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发(作者:奔驰轿车价格表)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解答问题专题练习(附答案)50
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红旗小学四年级师生去公园游玩,学生有156人,老师有12人,儿童票为每人12元,成人票为每人24元,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元?
2.商店以14元/个的价格购进一批帽子,然后以18元/个的价格出售。还剩下10个帽子时,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获利60元,这家商店原来共购进帽子多少个?
3.快餐店重新装修,张经理带8000元钱去市场采购.已知每张桌子128元,每个凳子24元,每台电磁炉195元。
(1)张经理要买11张桌子和108个凳子,共需花多少钱?
(2)张经理用剩下的钱还想买19台电磁炉,钱够吗?
4.蓝天小学四年级师生共有204人,准备包车去研学。租车的价格是25元/人。请问,带队老师带5000元钱够吗?
5.一块长方形印花玻璃长25分米、宽15分米。如果这种印花玻璃每平方分米20元。买这块玻璃要多少元?
6.丽丽家的厨房铺地砖,有两种方案。方案一:铺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需要100块。方案二:铺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地砖。
(1)丽丽家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若采用第二种方案,则需要多少块长方形地砖?
(3)哪种方案比较便宜?
7.欣欣超市举行优惠购物活动,下面这种奶糖促销价格如下表。
数量(千克)
单价(元)
1-25
25
26-55
20
56及以上
15
新阳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打算举办一次联欢会,四年级需要购买这种奶糖45千克,五年级需要购买这种奶糖55千克。
(1)每个年级单独购买,一共需要多少元?
(2)两个年级合起来购买,可以省多少元?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8.一辆洒水车,它的洒水宽度是14米,每分钟行驶200米。一条路长3500米,宽14米,如果两辆这种洒水车同时工作,10分钟后能给这条路的表面都散上水吗?
9.爸爸带小亮去爬山。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有2500米,平均每分钟走75米,已经走了30分钟。现在离山顶还有多少米?
10.有一块等腰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80米,上底55米,腰长28米,如果要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米?
11.甲地到乙地有352千米,一辆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2千米,4小时能到达乙地吗?
(
)小丁:
92≈90
90×4=360(千米)
360>352
4小时能到站
(
)小明:
352≈360
(
)小红:
360÷4=90(千米)
90<92
4小时能到站
92×4=368(千米)
368>352
4小时能到站
12.如图,将一张纸折起来,∠2=140°,则∠1是多少度?
13.一个修路队5天修路630米,照这样计算,15天可修路多少米?
14.四年级师生去看儿童剧,去了108名学生和2位老师。学生票每人12元,成人票每人18元,他们买票共需要多少钱?
15.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72厘米,腰长是15厘米,上底长是16厘米。它的下底长是多少厘米?
16.张师傅用铁丝做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框架(如下表)。
形状
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
长方形
大小(dm)
张师傅用200dm长的铁丝做了6个平行四边形框架。
(1)小刚根据上面信息解决了一个问题,见下边算式
请你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张师傅用剩下的铁丝做等腰梯形,还能做几个?
(3)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不用解答)。
17.在下面的格子图中,按要求进行操作(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1)图中?1?(
)°,这是一个(
)角。
(2)以给定的两条线段作为相邻的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3)在画成的平行四边形中以标注的边为底,作一条高。
(4)请画一个上底为4厘米,下底为7厘米,高为5厘米的梯形。
(5)在画成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其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8.用一根长44厘米的铁丝刚好围成一个等腰梯形,量得上底长8厘米,下底长18厘米,求它的腰长?
19.桃李小学做了一块平行四边形宣传牌,它的周长是3米,其中一条边长60厘米,这块宣传牌的另外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20.一个等腰梯形的上底12厘米,下底16厘米,它的周长是50厘米,等腰梯形的腰是多少厘米?
21.如图,ABCD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1)量一量,∠1=________°,它是一个_____角.
(2)AD∥_____,AE⊥_____
.
(3)CD地边上的高是_____米,BC底边上的高是_____米.
(4)以F点为垂足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条高.
22.图书馆新增了1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平均每层可以放68本书。新增的书架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23.学校组织四年级师生一起去参观厦门市气象台。一共有11名教师,239名学生。其中,大客车可坐45人,租金800元;中巴车可坐25人,租金6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呢?
24.某超市新年促销。一种拖鞋的单价是16元/双,买3双送一双。王老师带了176元钱,最多能买到几双这样的拖鞋?
