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20万左右口碑最好的四驱车)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三年级数学 解答应用题题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

1.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试题时,不小心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成了“8”,十位上的“7”看成了“1”,结果所得的和是746,正确的和应该是多少?

解析:801

【详解】

746-(8-3)=741

741+(70-10)=801

答:正确的和应该是801。

2.同学们布置庆六一文艺演出会场,需要搬8张桌子和16把椅子,若搬法如下图.那么一次搬完需要多少名同学?

解析:24人

【详解】

搬椅子:16÷2=8(人)

搬桌子:2×8=16(人)

16+8=24(人)

3.有两堆煤共136t,某厂从甲堆中取走30%,从乙堆中取走比原来总数的62.5%少13t,这个厂从甲堆中取走多少吨煤?

解析:12吨

【详解】

乙堆煤原来的质量:(136×62.5%-13)÷(1-1)=96(吨)甲堆煤原来的质量:136-96=4041,乙堆剩下的煤的重量为136×62.5%-41,这时乙堆剩下的煤恰好4(吨)从甲取走:40×30%=12(吨)从乙堆中取走13=72(吨)因为从乙堆中取走来的重量为72÷133,还剩,故72吨占乙堆煤原来重量的,则乙堆煤原4443=96(吨),甲堆煤原来的重量=两堆煤的总重量-乙堆煤原来的重量=136-496=40(吨),因为从甲堆中取走30%,所以从甲堆中取走了40×30%=12(吨)

4.把两根60厘米长的竹板钉在一起,钉完后的竹板长116厘米,钉在一起的部分是多少厘米?

解析:4米

【分析】

如下图所示,两根竹板如果不钉在一起的话长为60+60=120厘米;所以钉在一起部分的长度为:钉之前的两个竹板的长度和-钉完以后的竹板长,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60+60=120(米)

120-116=4(米)

答:钉在一起的部分是4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题干数量关系,画图帮助理解,列式解答即可。

5.一桶油连桶共重23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共重125千克,请问这个桶重多少千克?

解析:20千克

【分析】

先求出一半油重多少千克,接着用桶和剩下一半油的重量减去一半油的重量,就等于这个油桶的重量。

【详解】

油的一半:230-125=105(千克)

油的重量:105+105=210(千克)

桶的重量:230-210=20(千克)

答:这个桶重20千克。

【点睛】

明确这桶油的一半重105千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小马虎在计算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时,不小心把被减数个位的3抄成8,减数十位的5抄成2,算出来的得数是72。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呢?

解析:37

【分析】

假设:被减数的十位是方框,减数的个位是圆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推算出方框和圆圈各代表多少,进而推算出正确的被减数和减数,从而得出正确的得数。

【详解】

□8-2○=72,那么○=6,□=9,则正确的被减数是93,减数是56。

93-56=37

答:正确的得数是37。

【点睛】

准确找出被减数的十位和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有22名同学在公园游玩,游园面包车每辆限坐6人,游园小轿车每辆限坐4人。怎样

租车没有空座位?如果租一辆游园面包车6元,租一辆游园小轿车5元,哪个租车方案最省钱?

解析:(1)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或者1辆面包车和4辆小轿车;(2)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23元

【分析】

(1)面包车和小轿车的载客人数

分别为6人和4人,可以只安排一种车,也可以两种车同时安排,但要每次都坐满。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运送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方案花费的钱数,再进行比较解答。

【详解】

(1)

租车方案

面包车

4辆

3辆

2辆

1辆

0辆

小轿车

0辆

1辆

3辆

4辆

6辆

乘坐人数

24人

22人

24人

22人

24人

答: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或者1辆面包车和4辆小轿车,租车没有空座位。

(2)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

3×6+1×5

=18+5

=23(元)

租1辆面包车和4辆小轿车:

1×6+4×5

=6+20

=26(元)

23<26

答:租3辆面包车和1辆小轿车时总费用最少,为23元。

【点睛】

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再根据公式总价=单价×数量解答。

8.李芳家、学校和刘文家在人民路的一旁,李芳家离学校245米,刘文家离学校788米。李芳家距刘文家多远?

