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观l2022款图片-江淮嘉悦a5多少钱


2023年11月19日发(作者:大众开迪图片)

20201015

IGBT产业链梳理,大摩热捧的逻辑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条产业链,其实是“新基建”的核心赛道,5G基站、

特高压、高铁轨交、充电桩的顺利推动,样样都离不开它。

这行业某龙头A20202月上市以来,连续20个交易日一字涨

停,创下近两年的一字板记录。其股价从首发当日的15.26/股,

路上涨至199.52/股,短短半年时间,上涨10倍。

图:龙头A股价图

来源:wind

20201015

再来看港市龙头B2020年至今涨幅高达69.81%,振幅达

154.57%

图:龙头B股价图

来源:wind

它就是——IGBT产业链堪称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上述两家

代表龙头,分别对应斯达半导VS华虹半导体。

20203月份,摩根斯坦利发布研报称,“新基建”计划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就是——他们都需要电源管理或由电力驱动。作为电力电

子重要的开关部件,IGBT将有助于推动新基建的发展。

看到这里,值得思考的问题随之而来:

20201015

一是,IGBT这个赛道增长驱动力是什么?对于半导体行业,技术方

VS需求,什么才是投资的主轴?

二是,这个行业的市场参与者有谁?他们未来的增长空间有多少?

(壹)

功率半导体,按工作的电压和频率,主要划分为MOSFET40%

IGBT33%)、二极管(27%)。IGBT的集成度、结构的复杂程

度均排首位,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

图:IGBT应用领域

来源:国元证券

20201015

从产业链来看,IGBT作为半导体产业子赛道,根据是否自建晶圆产

线,分为IDMfabless两种模式。按照生产流程来分,IGBT

业链包括:上游的设计环节,以及中游制造、下游的模组等。其中:

上游——设计环节主要是结合材料的物理性质,对单个器件进行参

数设计、调整、性能改良等,代表企业有新洁能、华微电子、斯达

半导

中游——制造环节价值占比40%以上,制造难点在于晶圆减薄、

槽工艺、应力控制、高剂量离子注入和激光退火等。代表企业有IDM

厂,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也有foundry厂:华虹半导体、华

润微

下游——封装及模块环节价值量占比约35%功率器件有着工作环

境极端、可靠性要求高、替换周期长等特点,封装技术在功率半导

体重要性较高。代表企业有:斯达半导体

20201015

图:产业链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贰)

根据摩根斯坦利预测,2020-2025年,中国IGBT市场规模将增

长到2020年的379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5%新能源汽

20201015

车、工业控制、变频家电将是三大应用领域,占比分别是27%21%

20%

对于下游需求驱动力,我们挨个来看:

1)增长驱动力1:家电变频渗透率提升。

IGBT作为变频控制器的关键部件,主要应用于变频空调、变频冰箱

中。相对于传统的家电产品,变频家电产品在能效、性能及智能控

制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一台变频冰箱比普通冰箱节能40%

2019年冰箱和洗衣机销售量同比增长20%,空调增长6%。变频

空调、冰箱、洗衣机渗透率分别为45%39%26%,仍处于增长

阶段。假设未来十年内,变频家电渗透率达到60%

家用电器IGBT

复合增速从18%递减至10%

20201015

图:变频家电渗透率

来源:国元证券

2)增长驱动力2:城镇化率驱动高铁、轨交增长。

一辆动车的加速快慢、电耗高低、舒适度都取决于其 “牵引变流器”,

IGBT则是其中的核心部件。每个动车组列车装有 4 台牵引变流

器,共需要128 IGBT模块,单个IGBT模块在1.3万元/只。

2020-2025年在我国“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产业领域中,城际高

铁和轨道交通领域的总投资规模较大,投资规模预计达34400万亿

元,

根据兴业证券预测,预计拉动IGBT需求以5%-7%增速增长

20201015

3)增长驱动力3:光伏及风电渗透率提升

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整流器和逆变器需要使用IGBT模块,占光

伏发电成本10%损耗却在80%以上,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元件。

GWEC公布的《全球风电市场-供应侧报告2019显示,全球风

机制造商前十五强中有八家中国企业,预计未来需求增速将维持在

11%-16%左右增长。

基于以上三大需求领域,参考摩根斯坦利的数据,我们测算出预计

未来五年内,IGBT行业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的增速中枢。

图:IGBT部分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塔坚研究、Morgan Stanley

上述三个驱动力属于较为平稳的需求,IGBT领域,还有一块不确

定性较强的驱动力——新能源汽车。并且,其在IGBT行业下游需

求占比排名首位,高达27%接下来,我们重点看未来IGBT更大

的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01015

(叁)

