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雪铁龙c6为什么停产)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第一大产销国,随着众多企业将目光转向国

外,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的探讨,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主要竞争对手

的对比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得出启示,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中国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1992年,当中国还被称作是自行车王国的时候,钱学森院士就给国家写信,

建议发展电动汽车项目,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自给钱学森写了回信,

与钱学森共同探讨电动汽车的研究问题。从此以后,“电动汽车研究计划”被列

入“八五计划”并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早在90年代,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便开始研究和生产电动汽车,如1995

年在孙逢春的带领下,中国造出了第一辆电动汽车,叫远望号。

2000年,时任德国奥迪汽车公司技术开发部工程师,生产部技术经理的万

钢,心系祖国的发展,提出了开发新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的

建议,受到科技部、经贸委领导重视和支持。

2001年,万钢在科技部领导的盛情邀请下回国工作,同时被科技部聘任为

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并作为第一课题负责

人承担了该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任务最为繁重的燃料电池轿车项目。

2010年,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产

业化生产阶段,中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搭好了舞台,比亚迪、理想、蔚来、特斯

拉、宁德时代等一批车企开始粉墨登场、同台竞技,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快速

发展的阶段。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1

的数据统计,中国汽车的销量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位,当然这和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不无关系。而新能源汽车从上个世纪90年代

立项,到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生产国和销售国,中国用了不到30年,中国

在汽车领域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200万辆,

超越韩国,排名全球第三,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20228

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91万辆。这一数据已超越德国,仅次于日本,位居全

球第二。截止202210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49.4万辆,同比增长96.7%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已经连续7年年居世界第一。

二、比亚迪公司概况

谈到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得不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老大——比亚

迪汽车。

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

术企业。比亚迪成立于19952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

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

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

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比亚迪也是香

港和深圳得上市公司,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比亚迪自19952月成立之初到如今,经过27年的发展,从注册资本250

万元人民币,员工20人左右,发展壮大成为市值7529亿人民币,员工人数超过

65万余人的超级大公司,比亚迪的成长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比亚迪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比亚迪的长远布

局。早在1998年比亚迪便在欧洲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子公司,2000年和2002

先后与,MOTOROLANOKIA开展合作,成为其电池供应商;20027月,在香

H股上市并创下当时最高发行记录,而在2008927日,“股神”沃伦·

菲特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无论是在品牌价值的推广还是

在资金注入方面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比亚迪早在2003年便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发,2008年推出第一款不依赖于

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2018年第3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再到2021年成

为中国首家“百万辆俱乐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开启了中国汽车行业的

“造车新时代”

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SWOT分析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老大,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开

拓上都有较强的基础和实力。近年来,随着比亚迪海外市场的拓展与扩大,使得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展露头角。我们采用SWOT分析法对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中所拥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对这四个方

面进行综合分析,为本文调研结论提供支撑。

1)优势:

一是技术成本优势:目前,比亚迪是全球唯一完全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

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刀片电池、e平台3.0等先进装备均处于行业领先

水平,并且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千锤百炼,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模仿的基础上还加

大自主研发能力,创新推出了遥控汽车驾驶技术、DM双模混合动力技术与双向

逆变充放电技术,截止2021年,根据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

专利20强企业榜单》新能源车企比亚迪以9426项专利位居榜单榜首,比第二、

三名专利数总和还要高,是其他19强平均专利数的7倍,体现出了比亚迪在技

术研发中的优势。比亚迪因其先进的技术,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二是政策支持优势: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石油资源枯竭危机加剧,

传统汽车能耗高,污染重的劣势已经越发明显。新能源汽车以其绿色环保,能耗

少的优点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新能源补贴

政策,进一步刺激了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2)劣势:

一是生产劣势: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与世界大型汽车企业有着差距、

远达不到规模经济所需的产量,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工艺并不完善,生产线仍需优

化,铁电池原材料成本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国际品牌仍有一定差距。

二是质量安全: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然而承载着未来希望的

新能源汽车却一再因为质量问题让人望而却步。近年来,屡屡发生新能源汽车自

燃事件,导致民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安全威胁。尽管新能源乘用车已经有了十几年

的发展,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仍然是一个新概念, 当传统汽车已经在消费者

心中占据了牢固的位置时, 新能源乘用车依旧难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新能源乘

用车无论有多少创新和亮点终究还是汽车, 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科技包装,安全

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质量上的保证就无法打动消费者。

3)机会:

一是市场机会:国际、国内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欧

洲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环保、节能、减排,普通民众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也比较