解析:543米或1033米

【分析】

如果李芳家和刘文家在学校同一边,两家的距离即为两家到学校的距离之差;如果李芳家

和刘文家在学校的两边,两家的距离即为两家到学校的距离之和;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两家在学校的同一边:

788-245=543(米)

两家在学校的两边:

788+245=1033(米)

答:李芳家距刘文家有543米或1033米。

【点睛】

李芳家和刘文家可能在学校同一边,也可能在学校的两边,分清两种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华华的两条彩带各用去了一部分,它们剩下的部分一样长,其中第一条彩带剩下全长的11,第二条彩带剩下全长的,原来这两条彩带哪条长?为什么?(借助画图来说明)

34解析:原来这两条彩带第二条长。

【详解】

10.下面的货物要用卡车从北京运到天津。

(1)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这些货物吗?

(2)运输这些货物一共需要付运费多少钱?

解析:(1)能

(2)910元

【详解】

(1)456+347+528+431+238=2000(千克)

3吨=3000千克 2000<3000

答: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这些货物。

(2)2000千克=2吨 455+455=910(元)

答:运输这些货物一共需要付运费910元。

11.三(1)班同学种了64棵树,第一天种了总数的三天种完。

(1)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种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24,第二天种了总数的,剩下的第88

(2)第三天种了总数的几分之几?第三天种了多少棵?

解析:(1)(2)6

82;16棵

8【分析】

(1)第一天种的棵树占总数的份数+第二天种的棵树占总数的份数=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种了总数的份数;

(2)1-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种了总数的份数=第三天种的棵树占总数的份数,将64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2份就是第三天中的棵树;据此解答。

【详解】

(1)264+=

8886。

8答: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种了总数的(2)1-62=

8864÷8=8(棵)

8×2=16(棵)

答:第三天种了总数的【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的简单计算与应用,关键掌握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2.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少10岁,爷爷比爸爸大了28岁,请问爸爸是多少岁?爷爷是多少岁?

解析:38岁;66岁

【分析】

根据题意,从爷爷的年龄比爸爸的2倍少10岁可知,爷爷的年龄加上10岁正好是爸爸年龄的2倍,已知爷爷比爸爸大28岁,也就是说爷爷的年龄再加上10岁,不仅是爸爸年龄的2倍,而且比爸爸大28+10=38岁,由此可利用差倍公式:两数之差÷(倍数-1)=较小数,得出爸爸的年龄,再求出爷爷的年龄。

【详解】

(28+10)÷(2-1)

=38÷1

=38(岁)

38+28=66(岁)

答:爸爸是38岁,爷爷是66岁。

【点睛】

此题属于年龄问题,其中关键运用了差倍公式,需要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公式解答。

13.学校合唱团成员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而且女生比男生多80人,合唱团里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2,第三天种了16棵。

8

解析:男生有40人;女生有120人

【分析】

首先还是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找出女生比男生多的80人表示的线段,根据份数和数之间的关系求出“1”份表示多少。

“”1:80?(3?1)?40人

女:40?3?120人

【详解】

80÷(3-1)

=80÷2

=40(人)

40×3=120(人)

答:合唱团里男生有40人,女生有120人。

【点睛】

此题是一道差倍问题,根据差÷(倍数-1)=一倍的量求解。

14.三(1)班共有40名同学,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倍,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男生有8人,女生有32人

【分析】

男生的人数=班级总人数÷(4+1)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4。

【详解】

40÷(4+1)=8(人)

8×4=32(人)

答:男生有8人,女生有32人。

15.学校长跑队有男女运动员共24人,其中男运动员是女运动员的3倍,长跑队男女运动员各有多少人?

解析:18人 6人

【详解】

24÷(1+3)=6(人)

3×6=18(人)

答:男运动员有18人,女运动员有6人。

16.

解析:2年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5倍;

再过4年爷爷的年龄是小华的7倍.

【详解】

17.甲、乙两袋大米共36千克,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此时乙袋的大米是甲袋的3倍。甲、乙两袋原有大米各多少千克?

解析:甲袋12千克,乙袋24千克

【分析】

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两袋的总质量没有变。从甲袋取出3千克放入乙袋后,甲袋是1份,乙袋是3份,总质量是(3+1)份。

【详解】

36÷(3+1)=9(千克)

甲袋:9+3=12(千克)

乙袋:36-12=24(千克)

18.小红5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7倍;爸爸今年44岁,小红今年多少岁?

解析:14岁

【详解】

44-7×5+5=14(岁)

答:小红今年14岁。

19.丽丽准备买一些橡皮,她所带的钱买2盒还剩36元,买3盒还差12元,已知每盒装8块橡皮,你知道丽丽带了多少元钱吗?

解析:132元

【详解】

36+12=48(元)

48×2+36=132(元)

20.设1,3,9,27,81,243是6个给定的数,从这6个数中每次取1个,或取几个不同的数,求和(每个数只能取一次),可以得到一个新数,这样共得63个新数,如果把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起来是1,3,4,9,10,12……那么第60个数是多少?