一辆电动车IGBT采购成本大约在450美元/辆,采购金额占电动

车总成本的8%10%。以一辆特斯拉Model X为例,采用了英

飞凌提供的132IGBT单管(非模块)来进行控制,总成本是650

美元。

根据我们我们在闻泰科技的研究中(详见专业版报告库,不详述)

测算,预计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驱动,未来五年IGBT市场规

模增速中枢将在20%-23%的高增长区间。

图:IGBT新能源汽车需求预测

来源:塔坚研究

但是,对于半导体行业,需求不是根本,技术升级才是把握投资机

会的主轴,一旦技术发生迭代,需求将不再呈现线性增长的状态。

目前,IGBT在新能源车领域,发生的一个比较大的变数在于——

技术迭代。

20201015

2018年,特斯拉在当前的爆款车型Model3中,使用了碳化硅

+MOSFET代替了IGBT这也是第三代半导体当前备受关注的主

要原因。因此,关于新能源车这个驱动力,我们需要小心论证的,

就是第三代半导体,会如何去IGBT的需求以及技术演变?

从技术维度,第三代半导体对当前硅基IGBT的优势是较为明显的。

回溯从1985-2018年,IGBT的技术已经经历了6次重大技术

迭代,每一代主要致力于:提高开关速率,减小电能损耗

图:IGBT技术迭代图

来源:CRRC,海通证券研究所

从上图可以看出,前1-4代的开关损耗,每一代比起上一代都有着

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从第5代开始,性能提升幅度下降,并且,迭

代耗时长达8年。

20201015

这意味着,硅基IGBT的技术升级空间在缩小,其原因,就在于材

料的限制——IGBT使用的硅Si基功率器件驱动系统,当前的性

能,已经逼近硅材料本身的天花板。

想要进一步突破,必须要有一种新型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碳化硅(SiC)。

相比硅材料(si),碳化硅(sic)应用在新能源车上有2大优势:

1)耐高压、低损耗——碳化硅的击穿场强是硅的10倍,耐高压、

热导率性能更好;总能量损失小于 1/4

2)重量更小——同样功率的SIC模块尺寸下降43%,重量减轻

6KG

目前,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已经开始有一些放量的苗头。特斯拉

Model 3逆变器共有24个电源模块,每个模块有2SiC MOSFET

合计每辆车共用48SiC MOSFET,由意法半导体供应。

根据科锐CREE 的调研显示,在特斯拉2018年用碳化硅之前,全

99%的车厂都没有计划用碳化硅。2018年在特斯拉量产之后,

20201015

他们又做了同样的调查,20%的车厂仍然用硅基,30%的车厂决定

用碳化硅,还有30%的车厂没有决定。

图:汽车厂商SIC规划

来源:兴业证券

那么,在性能空间更好,并且有下游大规模应用场景的背景下,这

样的替代,在远期大概率会发生,那么,会以何种节奏发生呢?

(肆)

我们认为,短期内替代较慢,但随着新技术成本的不断下降,替代

会逐步加速推进。

上述推论,主要原因有两点:

1)目前碳化硅的成本高——尤其是时间成本,碳化硅(sic)是在

硅(si)上生长,生产时间大约是普通硅的6倍,耗时太长;生产

成本上,SiC生长过程中,晶圆的不良率很高,导致其价格是Si

5-10倍,注意,第三代半导体的原材料生产,也存在较大障碍。

20201015

2)产能不足——目前全球碳化硅市场规模仅有3.9 亿美元,仅占

功率半导体整体市场的1%。高品质碳化硅晶片的技术难度很大,

基本被USACREE(科锐)占据60%市场份额,国内厂商有山东

天岳(未上市)、天科合达(科创板)两家。

其实,不仅是国内起步较慢,海外的发展速度同样不快,其实,早

1992年,英飞凌已经开始研发碳化硅技术,但到2017年销售

额占其总收入比重仅有1/20-1/10之间。

英飞凌没有大力推进的原因,与后续的模组封装工艺难度提升也有

关系。碳化硅是一种非常难处理的材料,硬度高、耐温高,导致配

套材料也要做到耐高温的能力,其模组封装工艺需采用银浆烧结技

术,耐高温能力要达到900度以上。

但注意,上述的障碍,基本都是集中在工艺层面,即,当前的工艺,

导致成本上,并不支持三代半导体的推进,因此,工艺层面的技术

突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业动向,一旦工艺突破,导致三代半导

体的成本快速下降,那么,IGBT就可能会逐步被三代半导体替代。

20201015

并且,由于特斯拉的大力推进,新能源车,很可能是三代半导体首

先开始替代的方向,因而,我们后续需要密切追踪这个领域的趋势。

不过,短期内,受制于成本IGBT仍将是主流。

整体来看,IGBT行业目前整体的成长性较强,但注意,IGBT在国

内市场的增长问题,并不在需求上,供给才是主要矛盾。目前,IGBT

国产化率极低,2018年,市场需求是国产供给量的7倍,那么,

目前,在国内,谁拥有IGBT的产能?