高,随着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地生效,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未来将会面

临着一个巨大市场,为比亚迪进军欧美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是利好条件: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主义倡导,世界各国对于新能

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在逐步落实,其次,比亚迪在世界上拥有众多的国际工厂,

极大的降低了进出口的成本,相较于其他车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将拥有

更多的利好因素。

4)威胁:

一是竞争对手的威胁:比亚迪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代表,

与国际市场上的一些知名汽车品牌仍存在差距,尤其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国外新

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价格上都将使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竞争越

来越激烈。

二是贸易歧视的威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和世界局势的

动荡不安,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下行,以美国为代表的的欧美国家,为发展

本国工业和贸易发展,往往对中国的采取不公平的贸易政策,加重关税以及一些

贸易歧视政策,都成为了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PEST分析

1)政治环境。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目前,世界各国都颁布了一

系列的补贴政策和措施。美国于2022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税收抵免,日本为

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日本政府有意从2022年春季起,对新购电动汽车

的民众予以加倍补助,最高补助额可达8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泰国

政府拟为新能源车提供单车7万至15万泰铢的补贴,具体补贴金额视车型而定。

相对于传统汽车8%的消费税税率,新能源车可享2%的优惠税率。2022年至2023

年间进口到泰国的新能源车最高可享受进口税六折,同时,电池等新能源车关键

部件进口可享受免收进口税的政策优惠。瑞典政府在2022年为新能源车补贴拨

35亿克朗(约合23亿人民币)。挪威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车牌税、

汽车年税以及降低公共场所的停车费用。面对世界各国提出的一系列关于新能源

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对于比亚迪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利好措施的颁

布对刺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的贸易

歧视政策又会使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开拓充满了挑战。

2)经济环境。根据财联社1230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

治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0日联合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

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

黄皮书指出,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因素交织叠加,带有

不确定性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

显,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相对以往增多,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通道。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界各国的经济水平都将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消费水平下降,对于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也将会变得不容乐观。

3.社会环境。在全球范围内, 各国民众对新能源乘用车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越

来越高。在欧美,政府的大力倡导、民众普遍拥有较强的环保理念使得新能源乘

用车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之后,燃油价格的暴涨,新能

源汽车因其廉价的动力来源,使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开始青睐于新能源汽车,同时

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新体验、车辆性能和智能技术也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买单。

外,近年来,自然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人们对其关注的程度与日俱增,减少汽车

有害气体排放,绿色出行,已变得刻不容缓,新能源汽车对能源的需求远低于传

统燃油汽车,既能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又节约了能源资源,这些都对比亚迪未

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技术环境。电机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是新能源汽车的主

要成本,电动引擎的效能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电池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

续航里程。比亚迪是传统的电池生产企业,其锂电池生产技术在同行业处于领先

水平。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一些核心技术上,如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电池容量,

也取得了较为先进的成果。就比亚迪来看,其制定了“542”战略,即从汽车的

动力、安全、油耗三个方面出发,打造比亚迪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数字“5

的含义是0-100公里的加速在5秒以内“,4”代表的是全系车型采用四轮驱动

“,2”代表的是百公里的油耗不到2升。此驱动技术与电子技术的革新,将得

到超越传统燃油汽车的全方位性能,打造特有的品牌形象。而比亚迪“7+4”战

略则旨在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拓宽公司新能源产业的产品线,其中“7”代

表的是个人乘用车、的士、公共汽车、长途载客、工程物流用车、清洁车、商品

物流等领域“。4”是指仓储、采矿、码头、空港领域的专用新能源产品。核心

技术产品的多元化使得比亚迪拉开了与其他厂商的距离,可以平摊研发成本,

售价上取得优势,从而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地位。

五、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特斯拉一直是一个强有力的对

手。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

板、及储能设备。总部位于帕洛阿托Palo Alto200371日,由马丁·

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以纪念

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2004年埃隆·马斯克进入公司并领导了A轮融资。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努力为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提供其消

费能力范围内的纯电动车辆;特斯拉的愿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对比,我们将通过将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技术层面。主要包含电池、电控、电机以及智能辅助等方面。首先是电

