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马自达cx4参数配置)

2021-2022年鞍山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

A.杜鲁门主义

C.两极格局

A.亚历山大东征 B.“三角贸易”

B.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明治维新 D.新经济政策

2.社会转型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下列事件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3.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C.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得到与地主相等的份地

4.下图是美国“奴隶制扩张”的漫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无法调和。请问: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

A.国内市场能否扩大问题

C.美国领土的扩张问题

B.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

D.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5.“The union must and shall be 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是林肯在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他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国家独立

B.消除种族歧视

C.维护国家统一

D.实现领土扩张

6.《新全球史》中记载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转型,以获得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实现其首要目标,采取的措施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对外扩张

D.发展教育

7.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有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林肯是美国历史杰出的总统,下列各项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

A.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领导独立战争

B.颁布《宅地法》

D.维护了国家统一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忠君尚武 D.限制天皇的权力

10.《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C.发展近代工业

接原因是( )

B.引进西方技术

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D.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9.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下列最能11.下表是 1878 年、1893 年日本不同经济类型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引起这些变化的直

1878年

1893年

资本主义经济

约20%

约35%~40%

地主经济

约18%

约17%

个体经济

约60%

约45%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B.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12.某日本学者认为,在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对“尚未到达新日本”的理解是明治维新

A.并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统治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D.照搬西方的科学技术

13.“19世纪中期, 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 会民不聊生, 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

起义的

A.失败的原因 B.特点 C.影响 D.背景

14.“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跃居首位。1860年至1900间,工业企业的数目增加了三倍,工业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增加了四倍,工业制成品的价值增长了七倍,工业投资的总额增长了九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这一记述,比较适合用来说明( )

A.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C.美国政治制度的成功

15.下图人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B.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D.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A.为了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净”。其理由是

A.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

C.农奴必须以高出当时的地价赎买土地

B.为了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为了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16.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农奴在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份土地

17.从“玻利瓦尔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章西女王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历史事件中可归纳出的学习主题是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B.殖民者的侵略与扩张

D.资产阶级革命席卷全球

18.归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与方框内所给提示内容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

B.拉美独立运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历史学家罗英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他”是

A.华盛顿

B.章西女王

C.甘地

D.玻利瓦尔

20.下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剪胡须

A.向西方学习

B.废除农奴制

C.推行“殖产兴业”

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1.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非洲独立运动高潮

B.第一次亚非会议的召开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2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23.利用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幸的有数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

A.俄国1861年改革 B.美国内战 C.日本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24.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五分之一以上,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土地。由此可见( )

A.彼得一世改革的不彻底性

C.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人的漫漫长夜。”该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了

A.选举权

B.受教育权

C.人身自由权

D.土地所有权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农民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25.马丁·路德·金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揭示的是1947年美国实施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的马歇尔计划;A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杜鲁门总统1947年提出的帮助希腊、土耳其恢复经济,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与漫画不符;C项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D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与漫画创作时间不符。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的联合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改革运动,政治上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社会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故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仍是奴隶制帝国,故A不符合答题;“三角贸易”是带有很大殖民性质的商业活动,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是为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服务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材料,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废除农奴制,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C符合题意;农奴获得解放后,还要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还处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A排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是引起农民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B排除;农奴得到与地主相等的份地表述与史实不符,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史实。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漫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漫画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林肯在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时美国南北两种制度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林肯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即维护国家统一,C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实行国家独立,A不正确;消除种族歧视与题意无关,B不正确;实现领土扩张与题意无关,D不正确;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废藩置县的措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林肯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扭转战局,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所以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领导独立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符合题意;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和其历史传统有关,A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俄国不是半殖民地国家,B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了俄国沙皇的统治,D排除。故此题选择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殖产兴业的实质是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这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选项B符合题意;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天皇的权力属于国内政治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AD排除;忠君尚武不属于明治维新内容,C排除。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反映1893年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所占比例上升,地主经济和个体经济所占比例下降,引起这些变化是因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实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导致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B符合题意;A项是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C项是军事方面的措施;D项是社会生活方面的措施,都不是导致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的直接原因,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虽然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社会旧的残余,例如,武士道、天皇制、中央集权等依然存在,因此日本

“尚未到达新日本”,故B符合题意;没有改变封建专制统治说的太绝对,故A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仅是封建残余中的一个具体表现,故C不符合题意;明治维新是把西方近代文明和日本传统文明相结合,不是全盘西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内容是一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内容描述的是从1860年到1894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期间,美国经历了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是1775年到1783年,与题意时间相差甚远,排除A;CD项在材料内容中无法判断出来。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对选项内容进行判断,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但是材料所述时间与南北战争相符合。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俄国的彼得一世大帝,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不要混淆知识点。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这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所以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C符合题意;农奴没有完全获得人身自由,A排除;地主不许买卖农奴与“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不符,B排除;农奴在解放时可以通过赎买得到一份土地,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拉丁美洲的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太平军抗击以美国华尔为首的洋枪队。这些历史事件都属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A正确;BCD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1861年—1865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可知,这是指的美国的南北战争。故选A。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可知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玻利瓦尔。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了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相继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并被共和国授予“解放者”的称号。他率领军队从委内瑞拉出发,越过安第斯山脉,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北部、厄瓜多尔、秘鲁等地。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以他的名字给这个国家命名,即现在的玻利维亚,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代表人物,B项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代表人物,C项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俄国相对西欧国家,比较落后,彼得一世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图片反映的正是彼得一世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俄国近代化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废除农奴制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B项不符合题意;推行“殖产兴业”是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指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美洲拉美殖民地和美洲巴西殖民地在圣马丁、玻利瓦尔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脱离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运动,最终获得胜利,形成了拉丁美洲一系列新兴国家。A选项符合题意;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B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C选项不符合题意;1999年,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资本”“劳动力”“国内市场”依据这些关键词可知,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局限性,故排除ACD项。故选B。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故C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五分之一以上,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土地。”可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只是废除了农奴制,但是仍然维护了大地主的利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农奴制改革后的状况,不是彼得一世的改革,排除A;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D项表述错误。故选C。

2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即宣言结束了对黑人的束缚。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将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参加北方军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更多推荐

改革,俄国,美国,题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