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发(作者:国五车还能开多久)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推进中小学德育内容、方法和机制创新试验》研究专题之一

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

(2011年9月22日讨论稿,内部资料,切勿外传)

1

中小学德育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价值观、道德和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

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和保障作

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建设“首善之区”、“学习化城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为目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精神,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满足首都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

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幸福的需求,有效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社会文明发展,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试点项目为契机,有必要进一步整合北京市中小学德育资源,梳理和创新德育发展思路,制定《北京市中

小学德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落实全员育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任务提供有

效指导。《纲要》是中小学校实施德育的依据,是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也是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进行德育督导和评估的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于

素质教育全过程。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二、指导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道德体验。

2.主体性和发展性相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健康发展。

1

本稿是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全体老师参与撰写的《德育纲要》前六稿基础上形成,积极借鉴了市教委基础

教育一处王蕤副处长、徐志芳老师及特级教师李烈、徐安德等意见,参考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时龙院长的相关文章精神。

鉴于水平所限,本稿子还很不成熟,请批评指正。本稿执笔人为:秦廷国、孟佳、谢春风。

1

3.阶段性和系统性相统一。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学段重点、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充分整合和利用

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内容,构建中小学育人体系。

4.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继承已有优良文化传统、教育经验和育人成果,并体现德育的时代特色

和创新性。

5.区域性和开放性相统一。在国家育人目标指导下,体现北京特色。在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进一

步扩大教育国际交流,具有包容胸怀和世界眼光。

三、目标和要求

(一)目标

以人为本,加强对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

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建设者和接班人。注

重个人价值、权利与社会责任、义务的平衡,把人的社会化进程与社会关系对人的内化过程统一起来,体

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

(二)要求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权利意识,强化公民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拓展学生的

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包容能力。

依据建设“首善之区”和“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之需要,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厚德、包容、

创新等特质的现代社会合格公民。而爱国与社会责任、厚德与文明礼仪、包容与国际理解、创新与科学民

主,是需要积极倡导的重点内容。

合格社会公民的培养是在不同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只有回归真实情景,德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根据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环境等不同情景,形成如下德育内容安排。

四、内容

(一)总体内容

1、自我发展。以人为本,要从关注和善待主体人开始。对每个主体人来说,自我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评价、体验和调控,是自我激励与自律的辩证统一。

主体人应身体健康、人格健全,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生

活。

2、我与他人。我与他人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包括与家人(家庭人)、与师友(学校人)。

人的生存生长、发展与幸福,始终不能离开家庭。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应了解家庭成员的权利和

义务,为形成平等、关爱、尊重、民主、自由、公平的家庭氛围而努力;应珍视家庭,珍惜亲情,家庭成

员之间应彼此关爱、互相支持。

学生是在学校中长大的,通过学校生活具备做人、做事、做学问所需的品质、习惯和技能。学会处理

2

更多推荐

学生,教育,发展,社会,统一,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