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开路虎揽胜的人算有钱吗)
E
conomics
产经
合肥“汽”势
执行/ 安 蔚 程 炎 纪海涛
【
写在前面
】
“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合肥“十四五”规划用这8个字,高度凝炼了新兴产业的发力方向。其中,从无到有、
从借力发展到创新引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脚踏实地,步步为“赢”。但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新赛道
上,如何才能赢得先机?又如何跑得长久?
从产业实力来看,合肥换道先跑。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和应用的双试点城市,合肥早在十年前就开启
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十年后,蔚来、零跑等造车新势力落子合肥,新能源汽车“集团军”的综合实力跃
上新台阶。
从产业平台来看,位于包河经开区的合肥新能源汽车战新产业基地,作为产业大本营,从2015年至今,凸显
产业链优势,强化产业集聚,为这场棋局增添了胜利的砝码。
龙头企业牵引,产业链条集聚,智能创新突破,从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再到紧抓万亿级的车联网产
业,一个“新能源汽车之都”正以“合肥速度”强势奔跑。
合肥“汽”势,未来已来!
64 JUECE
|
决策
|
2021. 4
合肥新能源汽车的
奔跑之势
本刊记者 安 蔚
4月7日,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
在合肥下线!
龙头企业的牵引之势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一年
走进位于包河经济开发区的江汽
来,作为造车新势力,蔚来跑出了令
集团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大门,门
人瞩目的加速度。
厅的大幅标语已经换成“思皓”,这
有人说“合肥的未来有蔚来,蔚
是江汽集团多年来在新能源探索道路
来的未来看合肥”。在2020年签约
上努力的结晶。
落笔的那一刻之前,蔚来的发展就与
十年前的2010年,江淮首批591
合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落户也
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开启
为合肥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基地的发
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拉开
展注入了新动能。
了江汽集团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
从2015年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
的“新四化”大幕,也让合肥与新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开
源汽车结下不解之缘。
始,合肥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基地就
十年磨一剑。2020年5月,大众
以奔跑之势奋力前行。“十三五”以
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汽控股50%
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总产值
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
从19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0亿
半年后,江汽集团发布公告,江淮大
元,总量和增速都位居全省24个基
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
地前列。“2020年是合肥新能源汽
徽)有限公司”,双方合作项目被列
车产业的爆发元年。”合肥市经信局
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
装备处副处长潘澄海说道。
这场合作是首次由跨国企业积极参与
为什么合肥重点发力新能源汽
中国汽车企业深度改革进程,填补了
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强劲
国内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空白。“江
之势是怎样炼成的?五年来,合肥新
汽集团借助与大众的合资,吸收借鉴
能源汽车基地凸显出的产业优势和集
大众集团优质资源,赋能江淮现有的
聚能力,有力地拉直了这两个“问号”。
各项产品线,这也可以推动江汽集团
2021. 4
|
决策
|
JUECE 65
E
conomics
产经
更高质量发展。”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项兴初十分看好这次“跨国合作”。
除了传统车企的加持,以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造
车新势力,落户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拓宽了安
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江汽集团在蔚来汽车还
是PPT的时候,选择给蔚来汽车投资了几十亿元的生
产线,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CEO李斌深有感触。
合作才能共赢,协同方能并进。“了解了蔚来汽
车的核心理念和用户思维后,认为这是为传统汽车产
业如何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蔚来的PPT也启发了
项兴初,“江淮从制造端支持蔚来,制造环节的高难
度和复杂性,对江汽集团的高端制造也提出了更高要
求。”
“合肥有车企基础,这些是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
的产业基石”,在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
院长潘轶山看来,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得天独厚
的先天优势,“前有江淮、安凯、长安等传统企业,
后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合
肥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传统车企坐镇,新势力入局,跨国巨头加盟,合肥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蝴蝶效应”正一步步扩大,“十三五”
以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累计完成产值1348.6亿
元,年均增速13%,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产业集群的磁场之势
在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
套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下线,除了给“老邻居”
江汽集团和“老朋友”奇瑞汽车供货,还将供应“新
伙伴”蔚来汽车的部分需求。
“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合作关系,国轩高科见证并参
与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历程。”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告诉《决策》,国
