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战神gtr价格)
技术培训认证
产品信息
F33 整车
BMW 售后服务 F33 整车
目录
1. 简介 .................................................................................................................................................1
1.1. 车型 ..................................................................................................................................1
1.2. 尺寸 ..................................................................................................................................2
1.3. 重量和有效载荷 ............................................................................................................. 2
1.4. 侧面轮廓对比 ................................................................................................................. 3
白车身 ............................................................................................................................................ 4
翻车保护系统 ................................................................................................................................. 5
外部配置 ........................................................................................................................................ 7
4.1. 前灯 ................................................................................................................................. 7
内部配置 ........................................................................................................................................ 8
5.1. 杂物箱 ..............................................................................................................................8
5.2. 空调系统...........................................................................................................................8
5.3. 前座椅 ............................................................................................................................. 9
5.3.1. 颈部加热器系统电路图............................................................................. 12
5.4. 后座椅 ........................................................................................................................... 13
5.5. 挡风罩 ............................................................................................................................14
折叠式硬顶 .................................................................................................................................. 15
6.1. 系统组件 ....................................................................................................................... 16
6.1.1. 概览 .............................................................................................................16
6.1.2. 机械组件 .................................................................................................... 18
6.1.3. 液压组件 .................................................................................................... 25
6.1.4. 电气组件 .................................................................................................... 28
6.2. 操作和功能 ................................................................................................................... 36
6.2.1. 折叠式硬顶 – 标准操作............................................................................. 36
6.2.2. 折叠式硬顶 – 舒适功能 ............................................................................ 41
6.2.3. 装载辅助 .................................................................................................... 41
6.3. 售后服务信息 ............................................................................................................... 43