解析:360

【分析】

因为共得63个新数,将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那么第60个数是就是倒数第4大的

数,按照题意,从最大的数开始算起,算到第4个,就是所求。

【详解】

第63个数:1+3+9+27+81+243=364

第62个数:3+9+27+81+243=363

第61个数:1+9+27+81+243=361

第60个数:9+27+81+243=360

答:第60个数是360。

【点睛】

要求第60个数,若从小到大找,很难找出来,采用逆向思考,从大到小找可更快找出。

21.下面是某铁路沿线A站到E站的火车里程表.

到站情况

A站﹣B站

A站﹣C站

A站﹣D站

A站﹣E站

里程/千米

164

322

448

1142

(1)根据上图完成下表

到站情况

B站﹣C站

C站﹣D站

D站﹣E站

里程/千米

(2)从B站到E站一个来回多少千米?

(3)从C站到E站和B站到D站哪段路程长?长多少千米?

解析:(1)

到站情况

B站﹣C站

C站﹣D站

D站﹣E站

(2)1956千米

(3)从C站到E站的路程长,长536千米

【分析】

里程/千米

158

126

694

(1)B站到C站的里程=A站到C站的里程-A站到B站的里程;C站到D站的里程=A站到D站的里程- A站到C站的里程;D站到E站的里程=A站到E站的里程-A站到D站的里程,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2)从B站到E站一个来回的距离=(A站到E站的里程- A站到B站的里程)×2,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3)C站到E站的里程=A站到E站的里程-A站到C站的里程,B站到D站的里程=A站到D站的里程-A站到B站的里程,哪个数大说明哪段路长,长出的千米数=远的那段路程的长度-短的那段路程的长度,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详解】

(1)B站﹣C站:322﹣164=158(千米),

C站﹣D站:448﹣322=126(千米),

D站﹣E站:1142﹣448=694(千米),

(2)(1142﹣164)×2

=978×2

=1956(千米)

答:从B站到E站一个来回有1956千米.

(3)C站﹣E站:1142﹣322=820(千米)

B站﹣D站:448﹣164=284(千米)

820﹣284=536(千米)

答:从C站到E站的路程长,长536千米.

22.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12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24厘米

【分析】

如图,把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减少了两个边长,求出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那么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详解】

如图所示:

12?2?6(厘米)

6?4?24(厘米)

答: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点睛】

在平面几何中,每拼接一次,减少两条边,在立体几何中,每拼接一次,减少两个面。

23.有一张长方形纸,长12厘米,宽8厘米,从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将这张纸分成两部分,这个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剪后余下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32厘米;24厘米

【分析】

剪下的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

【详解】

8?4?32(厘米)

12?8?4(厘米)

?8?4??2

?12?2

?24(厘米)

答: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剪后余下部分的周长是24厘米。

【点睛】

类似于木桶原理,这里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取决于长方形的宽。

24.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5个相等的长方形(如图所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36厘米,求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60厘米

【分析】

把小长方形的宽看成1份,那么长是5份,这样小长方形的周长是12份,12份对应的是36;正方形的周长对应的是20份,求出20份是多少即可。

【详解】

设小长方形的宽看成1份,那么长是5份;

?1?5??2?12份

5?4?20份

36?12?20

?3?20

?60(厘米)

答:正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

【点睛】

把一个大长方形切割成两个小长方形,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相比大长方形增加了两条边。

25.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要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

(1)可以怎么样围?

(2)篱笆长多少米?

解析:(1)见详解

(2)22米或26米

【分析】

靠墙的一边可能是10米,也可能是6米,所以有两种情况,据此分析。

【详解】

(1)情况一:一条长靠墙,如图

情况二:一条宽靠墙,如图

(2)情况一:10?6?6?22(米)

情况二:10?10?6??26(米)

答:篱笆可能长22米,或26米。

【点睛】

本题虽然考查的是长方形的周长,但要注意这里只需要计算三条边,另外还要进行分类讨论。

26.六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如下图的正方形,正方形周长为48厘米,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20厘米

【分析】

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小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

宽是4厘米,然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详解】

48?4?12(厘米)

12?2?6(厘米)

12?3?4(厘米)

?6?4??2

?10?2

?20(厘米)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点睛】

本题也可以看成把大正方形分成6个小长方形,周长增加6个12厘米,求出6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之和,除以6得到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

27.竹篮内有若干李子,取它的一半又一枚给第一人,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两枚给第二人,还剩6枚李子。竹篮原来有李子多少枚?