轩高科与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资源端到产品端再
到应用端的深度捆绑,参与各自的研发设计,为的是
更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66 JUECE
|
决策
|
2021. 4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牵
引,那么产业集聚则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磁
场,吸引着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条的脉络,
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合肥的新能源
汽车产业实现了从“零”到“链”的突破。
目前,基地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100
家。已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
包括乘用车、客车、商用车等多种类型整车,“三大电”
以及“六小电”等关键零部件,公交、出租、分时租
赁等应用体系,以及充电站、电池回收、汽车售后服
务等配套体系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中,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
从无到有,从大到强。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投
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
股东。从价值链看,这将扩大国轩高科的“朋友圈”,“国
轩高科将尽快融入大众的供应链体系,给大众汽车及
其合作伙伴提供电池。”李缜说,“有了大众的加持,
国轩高科也将受益于其先进的品控理念,为新能源车
企提供更稳定的电池产品。”
产业集聚给合肥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巨大的虹吸效
应。2020年,安徽汽车行业逆势上扬,实现生产、效
益双增长,全年累计实现汽车产量116.1万辆,同比
增长23.8%。
“基地目前拥有产业链整车企业江汽、蔚来、大
众(安徽)、安凯、长安、奇瑞(巢湖)等整车六家,
核心部件和关键配套企业有国轩高科、巨一动力、华
霆动力、大地熊新材料等60余家,形成了覆盖新能源
乘用车、轻型货车、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等全
系列品类发展格局,”合肥包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杨晖告诉《决策》,“合肥新能源汽车基地通过龙头
企业带动,其智能制造水平与产品供给能力全国领先。”
金融与智能相融的创新之势
走进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一辆没有方向
盘和驾驶员座椅的5G自动驾驶小巴在园区内穿梭,“智
能”元素体现在园区的各个角落,构造了一个安徽省
IC photo
智能网联产业聚集地。
“中关村有丰富的金融创新手法,整个大体系下
共有100多只产业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分布于不同的
新兴科技领域。合肥中关村的产业布局策略,是在整
个投资大体系中,筛选出智能网联赛道的优秀企业,
并与合肥本土金融环境相融合,集各方优势落地一批
高精尖的企业。”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王璐向《决策》介绍。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
70家,其中智能网联企业占比约70%。
“目前,基地已经建有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形
成了涵括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的试验与验证
能力。”合肥包河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办公室主任朱大雷说道。同时,
基地相继成立了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的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肥市新
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肥市新能源汽车
产业协会以及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有效
支撑了省内、市内的要素集聚与资源协同。
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集
聚效应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基地通过加强研发能力
建设、推进专利发展战略,掌握了整车设计、系统集成、
整车电控、电机驱动、电池管理以及混合动力耦合等
关键技术,并不断提升技术与产业化创新能力。截至
2019年12月,基地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66件,牵
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数43项。
2020年9月,安徽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线在包河
区开通。这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与合肥中关村
协同创新智汇园联手,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网
络,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搭
建智能网联产业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和汇聚全球及国
内智能网联高新技术、人才、金融资本,成立产业专
项基金,建设包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策源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合肥融入长三角,首
先是要产业融入推进,“在十四五期间,合肥与长三角的
一体化发展将会更加紧密,希望到十四五末,能让长三
角的居民更多地用上合肥产的新能源汽车。”潘橙海展
望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时说。
厉兵秣马,“汽”宇轩昂。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2020年启动的重点
产业链链长制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
为12条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
之都”的大幕已然拉开。
2021. 4
|
决策
|
JUECE 67
E
conomics
产经
智能+网联:
“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千亿路径
本刊记者 安 蔚 纪海涛
2020年9月3日,一条全长4.4
公里的自动驾驶5G示范线在包河
区塘西河公园内正式开通。这条示
范线集聚了5G网络、道路感知设
备、路边交通设施升级、云平台控
制中心、5G场景应用建设、展示
厅建设等六大板块的高科技运用。
4.4公里,距离虽短,却是安
徽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安徽首条示范
线,承载着合肥智能网联汽车的未
