日系汽车在我国市场逐步壮大正说明了这一点,高油价的威胁。由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使用量的逐步扩大必然越来越少,再加上
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中东地区治不稳定,使得油价忽高忽低,总的趋势是逐渐变高,而上海大众的燃油经济性相对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上海大众带来说,就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T2.新技术的回报风险
当大众致力于清洁能源和节省能源汽车的研发时,新能源也在被世界开发研发中,这个威胁就是,大众的这次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报。如果研发出一种更高能耗的资源,那大众将何去何从,巨大的投资如何收回。并且日本小型车在能源环保上更有突出优势,转型环保的投入更小。大众何以保证自己的投入是“物有所值”.如果大众的技术投入无法保持领先水平,则会对自身发展产生很大威胁。 T3.服务的竞争
上海大众要想在当前汽车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能与时俱进,制定并运用好与其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营销策略,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为顾客排忧解难,努力使顾客满意.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努力提高产品及服务的科技含量。在当前汽车成本以及制造技术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谁拥有更好的客户服务,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大众在这方面目前落后于日韩车系的厂商。
SWOT总结: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大众汽车虽然在近些年来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有所下降,其品牌形象仍深入人心。如果管理者能适时得作出革新,顺应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不断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大众汽车的竞争力仍然不可估量。
更多推荐
大众,市场,中国,汽车,产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