(伍)

国内真正能够量产IGBT的厂商不多,大部分集中在低功率的消费

电子领域。梳理下来,国内共有士兰微、比亚迪、斯达半导、中车

时代电气、华虹9家上市公司,总结如下:

图:IGBT供应商统计

来源:塔坚研究

20201015

IGBT作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压承受等级在600V-6500V之间,

耐压能力越高,技术壁垒越强。家电用和消费电子IGBT 的技术要

求通常低于车规级、轨交级IGBT下游客户对价格较敏感。以上几

家公司产品结构不同,但基本可以发现,功率越高的厂商,毛利率

水平更高。

图:毛利率对比

来源:塔坚研究

由于以上8家公司所处产业链环节不同,我们分别来看。

(陆)

首先,来看采用IDM模式厂商。

20201015

海外龙头以IDM为主,在提高产品毛利并建立技术壁垒更有优势,

直接拥有生产设施,不仅能在产品交付进度上有更多的控制权,而

且一旦利用率提升,还能实现更高的盈利增长。从全球IGBT市场

竞争格局来看,基本全部是IDM模式。

图:全球IGBT市场份额占比

来源:国信证券

国内采用IDM模式的仅有四家: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士兰微

(未量产),各自产能统计如下:

图:IDM厂产能统计

来源:塔坚研究

20201015

中车时代电气——收入结构中IGBT占比3%,在大功率3300-

6500V IGBT领域国内唯一制造商,产能排名居首,其生产的IGBT

模块主要应用在高铁、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中。

比亚迪——生产车用级IGBT模组,2019年量产,自供其高端新能

源汽车比亚迪汉系列。IGBT模组自用不产生收入,从市场份额来看,

2019年全国IGBT市占率19%,排名第三。

士兰微——主要生产白色家电领域IGBT模组,2019IGBT实现

量产,规划产能3万片/月,目前产能仍处于爬坡期。未披露收入占

比,目前仍处于导入量产期。

接下来,是设计环节。

IGBT的核心环节不在于设计,设计环节的主要在于基于系统为客

户开发定制化产品 同一类型的功率器件,不同下游场景应用对应

着不同的功率和频率需求。

由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制造能力的厂商会结合上游的设计、下游

的封测及模组业务。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仅做设计的厂商主

要有新洁能、东威半导体(未上市)、中科君芯(未上市)、斯达

半导

20201015

IGBT设计共经历了6代迭代,目前正处于第六代沟槽电场截止型

FS-Trench)成熟期,斯达半导(2016年推出)、比亚迪(计划

2021年推出)从设计环节来看,斯达的技术在国内较为领先,

技术代际来看,和英飞凌处于同一梯队。

图:IGBT设计技术变迁

来源:兴业证券

其次,是晶圆代工环节。

IGBT模组,核心环节和难点在于制程工艺,占成本比重40%。重

点和难点在晶圆减薄,减薄工艺可以提高电源效率,实现更好地散

热。具备IGBT代工能力的有: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华润微电

子、上海先进(退市)。

20201015

图:代工厂产能统计

来源:塔坚研究

华虹半导体——以IGBTMOSFET代工为主,可以生产600-

1200V电压区间内的新一代IGBT产品(NPT/FS,第4~6),而

1700V-6500V的产品仍在开发中。

华润微——据称已建立Trench-FS工艺平台,并具备600V-6500V

IGBT工艺能力。

中芯国际——中芯绍兴主要提供MEMSIGBTMOSFET的特

色工艺代工及封测服务2020年投产,与扬杰科技、捷捷微电签订

了功率器件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在中芯绍兴的2020年度平均投片

分别不低于2000/月和7000/月。

再次,是封装及模组环节。

模组封装环节,约占价值量比重约35%,仅次于晶圆代工。

20201015

由于中、高功率应用场景,比如高铁、智能电网领域,更倾向于使

用模块,由于模组的封装工艺和结构更复杂,需要实现多元件电气

互联,同时要考虑高温失效和散热问题,导致功率越高领域,模组

成本占比越高。

同时具备设计、模组生产能力的厂商有:斯达半导、华微电子2018

年,全球前十大 IGBT 供应商,国内仅有斯达半导上榜,市占率仅

2.2%,华微电子市占率0.5%

图:IGBT模块市场排名

来源:英飞凌官网、国元证券

20201015

除了上述公司之外,目前存在一些潜在的进入者,主要是以定增募

资投向IGBT,有规划的为:捷捷微电、扬杰科技、台基股份等。三

家厂商均为功率器件IDM厂,产品以低功率的MOSFET、晶闸管

为主。由于募投项目仍处于早期,目前主要以设计和封测为主,暂

时无法作产能比较。

(柒)