6.3.1. 检查控制信息 ............................................................................................ 43
行李箱 .......................................................................................................................................... 45
2.
3.
4.
5.
6.
7.
F33 整车
1. 简介
恰逢户外时节,继 F32 轿跑车之后,自 2014 年 3 月 1 日起 F33 敞篷车也加入了 4 系车型系列。它是
BMW 3 系敞篷车的后续产品,外观更加时尚、优雅、运动和高端。全新尺寸(更长、更宽)使新款
BMW 4 系敞篷车显得更加动力十足。
BMW 4 系敞篷车
特点
?
?
?
?
?
?
?
?
?
?
?
操控更加精确
关闭硬顶时可提高行驶舒适性及日常实用性
关闭车顶时狭窄 C 柱和大后窗玻璃可确保全方位视野
打开和关闭总高 1700 mm 的硬顶,在车库内也可进行
可在缓慢行驶过程中打开和关闭折叠式硬顶
改善了前部和后部头部空间
选装挡风罩可放在后座椅靠背后
标配装载辅助功能可在车顶打开状态下实现行李箱舒适装载
行李箱装载开口更宽,在车顶打开状态下也是如此
后座椅靠背内的直通装载开口更宽
行李箱容积更大。
1.1. 车型
自 2014 年 3 月起开始提供以下车型:
车型
BMW 428i 敞篷车
BMW 435i 敞篷车
BMW 420d 敞篷车
发动机
N20B20O0
N55B30M0
N47D20O1
功率 [kW (HP)]
180 (245)
225 (306)
135 (184)
扭矩 [Nm]
350
400
380
排量 [cm3]
1997
2979
1995
1 F33 整车
1. 简介
1.2. 尺寸
下面对比了欧规 F33 与 E93 的外部尺寸。
F33 外部尺寸
说明
车辆空载高度
前部标准车轮轮距
前悬
轴距
后悬
后部标准车轮轮距
车辆长度
不包括车外后视镜的车辆宽度
(包括车外后视镜的车辆宽度)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F33
1384
1545
787
2810
1041
1594
4638
1825
(2017)
E93
1384
1500
800
2760
1052
1513*
4612
1782
1961
索引
a
b
c
d
e
f
g
h
* BMW 335i 敞篷车:1507 mm。
1.3. 重量和有效载荷
下表提供了 F33 与 E93(欧规)符合 DIN 标准的整备质量和有效载荷。
车型
BMW 428i 敞篷车
BMW 435i 敞篷车
(BMW 335i 敞篷车)
BMW 420d 敞篷车
(BMW 320d 敞篷车)
[kg]
[kg]
[kg]
整备质量(DIN)
手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
1680 1700
1740 1750
(1735) (1750)
1680 1690
(1655) (1670)
有效载荷
460
460
(430)
470
(430)
2 F33 整车
1. 简介
1.4. 侧面轮廓对比
通过与上一代车型进行侧面轮廓对比展示了 F33 的尺寸变化。
F33 与 BMW E93 的侧面轮廓对比
F33
1384
787
2810
1041
4638
E93
1384
800
2760
1052
4612
车辆空载高度
前悬
轴距
后悬
车辆长度
[mm]
[mm]
[mm]
[mm]
[mm]
3 F33 整车
2. 白车身
F33 白车身材料质量
说明
多相钢(> 300 MPa),占车身骨架重量的 8 %
热成型钢(> 900 Mpa),占车身骨架重量的 2 %
其他钢(< 300 Mpa),占车身骨架重量的 90 %
索引
1
2
3
多相钢是带有多相组织结构的钢材。较高强度多相钢的屈服极限 R P0.2 为 300 至 600 MPa,例如双相钢或
TRIP 钢。最高强度多相钢的屈服极限 R P0.2 超过 600 MPa,例如复相钢或马氏体复相钢。
热成型锰硼钢是屈服极限 R P0.2 超过 900 Mpa 的最高强度钢。
为了在降低车重的同时确保白车身具有最大强度,还使用了较高 / 最高强度多相钢。此外还使用了最高强度热成型钢。
4 F33 整车
3. 翻车保护系统
F33 完全降下的翻车保护系统
说明
齿条
棘爪
电磁执行机构
索引
1
2
3
在 F33 上,翻车保护系统作为标准配置位于后座椅头枕后,起到被动安全保护作用。该系统可完全降下,从而确保设计协调一致。
发生翻车事故时,两个翻车保护杆瞬间从模块内移出并以形状连接方式卡止。这样可以与加强型风挡玻璃框架一起为车辆乘员提供生存空间。
传感器系统负责识别对车辆乘员有危险的事故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碰撞和安全模块 ACSM。该模块发出信号以控制翻车保护系统内的两个电磁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松开通过弹簧预紧的翻车保护杆锁止机构。两个翻车保护杆移出并通过棘爪 / 齿条卡止在其限位位置处。
特点:
5
F33 整车
3. 翻车保护系统
?
?
?
?
?
?
?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行李箱直通装载开口更大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后座椅头枕后部区域设计更加协调
提高了被动安全性
相对于隔板与白车身固定在一起的翻车保护系统而言,减轻了重量
负荷承载部件由轻型高强度铝合金制成
提高了车辆刚度
通过减轻重量降低了耗油量。
进行功能测试时,通过诊断系统触发翻车保护系统,之后重新复位。
通过诊断系统触发翻车保护系统前必须打开折叠式硬顶。否则可能会造成后窗玻璃损坏。
翻车保护系统与支撑杆方案共同确保达到更高车身刚度。
F33 翻车保护系统和支撑杆方案
6 F33 整车
4. 外部配置
4.1. 前灯
F33 标配双氙气前灯和前雾灯。提供的选装配置包括:
?
?
?
?
前灯清洗装置(SA 502,根据国家规格)
自适应随动前灯(SA 524)
自适应 LED 前灯(SA 552)
远光灯辅助系统(SA 5AC)。
F33 自适应 LED 前灯
车辆带有选装配置自适应 LED 前灯时也装有 LED 前雾灯。
F33 LED 前灯的结构和功能基本上与 BMW 5 系 LCI 相同。但在 F33 上不采用所谓的“旅行车灯光线”。旅行车灯光线是在与车辆登记国家通行制不同的国家行驶时的防眩目近光灯功能。针对该情况在 F33 上必须像以前一样盖住前灯。
有关自适应 LED 前灯的详细介绍参见产品信息“5 系 LCI 整车”。
7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5.1. 杂物箱
车内带有以下存储空间:
?
?
?
?
?
?
?
?
前乘客侧手套箱
驾驶员侧手套箱(车辆带有杂物箱套件 SA 493)
前部杂物箱,位于饮料罐支架前(车辆不带吸烟套件 SA 441)
前部中间扶手内的杂物箱
车门内的储物盒
前座椅靠背上的网袋
后座区中控台内的杂物箱
后座椅之间的杂物箱。
前乘客侧手套箱可通过集成式钥匙进行上锁。这样便无法打开手套箱。
前部中间扶手通过中控锁进行锁止。与 E93 一样,进行应急操作时必须拆卸中控台上的新鲜空气格栅。
5.2. 空调系统
F33 2/1 区 IHKA 操作面板
打开硬顶行驶时,空调系统会启用一项特殊的敞篷车程序。这样即使在车外温度很高或很低的情况下也可确保车内气候舒适。
由于空气动力学设计出色,配合选装挡风罩一起使用时,即使在车外温度较低和车速较高的情况下也可实现舒适行驶。即使使用功能范围减小的标准型空调系统,敞篷车程序也可发挥高效作用(不考虑阳光照射)。
在打开硬顶的情况下,敞篷车程序根据车外温度、车速和阳光照射:
?
?
?