解析:34枚

【分析】

最后的6枚李子是余下的一半少2枚,那么余下的一半是8枚,余下的是16枚;16枚是总数的一半少1枚,总数的一半是17枚,总数是34枚。

【详解】

6?2?8(枚)

8?2?16(枚)

16?1?17(枚)

17?2?34(枚)

答:竹篮原来有李子34枚。

【点睛】

在求解还原问题的时候,可以画出“火车图”,形象地描述每一步的变化情况,再进行倒推还原。

28.某水果店卖西瓜,第一次卖掉总数的一半,第二次卖掉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10个西瓜,原有西瓜多少只?

解析:40个

【分析】

最后剩的10个相当于是第一次卖完后剩下的一半,那么第一次卖完后剩下的一半是20个;20个相当于是总数的一半,总数是40个。

【详解】

10?2?20(个)

20?2?40(个)

答:原有西瓜40个。

【点睛】

求出总数后,可以按照正向的过程进行验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9.两包茶叶,第一包重千克,第二包重千克。

(1)两包一共重多少千克?

(2)第一包比第二包少多少千克?

解析:千克 千克

【解析】

【详解】

(1)(2)(千克)

(千克)

30.有36名同学去旅游,怎样租车合算?请你说说理由。

租一辆面包车200元

租一辆小轿车150元

限乘客6人

限乘客4人

解析:租6辆面包车

【分析】

(1)两条车的载客人数分别为6人和4人,可以只租一种车,也可以租两种车,但要每次都坐满。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租车方案一一列举出来,再选择最优方案。

(2)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个方案花费的钱数,再进行比较解答。

【详解】

(1)

租车方案

面包车

6辆

小轿车

0辆

乘坐人数

36人

5辆

4辆

3辆

2辆

1辆

0辆

2辆

3辆

5辆

6辆

8辆

9辆

38人

36人

38人

36人

38人

36人

则可以租6辆面包车或者4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或者2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或者9辆小轿车。

(2)租6辆面包车:

6×200=1200(元)

租4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4×200+3×150

=800+450

=1250(元)

租2辆面包车、6辆小轿车:

2×200+6×150

=400+900

=1300(元)

租9辆小轿车:

9×150=1350(元)

1200<1250<1300<1350

答:租6辆面包车比较合算。

【点睛】

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熟练掌握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31.下图是一座楼房的平面图,图中用不同字母表示长度不同的各条边。已知b=50米,c=30米,g=10米,这座楼房平面的周长是多少米。

解析:180米

【分析】

如图,把边l的上半部分向左平移,得到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加上两段g的长度,得到这个图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50?30?80(米)

80?2?160(米)

160?10?10?180(米)

答:这座楼房平面的周长是180米。

【点睛】

用平移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时,尤其注意有凹槽的情况,有一个凹槽就会少算两条边,最后需要加上。

32.(1)上午有多少名学生来参观?

(2)这一天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来参观?

解析:(1)192名

(2)348名

【分析】

(1)每批48人,一共4批,那么总人数就是4个48人,用48乘4即可求出这天上午共有多少名学生来参观。

(2)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观,用已求出上午来参观的人数和下午来参观的人数相加即可解答。

【详解】

(1)48×4=192(名)

答:上午有192名学生来参观。

(2)192+156=348(名)

答:这一天一共有348名学生来参观。

【点睛】

解答本题先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上午来参观的人数,再根据加法的意义求解即可。

33.5筐龙眼,连筐称一共重110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2千克,这些龙眼一共有多少千克?

解析:100千克

【分析】

根据题意,由“5筐龙眼,连筐称一共重110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2千克”,那么5个筐的质量是(5×2),再用110千克减去5个筐的质量,就是5筐龙眼的总质量;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110-2×5

=110-10

=100(千克)

答:这些龙眼一共有100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列式计算时,注意计算顺序。

34.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要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

(1)可以怎样围?

(2)篱笆长多少米?

(3)你认为哪种围法最好,为什么?