25.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0千米,14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平均速度为80千米/时,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6.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95平方米,宽是15米。当长不变,将宽延长,使其变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27.服装店搞店庆促销活动,李阿姨身上有600元钱,最多能买这种上衣多少件?还剩多少元?
28.探究题。
佳佳观察下面的三组算式,发现了一个规律:
(1)佳佳想再举一组算式看看自己的发现对不对,请写出他可以举的算式: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清楚地表示出佳佳发现的规律。
29.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商是8,被除数比除数大238。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30.一个团队有220人需要租车.汽车出租公司有三种车,甲车限坐48人,每辆每天500元;乙车限坐20人,每辆每天250元;丙车限坐28人,每辆每天320元.
(1)如果只租一种汽车,租哪一种汽车用的钱最少?
(2)如果租两种汽车,怎样租车用的钱最少?
31.甲、乙两列火车从相距77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1千米,乙车先出发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甲车行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32.丁丁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6页,18天看完,实际只用12天就看完了,实际每天看多少页?
33.大淘和小淘的家距离学校1000米,哥俩放学后各自回家,弟弟小淘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大淘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34.动物园一头大象2天吃36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1天吃了3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35.李叔叔开车从甲地出发去乙地,行驶2小时后,超过中点40千米,距离乙地还有80千米。问: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请画图表示出信息。
(2)列式解答。
36.有227名来自山东省的女教师到北京某小学考察,当晚要入住学校附近的一家酒店。
怎样订购花钱最少?最少要花多少钱?
37.四年级两位老师带38名同学去参观航天展览,成人门票费48元,学生门票费是半价;如果10人以上(包含10人)可以购团票,每人25元。怎样购票最划算?
38.四年级师生共460人打算租车开展纸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大客车每辆限乘50人,租金2000元;小客车每辆限乘30人,租金1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39.四年级2位教师带40位同学参观爱国主义主题展览,哪种方案购门票合算?
40.金山旅行社推出“莲花山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个方案买票比较合算?请通过计算简单说明理由。
方案一:
成人120元/人
儿童50元/人
方案二:
团体10人以上(包含10人),
100元/人
41.李叔叔购买7个香肠面包,3个牛油面包,选哪种方案更省钱?最少用多少钱可以买到这些面包?(要求用综合算式解答)
方案一:香肠面包6元/个,牛油面包4元/个。
方案二:购买10个以上(含10个,不分种类)5元/个。
42.四年级两位老师带38名同学去参观博物馆,成人门票50元,儿童门票25元;如果10人以上(包含10人)可以购团票每人30元,怎样购票最划算?要花多少钱?
43.
①她们俩谁打字的速度快?
②
一篇2000字的文章谁能在半个小时打完?
44.某服装店的上衣进行促销活动,有以下两种方案,李叔叔现有288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元?
方案一:39元/件
方案二:59元/两件
45.现有一个96人的旅游团租车出游,一辆大车限乘36人,租金235元;一辆小车限乘24人,租金185元。怎样租车最省钱?需要多少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2160元
【分析】
总价=单价×数量,据此分别求出买156张儿童票和12张成人票的价钱,再将两个价钱加起来,求出花费总钱数。
【详解】
12×156+24×12
=1872+288
=2160(元)
答:他们买门票一共要花2160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熟记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2.60个
【分析】
卖出的帽子收回了成本还赚了60元,还剩10个帽子没卖出去,相当于赚了10个帽子和60元钱,所以14×10=140(元),140+60=200(元),即赚了200元,每只帽子赚
钱:18-14=4(元),卖出200÷4=50(只),还剩10个,故50+10=60(个)。
【详解】
(14×10+60)÷(18-14)+10
=(140+60)÷4+10
=200÷4+10
=50+10
=60(个)
答:这家商店原来共购进帽子60个。
【点睛】
还剩下10个帽子时,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获利60元,正确理解这句话,准确求出一共赚了多少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11×128+108×24=4000(元)
(2)够
【解析】
【详解】
(1)每张桌子128元,每个凳子24元,那么11张桌子就是11×128,108张凳子就是108×24,一共需要11×128+108×24=4000元。
(2)由第一题可知买11张桌子和108个凳子共花费了4000元,张经理带8000元钱去市场采购,还剩4000元,每台电磁炉195元,(8000-4000)÷195=20……100,可以买20个微波炉,还剩下100元,所以钱够用来买19个微波炉。
4.不够
【分析】
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每人的价格乘总人数,求出实际需要的总钱数,然后和带队老师带的5000元钱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204×25=5100(元)
5100元>5000元
答:带队老师带5000元钱不够。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7500元