调节空气分布和空气温度
停用循环空气模式和空气自动循环控制
不再考虑水雾和车内温度传感器数值。
8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5.3. 前座椅
F33 采用带有集成式安全带和后座区登车辅助功能的轻型结构前座椅。无论标准座椅还是运动型座椅(SA 481)均标配电动座椅调节功能。
F33 前座椅
与上一代产品一样,安全带和侧面安全气囊集成在前座椅内。
在此使用被动式头枕,在标准座椅上可对其进行深度调节。运动型座椅还带有靠背宽度调节功能。
作为选装配置可提供驾驶员和前乘客座椅加热装置(SA 494),此外还首次为 BMW 配备了颈部加热器(SA 4NH)。
9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F33 颈部加热器
说明
带空气导管和出风口的电气加热装置
带风扇壳体的电风扇
索引
1
2
三级可调颈部加热器集成在前座椅靠背内,可减少颈部区域的冷空气流动。这样即使在车外温度较低和硬顶打开的情况下也可为驾驶员和前乘客提供舒适温度。
紧凑型暖风系统包括每个前座椅一个电风扇(带风扇壳体)和一个电气加热装置(带空气导管和出风口)。电气加热装置功率为每个座椅 150 瓦。所需空气经由座椅内部从车内抽吸并通过电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之后热空气从靠背上部流出并对准颈部方向。
颈部加热器的操作方式与座椅加热装置相同,通过中控台内的两个按钮进行操作。颈部加热器控制单元读取两个按钮的信号并根据开关档位和行驶情况调节加热功率和风量。
在硬顶打开的情况下,根据车速和温度调节加热功率和风量:
10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
?
为确保声音舒适,在静止状态下出风量最小。车速提高时(不超过 70 km/h)风量随之增加。
车外温度降低时,加热功率随之减小。
在硬顶关闭的情况下,不随车速和温度进行调节。
11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5.3.1. 颈部加热器系统电路图
F33 颈部加热器系统电路图
12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说明
车外温度传感器
车内配电盒
前部电子模块 FEM
右侧颈部加热器
后部电子模块 REM
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颈部加热器控制单元
驾驶员座椅模块 SMFA
左侧颈部加热器
硬顶操作单元
手动恒温空调 IHKR / 自动恒温空调 IHKA
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DSC
5.4. 后座椅
F33 后座椅
BMW 4 系敞篷车的单件式后座椅使用两个轮廓鲜明的座椅模块,二者之间带有一个中央饮料罐支架和一个杂物箱。
后座椅靠背的中间部分既可向前翻折也可整个拆卸。这样可使用直通装载开口运输较长物体,同时可以运送最多四位乘员。
后座椅靠背也可整个向前翻折,从而使用直通装载开口的整个宽度或安装选装挡风罩。
13 F33 整车
5. 内部配置
5.5 挡风罩
F33 挡风罩
带有选装配置挡风装置(SA 387)时,F33 提供一个挡风罩。它可减少肩部和颈部区域的气流及干扰性涡流。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在框架上集成有附加塑料空气导流装置(“导流片”)。它可更有效地减少沿侧饰板流动的空气,从而使外部肩部区域获得明显改善。
挡风罩可由一人进行安装和拆卸。为此可通过底部框架两个扭杆的任何一个同时锁止或松开两个后部固定螺栓。
挡风罩处于折叠状态时结构高度较低,因为上部框架折入底部框架内。这样可放于后座椅靠背后仅有空间内。
14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F33 折叠式硬顶
F33 折叠式硬顶的设计主要以 E93 为基础。三件式车顶采用轻型结构钢板材质。现在在车速不超过 13
km/h 的情况下可打开和关闭折叠式硬顶。如果硬顶已经开始移动,在车速不超过 18 km/h 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移动。车辆加速至 18 km/h 以上时,硬顶就会停止移动,并且组合仪表内会显示一条检查控制信息。此外还会在 FASTA 数据中进行记录。
此外还采用了改进型隔音措施、带有集成式车内照明灯的带覆层车顶内衬以及新型装载辅助功能。
折叠式硬顶由一个中央液压单元进行驱动。液压单元又由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进行控制。监控移动过程时,CTM 共读取 20 个传感器的信号。此外 CTM 还控制行李箱盖的自动软关功能。
折叠式硬顶连同液压和电气组件一起总重量约为 153 kg。其中约 102 kg 来自于车顶模块,约 51 kg 来自于后部模块。
15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6.1. 系统组件
6.1.1 概览
F33 折叠式硬顶结构
说明
车顶模块
后部模块
液压系统
前部车顶外壳
中部车顶外壳
索引
A
B
C
1
2
16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3
4
5
6
7
8
9
说明
后部车顶外壳
车顶内衬
车顶模块连杆(包括车顶外壳锁止机构)
液压系统
硬顶盖板
后部模块连杆
行李箱盖
下面按机械、液压和电气组件分别介绍折叠式硬顶的主要部件。
17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6.1.2 机械组件
车顶模块运动机构
F33 车顶模块运动机构
说明
车顶模块连杆
主支柱
行李箱分隔板连杆
托架
主支座
索引
1
2
3
4
5
