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长安奔奔报价及图片3万左右汽车)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与任何新技术的消失一样,新能源汽车的进展也经受了一个从

无到有,从鲜为人知到渐渐普及的过程。从1834年世界上第一辆电

动车的问世,到今年10月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落地生产,人

们对新能源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讨论从未中断,正是这种“不忘初

心”的精神和韧性,让新能源汽车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成为汽车

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领域。以下是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展现

状分析:

Scene 1 迅猛进展

新能源之元年

2022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这一年里,中国新能

源汽车生产7.85万辆,销售7.48万辆,比上一年分别增长3.5倍和

3.2;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插电式

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

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数据,业内并没有太多的意外。

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技术起步并不早,2022年,新能源汽车讨论项目

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

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从这个时候开头,在政策的

支持下,各大汽车厂商、讨论人员就开头不断推动“新能源”的进展

和普及。

1

从去年开头,面对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新能源的推广力度也

在不断加强。从地方的推动到中央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各项优待政

策接踵而至。对于消费者来说,以去年91日起不管国产还是进口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的政策为例,就大大拉近了一般老百姓和新能

源汽车的距离。

同时,政策的扶持也让车企看到了商机,在新能源汽车元年,

各种新能源汽车也层出不穷,特殊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更是迎来

了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时间里就有来自比亚迪、众泰、北

汽等生产厂家的数十款混动及电动车投入市场,与之对应的各项配套

设施和新技术的使用也让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销量的增长。

Scene 2 厚积薄发

不断供应成熟技术

10月,丰田拉开了混合动力技术国产化的序幕,并同时发布

了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两款新车。丰田走到这一步也经受了一个漫

长的过程。1997年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问世,2022年普锐斯进

入中国,再到今年的卡罗拉双擎和雷凌双擎与中国消费者见面,丰田

1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积累,实现了“油电混合双擎动力总成”的

国产。

其实在新能源领域,像这样的坚持并不鲜见。前不久,上汽集

团也发布了品牌的新能源战略。从2022年就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的

上汽,几乎是从零起步,历经十几年的进展,在电驱、电池和电控三

项核心技术上都取得了肯定的成就。上汽集团总工程师程惊雷介绍说,

2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上汽在新能源方面已经投入超过60亿元。

始终钟情于纯电动汽车进展的北汽,在2022年挂牌成立后,

也间续推出E150EVEV200ES210等多款产品,在续航里程和使用

的便捷性方面逐步提高。为了保障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电机”的

牢靠性,北汽新能源与大洋电机合资建立了北汽大洋电机工厂,特地

为北汽新能源汽车供应电机。而其目前采纳的三元锂电池,也是经过

了与磷酸铁锂电池不断的比较之后才应用在众多车型上。

车企们的坚持也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日前召开的第17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

已经进入到高速进展时期,今年产量大致能达到20万辆左右,居世

界第一,下一步还将呈现快速进展势头。

Scene 3 路途坎坷

推动深化仍存问题

购买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有些“无奈”,是由于新能源车主也始

终面临许多困扰。

以绕不开的充电桩问题为例,充电桩不足势必会让消费者陷入

“里程焦虑”,以至于不少人感叹“号牌易得,充电桩难求;买了电

动汽车,却装不了充电桩”。有调查显示,正因担心于充电时间过长、

配套设施不完善,许多消费者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忧虑重重。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共建成充换电站780余座,

沟通充电桩约3.1万个,为超过12万辆电动汽车供应充换电服务。

而今年,随着各类鼓舞充电设施的相关文件落地,多家企业推动充电

3

行业的速度也在加快。今年9月,宝马推出“Charge Now”的即时

充电项目,方案年内将在国内四个主要城市建设500个即时充电桩,

乐视宣布投资数千万元入股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运营商

“电桩”。而在此前,电动车企特斯拉曾在华建设了超过500个充电

桩,其还与民生银行签订协议,再建设400个充电桩。北汽今年的方

案则是在北、上、广、深布局并完成1万个自建公共充电设施。

充电桩建设的不足给消费者带来的障碍,只是新能源汽车使用

中的一个缩影。各种问题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实际销售量,与主管部门

此前的预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曾有数据显示,从2022年的1

月到2022年的9月底,国内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中,累计

出售的新能源汽车才3.86万辆。

一方面是国家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并不太好看的销售数据。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路途遥远,仍需要不断地积累和转变。给消费

者供应更多的购车选择,打破地方爱护壁垒,同时让新能源汽车在优

待政策渐渐退坡的状况下能够生存,不再消失盈利难的逆境,才是新

能源汽车真正走向市场并进展起来的重要标志。

Scene 4 迎来机遇

自主品牌将成主力军

10月,在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推动工作座谈会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加快进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促进环保,带

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够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让自主品牌有

机会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影响力。

4

近日,工信部正式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

域技术路线图(2022年版),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十大重点

进展领域之一,而自主品牌则成为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进展

的主力军。依据上述路线图,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

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5%以上;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

市场份额达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

有专家表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前提,即需要企业在技术、

产品研发等领域做到真正投入,以及基础设施的加速完善。目前,外

国车企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主要负责制造,车辆技术、配置等关键性资

源仍把握在外方手里,这对中国的汽车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新

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无疑给了中国车企重新振作的机会。

930日,特斯拉、宝马进入北京第四批新能源汽车摇号名目,但

不享受“中央+地方”双重补贴。从名目来看,新能源补贴也更偏向

于比亚迪、吉利、北汽新能源等自主品牌。最近一段时间自主品牌车

企密集发布的新能源战略,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显得特别活跃和布满

盼望。但是,政策的支撑对新能源汽车特殊是自主品牌的扶持并不能

永久持续下去,依据规划,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将渐渐退坡,自主品

牌如何把握核心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能否拉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关键。

假如说,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许多人更情愿把2022

年称作新能源汽车集中爆发的一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估计

可达20万辆,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如此迅猛的进展离不开多年

的积累和努力,但同时进展新能源汽车仍旧需要“不忘初心”的冷静

5

和脚踏实地的前行。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发布的《2022-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业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进展趋势讨论报告》

6


更多推荐

5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