【分析】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面积,再乘2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25×15×20
=375×20
=7500(元)
答:买这块玻璃要7500元。
【点睛】
熟练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1)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2)150块
(3)方案二
【分析】
(1)先根据方案一计算出厨房的面积,用3乘3计算出一块正方形地砖的面积,然后用一块正方形地砖的面积乘100即可,然后将单位化成平方米,用计算出的面积除以100即可。
(2)先用3乘2计算出一块长方形地砖的面积,然后用厨房的面积除以一块长方形地砖的面积即可。
(3)用一块正方形地砖的价钱乘正方形地砖的块数计算出方案一需要的钱;再用一块长方形地砖的价钱乘长方形地砖的块数计算出方案二需要的钱,然后进行比较。
【详解】
(1)3×3=9(平方分米)
9×100=900(平方分米)
900平方分米=9平方米
答:丽丽家厨房的面积是900平方分米,合9平方米。
(2)3×2=6(平方分米)
900÷6=150(块)
答:若采用第二种方案,则需要150块长方形地砖。
(3)23×100=2300(块)
15×150=2250(元)
2250<2300,方案二便宜
答:方案二比较便宜。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面积的实际运用,先根据正方形地砖的边长和需要的块数计算出厨房的面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1)2000元
(2)500元
(3)见详解
【分析】
(1)45千克和55千克都在26千克-55千克之间,因此奶糖的价格是20元一斤,因此用20乘45就是四年级需要的钱,用20乘55就是五年级需要的钱,然后用四年级需要的钱加五年级需要的钱即可。
(2)45+55=100(千克),100千克>56千克,此时奶糖的价格是15元一斤,因此用15乘100就是合买的钱,最后用单独购买一共需要的钱减去合买的钱就是节省的钱。
(3)根据题意提出问题,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四年级:20×45=900(元)
五年级:20×55=1100(元)
900+1100=2000(元)
答:每个年级单独购买,一共需要2000元。
(2)45+55=100(千克);
100千克>56千克;
100×15=1500(元)
2000-1500=500(元)
答:两个年级合起来购买,可以省500元。
(3)两个年级合买比两个年级单独购买便宜多少元一斤?
20-15=5(元)
答:两个年级合买比两个年级单独购买便宜5元一斤。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根据统计表的信息明确奶糖的单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能
【分析】
两辆洒水车同时工作,则每小时可洒水200×2=400(米),乘工作时间,与3500米比较即可。
【详解】
200×2×10
=400×10
=4000(米)
4000米>3500米
答:10分钟后能给这条路的表面都散上水。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找准数量关系认真解答即可。
9.250米
【分析】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让已经的走的时间30分钟乘速度每分钟75米,求解出已经走的路程,再让总路程2500米减去已经走的路程即可解答。
【详解】
75×30=2250(米)
2500-2250=250(米)
答:现在离山顶还有250米。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掌握路程=速度×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0.191米
【解析】
【详解】
80+55+28×2
=80+55+56
=191(米)
答:篱笆的长是191米。
11.能到达;
【分析】
小丁:把平均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看作90干米,那么4小时行驶的路程定大于360千米
,所以能到站;这种估算方法对;
小明:把352千米看作360千米,用360除以4求出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小于92千米,所以能到站;这种估算方法对;
小红:用每小时行驶的路程乘4求出一共能行驶的路程,然后与总路程比较后判断能到站;这种实际计算方法对。
【详解】
根据分析可得:
( √)小丁:
92≈90
90×4=360(千米)
360>352
4小时能到站
答:4小时能到达乙地。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可以用估算也可以用实际计算解决。
12.20°
【分析】
将图中∠1下边的角命名为∠3(图见详解过程),∠1是由∠3折叠上去的,因此∠1=∠3,由图可知,∠2+∠1+∠3=180°,即∠2+∠1+∠1=180°,∠2=140°,则可求出∠1的度数。
【详解】
如图所示:
(√)小明:
352≈360
(√)小红:
360÷4=90(千米)
90<92
4小时能到站
92×4=368(千米)
368>352
4小时能到站
(180°-140°)÷2
=40°÷2
=20°
答:∠1是20°。
【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对折重叠的两个角相等和平角等于180°来解答有关角度计算的问题。
13.1890米
【分析】
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让630÷5求解一天能修的米数,然后再乘15即可解答15天的能修的千米数。
【详解】
630÷5×15
=126×15
=1890(米)
答:15天可修路1890米。
【点睛】
本题考查乘除混合运算的应用,掌握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14.1332元
【分析】
学生数乘学生票价得学生票需要的钱,老师数乘成人票价得老师需要的票钱,然后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12×108+18×2
=1296+36
=1332(元)
答:他们买票共需要1332元钱。
【点睛】
熟练掌握总价、单价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6厘米
【分析】
等腰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腰,则下底=等腰梯形的周长-上底-2×腰,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72-16-2×15
=72-16-30
=56-30
=26(厘米)
答:它的下底长是26厘米。
【点睛】
熟练掌握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16.(1)做了6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后剩下的铁丝长度是多少?