车顶模块由车顶外壳、主支座以及车顶模块连杆和行李箱分隔板连杆组成。车顶模块通过两个托架固定在车身上。
18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与 E93 不同,F33 在后部车顶外壳区域使用曲柄较大的连杆。车顶支撑条铰链也进行了相应优化。
车顶外壳锁止机构
F33 车顶外壳锁止机构
说明
前部车顶外壳锁止传动装置
传动软轴
锁钩
推杆
控制盘
联动机构
索引
1
2
3
4
5
6
19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7
8
9
10
说明
锁钩
锁销
后部模块主支座处的锁止机构
车顶模块主支座处的锁止机构
在硬顶打开和关闭的情况下,前部车顶外壳分别在前部和后部锁止。硬顶关闭时与风窗框板和中部车顶外壳锁止,硬顶打开时与后部模块和车顶模块的主支座锁止。
前部车顶外壳正面通过两个锁钩、背面通过两个锁销进行锁止。一个电机通过一个控制盘和两个推杆驱动锁钩。同时该电机通过两个传动软轴驱动锁销。
在硬顶关闭的情况下,后部车顶外壳与联动机构锁止。在此分别由相应液压缸通过导向杆驱动两个锁钩。
F33 不再使用 E93 前部车顶外壳与中部车顶外壳之间的中间锁止装置以及中部车顶外壳与后部车顶外壳之间的锁止装置。
后部模块运动机构
F33 后部模块运动机构
20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1
2
3
4
说明
托架
主支座
连杆(后部模块)
连杆(行李箱盖)
后部模块由行李箱盖、硬顶盖板、主支座和连杆组成。它通过两个托架固定在车身上。
通过两个主支座内的电动切换式运动机构可执行两种不同的运动,由相同液压油进行驱动:
? 向后翻转,以使车顶套件翻转入或翻转出行李箱
向上移动,以便实现行李箱舒适装载(装载辅助)。
?
两个主支座内的运动机构分别由一个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在此始终首先控制左侧伺服电机,完成切换后才会控制右侧伺服电机。降下装载辅助装置后,运动机构重新切换为基本位置“打开 / 关闭硬顶”。
21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F33 后部模块主支座
说明
后部模块主支座处于“装载辅助”位置
后部模块主支座处于“打开 / 关闭硬顶”位置
旋转点(连杆上部,不可调)
旋转点(可调杆,“装载辅助”位置)
旋转点(可调杆,“打开 / 关闭硬顶”位置)
支撑管
连杆上部
索引
A
B
a
b
c
1
2
22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3
4
5
6
7
8
9
10
说明
锁杆(装载辅助旋转点)
可调连杆
导向杆(硬顶旋转点)
电动驱动装置
驱动杆
锁杆(硬顶旋转点)
导向杆(装载辅助旋转点)
后部模块液压缸
从“装载辅助”位置切换为“打开 / 关闭硬顶”位置:电动驱动装置(6)通过一个轴使两个驱动杆(7)转动。内部驱动杆(7)通过导向杆(5)锁止锁杆(3)。同时外部驱动杆(7)通过导向杆(8)解除锁杆(9)锁止。
下部旋转点(c)此时处于启用状态。后部模块液压缸移出时,后部模块向后翻转,车顶套件可翻转入或翻转出行李箱。
从“打开 / 关闭硬顶”位置切换为“装载辅助”位置:电动驱动装置(6)通过一个轴使两个驱动杆(7)转动。内部驱动杆(7)通过导向杆(5)解除锁杆(3)锁止。同时外部驱动杆(7)通过导向杆(8)锁止锁杆(9)。
上部旋转点(b)此时处于启用状态。后部模块液压缸移出时,后部模块向上移动,从而实现行李箱舒适装载。
23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积水管理系统
F33 积水管理系统
说明
车顶通道
阀门
索引
1
2
在硬顶关闭的情况下,积水从车顶通道经过带阀门的管路系统流入排水槽内。在硬顶打开的情况下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因此残留积水无法流入行李箱内。
24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6.1.3. 液压组件
布置和功能
F33 液压组件概览
说明
车顶外壳液压缸
联动机构液压缸
主支柱液压缸
后部模块液压缸
液压单元
加固板
加注螺塞
液压油罐
开关模块
驱动单元(带液压泵的泵电机)
用于控制泵电机的继电器(2 个)
用于控制转换阀 5(打开后部模块)的电磁阀
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5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13
14
15
16
说明
用于控制转换阀 4(关闭后部模块,锁止联动机构)的电磁阀
用于控制转换阀 3(开锁联动机构)的电磁阀
用于控制转换阀 2(打开后部模块,开锁联动机构)的电磁阀
用于控制转换阀 1(车顶外壳彼此分离)的电磁阀
车顶模块和后部模块通过液压方式进行驱动。液压系统由八个液压缸组成,液压单元通过液压管路以成对方式控制液压缸。在硬顶关闭的情况下,所有液压缸均处于移入状态。液压缸可在活塞侧和活塞杆侧加压。
车顶外壳液压缸和主支柱液压缸的操作方向取决于液压泵的转动方向。联动机构液压缸和后部模块液压缸的操作方向取决于相应转换阀的位置。
液压单元位于行李箱地板一个凹槽内。与 E93 不同,在 F33 上拆卸液压单元时必须取下一个附加加固板。无需更换液压油(终生免更换)。因泄漏等情况需要加注液压油时,必须从泡沫外壳中取出液压单元。在液压油罐内自动进行液压系统排气。
驱动单元的温度通过电机上的一个 NTC 传感器进行监控并传输至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温度达到约 95
°C 后无法再打开折叠式硬顶。温度达到约 105 °C 后也无法再执行关闭功能。
系统压力通过一个溢流阀限制在 200 bar(+ 10 bar)。在室温条件下工作压力最大为 180 bar。