池技术上,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巨头,电池技术却并不是自己研发的,特斯

拉采用松下的三元锂电池。而比亚迪却不同,比亚迪拥有自己的电池技术,这也

是比亚迪的强项,2020年之后比亚迪成功研发了刀片电池,性能更优越,降低

了电池成本,提高了储能密度,相同环境下比亚迪续航更为出色。其次是在电控

技术上,特斯拉在电控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搭载的BMS电子控制技术,每只

电池可智能控制18650电池,在充电、续航等方面实现最高效率,虽然比亚迪电

控技术也是自己研发,但是电控技术方便比特斯拉稍逊一筹。而后是电机技术上,

特斯拉搭载的电机也是采购的,特斯拉高端机型搭载交流异步电机,低端机型搭

载永磁同步电机,比亚迪的电机技术是自主开发的,主要使用永磁同步电机,

整体性能非常出色。最后是智能辅助上,特斯拉最引以为豪的还是智能辅助系统,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几乎是天花板的存在,无论是比亚迪、蔚来还是小鹏,在智能

助力驾驶方面都与特斯拉有明显差距。总的来看,特斯莱和比亚迪在技术层面上

都各有春秋,不分秋色。

二是性能层面:特斯拉汽车作为高端汽车,以其卓越的汽车性能赢得了尊重,

Model S为例,其电机最大功率310kW,最大扭矩600N·m,最高时速208km

续驶里程达426km。在启动和加速性能方面,Model S充分发挥了电动汽车的优

势,无须换挡,启动时踩下加速踏板,即可提供峰值扭矩,工作电流可达几百到

上千安培,加速不到4.5s即可到达100km/h,不拖泥带水。从基本性能来看,Model

S完全可以与法拉利、保时捷等传统超级跑车和宝马5系列以及奥迪A6S6

传统豪车相媲美。相比较之下,比亚迪就显得稍微逊色。目前,比亚迪的车型主

要以中低端为主,在运动跑车方面无品牌优势,就外观性能和驾驶体验来说,

难与特斯拉媲美。

三是市场层面:首先是市场定位方面,特斯拉将产品定位主要在高端市场,

以化解纯电动汽车成本上的劣势。特斯拉将目标客户锁定为那些有环保意识的高

收入群体,特别是硅谷的青年才俊和好莱坞的明星。为此,特斯拉以跑车的理念

设计电动汽车,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而比亚迪作为大众普通的民用车,

市场定位上主要是以大众为基础,车型设计考虑更多的是空间度和舒适度,在外

观设计上不如特斯拉更具吸引力。其次,在海外市场上,比亚迪的品牌的影响力

和市场份额方面方面与特斯拉相比较也有差距。2018年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销售

区域主要在美国占比约70%,中国地区占比约为8%,欧洲8%,其他地区14%;

比亚迪销售区域集中在中国,占比达88%美国仅占6%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仅

2%,其他地区4%。但随着近年来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逐渐拓展,市场份额逐渐

增大,销量也越来越多,未来,比亚迪的发展将更具潜力。

从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对比分析情况来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是行业竞争领域。毫无疑问,当前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上的最有力竞争者依

旧是特斯拉,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面对的挑战和风险依旧较大。

二是市场开拓领域。特斯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上要优于比亚迪,

步较早,但随着近年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的影响力逐

渐增大。

三是技术层面领域:特斯拉在智能控制方面的技术远远优于比亚迪,而比亚

迪的电池技术在世界上也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二者在不同的领域均有出色的表

现。

六、前景与发展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

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

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

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进入了加速发展新阶段。其次,相互赋能、协

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

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

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七、主要启示

(一)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比亚迪的

依靠“逆向研发”模式,在企业成立初期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也烙

上下了“模仿”的印象,自主创新能力屡受质疑。在模仿中学习进步,短期内是

种捷径,但是不能长久,单纯的模仿会让企业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最终走向衰

败。在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实施中,比亚迪应当坚定的进行自主创新,加大自主创

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使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

为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二)严格执行高标准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

存的基础。改变在消费者心中“廉价、低质量”的固有印象,为品牌赢来更多的

市场认可与消费者口碑,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关键。尤其是在国际市

场中,要始终把产品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降低产品故障和提升产品质量,

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计划。当前,面对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比亚迪要制定更加长远的战略发展计划,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大力开展人才发展

计划,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时刻做好面对风险

和挑战的准备,同时把握机遇,精准出击。

(四)积极开展企业间合作。战略合作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共赢、获得共同

利益实施的深度合作。其他企业也有值得借鉴的技术,比亚迪应该积极开展与优

秀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八、结束语

在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转型的必然方向。

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比亚迪应该积极走出去面向海外市场,不断壮大和发

展自身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沉着面对风险,牢牢把握住机遇,在世界新能源

汽车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发展更上一层楼。


更多推荐

5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