(2)7个
(3)见详解
【分析】
(1)(3+4)×2×6=84(dm),求出的是6个平行四边形框架需要用铁丝的长度,200-84=116(dm),求的是200dm铁丝,做了6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后剩下的铁丝长度。所以可以提问:做了6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后剩下的铁丝长度是多少?
(2)用剩下的铁丝除以等腰梯形的周长即可解答。
(3)根据题目给的条件,提出合理的问题即可。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这个问题是:做了6个平行四边形框架后剩下的铁丝长度是多少?
(2)3+5+4+4=8+8=16(dm)
116÷16=7(个)……4(dm)
答:还能做7个等腰梯形。
(3)做4个长方形框架要铁丝多少分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1)125°;钝
(2)见详解
(3)见详解
(4)见详解
(5)见详解
【分析】
(1)先用量角量出角的度数,再根据角的分类确定是什么角。
(2)过线段的端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段,线段的长度与另一边相等,然后把两条平行线段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即可。
(3)过与底边平行的边上一点作底边的垂线段即为底边上的高。
(4)画两条平行线段,上面一条为4个格子宽,下面一条为7个格子宽,两条线段相距5个格子宽,把两条线段对应端点连接起来即可。
(5)过梯形上底上一点(端点除外)作一条腰的平行线交下底于一点,这条线段就把其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详解】
(1)图中?1?125°,这是一个钝角。
(2)(3)(4)(5)见下图:
【点睛】
熟练掌握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画法、垂线段的画法及梯形的画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9厘米
【分析】
根据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两条腰,又因为等腰梯形的两条腰长度相等,所以腰长=(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2,据此解答。
【详解】
(44-8-18)÷2,
=18÷2
=9(厘米)
答:它的腰长是9厘米。
【点睛】
明确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两条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60厘米 90厘米 90厘米
【详解】
略
20.11厘米
【解析】
【详解】
(50﹣12﹣16)÷2
=22÷2
=11(厘米),
答:等腰梯形的腰是11厘米.
21.(1)60,锐
(2)BC,CD
(3)5,3
(4)
【详解】
略
22.4080本
【分析】
根据题意,先算出每个书架放书的本数,再乘12,就是新增的12个书架放书的本数。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68×5×12
=340×12
=4080(本)
答:新增的书架共可以放4080本书。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连乘的数学应用题,理清题中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3.5辆大客车和1辆中巴车
【分析】
首先分别求出大客车和中巴车的每人租金,再比较可知,租大客车更合适,在保证坐满的前提下,尽量多的租大客车。坐车总人数是11+239=250人。用250除以45,求出需要多少辆大客车。剩下的人优先选择中巴车。
【详解】
800÷45=17(元)……35(元)
600÷25=24(元)
17<24
所以租大客车省钱。
11+239=250(人)
250÷45=5(辆)…25(人)
剩下的25人正好坐满一辆中巴车。
答:租5辆大客车和1辆中巴车最省钱。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优化问题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尽量多的租大客车最省钱。
24.14双
【详解】
略
25.96千米/时
【详解】
120×14=1680(千米)
1680÷80=21(小时)
21+14=35(小时)
1680×2=3360(千米)
3360÷35=96(千米/时)
26.594平方米
【详解】
495÷15=33(米)
33×33-495=594(平方米)
27.600元最多能买这种上衣13件,还剩14元。
【详解】
600÷88=6(个)……72(元)
72÷58=1(件)……14(元)
6×2+1=13(件)
答:600元最多能买这种上衣13件,还剩14元。
28.(1)【解析】
【详解】
略
29.34
【解析】
【详解】
此题转化为差倍问题。被除数比除数大238,这是两数的差;商是8,则被除数是除数的8倍,被除数比除数多7倍,即差对应除数的7倍。先求出除数,再求被除数。答案:238÷(8-1)=34