液压单元内有一个旁通负责在执行装载辅助功能时不以最大工作压力控制后部模块液压缸。这样可使装载辅助装置柔和抬起或降下。车外温度较低时液压油粘度增大,移动速度会变得更慢。因此车外温度低于 10 °C 时通过一个旁通阀关闭旁通。
26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折叠式硬顶液压系统电路图
F33 折叠式硬顶液压系统电路图
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说明
车顶外壳液压缸
主支柱液压缸
后部模块液压缸
联动机构液压缸
转换阀 3(开锁联动机构)
转换阀 4(关闭后部模块,锁止联动机构)
溢流阀
转换阀 2(打开后部模块,开锁联动机构)
转换阀 5(打开后部模块)
转换阀 1(车顶外壳彼此分离)
27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11
12
13
14
15
说明
切换节流阀
关断阀
液压泵
双压力阀
溢流阀
6.1.4. 电气组件
折叠式硬顶的功能与以下电气组件有关:
?
?
?
?
?
?
?
?
?
?
折叠式硬顶按钮
装载辅助功能翘板开关
中部车顶外壳车内照明灯
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带温度传感器的泵电机
用于控制泵电机的 2 个继电器
用于控制转换阀的 5 个电磁阀
前部车顶外壳锁止传动装置
用于切换装载辅助装置的 2 个伺服电机
用于识别折叠式硬顶位置的 10 个微型开关和 10 个霍尔传感器。
28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按钮,控制单元和驱动装置
F33 折叠式硬顶的按钮、控制单元和驱动装置
索引
1
2
3
4
5
说明
前部车顶外壳锁止传动装置
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装载辅助功能翘板开关
装载辅助切换伺服电机
折叠式硬顶按钮
29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传感器
F33 车顶模块上的传感器
说明
“前部车顶外壳已锁止”微型开关
“前部车顶外壳已开锁”微型开关
“车顶外壳已叠放”霍尔传感器
“关闭时车顶外壳缓冲”霍尔传感器
“右侧联动机构已打开”霍尔传感器
“右侧联动机构已连接”微型开关
索引
1
2
3
4
5
6
30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7
8
9
10
11
12
说明
“后部模块已关闭”霍尔传感器
右侧“车顶套件已收回”霍尔传感器
“车顶套件已竖起”霍尔传感器
左侧“车顶套件已收回”霍尔传感器
“左侧联动机构已连接”微型开关
“已到达风窗框板处”微型开关
F33 后部模块上的传感器
31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1
2
3
4
5
6
7
8
说明
“折叠式硬顶处于装载位置”微型开关
“后部模块已打开”霍尔传感器
“关闭时后部模块缓冲”霍尔传感器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已关闭”微型开关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已打开”微型开关
下部行李箱分隔板霍尔传感器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已打开”微型开关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已关闭”微型开关
折叠式硬顶与移动过程有关的所有位置通过 10 个霍尔传感器和 10 个微型开关进行探测并输送至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折叠式硬顶的所有传感器由 CTM 供电并具有诊断功能。
? “已到达风窗框板处”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位于左侧风窗框板内。
如果前部车顶外壳已到达风窗框板处,前部车顶外壳上的中心销就会通过一个导向杆操作该微型开关。
“前部车顶外壳已锁止”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位于前部车顶外壳锁止传动装置支撑板左侧。如果锁钩和锁销已完全锁止,就会通过控制盘操作该微型开关。
“前部车顶外壳已开锁”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位于前部车顶外壳锁止传动装置支撑板右侧。如果锁钩和锁销已完全开锁,就会通过控制盘操作该微型开关。
“车顶外壳已叠放”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车顶外壳液压缸前部区域内。如果车顶套件已完全叠放,就会操作该霍尔传感器。
“关闭时车顶外壳缓冲”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车顶外壳液压缸后部区域内。关闭时在车顶套件即将完全叠放前操作该霍尔传感器。到达该霍尔传感器处后,前部车顶外壳就会以缓冲方式移动至风窗框板。
“右侧联动机构已打开”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联动机构液压缸上。如果右侧联动机构已完全打开,就会操作该霍尔传感器。处于该位置时,后部模块和后部车顶外壳与联动机构之间的锁止装置开锁。
“右侧联动机构已连接”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位于右侧联动机构支撑板上。如果联动机构已完全连接,就会通过导向杆操作该微型开关。
“左侧联动机构已连接”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位于左侧联动机构支撑板上。如果联动机构已完全连接,就会通过导向杆操作该微型开关。
?
