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丰田汽车mpv有哪几款)

112010年第12期l■现代管理科学II|__II■发展战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摘要: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文章经过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如战略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缺失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并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等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战略一、前言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1.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除了政策指导.我国政府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我国曾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投入使用,第一次是在奥运会期间。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共投入了自主研发的600余辆新能源汽车(郑明桥,2009)。另一次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与科技部合作开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示范运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除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两大盛会之外.近年举办的盛会如全国两会、中博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都有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这些由政府推动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活动,不仅有利于推广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提供给新能源汽车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成为众多新能源车企推广宣传及自我提升的机遇。2.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在众多汽车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车企是比亚迪。由于拥有国际上领先的电池技术。目前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做到了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等要求,目前该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22项专利。2008年12月15日,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这标志着比亚迪电动汽车项目的成功。比亚迪的这款电动汽车.搭载了先进的DM双模系统,可以使车辆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在纯电动的模式下.F3DM双模电动车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续航里程10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小时。一次充满油和电.总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以上。比亚迪的成功说明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一75—万方数据

■发展战略一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第12期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方面考虑.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想要规模化、产业化地走向市场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f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不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战略问题.不仅事关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也是决定我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人管理规则》。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涉及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期目标和任务。然而,这些政策都没有足够的战略高度.缺少一个整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发展重点,没有发展路线。“遍撒胡椒面儿”,这样势必会分散有限资源,让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找不到方向。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也需要完善。目前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主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和安全方面做了基本的规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电池的寿命应该如何考核评定.是推广该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集体的鼓励政策,企业投入资金研发新能源技术会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无法适从(潘建亮。2010)。(2)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别领域,比如锂电池开发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水平还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①传统汽车技术差距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目前我国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做改动.对汽车底盘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研究不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中仍有很多基础技术来源于传统汽车技术.比如整车电控系统和内燃机动力系统。而国内汽车工业在传统技术上与国外相比还存在20年的差距。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等。国内的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指出,通用一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上投入就高达十几亿美元。而我国企业实力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虽然新能源汽车每年由国家大量经费投入,但是这种每人分一点的模式.让很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盲目申请科研项目.拿到审批后却消极地研发,造成了相关项目的重复和延误。这样的研发模式。让真正需要一76一万方数据经费进行研究的单位投入不足.很难与外国厂商竞争。另一个原因是现有政策体制激励方向不明确。在现有政策体制下.有的企业为获得国家财政补助资金,不是加紧研发、积累自主知识产权,而是迫不及待地购买国外的电池、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拼装,美其名日“系统集成”。这是当前来得最快、短期成本最低、没有更多技术含量的装车方式(陈清泰,2009)。2008年北美车展上,美国江森自控副总裁兼总经理玛丽.安.莱特告诉媒体,公司将分别向奇瑞和上汽的混合动力汽车提供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她说:“这些中国企业希望快速进入市场,但本身又不具备所需的技术”(杨海霞,2009)。中国没有资助国外关键部件验证的责任。如果任由“拼装”大行其道。自主创新就将灭亡。(努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亟需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严重依赖于消费市场。没有消费就没有成产.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计划在2012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电动车,他说,“我们正在降低电动车和电池的成本……我们需要做到规模化,但是如果没有消费者需求.我们就不能做到规模化(卡洛斯?戈恩.2010)”。然而,中国和欧美日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上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还远不如欧美目的消费者。全球首个实现量产且销量最大的混合动力汽车丰田普锐斯自1997年上市以来。在全球的销量已突破100万辆.2008年普锐斯在日本市场的销售量为7.3万辆.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558辆。2009年.由于日本政府出台的减税及补助金制度使环保车受青睐.普锐斯在日本国内的销量相当于前一年的4倍。高达27.7万辆(刘浩远,2010);而在中国,据丰田方面透露,月均销售50辆左右(沈欣,2009)。价格高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观念尚未形成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障碍。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双模电动车与普通车型的价格相差近lO万元。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油费约5000元。10年可节省费用5万元。这对于目前没有开放补贴试点城市内的个人消费者来说,显然还缺乏吸引力。而普锐斯的价格则在25万。30万之间。另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信任。担心维修的便利性,燃料添加不方便等.也是消费者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理由。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中.对消费者购买的支持力度不够。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普遍通过减免各种税收或直接补贴等方式来支持消费者购买。根据S嘣e盯An蝴ics的预测,由于对消费者购买方面的激励不足,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占整体汽车产量的比例仍将低于2%.而同时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总产量将达到420万台。日本和西方市场将会是混合动力汽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主要因为政府强制执行降低C02排放措施,要求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并向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激励(曾鹏,2009)。2.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对策建议。(下转第82页)

一发展战略一现代管理科学m2010年第12期价值的是依次为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四、结论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两点结论:第一.本文运用非径向SE—BCC模型评价上市银行经营绩效及其投资价值的相对有效性.可以得到上市银行相对投资价值的高低。第二,对投资者而言,树立科学的效率投资理念相当重要。传统“价值投资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寻找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上市银行或者上市公司进行中长期投资.本文倡导所谓的“效率投资理念”.就是从公司内部投入产出的角度人手.通过研究公司运行效率的高低变化作为股票投资决策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参考文献:DEA3.赵旭.基于超效率模型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5):71-76.4.AndersonP.PetersenusitSinNC.AdataprocedureforrankingefficiontenvelopmentanalysiS.ManagementScience.1993,(39):1261—1264.J.Stabi1ityindataofregions5.SeifordLid.ZhumaintainingeffiCiencyvsiS.EuropeanJournalforenvelopmentanal—OperationalResearch,1998,(108):127-139.6.SeifordLM.ZhuJ.SensitivitychangesanalysiinallSoftheSo—modelSforSimultaneousofthedata.JournalOperatlenalResearchciety,1998,(49):1060-107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保险公司价值评估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90036.1.杨学锋,欧阳建新.股票价值的灰色评估模型及应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37-39.2.张人骥,刘浩,胡晓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RIR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财经研究,2002(7):68—74.作者简介:李洪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0-10-26.(上接第76页)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政府政策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第一。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我国政府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科学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和发布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条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汽车企业少走弯路.第二。完善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人。政府应重新审视现有的科研体制,防止少数企业的“拼装”车骗取国家补助和科研经费。在明确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把钱分配给真正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加速相关技术的研发。第三.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免购置税和消费税.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此外,还要加强节能环保宣传,转变消费者消费观念.提倡购买新能源汽车。第四,合理规划插(充)电基础设施。充电基站的建设前期投资大。风险高,具有强外部性,是适用于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充电基站的分布。此外。插电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充电或更换电池的商业模式问题.需要在试点中进行方案选优。五、结语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补贴标准的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将更接近于普通消费者的可承受范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据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最多占总销售的一82—2009.15%,剩下85%仍然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间必定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现在起到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5—2.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并口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3.郑明桥.新能源汽车正“驶入”百姓生活.经济日报,2009—02—13.4.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汽车工业研究,2010,(3).5.陈清泰.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中国发展评论,2009,11(4).6.卡洛斯?戈恩.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商务周刊,2010,(1).7.曾鹏.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上海汽车,2009,(8).8.苗圩.私人购新能源汽车将获补贴.创新科技,2010.(1).重点项目:南开大学“国际汽车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研究资助.作者简介:张晓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赵海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周小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收稿日期:2010-11-15.万方数据

更多推荐

汽车,新能源,发展,汽车产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