34+238=272
30.(1)甲车。
(2)4辆甲车和1辆丙车。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需要的钱数,此题在解答需要车辆的数量时应注意,用“进一法”保留整数。
31.8小时
【分析】
甲、乙两车出发时间有先有后,乙车先出发2小时,这段时间甲车没有行驶,那么乙车这(答案不唯一)
(2)a÷(b×c)=a÷b÷c(表示方法不唯一)
2小时所行的路程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所以要先求出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和,才是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的时间。
【详解】
(770-41×2)÷(45+41)
=688÷86
=8(小时)
答:甲车行8小时后与乙车相遇。
【点睛】
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先找出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解题关键。
32.24页
【分析】
用计划每天看书页数乘计划看书天数,求出这本故事书页数。再除以实际看书天数,求出实际每天看书页数。
【详解】
16×18÷12
=288÷12
=24(页)
答:实际每天看24页。
【点睛】
本题考查归总问题,先求总量,再求单一量。
33.10分钟
【分析】
当哥哥开始走时,弟弟已经走了40×5=200米,这时要追上弟弟,就意味着在追上弟弟的时候,要把这200米走完,在相同时间内比弟弟多行200米,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行60-40=20(米),200米就需要200÷20=10(分钟)。
【详解】
40×5=200(米)
200÷(60-40)
=200÷20
=10(分钟)
答:哥哥出发后经过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点睛】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34.6倍
【分析】
先用360除以2计算出一头大象每天吃食物的重量,然后用大象每天吃食物的重量除以熊猫每天吃食物的重量即可。
【详解】
360÷2=180(千克)
180÷30=6
答: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6倍。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计算,先计算出大象每天吃食物的重量是解答此题
的关键。
35.(1)见详解
(2)80千米
【分析】
(1)根据题意可知,李叔叔此时与乙地的距离为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一半少40千米,则甲地到乙地距离的一半为80+40千米。李叔叔行驶路程为80+40+4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李叔叔的速度。
【详解】
(1)
(2)(80+40+40)÷2
=160÷2
=80(千米)
答:李叔叔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李叔叔行驶的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解答。
36.订69间三人间,10间两人间花钱最少;14294元
【分析】
先求出两种房间单人的价格,让各自的总价÷数量=单价,然后比较看哪种类型房间便宜,然后根据房间所剩的间数,求解便宜房间可以住几人,剩下的住另一种房间,据此解答。
【详解】
186?3?62(元)
146?2?73(元) 62元?73元
69?3?207(人)
227?207?20(人)
20?2?10(间)
69×186+10×146
=12834+1460
=14294(元)
答:订69间三人间,10间两人间花钱最少,最少要花14294元。
【点睛】
本题考查租房问题,掌握,总价÷数量=单价,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37.10张团票和30张学生票
【分析】
总人数是38+2=40人,学生票是48÷2=24元。方案一:老师买成人票,同学买学生票,则需要花费2×48+38×24元。方案二:老师和同学全部买团票,则需要花费40×25元;方案三:由2位老师和8名同学组成一个10人团,买团票。剩余的同学买学生票,则需要花费10×25+(40-10)×24元;比较三个方案花费的钱数,选择花费最少的那个方案。
【详解】
2+38=40(人)
48÷2=24(元)
方案一:2×48+38×24
=96+912
=1008(元)
方案二:40×25=1000(元)
方案三:10×25+(40-10)×24
=10×25+30×24
=250+720
=970(元)
970<1000<1008
答:购买10张团票和30张学生门票最划算。
【点睛】
解决类似问题时,先假设几种不同的方案,分别计算每个方案需要花费的钱数,再选出花费最少的那个方案。
38.8辆大客车和2辆小客
【分析】
先算出每种车的每人的单价:2000÷50=40(元),1500÷30=50(元),所以尽量租用大客车,而且保证空位最少,这样租金会最少。