?
?
?
?
?
?
32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
?
右侧“车顶套件已收回”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车顶模块主支座上。如果车顶套件已收回行李箱内,就会通过前部车顶外壳上的右侧中心销操作该霍尔传感器。
左侧“车顶套件已收回”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左侧车顶模块主支座上。如果车顶套件已收回行李箱内,就会通过前部车顶外壳上的左侧中心销操作该霍尔传感器。与 E93 不同,在此额外使用该霍尔传感器。
“车顶套件已竖起”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主支柱液压缸后部区域内。如果车顶套件已完全向前翻折,就会操作该霍尔传感器。
“后部模块已关闭”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车顶模块主支座上。如果后部模块已完全关闭,就会通过硬顶盖板上的一个开关板操作该霍尔传感器。
“后部模块已打开”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后部模块液压缸上部区域内。如果后部模块已完全向后翻折或完全向上移动(装载辅助功能),就会操作该霍尔传感器。
“关闭时后部模块缓冲”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后部模块液压缸下部区域内。关闭时在后部模块即将完全关闭前操作该霍尔传感器。到达该霍尔传感器后,最后会以缓冲方式关闭后部模块。
“下部行李箱分隔板”霍尔传感器: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后部模块主支座前部。如果行李箱分隔板已完全向下翻折,就会操作该霍尔传感器。
?
?
?
?
?
控制新型装载辅助功能时还需要使用以下传感器:
?
?
?
?
?
“折叠式硬顶处于装载位置”微型开关:该微型开关位于硬顶盖板底部中间。如果车顶套件已完全抬起至装载位置,后部车顶模块就会通过一个导向杆操作该微型开关。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已关闭”微型开关: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后部模块主支座后部区域内。如果运动机构处于打开或关闭硬顶的位置,就会操作该微型开关。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已关闭”微型开关: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左侧后部模块主支座后部区域内。如果运动机构处于打开或关闭硬顶的位置,就会操作该微型开关。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已打开”微型开关: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右侧后部模块主支座前部区域内。如果运动机构处于装载辅助位置,就会操作该微型开关。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已打开”微型开关:该霍尔传感器位于左侧后部模块主支座前部区域内。如果运动机构处于装载辅助位置,就会操作该微型开关。
33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敞篷车车顶模块系统电路图
F33 敞篷车车顶模块系统电路图
34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说明
“已到达风窗框板处”微型开关
车顶功能中心 FZD
折叠式硬顶按钮
前部电子模块 FEM
前乘客侧前部车窗升降器电机
“车顶套件已竖起”霍尔传感器
“左侧联动机构已连接”微型开关
“关闭时后部模块缓冲”霍尔传感器
“后部模块已打开”霍尔传感器
前部车顶外壳锁止传动装置
右侧“车顶套件已收回”霍尔传感器
左侧“车顶套件已收回”霍尔传感器
“前部车顶外壳已锁止”微型开关
“车顶外壳已叠放”霍尔传感器
“关闭时车顶外壳缓冲”霍尔传感器
“右侧联动机构已连接”微型开关
“后部模块已关闭”霍尔传感器
“前部车顶外壳已开锁”微型开关
“右侧联动机构已打开”霍尔传感器
中部车顶外壳车内照明灯
下部行李箱分隔板霍尔传感器
左侧行李箱盖接触开关
行李箱盖按钮
行李箱盖照明灯
右侧行李箱盖接触开关
装载辅助功能翘板开关
左侧行李箱盖自动软关装置
行李箱盖锁伺服电机
右侧行李箱盖自动软关装置
“折叠式硬顶处于装载位置”微型开关
前乘客侧后部车窗升降器电机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伺服电机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已打开”微型开关
“右侧装载辅助切换已关闭”微型开关
侧围板天线(FM2)
35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说明
行李箱配电盒
蓄电池配电盒
后部电子模块 REM
液压单元
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侧围板天线(FM1 和 AM)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已关闭”微型开关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已打开”微型开关
左侧装载辅助切换伺服电机
驾驶员侧后部车窗升降器电机
驾驶员车门开关组件
驾驶员侧前部车窗升降器电机
6.2. 操作和功能
6.2.1. 折叠式硬顶 – 标准操作
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硬顶向后和向上翻折。硬顶移动时例如在车库内应注意向上至少保留 2 米、向后至少保留 50 厘米的间隙,否则可能会造成损坏。
翻车保护系统启用时不要移动硬顶,否则可能会造成硬顶损坏。
不要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打开或关闭硬顶,否则振动可能会造成硬顶损坏。
受伤危险!