来和希望。自此,智能网联汽车成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
2020年11月,合肥在《关于
68 JUECE
|
决策
|
2021. 4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
见》中提出:到2025年,合肥市
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
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
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
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展望“十四五”,一个千亿级
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行业开始逐步从萌芽期迈向成长
期。”作为行业的领跑者和先行者,
星云拥有全部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
5G车路协同全线产品。
为什么选择车路协同?百度智
能交通业务拓展部安徽区域总经理
崔玮给出了答案:“在自动驾驶的
世界级比拼‘赛道’上,我国和国
外选择了不尽相同的发展路径。国
外以单车智能为代表,是发展‘聪
明车’。我国由于有5G加持,将
路和车视为完整体系,去弥补单车
智能在感知方面存在的不足,走出
自己的道路。”
新能源汽车3.0时代
“车路协同让驾驶变得更加安
全”,星云互联联合创始人、董事
兼首席运营官石勇说,“车路协同
是未来交通的必由之路,目前整个
车路协同是第一步,智能化+
网联化是新能源汽车的3.0版本。
“智能化和网联化与合肥的整体产
业基础联系十分密切,这条发展路
径是适合合肥的,”合肥中关村协
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分
析道,“合肥的产业特征非常契合
车联网的发展,以科技为主打的合
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有科
大讯飞、国轩高科等助推汽车‘新
四化’转型的全国知名企业,有合
工大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高校创新主
体,是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创新
之都’,这些都是发展智能网联汽
车产业很好的根基。”
有了基础,如何将优势充分发
挥?推动智能汽车“新基建”,做
大做优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
业,已成为合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首先是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合
肥(包河)智能网联产业发展项目
建设方案》规划,合肥未来两年将
启动七大重点项目建设,包括5G
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示范区、合
肥港智能化改造、智能网联汽车大
数据云计算平台、新能源充电桩、
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国家智
能网联电动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以及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
心。
其次是平台建设。合肥包河经
开区将融合运用5G、人工智能、
物联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通过
基础设施建设、5G配套改造、大
数据平台搭建、场景示范应用等全
面部署,构建“一场一线一园一中
心”的产业承载地,最终形成合肥
5G智能网联示范区。另一方面成
立合肥市经信局唯一正式授权的市
级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第三
方管理机构—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
创新中心,作为支撑安徽省、合肥
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规制定、示
范区先导区顶层设计的重要机构。
产业生态体系
座落在包河经开区的安凯汽
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客车已在
深圳、武汉、天津、合肥、澳门等
地投入运行,并已经出口日本。
“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智
能网联汽车,安凯都是第一个进入
这个领域的,”安凯新能源研究所
所长丁传记告诉《决策》,“安凯
客车是国内少数获得智能驾驶测试
牌照的企业,推动了智能驾驶技术
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
少数意味着突破,技术则是突
破的关口。“目前从整个产业来
看,传统部件技术及其产业链比较
成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特
别是燃料电池技术还有较大的技术
提升空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快速
发展,汽车智能控制系统、车联网
系统等技术创新有待大幅度提升,
特别是车用芯片等一些‘卡脖子’
技术亟待大规模国产化突破”,合
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
长潘轶山分析道。
市场是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
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创新支持模
式,鼓励市场开拓是破局之棋。
2020年11月,合肥市政府发布《关
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
意见》,允许新能源汽车非高峰时
段使用公交专用道,从2021年起,
合肥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
使用新能源汽车。
“开拓市场,不仅要促进新能
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扩大生产销
售规模,相应的配套也要快速跟进,
这样才能提高老百姓的接受度和认
可度,”潘轶山对《决策》分析,“在
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上,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
对城市的要求都非常高,包括充分
而布局合理的新能源充电桩建设、
全域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建设、大
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等。为了推动智
能网联电动汽车技术进步,还需要
加强封闭道路测试场建设、试验台
架以及仿真模拟等测试能力建设。
这些建设都需要有一套系统性的规
划和实施方案。”
从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
车创新发展战略》,到新基建风涌
而至,智能网联汽车已然站上风口。
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合肥,昂
首屹立于风尖之上,汽车已不再仅
仅是交通工具,而是向大型移动智
能终端、生活空间转变。“十四五”
时期的合肥,将打造以汽车为核
心,由软件及其服务企业、通讯、
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交通等多
主体共同构成的新型汽车产业生态
体系。
从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
局,再到紧抓万亿级的车联网产业,
合肥一直在乘风前行!