【详解】
2000÷50=40(元)
1500÷30=50(元)
50<40,所以尽量租用大客车。
460÷50=9(辆)……10(人)
剩余的10人如果再租一辆大客车,空座太多。这10人租一辆小客车,小客车坐不满。而租少租1辆大客车,(10+50)÷30=2(辆),这辆大客车所坐50人和剩余10人正好坐两辆小客车,这时满位。
即大客车租9-1=8辆、小客车租2辆的总价就是最便宜的租车方法。
2000×8+1500×2
=16000+3000
=19000(元)
答:租8辆大客车和2辆小客车最省钱。
【点睛】
租车优化问题首先要使便宜的车满座,如果剩余的人数比较多又接近满座,可以考虑剩下的人再租用同一种车,如果剩余的人数比较少可以通过调整,租用其它载人少的车。
39.方案一更合算
【分析】
已知四年级2位教师带40位同学参观爱国主义主题展览,就是2个成人40个学生,把方
案一和方案二需要多少钱分别计算出来在进行比较。
【详解】
方案一为:60×2+35×40
=120+1400
=1520(元);
方案二为:40×42=1680(元)>1520(元)。
答:方案一购门票更合算。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算出两个方案的总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0.方案一买票比较合算
【分析】
根据两种情况:在方案一的条件下算出花费,再按照方案二算出花费,比较大小,花钱少的是最合算的。
【详解】
方案一的花费:
4×120+6×50
=480+300
=780(元)
方案二的花费:
(4+6)×100
=10×100
=1000(元)
因为780元<1000元,
所以成人4人购买成人票,儿童6人购买儿童票比较合算,这样花的钱最少。
答:方案一买票比较合算。
【点睛】
根据参与旅游人数及两种不同的方案分别计算比较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常用方法。
41.方案二更省钱;50元
【分析】
分别计算出两种方案需要的钱数,再比较两种方案需要钱数的大小即可。
【详解】
方案一:
6×7+3×4
=42+12
=54(元)
方案二:
(7+3)×5
=10×5
=50(元)
54>50
答:方案二更省钱;最少用50元买到这些面包。
【点睛】
比较法是最优方案问题的常用方法,计算出不同方案需要的钱数,运用比较法得出最优方案。
42.分开购票或2位老师和8名学生买团体票,30名学生买儿童票;1050元
【分析】
抓住题干中的三种购票方案,因为成人票不如团体票便宜,所以成人尽量购买团体票;同理,因为儿童票比团体票便宜,所以学生尽量购买学生票;据此按分开购票、合购团体票,分别算出应付的钱数进行比较,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①分开购票:
50×2+25×38
=100+950
=1050(元)
②合购团体票:
30×(38+2)
=30×40
=1200(元)
③2位老师和8名学生买团体票,30名学生买儿童票:
25×30+30×10
=750+300
=1050(元)
1200>1050
答:分开购票或2位老师和8名学生买团体票,30名学生买儿童票,这样较划算;要花1050元钱。
【点睛】
选用哪种购票方式与大人和学生的多少有关系,如果学生数多于一定数值则购买儿童票合算,如果成人数多于一定数值则购买团体票合算。
43.小玲
小玲
【详解】
略
44.9件;13元
【分析】
根据总价÷数量=单价,求出两件一组的购买时,平均每件上衣的价钱。再和方案一中每件上衣的价钱比较可知,两件一组的购买比较划算。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288元共可购买几组,也就是几个两件。再看剩余的钱数够不够单独买一件,若够,用剩余的钱数减去购买一件的钱数,求出最终剩下的钱数。用购买上衣的数量加上1,求出最多购买上衣的数量。
【详解】
59÷2=29(元)……1(元)
39>29
则两件一组的购买比较划算。
288÷59=4(组)……52(元)
52-39=13(元)
4×2+1
=8+1
=9(件)
答:最多可以买9件,还剩13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过问题,熟练掌握公式总价÷单价=数量。解决本题时应注意剩余的52元还可以购买一件上衣,此时剩下的13元才是最终剩下的钱数。
45.租2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钱;655元
【分析】
根据题意知道,大车每个座位费用为235÷36=6(元)……19(元),小车每个座位费用为185÷24=7(元)……17(元),大车座位费要便宜一些,要尽可能多采用大车,并且空座位最少时便宜。
【详解】
根据分析,列式为:
96÷36=2(辆)……24(人)
24÷24=1(辆)
235×2+1×185
=470+185
=655(元)
答:租2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钱,租金为655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设计租车方案时,尽可能多采用座位费用少的车辆,并且空座位也尽量的少。
更多推荐
问题,解答,方案,需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