在打开和关闭过程中不要接触硬顶机械机构内部。人员应远离硬顶翻折区域,否则可能会导致受伤。
通过中控台上的折叠式硬顶按钮对折叠式硬顶进行标准操作。
36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F33 折叠式硬顶按钮
只要操作该按钮,折叠式硬顶就会移动。
?
?
按压折叠式硬顶按钮:硬顶关闭(美规车辆:硬顶打开)
拉起折叠式硬顶按钮:硬顶打开(美规车辆:硬顶关闭)。
如果在打开或关闭硬顶期间松开折叠式硬顶按钮,硬顶或侧窗玻璃就会立即停止移动并在组合仪表内显示一条检查控制信息。再次操作折叠式硬顶按钮可重新开始移动。
前提条件
只有满足以下条件才能通过中控台内的按钮打开或关闭折叠式硬顶:
打开折叠式硬顶
总线端 R 或总线端 15N 已启用
车外温度 > -10 °C
行李箱盖已关闭
行李箱分隔板卡入底部位置
装载辅助装置已完全降下
电动车窗升降器已经过初始化
车载网络电压 > 10.5 V
泵电机温度 < 95 °C
最大车速 13 km/h*
车辆侧倾 / 横向加速度未过大
关闭折叠式硬顶
总线端 R 或总线端 15N 已启用
行李箱盖已关闭
装载辅助装置已完全降下
电动车窗升降器已经过初始化
车载网络电压 > 10.5 V
泵电机温度 < 105 °C
最大车速 13 km/h*
车辆侧倾 / 横向加速度未过大
37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 如果已经开始移动,在车速不超过 18 km/h 的情况下可以继续移动。
如果操作折叠式硬顶按钮时有一项条件未满足,就不会启动打开或关闭过程。此外还会在组合仪表内显示一条检查控制信息。
折叠式硬顶打开过程
拉起折叠式硬顶按钮时,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就会检查是否满足打开折叠式硬顶的条件。如果满足所有条件,就会打开折叠式硬顶。
F33 打开折叠式硬顶
38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索引
A
B
C
D
E
F
说明
折叠式硬顶和侧窗玻璃已关闭。
侧窗玻璃完全降下。前部车顶外壳在风窗框板和中部车顶外壳处开锁。后部车顶外壳和后部模块在联动机构处开锁。
车顶外壳以叠加方式移动。后部模块开始打开。
后部模块完全打开。
车顶套件收回。前部车顶外壳在后部模块和车顶模块的主支座处锁止。
后部模块关闭并在联动机构处锁止(在后部模块即将完全关闭前会稍稍减慢移动速度)。
硬顶完全打开后可使折叠式硬顶按钮保持不动或将其再次短时拉起,以便重新升起侧窗玻璃。
折叠式硬顶关闭过程
按压折叠式硬顶按钮时,敞篷车车顶模块 CTM 就会检查是否满足关闭折叠式硬顶的条件。如果满足所有条件,就会关闭折叠式硬顶。
39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F33 关闭折叠式硬顶
说明
侧窗玻璃完全降下。
后部模块在联动机构处开锁并完全打开。前部车顶外壳在后部模块和车顶模块的主支座处开锁。
车顶套件竖起。
后部模块关闭,在联动机构处锁止并重新开锁(在后部模块即将完全关闭前会稍稍减慢移动速度)。
车顶外壳彼此分离(在前部车顶外壳即将到达风窗框板处前会稍稍减慢移动速度)。
前部车顶外壳在风窗框板和中部车顶外壳处锁止。后部车顶外壳和后部模块在联动机构处锁止。侧窗玻璃完全升起。
索引
A
B
C
D
E
F
40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6.2.2. 折叠式硬顶 – 舒适功能
在带有选装配置舒适登车系统(SA 322)的车辆上,也可用识别发射器打开和关闭折叠式硬顶,此外还可通过车门外侧拉手电子装置关闭。
执行折叠式硬顶的舒适功能时,不必启用总线端 R 或总线端 15N。但识别发射器必须位于车辆附近。否则也需要满足与标准操作一样的前提条件。
通过识别发射器舒适打开和关闭
使用识别发射器打开或关闭折叠式硬顶时,必须按压并按住开锁或上锁按钮。稍作等待就会打开或关闭折叠式硬顶。如果松开开锁或上锁按钮、按压另一个识别发射器上的按钮或离开车辆附近,打开或关闭过程就会立即中断。
通过车门外侧拉手电子装置舒适关闭
关闭折叠式硬顶时必须接触车门外侧拉手的传感区域。稍作等待就会启动折叠式硬顶的关闭过程。必须持续接触传感区域,否则关闭过程就会立即中断。
6.2.3. 装载辅助
进行装载辅助操作前应确保留有装载辅助装置移动空间。否则可能会造成损坏。
受伤危险!
