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i30现代)

奥迪品牌 从保守官车转变到时尚品牌

每个汽车品牌都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位置,就如同标签一样,标志着车主的身份。

汽车已经演变成为人们相互之间进行识别和自我识别的符号。

汽车品牌的定位一经确立就很难改变。

但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却进行了了成功的再定位。

早年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形象虽然代表着尊贵的官车,但也意味着矜持、保守和缺乏活

力。

经过一系列的品牌改善和提升,奥迪在中国正在由保守的官车形象向成功人士所追求

的时尚品牌转变。

恰如一位德国幽默大师的调侃:

这种散热器上挂着几个小环的汽车从商品推销员使用的“生痔疮的破车”一下子变成

高级名车。

那么奥迪是如何在中国进行品牌提升的呢?

奥迪:早产的英雄

虽然第一款奥迪车“奥迪100”是在1988年才开始在中国大地驰骋,但要想真正了

解奥迪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必须追根溯源。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快车道,百废待兴,轿车的需求缺口极大,众

多的进口车通过各种渠道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

这其中,尤以日本车的风头最劲。

三、四十岁的中国人还清楚记得:当时挟技术、价格、车型乃至品牌优势的日本汽车

几乎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南中国满大街跑着的都是“丰田”、“蓝鸟”、“皇冠”和

“公爵王”……80年代是日本汽车工业在全球的黄金岁月,无人能与之比肩。挟横扫美国

市场之威,日本人也将中国市场视之为想当然的囊中之物。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句世纪经典广告语,折射出日本汽车巨头们

的自信与霸气。

然而出于保护和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这一民族工业基石的战略考虑,中国汽车的决策者

们制定了“以产顶进,挡住进口;以技术换市场;走国产化的道路”的战略方针,并首先

将“秋波”传送给了日本的汽车巨头们。然而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却从骨子里小看、

防范着中国:

“我们卖汽车但不卖技术,我们不愿看到在自己的家门口竖起一个竞争对手,所以我

们只向中国出口而不在中国合资建厂。很抱歉……”

失望的中国人只好将目光转向了遥远的美欧大陆,但美国的汽车业已被日本冲击的疲

于应付,正无暇东顾;那么欧洲呢?

更多推荐

中国,汽车,日本,保守,工业,官车,品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