解析:(1)有两种围法,可以是长靠墙,也可以是宽靠墙;

(2)长靠墙,篱笆长22米,宽靠墙,篱笆长26米;

(3)长靠墙最好,因为两种方法围成的长方形大小一样,但是长靠墙更节省篱笆。

【分析】

一面靠墙,可以是长靠墙,也可以是宽靠墙,这样围成的长方形形状相同,但是需要的篱笆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详解】

(1)如图所示,可以是长靠墙,也可以是宽靠墙;

(2)

长靠墙,6?6?10?22(米)

宽靠墙,10?10?6?26(米)

(3)长靠墙比较好,这样更节省篱笆;

答:有两种围法,可以是长靠墙,也可以是宽靠墙;长靠墙,篱笆长22米,宽靠墙,篱笆长26米;长靠墙最好,因为两种方法围成的长方形大小一样,但是长靠墙更节省篱笆。

【点睛】

当存在多种情况的时候,需要进行分类讨论,找到最合适的解。

35.一张长方形纸长20厘米,宽12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余下的长方形(涂色部分)周长是多少?

解析:24厘米

【分析】

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上面先剪去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剩下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再剪去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剩下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求出其周长即可。

【详解】

20?12?8(厘米)

12?8?4(厘米)

?8?4??2

?12?2

?24(厘米)

答:最后余下的长方形周长是24厘米。

【点睛】

从长方形上面剪去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由长方形的宽决定。

36.一张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从四个角上各裁去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所剩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解析:18分米

【分析】

如图,左图是四个角上各裁去一个小正方形得到的图形,按照图示的方法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得到右图,得到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等于裁剪后图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5?4?9(分米)

9?2?18(分米)

答:所剩部分的周长是18分米。

【点睛】

在长方形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不变。

37.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减少了8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16厘米

【分析】

如图,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会减少两条边,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少两个正方形的边长,8厘米是两个边长,那么边长是4厘米,进而求得正方形的周长。

【详解】

如图所示:

8?2?4(厘米)

4?4?16(厘米)

答: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点睛】

长(正)方形的拼接问题中,拼接一次,减少两条边,拼接两次,减少四条边。

38.做好垃圾分类,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全国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厦门市某星星幼儿园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制作了一版“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栏。

(1)如图,宣传栏的长是宽的2倍,宣传栏的周长是多少米?

(2)星星幼儿园为鼓励该幼儿园小朋友支持垃圾分类的活动,特表扬了该幼儿园的18名小朋友,并把他们垃圾分类的生活照贴到了宣传栏上,且在四周贴上花边。每张照片都是正方形,边长都是2分米。怎样设计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解析:(1)12米;

(2)排成3行,每行6张照片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分析】

(1)已知宽是2米,长是宽的2倍,先求出长是多少,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即可解答;

(2)因为宣传栏的长是6米,宽是2米,18名小朋友,每张照片2分米,且照片四周贴上花边,分情况讨论看哪一种使用的花边最少即可解答。

【详解】

(1)长:2×2=4(米)

周长:(2+4)×2

=6×2

=12(米)

答:宣传栏的周长是12米。

(2)第一种:每行18张,贴1行,花边周长为:

(18×2+2)×2

=38×2

=76(分米)

第二种:每行9张,贴2行,花边周长为:

(9×2+2×2)×2

=(18+4)×2

=22×2

=44(分米)

第三种:每行6张,贴3行,花边周长为:

(6×2+3×2)×2

=(12+6)×2

=18×2

=36(分米)

36分米<44分米<76分米

答:排成3行,每行6张照片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注意照片四周都贴上花边是解题关键。

39.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用4个这样的小长方形正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这个大正方形周长是多少?

解析:32厘米

【分析】

4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说明小长方形的长是宽的4倍,则周长除以2,再除以5等于宽的长度,宽的长度乘以4等于长的长度,再乘以4等于大正方形的周长,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20÷2÷(1+4)×4×4

=10÷5×4×4

=2×4×4

=32(厘米)

答: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

【点睛】

运用和倍知识求出小长方形的长宽是多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0.有一家西式快餐店刚刚开张,A套餐每份19元,B套餐每份21元。小明有80元要买4份套餐,怎样买恰好用完80元钱?请你在表格中试一试。

方案

A套餐/份

B套餐/份

价钱(元)

解析:选2份A套餐,2份B套餐

【分析】

两种套餐的价钱分别是19元和21元,可以只买一种套餐,也可以两种套餐都买,但是套餐份数应是4份。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购买方案一一列举出来,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各个方案花费的钱数,再选择最优方案。

【详解】

方案

【点睛】

根据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将所有可能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再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熟练掌握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A套餐/份

0

1

2

3

4

B套餐/份

4

3

2

1

0

价钱(元)

84

82

80

78

76

答:选2份A套餐,2份B套餐刚好80元。

更多推荐

长方形,周长,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