降下或抬起装载辅助装置期间不要接触机械机构内部。人员应远离装载辅助装置移动区域。否则可能会造成受伤或损坏。
41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F33 装载辅助
说明
后部模块已降下
后部模块已抬起(装载辅助)
装载辅助功能翘板开关
索引
A
B
1
新研发的标配装载辅助功能可在硬顶打开的情况下实现行李箱舒适装载。为此需通过液压方式将整个后部模块连同车顶套件、行李箱盖和硬顶盖板抬起约 40 厘米。
执行装载辅助功能时,通过电动方式对后部模块主支座内的运动机构进行切换。
通过行李箱盖下沿上的一个翘板开关进行操作。通过翘板开关内的一个 LED 显示以下状态:
?
?
?
LED 亮起:装载辅助装置处于相应的限位位置
LED 快速闪烁:转载辅助装置未处于限位位置
LED 缓慢闪烁:不满足前提条件。
42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前提条件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抬起或降下装载辅助装置:
?
?
?
?
?
车辆停止水平平面上
折叠式硬顶已完全打开
行李箱盖已完全打开
行李箱分隔板卡入底部位置
车外温度 > –10 °C。
关闭点火开关后,已抬起的装载辅助装置可在约 10 分钟内降下。之后必须重新接通点火开关以确保降下。
6.3. 售后服务信息
进行硬顶维修时必须遵守维修说明。
进行车顶外壳维修时,只能相继拆卸和安装各车顶外壳。进行折叠式硬顶故障查询时也要执行诊断系统内的非电气诊断 NED。
进行事故车辆维修时必须遵守诊断系统内有关折叠式硬顶的步骤说明。
如果已打开的折叠式硬顶或已抬起的装载辅助装置损坏,维修时可使用专用工具将其关闭。客户无法进行应急操作。
由于增加了装载辅助功能,因此应急关闭过程与 E93 不同,详见维修说明。
拆卸和安装用于切换装载辅助装置的伺服电机后,必须通过诊断系统内的服务功能对其进行初始化。
6.3.1. 检查控制信息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无法打开或关闭折叠式硬顶。在此情况下会在组合仪表内显示一条或多条检查控制信息并在中央信息显示屏 CID 内显示相应说明信息。
下表提供了相关信息概览。
43 F33 整车
6. 折叠式硬顶
检查控制符号 检查控制信息
装载辅助装置
小心停车
车顶
行李箱装载问题
车顶
缓慢行驶
车顶停止移动
车顶
超过了打开 / 关闭车顶的规定车速。
减慢车速并继续打开 / 关闭车顶。
车顶
完全关闭敞篷车车顶。
检查行李箱是否存在装载问题,参见用户手册。
中央信息显示屏上的文本信息
装载辅助装置
开始行驶前降下装载辅助装置。
参见用户手册。
行李箱分隔板
行李箱分隔板
使行李箱分隔板到达底部位置。
车顶
只在静止状态下
车顶
只能在静止状态下打开 / 关闭车顶。
车顶
车顶
暂时无法打开 / 关闭车顶。
可能的原因参见用户手册。
车顶
车顶未锁止。
首先将车顶完全打开或关闭,然后再继续行驶。参见用户手册。
车顶未锁止
44 F33 整车
7. 行李箱
F33 行李箱
BMW 4 系敞篷车的行李箱容积在硬顶关闭的情况下为 370 升,在硬顶打开的情况下为 220 升。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在关闭状态下增加了 20 升,在打开状态下增加了 10 升。
可通过选装方式订购直通装载系统(SA 465)。为了通过更加人机工程化的方式装载较大行李,增大了直通装载开口。翻折隐私保护板和后座椅靠背后可形成顺畅通道,因此可塞入较大行李。
为了防止他人非法开启行李箱,只能从行李箱内打开隐私保护板。
只能在行李箱分隔板下方、在硬顶关闭状态下以及在侧面区域内存放行李,注意相关提示牌。打开硬顶前必须从侧面区域取出所有行李,否则可能会造成行李和硬顶损坏。
45
更多推荐
车顶,硬顶,模块,关闭,打开,外壳,辅助,系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