根据上述产业链梳理后,我们能够发现,目前国内的IGBT公司大

多以非主业的形式存在,IGBT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其实只有两家:

斯达半导——主攻设计和模组,1200VIGBT模块占收入比重

75%其中下游应用领域中工业控制占比79%风电光伏占比17%

变频家电占比4%

华虹半导体——主攻代工代工,IGBT/MOSFET占收入比重39%

存储器占比34%,模拟芯片占比14%、逻辑射频占比10%

两家公司均位于产业链核心赛道,晶圆代工占成本比重约40%

高于模组(35%),从资金壁垒来看,华虹半导体产线投入的资金

需求远高于模组领域。

20201015

需要注意的是,两家公司为上下游关系,即,斯达设计,华虹代工,

斯达封装,因此,其实IGBT业务的增长趋同性较高。

我们对比来看,两家未来的产能情况如何。

斯达半导——上市募集资金扩张IGBT 模块产能 120 万个/年、

IPM模块产能,预计2年投产,全面达产后带来收入7.3亿元。

2019年其IGBT产能400万个/年,营业收入7.79亿元。

注意,这个扩产规模并不是非常激进,这也与我们此前判断的较为

相符。上面写了,全面达产后带来收入7.3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

7.79亿元,预计总贡献增长大概有100%,分摊到三年内,年化增

长大概为30%左右。

华虹半导体——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96%其中,IGBT

同比增长 11.9%是四大类收入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业务。未来

增长主要看两方面:

产能:

2018年华虹无锡产线投产,12英寸晶圆厂,包括55/65

米的NOR FLASH芯片、射频芯片、MCU微控制器和IGBT功率

器件,预计达产后产能4万片/月(12英寸)。但当前达产仅有1

万片/月,即只有25%的产能利用率,而根据其测算,月产量至少

20201015

达到2.5万片时,该厂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华虹预计2021年底能

够实现。如果晶圆价格低的话,预计3万片/月。

对比来看,短期内,斯达半导由于业务更加聚焦于IGBT需求的确

定性更高,同时,由于其不涉及制造环节,因此,也没有重资产投

入,良率控制等问题,供给增长的确定性也更高,但长期需要考虑

技术升级问题。

放眼远期,假如第三代半导体工艺发生突破,进行大规模商业化,

那么,对各自的影响不同:

晶圆代工——Sic材料可以采用MOSFET工艺,比IGBT制造工艺

更简单,可能会导致产业链核心资产向上游原材料转移。

模组加工——功率越高对模组的技术要求越高,未来第三代半导体

推广,封装价值量提升,未来价值量会提升。传统Si封装电感参数

较大难以匹配,车规级Sic封装技术——银浆烧结工艺技术壁垒更

高,目前技术集中在英飞凌、斯达等厂商中。

(捌)

好,行业增长驱动力看完后,我们再继续深入,梳理一下这条产业

链图谱…………………

20201015

以上,为本报告部分内容。近期我们新开辟了基金笔记、宏观笔记、产业链梳理笔

记三个研究系列。如需获取全部行业笔记、基金笔记、宏观笔记、建模笔记,请扫

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专业版报告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厚积薄发的硬核分析,

才能在关键时刻洞见未来。

扫码阅读优塾核心产品

专业版报告库

ys_dsj

【版权与免责声明】1)关于版权: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

行翻版、拷贝、复制。2)关于内容:我们只负责财务分析、产业研究,内容观点仅供参

考,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决策依据,也不支撑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文是基于公众公司属

性,根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的财报、审计、公告等信息整理,不为未来的变化

做背书,未来发生的任何变化均与本文无关。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

确性、及时性。市场有风险,研究需谨慎。3)关于主题:财务建模报告工作量巨大,仅

覆盖部分重点行业及案例,不保证您需要的所有案例都覆盖,请谅解。4)关于平台:优

塾团队所有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任何其他平台内容负责,对仿冒、侵权平

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力。

华晨中华h530报价自动挡-加长版五菱荣光报价及图片


更多推荐

比亚迪汉新能源汽车价格