2021. 4
|
决策
|
JUECE 69
E
conomics
产经
智能网联汽车的
“合肥之道”
合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芯
屏汽合”,为合肥的新兴产业发展
指明了方向,合肥打造“新能源汽
车之都”如何抢占先机?又将如何
展望未来?《决策》杂志对话合肥
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三位
领军大咖,共同探寻答案。
换道先跑
《决策》:新能源暨智能网联
汽车产业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
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合肥如何发
挥自身优势,实现“新能源汽车之
都”的目标?
李斌:首先,要有好的政策环
境。在培育电动汽车市场的初期,
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了大量补贴,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市场启蒙和发
展,对行业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
事情。蔚来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
与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指导与支
持密不可分,也不断验证了国有资
本和各级政府对智能电动汽车产业
发展趋势的远见卓识和准确判断。
70 JUECE
|
决策
|
2021. 4
对话嘉宾:
李 斌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
项兴初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公司
党委书记、总经理
李 缜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蔚来与安徽省投资集团、合肥
市的合作,感受非常市场化,蔚来
中国的项目在短短几个月里完成了
从正式协议签署、落户,再到总部
大楼的落成和蔚来中国总部启动,
这样的高效和速度,让我们感受到
合肥对于打造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
全球创新引领能力的决心。
其次,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核
心部分的三电系统——电动机、电
池、电控,我们具有先发优势。目
前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前十强中,中
国企业已经远超半数。蔚来作为完
全正向研发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
“三电”的所有关键技术都掌握在
自己手里。所以如果把智能电动汽
车和传统燃油车看作两条跑道的
话,我们完全拥有“换道先跑”的
优势。
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智能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了从软硬
件研发、供应链到高端制造的完整
产业链,初步具备了智能电动汽车
产业聚集的先发优势。在我国汽车
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过程
中,合肥有机会形成世界级的科技
创新集群、高端制造集群,成为技
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地。
项兴初:安徽在新能源汽车产
业上起步较早,并且构建起较为完
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安徽省新能
源汽车生产及销售量占全国整体市
场的近13%。
本刊记者 安 蔚 程 炎
在工业体系上,经过十余年发
展,安徽已形成了以江汽集团、安
聚焦靶心
凯客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
《决策》:对“十四五”时期
企业。同时,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
合肥新能源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国轩高科、中
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发展,
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盐红四方锂电、华霆动力为代表的
李斌:目前应明确把智能电动
动力电池及系统企业。福布斯“世
汽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战略
界500强”分布的49个行业,大
升级的技术主线,政策聚焦才能实
多数在安徽有着良好的产业配套。
现高质量发展。打通学术界和产业
全省覆盖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布
界的交流鸿沟,制定产业政策时多
局已初具雏形。
征求产业界意见。
其次,安徽合肥是与北京怀柔、
在产业支持政策方面,建议安
上海张江及深圳并列的四大综合性
徽省支持培育生态主导型龙头企
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全省高技能人
业,打造集研发创新、智能制造、
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达63%,享
愉悦生活为一体的智能电动汽车产
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
业聚集区,形成聚集效应,引领行
贴的专家共4038人。长三角一体
业发展。支持企业打造有世界影响
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
力的品牌,支持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和区域发展战略都汇聚到这片土
实现制造强省向品牌强省的升级。
地,给安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出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举
措,让安徽成为全国最适合智能电
动汽车使用的地区,加大充换电基
础设施建设使用环节支持,加快部
署自动驾驶相关基础设施数字化改
造升级,在停车收费、出行便利、
充电车位特权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
的举措。
李缜:近年来,合肥坚持以“智
慧+”“绿色+”为总体方向,下
大力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
化方向全速迈进。中国电动汽车产
业发展的拐点正在到来,行业需求
正呈爆发性发展。这个时期,合肥
要集中优势资源,聚焦靶心发力。
在产业链上,无论是从电池的全生
命周期管理,还是从全产业链的生
态与发展,以及全区域化的布局看,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在迎来一个
全新的2.0时代。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之
一,合肥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努力打造联通长三角和中西部
发展的关键枢纽,尤其是在新能源
汽车等优势产业上,更需内引外联,
努力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路
径。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处于
发展初期,加快推进发展智能网联
汽车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
础配套设施、搭建创新平台,加快
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出发,加强统
筹协调,分级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
展。加快发展智联终端装备,同步
发展多源信息融合技术,推动汽车
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2021. 4
|
决策
|
JUECE 71
更多推荐
新能源,汽车,合肥,发展,汽车产业,智能网,产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